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5-51第一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概述2022-5-52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1.1.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3.3.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4.心理学的实质心理学的实质, ,即科学的心理观即科学的心理观 5.5.心理学流派简介心理学流派简介 6.6.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作业作业1 1 心理学流派简介(任选一个流派)心理学流派简介(任选一个流派)2022-5-53 民俗心理学民俗心理学v算命?算命?v相面?相面?v占星术?占星术?v琢磨人?琢磨人
2、?v分析梦?分析梦?缺乏理论基础的主观臆断缺乏理论基础的主观臆断2022-5-54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民俗心理学的区别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科学群体的共同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态度和信念)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2022-5-55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022-5-56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个性心理认识过
3、程认识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感知觉思维表象、想象记忆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兴趣、信念、世界观能力能力性性格格气质气质2022-5-57认识过程认识过程v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忆、思维、想象等。2022-5-58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v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行为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的事物、所做的行为以及对他
4、人和自己的评价产生的态度体验。评价产生的态度体验。2022-5-59意志过程意志过程v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一个人有意识的提出目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一个人有意识的提出目标,制订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标,制订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过程。2022-5-510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倾向性v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个性倾向性主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个性倾向
5、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界观等。2022-5-511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v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定的类型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质、性格。2022-5-51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v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程中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它处于过度的过程中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它处于过度阶段。如:注意、灵感
6、、心境、犹豫不决等阶段。如:注意、灵感、心境、犹豫不决等等。等。2022-5-513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形成和表现的。心理过程的形成受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影响和制约。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状态具有稳定性,但更具有可变性;个性心理特征则更显示出稳定性。(演变:演变:漫不经心粗心大意;影响:影响:内向、自尊自责)2022-5-514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的发生一、心理的发生 从种系发生的角度看,凡具有一定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相应的心理活
7、动。也就是说,动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机体上出现了神经系统,就开始出现了简单的心理现象。物质无生命物质生命物质2022-5-5151、物质的反映属性:一个物体受到外来的影响,就会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这种影响。 特点: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岩石风化、摩察生热、地壳运动、金属氧化等)2、生命物质的感应性:生物体对于跟它的基本机能有直接关系的外界影响的反映。 特点:生物体以一定的变化来回答外界的影响,以便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与环境的平衡,维持生存(进食、同化、异化、防卫等)。2022-5-516(1)生物体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其感应性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植物界:植物界:对单向刺激引起的定向运
8、动。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能朝向食物运动,趋利避害。譬如草履虫和变形虫。其根本原因在于身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内浆和外浆,这是动物神经系统发生的前奏动物神经系统发生的前奏。属于与基本生活机能有直接关系的生理反应而非心理活动。2022-5-517 环境变化环境变化生活条件变化生活条件变化动物进化动物进化多细胞动物:身体的组成部分分化:身体的组成部分分化特殊细胞特殊细胞感感受器受器运动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感应性进一步分化。 特点:不但能对具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特点:不但能对具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能对那些只发出对有机体的生存具有重反应,而且能对那些只发出对有机体的生
9、存具有重要意义的信号作出反应。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要意义的信号作出反应。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的新的机能,就是的新的机能,就是心理的反映形式。心理的反映形式。 思考:心理的活动发生(出现)的标志是什么?思考:心理的活动发生(出现)的标志是什么?2022-5-518 人脑是经历了漫长生物进化的结晶,经过了人脑是经历了漫长生物进化的结晶,经过了数次极为重要的进化发展阶段数次极为重要的进化发展阶段2022-5-519 总结:总结:作为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与先前的反映形式有三个不同的特点:(1)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作出生物学意义的反应,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作出反应,而后者是心理现象不同于生理现象的
