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蚜虫白粉纹枯蜘蛛吸浆虫叶锈行标_第1页
小麦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蚜虫白粉纹枯蜘蛛吸浆虫叶锈行标_第2页
小麦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蚜虫白粉纹枯蜘蛛吸浆虫叶锈行标_第3页
小麦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蚜虫白粉纹枯蜘蛛吸浆虫叶锈行标_第4页
小麦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蚜虫白粉纹枯蜘蛛吸浆虫叶锈行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612-2002 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wheat aphides2002-12-30发布 2003-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 T612-2002前 言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杨建国、张跃进、刘万才、勾建军。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NY/ T612-2002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蚜虫发生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系统调查

2、、大田普查和天敌调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实施小麦蚜虫的测报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5799.129 天敌单位的换算。GB/T 1.12000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说明。3 术语和定义3.1 系统调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3.2 大田普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

3、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3.3 挽回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挽回的产量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3.4 实际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仍因残存病虫草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3.5 蚜株率 调查有蚜麦株数(本规范中株与茎意义相同,均指单蘖或单穗)占总调查麦株数的百分率。3.6 百株蚜量调查或折算100株小麦上的蚜虫数量为百株蚜量。3.7 发生期当季蚜虫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16%、50%、84%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为发生盛期。4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分为5级,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以麦长管蚜为优势

4、种群)来确定,各级指标见表1。 表1 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 别指 标 1 2 3 4 5百株蚜量(头,Y)Y500500Y15001500Y25002500Y3500Y>35005 系统调查5.1 调查时间小麦返青拔节期至乳熟期止,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当日增蚜量超过300头时,每3天查一次。5.2 调查田块选择当地肥水条件好、生长均匀一致的早熟品种麦田23块作为系统观测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667m2。5.3 调查方法采用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50株,当百株蚜量超过500头时,每点可减少至20株。调查有蚜株数、蚜虫种类及其数量,记录结果并汇入表2。表2 小麦蚜虫系

5、统调查表地点: 品种: 地块类型: 调查日期生育期调查株数有蚜株数有蚜株率(%)蚜 虫 种 类 及 其 数 量 (头)百株蚜量(头)备注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有翅无翅有翅无翅有翅无翅有翅无翅注:地块类型是指早、中、晚播田或高肥水田等6 大田普查6.1 普查时间在小麦秋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进行5次普查,同一地区每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6.2 普查田块根据当地栽培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10块以上。6.3 普查方法 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秋苗期和拔节期每点调查50株,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每点调查20株,调查有蚜株数和有翅、无翅蚜量,记录结果并汇入表3。 表3 小麦蚜虫

6、大田普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 代表 面积(667m2)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有蚜株数有蚜株率(%) 蚜虫数量(头)百株蚜量(头)备 注有翅无翅合计7 天敌调查7.1 调查时间在每次系统调查小麦蚜虫的同时,进行其天敌种类和数量调查。7.2 调查方法寄生性天敌以僵蚜表示,僵蚜取样点和取样方法同蚜虫相同,每次查完后抹掉;瓢虫类、食蚜蝇幼虫和蜘蛛类随机取5点,每点查0.5m2,用目测、拍打方法调查。将调查天敌的数量分别折算成百株天敌单位,记录结果并汇入表4。表4 小麦蚜虫天敌调查表调查地点调查日期调查株数天 敌 种 类 及 其 数 量(头)折百株天敌单位(个)备注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龟纹瓢虫十三星瓢虫食

7、蚜蝇幼虫草蛉幼虫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寄生性天敌 8 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8.1 测报资料收集1)小麦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2)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8.2 测报资料定期汇报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小麦蚜虫模式报表(见附录A)报上级测报部门。8.3 测报资料汇总对小麦蚜虫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结果汇入附录B表1。并记载小麦种植和蚜虫发生及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见附录B表2)。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麦蚜虫秋季模式报表组建表(MQMYA)汇报时间:11月25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QMYA)2

8、调查日期(月/日)3平均有蚜株率(%)4平均有蚜株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5平均百株蚜量(头)6平均百株蚜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7最高百株蚜量(头)8一、二类麦苗比率(%)9一、二类麦苗比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0天气预报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1天气预报(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12预计翌年发生程度(级)13调查汇报单位小麦蚜虫春季模式报表组建表(MCMYA)汇报时间:3月25日、4月25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CMYA)2始见期比常年早晚天数(+ 天或

