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各科学中考真题汇编:化学试验探究题_第1页
2021浙江各科学中考真题汇编:化学试验探究题_第2页
2021浙江各科学中考真题汇编:化学试验探究题_第3页
2021浙江各科学中考真题汇编:化学试验探究题_第4页
2021浙江各科学中考真题汇编:化学试验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浙江省各市科学中考题归类(化学实验探究题部分)三、实验探究题A和B进行探究。实验时,观1.(2021金华)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在完成盐酸除铁锈实验时,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同学们对此现象感到很好奇,针对“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实验】小组同学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察到试管A中有气泡,试管B中没有气泡,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1)小组同学设计图甲所示实验基于的假设是;(2)小金同学认为图甲实验A和B对照设置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气体生成产生影响。于是在图甲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了如图乙对照实验C和Db但

2、小科同学认为对照实验D的设置没有必要,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反思提高】设置对照实验首要问题是找准找全影响因素,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实现对照实验组设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迁移应用】一次课外实验的意外现象:镁条放入NaCO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请结合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完成“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查阅资料: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32CO溶液呈碱性,其溶液中除了Na+、CO2-、水分子外,还有OH。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对照试验E、F和Go(3)往镁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NaCO溶液、x溶液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E、G中有气体产生,但缓慢且少

3、,试管F中产生气体既快又多。从对照实验设置的角度分析,实验G所加“x溶液”应该是;(4)分析图丙实验可知,镁条放入NaCO溶液中,气体是由镁与水反应生成的。试管F中快速产生气体,是因为N&CO溶液中存在能促进镁与水反应的离子,该离子是。(1)气体是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2)稀盐酸溶液中含有水,铁锈在稀盐酸中无气泡(3)NaOH2-(4)CO32.(2021金华)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

4、模型:气体施胎气体挣化气体转化T气体检验用气处理【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第30题图甲(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

5、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无水硬清石灰水AEHI第30题图乙(3)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A(4)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H2QCO、CO(2)气体净化(3)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检验CO(4)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2021杭州(6分)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租盐水鲍端过备日士1界狭(第28题图)(1)固体A是。(填化学式)(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

6、学方程式。(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1) BaSO(2) BaCl2+NaCO=BaCOj+2NaCl(3) 钾离子未除去4.2021杭州(8分)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200mL注射器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氢气U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1)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

7、灯加热前的操作是。(2)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3)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4)实验开始时加入a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U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b克,当b为(用含有a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1)通入氢气(2)收集尾气(或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3) U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蓝(4) 0.8a5.12021湖州】小明在冬天输液时发现护士在输液管上加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护士告诉他这是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可以消除药液温度与体温的差异。加热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性输液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是还原性铁粉、炭

8、粉和氯化钠等物质。该加热棒内是否真的含有这几种物质呢?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计了如下实验:(1)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氯化钠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钢溶液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证明滤液中含有Cl-。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2)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铁粉小明用磁铁靠近滤渣,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小明通Fe3Q+4H2-3Fe+4HzO吸引的黑无水硫酸铜粉末,当观察到这一现象时,排除了四氧化三铁存在的可能

9、性。过如下装置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该物质鉴定的原理是:小英同学认为这还不能确定铁粉的存在,因为除了四氧化三铁外,钻粉、馍粉也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然后滴加硫鼠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有Fe3+,得出加热棒中含有铁粉这一结论。(3)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炭粉点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加热棒内含有炭粉这一结论。请写出此操作过程中确认炭粉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10、,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答案】(1).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2).无水硫酸铜不变蓝(3).点燃C+O2CO2(4).Ca(OH)+CQ=CaCQ+H2O6.12021宁波】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实验设计】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脱脱我(汪原以新)/石灰.木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实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通入一定量氮气;通入该气体,点燃

11、酒精灯。【实验现象】步骤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质。【实验结论】该气体由组成。【实验反思】(1)C装置的作用是。(2)步骤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O和CO2)(1)除去CO2气体(2)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3)COCuOCuCO27.12021衢州】钢丝棉是一种由低碳钢制成的细丝,直径约0.1250.189毫米。小科利用钢丝棉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如下:步骤一:取3个50mL活塞润滑性良好的注射器,检查气密性后备用。步骤二:称取3团等质量的钢丝棉(每团体积约为6cmf),A保持干燥,B用少量蒸储水

12、润湿,C用少量食盐水润湿,分别放人甲、乙、丙注射器中。步骤三:移动活塞,使它们均处于46mL刻度处,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如图所示)。步骤四: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5分钟20分钟1小时5小时甲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乙出现少许锈斑,活塞未明显移动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丙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1)检在注射器气密性:先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用手向外拉动活塞,放手后观察到,则气密性良好。(2)比较乙、丙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3)钢铁生锈

13、还需要氧气,请你利用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6.(1)活塞恢复原位(2分,回答活塞向上运动或向内运动给1分)(2)氧化钠(食盐、盐水)能加快钢铁的生锈(2分,回答氯化钠、食盐、盐水能加快金属锈蚀或盐能加快钢铁锈蚀给1分)(3)17.5%<7/40或0.175(2分)8.12021衢州】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最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最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填试剂名称)。(2)小明用图乙

14、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A(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选项实验装置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A甲氮气氮气B甲干燥空气干燥空气C乙氮气氮气D乙干燥空气干燥空气(1)浓硫酸或浓H2SQ(2)不合理(1分),因为碱石灰也要吸收二氧化碳(3)ACD9.12021台州】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

15、是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B.碳C.二氧化镒D.氧化器雇(1)(2)A.铁铜NaOH名液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答案】(1)氢氧化铜(2)D(3)不能,因为仅用CuSO质量分数增大的一种溶液进行了实验,不能排除硫酸铜或者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所示10.12021台州】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6、: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答案】(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经收集满(2)二氧化碳逸出,空气进入;且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11.12021丽水】为探究“稀盐

17、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采集器和计算机实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PH+拳温度产CIIII1t0255075125150175200时间密乙(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答案】.稀盐酸(2).NaCl和HCl(3).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12.12021丽水】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

18、测定”的思维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份混合物。【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交流评价】(3)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

19、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继续探究】(4)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答案】(1).分离转移(2).冷却到室温时(3).偏小(4).铜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内的气体冷却到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与反应前装置内的总体积之比为氧气的含量13.12021嘉兴】小嘉用H2Q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勺H2Q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O溶

20、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剧烈而引发事故。【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Q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嗨口7%的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Q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交流反思】(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溶液的相同。(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勺溶液分别在0C、20c和60c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答案】(1).速度(2).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3).水可以降低温度,减缓反应的速度14.2021理论的发展如酸根据朴素的酸碱理论,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