10、标志;(2)作为心理的反映形式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本能不同;(3)心理的反映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的。2022-5-520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l腔肠动物腔肠动物 其特点是已经明显具有感觉细胞、运动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分化;每个神经细胞有丝状突并联合成网,形成网状神经系统,具备反射弧的初型。如水螅、水母。 2022-5-521l环节动物环节动物 出现了梯状神经系统,但头部神经节更是比较集中,是脑的最初形式,能感知周围固体振动、分辨光暗,有了暂时联系的能力,是心理反映形式产生的标志。因此,动物心理始于环节动物。如蚯
11、蚓。l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已经形成了较高级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因其头部、胸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大的神经节,并形成一条神经索,故称节状神经系统。但是,它们单一刺激或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发生反映。如蜜蜂、蜘蛛等(蚂蚁靠触角对化学气味反映;蜘蛛靠触觉对网的振动进行感受;)2022-5-522补充材料补充材料 2022-5-523补充材料补充材料2022-5-524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特点:能反映完整的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对复特点:能反映完整的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对复合刺激物能作出反映。如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合刺激物能作出反映。如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
12、,产生了神经系统和脑。有些鸟类还有一定的鱼类,产生了神经系统和脑。有些鸟类还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的萌芽: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思维的萌芽: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特点:能对某种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的反映,特点:能对某种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的反映,脑的不同部位出现了机能的分化。主要指捕乳类。脑的不同部位出现了机能的分化。主要指捕乳类。食肉类、灵长类。食肉类、灵长类。2022-5-525二、发展的规律二、发展的规律 如:儿童动作的发展(整体到局部;中央到边缘;上到下;大肌肉到小肌肉;无意识到有意识); 儿童道德的发展(他律到自律;效果到动机); 思维的发展2022-5-526三、科
13、学的心理观三、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1、人的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u从种系发生的角度从种系发生的角度u从个体发育来看从个体发育来看从黑猩猩到现代人的脑重黑猩猩:400g大猩猩:540g猿 人:8501000g现代人:14001500g2022-5-527从婴儿到成人的脑重从婴儿到成人的脑重 新生儿:390g 9个月以后:660g 2岁半到3岁:9001000g 7岁:1280g 12岁接近成人:1400g左右u现代科学研究积累的资料增加了佐证现代科学研究积累的资料增加了佐证说话中
14、枢在额叶,受损伤就不能说话或说不出成句的话,也不能很好地根据言语信息调节自己的行动。2022-5-528阅读中枢在枕叶,受损伤,随视觉正常,但看不懂文字的意思。边缘系统受损,情绪活动、内脏器官的活动、短时记忆、寻食、防御、生殖行为均受到影响。从清醒安静到深睡: 波动2022-5-5292、心理现象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u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脑,才有心理现象。 有脑,无客观刺激,无心理现象; 有客观刺激,无脑,也无心理现象。u心理现象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自然和社会)u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是社会现实 人的心理发展主要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
15、性。(兽孩)2022-5-5303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映 按照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按照形式来说是主观的。4 4、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2022-5-531四、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四、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神经元(一)神经元 结结 构:构: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2022-5-5322022-5-533 功功 能:能:u兴奋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u整合的功能:整合各方面传来的兴奋,使之加强、减弱和抑制u传导的功能:把整合后的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由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 神
16、经元兴奋和冲动的传导有两种形式: 电传导:同一神经元内的传导 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2022-5-534二、突触(二、突触(SynapsSynaps) 一神经元与另一神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特化的相接经元特化的相接触部位,是神经触部位,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联系的部位,是信息传递与整合信息传递与整合的关键。的关键。2022-5-535三、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三、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一)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一)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来完成的。来完
17、成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体(receptors)(receptors)(另一种化学物质另一种化学物质) ),从而打开或关,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
18、传递。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这种以。2022-5-5362022-5-537( (二二)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的电传导v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内的传导。v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的运动不同。 v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v神经元反应的强弱并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神经元反应的强弱并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改变。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微弱。20