9、 天)3调查日期(月/日)4平均有蚜株率(%)5平均有蚜株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6平均百株蚜量(头)7平均百株蚜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8最高百株蚜量(头)9平均百株天敌单位数量(个)10平均百株天敌单位数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1小麦生育期比常年早晚天数(+ 天或 - 天)12天气预报4或5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3天气预报4或5月份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14预计发生程度(级)15调查汇报单位附录B(规范性附录)表1 小麦蚜虫发生情况调查统计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调查地点 早 春 基 数 调 查发

10、生 始 盛 期 发 生 盛 期备注调查时间(月/日)平均百株蚜量(头)基数比常年增减比率(+/-%)调查时间(月/日)始盛期时间(月/日)有蚜株率(%)平均百株蚜量(头)调查时间(月/日)盛期持续时间(天)有蚜株率(%)平均百株蚜量(头)最高百株蚜量(头)发生面积比率(%)发生程度表2 小麦蚜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小麦面积(hm2) 耕地面积(hm2) 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 主栽品种 发生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防治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发生程度 实际损失(吨) 挽回损失(吨) 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 NY中华人民共

11、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 T613-2002 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Wheat powdery mildew (Blumeria graminis (DC.) Speer)2002-12-30发布 2003-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613-2002前 言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杨万海、张国彦。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NY/T613-2002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12、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实施小麦白粉病的测报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5795.71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GB/T 1.12000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说明。3 术语和定义3.1 系统调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

13、调查。3.2 大田普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3.3 挽回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挽回的产量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3.4 实际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仍因残存病虫草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3.5 病叶率调查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3.6 严重度严重度指病叶上病斑菌丝层覆盖叶片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率,用分级法表示,设8级,分别用1%、5%、10%、20%、40%、60%、80%、100%表示,对处于等级之间的病情则取其接近值,虽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按1%记。对群体叶片,需按下面公式记算病叶平均严重度。平均严重度的使用,在

14、病害初发期可严格计数计算;当病害处于盛发期且需调查点数繁多时,某点的平均严重度则根据目测估计给出。其中:D为病叶平均严重度(%),di为各严重度级值,li为各级病叶数,L为调查总病叶数。3.7 病情指数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其中:I为病情指数,F为病叶率,D为病叶平均严重度。3.8 病点率指调查发病点占全部调查点的百分率。3.9 病株率调查发病株数(本规范中株与茎意义相同,均指单蘖或单穗)占全部调查植株数的百分率。4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病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划分为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 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 别指 标 1

15、2 3 4 5 病情指数(I)I10 10I2020I3030I40 I>405 系统调查5.1 调查时间 从小麦拔节期开始,每10天调查一次,拔节后每5天调查一次,查到乳熟期末止。5.2 调查田根据当地小麦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发病条件好、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感病品种麦田2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667m2,作为系统观测田。5.3 调查方法每块田固定5点,每点定100株,其中至少有2点已有病叶,其余各点随机选定。在整个观察期内不能用药,调查病叶数、严重度和发病部位,计算病情指数,记录结果并汇入表2。表2 小麦白粉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品种地块类型发病部

16、位调查叶数发病叶数病叶率(%)平均严重度病情指数备注6 大田普查6.1 普查时间分别在小麦秋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乳熟期进行。同一地区每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6.2 普查田块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在各代表性区域内选当地的主栽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早、中、晚播种麦田调查。调查田块选10块地以上。6.3 普查方法每块田采取5点取样。白粉病处于零星发生期时,每点实查10m双行或5m2,检查发病株数和病叶的发病情况;全田普遍发病时,每点1m双行或1m2,各点随机检查100张叶片(调查上部三片叶的发病情况,旗叶和旗下一、二叶的取样数量应大体一致),调查发病叶片数和严重度,计算病叶率

