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2(照相机)_第1页
摄影2(照相机)_第2页
摄影2(照相机)_第3页
摄影2(照相机)_第4页
摄影2(照相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摄影成像原理摄影成像原理续2第四章第四章 照相机照相机3第一节第一节 照相机的类型照相机的类型 一、按胶片型号分类一、按胶片型号分类有有 110、120、135、220、126、9.5圆盘相机二、按用途分类二、按用途分类 1.大型专业照相机 、2.中型专业照相机、3.普通照相机 、4.全天候照相机 5.立体照相机 、6.全视场照相机 、7.一步成像照相机 三、按取景方式分类三、按取景方式分类如果按取景方式来划分,即同轴取景照相机和旁轴取景照相机。1.同轴取景照相机这类照相机主要包括平视式或俯视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以及用片窗磨砂玻璃取景的照相机。2旁轴取景照相机 这类照相机主

2、要包括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平视框式取景照相机和平视光学取景照相机。4第二节第二节 快快 门门 一、快门的性能一、快门的性能快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控制纳入镜头的光线在胶片上暂留的时间,即控制胶片受光时间的长短;二是控制被摄动体的清晰度和模糊量。 优质快门应具备完善的性能:1.有完整的速度系列。 2.有足够高的速度等级。 3.能长时间开放。 4.有较高的快门效率。 5.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有配合准确的闪光联动装置。 7.有延迟开放的自拍机构(延时自拍装置)。 5二、快门的分类二、快门的分类 相机上快门速度标记常见的有l、2、4、8、15、30、60、125、250、500、1000

3、等,这些数字均是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相机快门速度的变化幅度越大越好,尤其是高速档。 快门的种类常见的可归纳为三类,机械式快门、电子式快门和程序式快门。操纵和控制快门开启和闭合的动力,分为机械动力和电子动力。1.1.机械式快门机械式快门 通过机械调速的方法来控制曝光时间,根据其装置在相机上的部位和运动特点可以分为中心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种。 (1)镜头中间快门镜头中间快门 由若干片极薄的金属叶片制成,装配在镜头透镜组中间,与机身内的齿轮弹簧相连,用快门按钮操纵开启和闭合。金属叶片数量的多少,是由镜头口径的大小和快门高档位速度的高低决定的。 镜间快门是以机械为动力来操纵,快门速度不可能太高,通

4、常由1秒至1/500秒不等。 镜间快门的优点:结构精密,效能较高,拍摄任何快速运动的物体不致产生变形;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不受快门速度的限制,用任何一档速度都可使感光片全面感光。 镜间快门的缺陷:快门通光量的效率是随着光圈的大小和速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光圈开孔大快门速度高时,通光效率就低。高速档难以快于1/500秒。 6镜间快门的运动程序运动程序是:叶片开启时是由小到大逐渐开足,形成一个圆孔,闭合时是由大到小逐渐关闭。开启之前和闭合之前都只有很小空隙可以通光,当中间开足时才能使进入镜头的光线全部通过(教材图4-12)。由于开启和闭合这两个机械运动过程所占的时间远比开足的瞬间要长,所以快门速度越高

5、,快门开足的瞬间占整个开启时间的比例越小。 镜间快门的高档位速度对不同的光圈系数之间存在着一个差数镜间快门的高档位速度对不同的光圈系数之间存在着一个差数。越是用高档位速度曝光,通过的光亮越少,差数越大,影响越严重;低档慢速度时,差数较小,影响较少。当光圈相对孔径开到最大时,各级快门速度的通光量的概数是:l/20秒的通光量可达95%,1/50秒的通光量达90%,l/100秒的通光量是80%,l/200秒的通光量为70%,l/500秒的通光量仅占60%左右。镜间快门的这一缺陷,往往被一些初学摄影者所忽视。 7(2)(2)焦点平面快门焦点平面快门通常称作帘幕快门。它用特制的黑色胶质绸布或金属帘片制成

6、,装配在机身后部,紧贴在镜头焦点平面处,在感光片的前面并与其平行。焦点平面快门通过帘幕上裂口的移动进行曝光。帘幕快门的曝光速度比镜间快门的速度高,一般在1秒至1/1000秒,有的速度高达1/12000秒。帘幕的运动方向运动方向有两种:一种是由左至右横向移动(横走式);一种是由上至下垂直移动(纵走式)。这种由上而下垂直运动的快门,在现代照相机中多为合金钢片结构,所以也叫钢片快门。如尼康、美能达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就是此类快门。帘幕快门的优点优点:精确度高、强度大、不易老化、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结构严密,速度较高,能取得较高的闪光同步时间;帘幕紧靠感光片,裂口由底片一端到另一端,快门速度高低都可均匀