19、22-5-538J在静息状态下,在神经元细胞模的内、外部在神经元细胞模的内、外部具有带电离子,细胞膜具有带电离子,细胞膜外外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Cl),细),细胞膜胞膜内内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 K)和带负)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电荷的生物大分子J在静息状态下,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而外流,钠离子则被挡在膜外。在在膜内外大膜内外大约有约有7070毫伏毫伏9090毫伏的负电位差,膜内比膜毫伏的负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象
20、,称为象,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2022-5-539J当神经元(细胞膜)受到刺激时:当神经元(细胞膜)受到刺激时: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它代表着神经兴奋的产生。2022-5-5402022-5-541四、神经系统四、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由于结构和机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和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
21、stem)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由三部分组成: 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2022-5-542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脑脊髓小脑脑干间脑大脑皮层延脑脑桥中脑2022-5-5432022-5-5442022-5-545v脊神经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依脊柱走向,它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脊神经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一
22、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2022-5-546v脑神经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共12对,按顺序为: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听神经;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2022-5-547v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 1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莱尔最先提出“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以后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拮抗性质。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
23、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2022-5-548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脑。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颈神经的最上端为界。 v脊髓脊髓 脊髓(spinal cor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椎管内,略呈圆柱形,前后稍扁。它上接延髓,下端终止于一根细长的终丝。 脊髓表面以前后两条纵沟分成对称的两半。从横切面看,脊髓中央是呈“H”形的灰质,它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胞体和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灰质的外面为白质,由纵行排列的神经束组成。 2022-5-549v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l大脑的结构大脑的结构 大脑分左右
24、两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总体积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重量为1400g左右,约为脑的总重量的60左右,占人体总重量的1/50;总面积面积22002;厚度厚度1.34.5 ;约140亿个神经细胞。 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gyrus)。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central sulcus)、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几个区域。 在每一叶内,一些较细小的沟裂又将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回。如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顶叶的中央后回等 。2022-5-5502022-5-551大脑左半球简图大脑左
25、半球简图2022-5-552皮层沟回图皮层沟回图2022-5-553l脑功能的各种学说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v定位说定位说 脑功能的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颅相说。加尔检查了颅骨的外部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行为的某些方面联系起来。 颅骨突出表示下面的皮层发育完好,有很好的能力;而颅骨凹陷表示下面的皮层发育不足,能力下降。 加尔进行了上千次的观察;提出了27种重要的官能(faculties),如聪明、探究精神、忠实、竞争性、自爱、好色等。 每种官能都有对应的颅骨特征和位置。2022-5-554v整体说整体说 在定位说风行的时候,另一些学者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wholistic th
26、eory)。 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弗罗伦斯用鸡和鸽子等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20世纪中叶,整体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拉什利拉什利。 20世纪初,拉什利采取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大脑损伤之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而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2022-5-555v机能系统学说机能系统学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利亚及其同事们对因战争而造成大脑损伤的病人,进行了机能恢复的工作。 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对病人的训练,鲁利亚批评了关于大脑机能狭隘定位的错误理论,指出传统的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析为某些分割的机能,并且把
27、这些机能与大脑某一严格限定的部位联系起来。 鲁利亚从脑损伤的病人身上看到,脑的一定部位的损伤,往往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症,即引起一系列过程的障碍。可见,某种心理机能的障碍,除受脑的损伤部位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其他脑区的影响(教材P18) 2022-5-556v模块说模块说 模块说(module 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认知神经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块学说。2022-