17、、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并计算病点率,记录结果并汇入表3。表3 小麦白粉病病情普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品种名称播种期生育期田块面积(667m2)实查面积(667m2)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调查叶数发病叶数病叶率(%)严重度(%)病情指数病点率(%)备注:点片或全田发病情况7 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7.1 测报资料收集 1)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灌溉麦田面积及其它必要的栽培管理资料;2)主要品种栽培面积、生育期和抗白粉性; 3)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7.2 测报资料汇报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小麦白粉病模式报表(见附录A)报上级测报部门。7.3 测报资

18、料汇总对小麦白粉病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结果记于附录B表1。并记载小麦种植和白粉病发生及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见附录B表2)。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麦白粉病模式报表(MMBFA)汇报时间:12月20日、3月30日、4月20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MBFA)2病害始发期(月/日)3始发期比常年早晚天数(+ 天或 天)4调查日期(月/日)5平均病株率(%)6病株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7平均病叶率(%)8病叶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9病情指数10病情相当于何等发生程度年份11天气预报发病关键时期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1

19、2天气预报发病关键时期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3水浇地比例(%)14当前一类苗所占比例(%)15一类苗比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6当前二类苗所占比例(%)17二类苗比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8预计发生程度(级)19调查发报单位附录B(规范性附录)表1 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统计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调查地点早 春 病 情 抽 穗 扬 花 期乳 熟 期备注调查时间(月/日)平均病叶率(%)平均病情指数调查时间(月/日)平均病叶率(%)平均病情指数发病面积比率(%)调查时间(月/日)平均病叶率(%)平均病情指数发病面积比率(%)发

20、病程度表2 小麦白粉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小麦面积(hm2) 耕地面积(hm2) 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 主栽品种 抗病品种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早播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灌溉田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发生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防治面积(hm2) 其中拌种面积(hm2) 喷药面积(hm2) 发生程度 实际损失(吨) 挽回损失 (吨) 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 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614-2002 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

21、n and forecast ofwheat sharp eyespot (Rhizoctonia SPP.)2002-12-30发布 2003-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614-2002前 言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韩梅、刘万才、刁春友、朱叶芹。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NY/T614-2002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施小麦纹枯病的测

22、报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12000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说明。3 术语和定义3.1 系统调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3.2 大田普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3.3 挽回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挽回的产量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3.

23、4 实际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仍因残存病虫草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3.5 病株率调查发病株数(本规范中株与茎意义相同,均指单蘖或单穗)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3.6 病田率调查已发病田块数占调查总田块数的百分率。3.7 侵茎率侵茎率为茎杆出现病斑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3.8 严重度严重度指病茎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比例,用分级法表示。0级:(无病)健株;1级:叶鞘发病,或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4以下;2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41/2;3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23/4;4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3/4以上,但植株未枯死;5级: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

24、枯白穗。3.9 病情指数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I为病情指数, di为各严重度级值,l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病高峰期平均病情指数表示,划分为5级,各级指标见表1。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别指 标 1 2 3 4 5病情指数(I)I55I1515I2525I35I>355 系统调查5.1 调查时间 从小麦返青后开始调查,10天调查一次,直到乳熟期。5.2 调查田块 根据当地小麦品种的布局状况及生态类型,在适宜发病、有代表性的品种中选择早、中、晚茬地块各一块作为系统观测田,每块田面积应大于2

25、5;667m2。5.3 调查方法 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病株数。从拔节期(进入侵茎期)开始调查侵茎数和病茎严重度。进行病茎严重度调查时,每点拔病株10株逐一调查病茎严重度,计算侵茎率和病情指数,记录结果并汇入表2。全田侵茎率和病情指数还需乘上病株率。表2 小麦纹枯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调查日期茬口播期生育期株发病茎发病各级严重度株数病情指数备 注调查株数病株数病株率(%)调查株数侵茎数侵茎率(%)0级1级2级3级4级5级6 大田普查6.1 普查时间 分别在小麦秋苗期、拔节期、扬花期、乳熟期调查。每年普查时间应大致相同。6.2 普查田块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