7、感光,通光量不受影响,不会产生镜间快门那种大光圈、高速度时,可能曝光不足的现象。焦点平面快门缺陷缺陷:能达到1/1000秒以上的高速档,但闪光摄影时的快门速度有所限制;用高速度快门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时,容易产生影像变形,物体运动速度愈快,变形的程度愈严重。由上向下移动的帘幕拍摄左右运动的物体,竖直的线条容易变为斜线。 8产生变形现象的原因:由于帘幕快门高速度时的裂口很窄,对感光片的整个画面不能同时全面感光,而是由开启的一端先感光,裂口一边移动一边感光,闭合的一端最后感光,整个画面的感光有先后之分。因此,两个运动方向相反时,运动物体就产生了加速度,两个运动方向相同时运动物体就产生了减速度,于是便

8、出现运动物体影像变短或变长的变形现象。为了减少或避免运动物体变形,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拍摄时照相机与物体运动方向要小于90度角;二是在90度角拍摄时,采用“追随拍摄法”,可避免变形;并使运动物体的背景出现模糊的“流动”影像,这样有助于加强被摄物体的运动感。追随拍摄法通常采用快门速度1/60秒、1/30秒或1/125秒,照相机与被摄体成90度的拍摄角度,手持照相机追随被摄对象,在等速追随中按下快门钮。 以上介绍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快门,都是以机械为动力来控制的,所以,也有将镜间快门和焦点平面快门合称为机械快门的。机械快门的快门速度只能调节在快门速度的标记上,不能调节在两档快门速度之间,否则会损坏快

9、门的机械装置。 92.2.电子快门电子快门 通过电子延时电路等装置自动控制快门速度,被称为电子快门。常见于“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相机。电子快门的特点:一是自动不需要拍摄者调节;二是快门速度不局限于整档变化,可以1/3档或1/2档,根据需要而定,因而更能准确曝光。电子快门分为全电子式和电子与机械并用式。全电子式快门以机身内的电池作为能源,自动控制测光和曝光;电子与机械并用式快门是限定在某一、二档速度可由机械控制,其他多档速度均由电子控制。 目前电子快门相机来,绝大多数装配在单镜头反光式的焦点平面快门中使用。 103.3.程序快门程序快门程序快门是一种电脑控制的快门,它是由照相机中的电脑根据预先输

10、入的编制好的快门与光圈组合程序来控制曝光。现代照相机中的一些制造精良、小巧轻便、全部自动化的小型135相机,大多装有程序快门。这种程序快门照相机,不必费神,抬手即拍。所以,通常把这类照相机称为“傻瓜相机”。可分为三种类型:手动程序快门、自动程序快门和电子程序快门。程序快门照相机,大多是由一组置于镜头之后的叶片兼作光圈和快门,用它来控制光圈的大小与快门开闭时间的长短,进行自动曝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程序快门是按E VE V值的大小编制程序预置于电脑之中,当光线较暗时,即出现大光圈慢速度的曝光组合;当光线极暗时,相机内即出现红灯警告信号,这时则需将机身上的闪光灯开启,进行闪光照明摄影。在光线

11、较暗的情况下,注意操机要稳,以免影像变虚。11第三节第三节 调焦机构调焦机构 调焦实际上是在物平面和像平面之间前后调整摄影镜头的位置,使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的关系符合高斯公式。 镜头位置的变化规律:物距越大,镜头后缩,像距越小;物距越小,镜头前伸,像距越大。 一、调焦距离一、调焦距离 在摄影上,调焦距离一般只要超过10米或20米,就被认为是无限远了。 二、调焦方法二、调焦方法不同类型的照相机往往有不同的调焦方法 :1.连动式调焦法采用重影和截影两种方式,均与镜头的进退连动。 2.2.反射式调焦法凡是单镜头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都采用反射式调焦法。3.片窗直观式调焦法 4.4.目测式调焦法 5

12、.5.自动式调焦法 12第四节第四节 取景器取景器是照相机的主要构成部分,用于选取景物范围并确定画面构图格局。按取景器与镜头主光轴的关系,可分为同轴取景器和旁轴取景器两类。一、同轴取景器同轴取景器 特点:用摄影镜头兼作取景物镜,从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与感光片所记录的景物范围完全一致,无视差现象。几种主要形式:1.片窗承影屏取景器取景装置主要应用在大型专业照相机上,如照相馆的座机等。不适宜于用来拍摄动体。2.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器与反射式调焦机构属于同一装置。取景与拍摄方向相反。3.单镜头反光平视取景器现在许多单反照相机都采用平视取景形式。13二、旁轴取景器二、旁轴取景器 从取景器中看到的景物