28、5-557l半球功能单侧化半球功能单侧化 2022-5-558单侧化的表现:单侧化的表现:在言语功能上:语言的优势半球与左半球关系较大在信息加工方面: 左耳对非言语刺激(如音乐)辨别准确(右脑); 右耳对言语刺激辨别准确(左脑)。 文字材料呈现在右视野易认识,说明左半球对文字 材料占优势; 非文字材料呈现在左视野易认识,说明右半球对非文字 材料占优势;2022-5-559在分析和整体认知方面: 左半球属于分析性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强,较少依赖于环境信息;右半球属于整体性的,比较重视信息的整体性,根据刺激的完形进行判断,擅长表象信息加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情绪方面: 左半球处理、管理积
29、极情绪,右半球则相反。但在情绪的识别、表达和有关行为的控制上,右半球占优势。 2022-5-560性格特征: 左半球活动超过右半球者往往乐观愉快,反之,则抑郁忧伤。 研究发现:10个月婴儿的大脑活动模式倾向可能标志着终生的性格。研究同时显示, 10个月婴儿离开母亲哭泣时往往右半球活动较强,不哭时左半球活动较强。2022-5-561记忆方面: 意大利一家科研小组通过反复研究确认,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掌握记忆的特殊区域”,他们分布在大脑的左、右两侧。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记忆区主要负责临储存新信息的任务,而位于大脑右半球的记忆区主要负责把可利用的信息进行记忆化处理。2022-5-5622022-5-56
30、3五、反射与高级神经活动五、反射与高级神经活动 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著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反射活动。著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进行系统的研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从宏观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从宏观上阐明了大脑的活动规律,对人脑和行上阐明了大脑的活动规律,对人脑和行为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22-5-5641反射(反射(ReflexReflex)基本概念 反射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 谁的功能?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规
31、律是什么?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感觉(传入)神经传入中枢(脑和脊髓),再由运动神经(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肌肉、腺体等),最后产生反应。 反射弧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机能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022-5-565 反射环反射环:实现反射活动并包括反馈环形通路的机能结构。 有机体作出一项反应或回答后,反射活动并未终止,反应本身和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以作为原因而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返回大脑,大脑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应答行为进行检查校正,使反馈更加准确。所以,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射弧,而是一个复杂的有环形回路的反射环。
32、2022-5-566反射活动示意图:2022-5-567分类:非条件反射和分类:非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比较条件反射比较物种共有物种共有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各级中枢均可完各级中枢均可完成成 刺激性质为非条件刺激刺激性质为非条件刺激 反射弧较简单、固定、反射弧较简单、固定、 数量有限数量有限 先天就有先天就有, ,无需后天训练无需后天训练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基础在非条件反射基础 上经后天训练获得上经后天训练获得反射弧较复杂、反射弧较复杂、 易变、数量无限易变、数量无限刺激性质为条件刺激刺激性质为条件刺激需要高级中枢参与需要高级中枢参与能更高度地
33、精确适应能更高度地精确适应 内外环境的变化内外环境的变化个体特有个体特有2022-5-568 注解:注解: 非条件反射的调节中枢主要在脊髓和脑干等低级中枢,因而具有快速和不随意的特点,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这种适应只是适应比较稳定的、相对不变的环境,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非条件反射一般有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的反射等,新生儿还具有一些特殊的非条件反射。2022-5-569v巴宾斯基反射:刺激脚心,张趾收腿(8个月1岁消失)v巴布金反射:一只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转头张嘴,当压力减小时,打哈欠v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刺激手心,抓握刺激物,甚至可以悬起自身v拥抱反射(摩罗反
34、射):抱着,突然下降,作出拥抱动作v游泳反射v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仰卧时,将其头转向一侧,会立即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屈起对侧的手臂和腿,作出击剑的姿势2022-5-5701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唾液分泌唾液分泌食物中枢兴奋食物中枢兴奋听觉中枢兴奋听觉中枢兴奋 当仅给当仅给唾液分泌。此时,唾液分泌。此时,无关刺激则变成无关刺激则变成条件刺激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 (食物食物) )无无 关关 刺刺 激激( (铃声铃声) )先先后后二者反复结合二者反复结合暂时联系暂时联系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过程称条件反射
35、的过程称条件反射的强化强化。 条件反射建立后,若反复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条件反射建立后,若反复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最终到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最终到消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2022-5-5712022-5-572暂时神经联系食物食物唾液唾液铃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2022-5-573 注解:注解: 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无关刺激物(铃声)要比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稍前或几乎同时出现,才能变成条件刺激物,引起条件反射;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食物)多次强化;必须作用于健康、觉醒的有机体;无其它干扰性刺激。2022-5-5741 条件
36、反射的抑制条件反射的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减弱相联系的。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但有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但有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会减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会减弱甚至消退,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抑制弱甚至消退,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抑制