26、,在各代表性区域内选不同品种、不同茬口、不同播期及不同施肥水平等不同生态类型田10块以上。6.3 普查方法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载病株数、侵茎数和病情指数,统计病田率,记录结果并汇入表3。表3 小麦纹枯病病情普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茬口播期耕作方式生育期株发病茎发病各级严重度株数病情指数病田率(%)调查株数病株数病株率(%)调查株数侵茎数侵茎率(%)0级1级2级3级4级5级-7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7.1 测报资料收集 1)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灌溉麦田面积及其它必需的栽培管理资料; 2)主要品种的栽培面积、生育期和抗病性; 3)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

27、测值。7.2 测报资料汇报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小麦纹枯病模式报表(见附录A)报上级测报部门。7.3 测报资料汇总 对小麦纹枯病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结果记于附录B表1。并记载小麦种植和纹枯病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附录B表2)。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麦纹枯病秋季模式报表(MQWKA)汇报时间:12月20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QWKA)2调查日期(月/日)3平均病田率(%)4平均病株率(%)5病株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6天气预报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7天气预报冬季(12月至翌年2

28、月)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8一、二类苗比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9预计翌年发生程度(级)10调查汇报单位小麦纹枯病春季模式报表(MCWKA)汇报时间:3月10日,3月30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CWKA)2病害始发期(月/日)3始发期比常年早晚天数(+ 天或- 天)4调查日期(月/日)5平均病田率(%)6平均病株率(%)7病株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8平均侵茎率(%)9侵茎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02或3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12或3月份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12天气预报4月份降水量

29、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3天气预报4月份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14一、二类苗比率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15预计发生程度(级)16调查汇报单位附录B(规范性附录)表1 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统计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调查地点 返 青 拔 节 期抽 穗 扬 花 期乳 熟 期备注调查时间(月/日)平均病株率(%)平均病情指数调查时间(月/日)平均病株率(%)平均病情指数发病面积比率(%)调查时间(月/日)平均病株率(%)平均病情指数发病面积比率(%)发病程度表2 小麦纹枯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小麦面积(hm2)

30、 耕地面积(hm2) 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 抗病品种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早播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灌溉田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主栽品种发生面积(hm2) 占小麦面积比率(%) 防治面积(hm2) 其中拌种面积(hm2) 喷药面积(hm2) 发生程度 实际损失(吨) 挽回损失(吨) 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 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615-2002 麦蜘蛛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wheat spider2002-12-30发布 2003-3-1实施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前 言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刘玉琴、刘万才、张跃进、冯晓军。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NY/T615-2002 麦蜘蛛测报调查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麦蜘蛛发生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系统调查、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实施麦蜘蛛的测报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32、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12000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说明。3 术语和定义3.1 系统调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3.2 大田普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3.3 挽回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挽回的产量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3.4 实际损失 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仍因残存病虫草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3.5 虫田率调查有虫田块数占全部调查田块数的百分率。3.6 虫口密度为单位取样面积内的虫口数量。麦蜘蛛以33.3cm单行虫量

33、表示。4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麦蜘蛛发生程度分为5级,主要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虫口密度来确定,各级指标见表1。表1 麦蜘蛛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级 别 指 标1234533.3cm单行虫量(头,Y)Y200200Y500500Y10001000Y1500Y>15005 系统调查5.1 调查时间小麦返青后至抽穗期止,每5天调查一次。调查当天在8:0010:00或16:0018:00时进行。5.2 调查地块选择当地往年发生严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环境麦田2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667m2,固定为系统观测田。5.3 调查方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33.3cm单行长,返青期用目

34、测计数,拔节后将33.3cm×17 cm有框固定的白瓷盘或白纸或白塑料布铺在取样点的麦根际,将麦苗轻轻压弯拍打,然后计数,可重复数次,调查蜘蛛种类及其数量,将结果记入表2。表2 麦蜘蛛系统调查表调查日期麦田类型生育期调查点数总虫量(头)麦园蜘蛛麦长腿蜘蛛33.3cm单行虫量(头)备注(麦田灌溉情况、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数量(头)所占比率(%)数量(头)所占比率(%)6 大田普查6.1 普查时间根据当地实际发生情况,分别于秋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普查4次。每年普查时间应大致相同。6.2 普查地块选择当地代表性强的不同生态类型麦田10块以上。6.3 普查方法普查方法同本标准5.3,将结果记入表3。 表3 麦蜘蛛大田普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代表面积(667hm2)品 种生育期33.3cm单行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