37、 2022-5-575 1.非条件性抑制 外抑制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 2.条件性抑制(内抑制) 消退抑制 分化抑制:有机体辨认活动的重要基础 延缓抑制2022-5-5761条件反射的系统性条件反射的系统性 生活、学习中的条件反射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系列的。动力定型 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经多次反复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特点是:定型化、自动化、概括化、稳定性、可塑性(譬如体操动作、不良习惯等)2022-5-577两种信号系统两种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就是信号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一个条件刺激物成为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从而引起无条件刺激物所产生的反应。条件反射系统也就是信号系统。人类
38、有两种信号系统。u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特点是:人与动物共有;是对现实中可直接感知的具体事物的反应。2022-5-578u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特点是:人类特有;是对事物概括性的反映;语言是信号的信号,反映事物有间接性。 注解:注解:第一信号系统是第二信号系统形成的基础;第一信号系统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者,第二信号系统不断地接受第一信号系统的矫正而愈来愈正确与充实,从而保证第二信号系统不脱离现实。同时,第二信号系统又以其本身非常灵活的机能不断地补充、替代或指导第一信号系统。2022-5-579第三节第三节 心
39、理学性质、任务与研究取向心理学性质、任务与研究取向一、心理学的性质一、心理学的性质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努力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努力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德国的赫尔巴特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都坚持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詹姆斯)或生物科学(安吉尔),甚至华生断言心理学应该是自然科学,否则就无存在的价值。 2022-5-580人文取向人文取向 德国理解心理学(描述心理学)家迪尔泰坚持心理学是人文科学。他认为,我们解释的是自然,而对精神生活则是理解。因此他指出建立在解释的基础上的、科学的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范式对人文科学是不实用的,相反,心理学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成为人类科
40、学的基础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非人性化的行为主义的反动,他们把心理学视为人学。2022-5-581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观点 按照人的属性,可把人学分为人的自然科学、人的社会科学和人的精神科学三大类。尽管心理学基本上属于人的精神科学的范畴,而如按科学的二分法,就不宜简单地将心理学归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确切地说,确切地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边缘科学、交叉科学。至于心理学的分支,有的可作为社会科学如社会心理学,有的可作为自然科学如神经生理心理学。2022-5-582二、心理学的任务二、心理学的任务 1.1.描述描述 心理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其对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
41、作出准确的描述。这是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例如,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经常需要描述被试的思维发展水平、学生的能力状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团体中的社交地位、被试的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只有在正确描述了这些状况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揭示现象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成因。2022-5-583 2. 2.解释解释 这个目的的作用是对心理和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如果说描述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解释就是说明“为什么”。例如,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记忆能力回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皮革马利翁”效应?等等。解释这些问题,就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科
42、学理论作出回答。2022-5-584 3.3.预测预测 预测是根据建立起来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科学理论是正确预测的重要工具。例如,根据行为主义“强化理论”,研究者可以预测,如果某一行为在发生之后受到奖励,就会怎加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2022-5-585 4.4.控制控制 心理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控制,也是最难以达到的目的。控制就是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例如,欲增加儿童的助人行为,就可依据强化原理,通过对偶然出现的助人行为的奖励,达到助人行为频率
43、增加的目的。控制也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2022-5-586三、研究取向三、研究取向J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1879年,冯特教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他提出心理学可以分析为许多元素,如感觉元素、感情元素,还有思想、情绪、记忆、想象、意志等等,一切观念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未,开辟了一个科学的新领域。2022-5-587 他首创内省法,即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客观观察和分析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也以内省法来研究意识经验,他把心理学与化学相比较,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和能细分基本元素的化学复合物类似,心理学的主要工
44、作是把意识经验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再研究整合了的要素。2022-5-588J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机能主义的先驱是詹姆士,他主张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为各个元素,也不能划分为各个阶段,而意识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思想流”或“意识流”,因此,不能把意识看作为是元素的集合。2022-5-589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强调心理的效用方面,而不是象结构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沟。认为心理有助于人们的生存需要,因而心理学应研究有效用价值的心理活动的动态方面。 例如,结构主义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
45、机能主义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机能主义这一推动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过程的显著特点,使它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十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2022-5-590J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美国的华生1920年举起行为主义大旗,主张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提出刺激反应模式。 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他否定遗传。 华生主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对于后来心理学以行为测量为手段,在医疗、教育、人事管理等广泛领域推动了心理学走向应用。2022-5-591 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中指出,意识与心灵生活都是迷信而玄妙的,研究这种不能捉摸的东
46、西是不科学的,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可观察可测最的行为,并应以刺激与反应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心理学的方法应该是直接的观察与测,内省法是不客观不科学的。2022-5-592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主义原则,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它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2022-5-593J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
47、意指形态、整体,中文意为“完形” 。例如,当人看几组竖线时,总是把邻近的两条线看为一组,而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东西决定把两个邻近的东西看成一组,因此这种情况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人脑中有一些力量把外界的东西组织起来了。2022-5-594 代表人物是魏特里、考夫卡、柯勒。他们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因此反对冯特构造派只强调分析的观点。 格式塔的主要贡献在知觉研究方面。 格式塔心理学深受物理学中的“场理论” 的影响,认为人脑中也有一个磁场,这个“场”中的力量分布,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场”有一定的规律,人脑就是按此规律把客观的东西组成一定的完形。2022-5-595
48、他们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元素的观点,而且也不同意行为主义所持的刺激反应(S-R)的分析的观点,认为个体的任何经验或行为的本身都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或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换句话说,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个体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积而成的,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2022-5-596 格式塔心理学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觉的观察法,并且是以阐述现象为主。但是,其理论的适用性远不限于知觉过程的研究,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其理论来进行研究和解释,例如,在学习研究中,有关顿悟和问题解决,乃至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出现都受到
49、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巨大影响。2022-5-597J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 奥地利医生弗洛依德在本世纪初建立了该学说,精神分析概念是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开始采用的,因此他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个理论体系。 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梦的学说、泛性论等,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系统概念。 由于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医学的临床经验而不是系统的科学实验,因此严格地说,它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心理学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的影响却超过了其他各个学派,尤其是关于人格以及心理治疗方面更显突出。2022-5-598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最主要特征是: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最主要特征是: 第一,其理论根据并不是来自
50、对一般人行为的观察或实验,是根据对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第二,它不但研究个人的意识活动,而且更进一步研究个人的潜意识活动; 第三,不但研究个人当时的行为,而且还追溯其过去的历史,以探明目前行为构成的原因; 第四,特别强调人类本能对以后行为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把性冲动看作为人类主要的本能。2022-5-599J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理论在于,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加工过程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的新学科。2022-5-5100J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记6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 加强校园餐饮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题目试题及答案
- 代租商铺拍卖合同样本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 低空经济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引擎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4章 第1节 有机物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苏科版
- app售后服务合同样本
- 三倍样品合同样本
- 俄罗斯短期租房合同样本
- 2025年汽车维修技能大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450题)
- 2024年南通市公安局苏锡通园区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操作流程与财务管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10章 第2节 巴西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地理视角解读电影《哪吒》-开学第一课-高中地理
- 《儿童代谢综合征临床防治指南(2025)》临床解读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解读
- 门急诊陪诊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