13、并非通过摄影镜头所结之影像,因而取景的范围与感光片记录的景物范围有时不完全一致,会产生视差现象。 1.框式平视取景。适用于拍摄高速动体,但精确度较差。2.双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在取景方法上和同轴取景器中的单反俯视取景一样,灵活多样。 3.光学直看式取景4.可变式万能取景旁轴取景器与摄影镜头不能同轴,二者视点位置不同,取景上有视差存在(如教材图4-21)。 视差的大小与被摄体的远近成反比,即被摄体越近,取景视差就越大,被摄体越远,则取景视差越小,只有当被摄体在无限远时,取景视差才接近于零。 补偿方法有多种,如缩小取景范围、调整取景角度、采用大小不同的亮框和移动亮框等 14第五节第五节 输片装置输片

14、装置 除了使用单张感光页片的照相机外,凡是使用卷片的照相机都有输片装置。常见的输片装置有电动式、发条式和手动式三种类型。一、电动式输片一、电动式输片这种输片装置一般被用于135型全自动照相机,成为照相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也有作为独立的附件,被用于非全自动照相机来替代手动输片的(如教材图4-23)。它由微型马达驱动卷片机构工作,输片速度较快,大约每输片一次只需0.51秒钟的时间,适用于抓拍和连续拍摄。微型马达必须有电源作动力,电池失效,就无法工作。如果气温过低,其性能也将受到气温的影响。二、发条式输片二、发条式输片不是依靠动力,而是依靠机械动力实现自动输片。三、手动式输片三、手动式输片应用较

15、为普遍的一种。根据操作不同分为旋钮卷片、扳手卷片和摇把卷片。手动式输片装置通常与快门上弦机构是连动的,只有卷片后,快门才能工作。但是有些照相机的输片与快门上弦却是分开的,因此易发生漏拍和重拍事故。 15第六节第六节 机身、暗箱与附件机身、暗箱与附件(略)自学教材(略)自学教材16第七节第七节 自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装置 一、自动曝光一、自动曝光 测光系统有外测光式和内测光式两种类型。 外测光式系统,测光方式主要是平均测光,即测量被摄体的平均亮度。内测光式系统的受光元件均位于摄影镜头后面。内测光式系统除了平均测光外,还有中央重点测光、分区综合测光、中央点测光和多点平均测光等多种测光方式。 自动曝光

16、有多种模式:1 1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 (用用A A表示表示) )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要控制景深。 2.2.快门优先式自动曝光快门优先式自动曝光( (用用S S表示表示) )快门时间手动、光圈系数自动。主要用在拍摄动体,或用了长焦镜头又要避免机震的情况使用,适合于体育新闻的拍摄、抓拍、动感表现、追随法拍摄等 。 3.3.程序式自动曝光程序式自动曝光( (用用P P表示表示) )根据胶卷感光度与外界光线强弱自动选定曝光组合。俗称“傻瓜”式。 4.4.自动包围曝光模式自动包围曝光模式( (用用AEBAEB或或ABCABC表示表示) )以测定的适当曝光量为

17、中心值,自动设定向正数侧和负数侧移动若干级曝光量进行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曝光量的拍摄。适合于新闻摄影,尤其适合于拍摄重大题材或现场光线比较复杂又来不及进行曝光调整的场合。 175自动曝光补偿装置。拍摄者对相机根据自动测光系统确定的曝光量进行修正、调整,从而得到适宜于主体正确表现的曝光量。自动曝光补偿装置的补偿范围通常是2EV。6自动曝光锁定(AutomaticExposure Lock)简称AEL,又称为测光锁定。测光后按住专用的AEL钮(有的相机是半按快门钮)不松直到按下快门钮快门释放为止。只要按一下AEL钮,测光结果就被锁定,只有在拍摄后,锁定才会自动取消并恢复正常测光;如在快门释放前要取消

18、锁定的曝光,只需再按一下AEL即可。按一下AEL钮,曝光量就锁定。若在锁定时调整光圈或快门,相机会自动将快门或光圈自动调整,以保持锁定的EV值不变。现代相机大多用此方式。 AEL在点测光方式、局部测光方式以及中央重点测光方式下应用较多。 18二、自动调焦二、自动调焦(Auto Focus(Auto Focus,缩写为,缩写为AF)AF) 1.1.光学式自动调焦:光学式自动调焦:用影像对比方法来自动测距的一种被动式自动调焦。 自动聚焦分为电子视测式(又叫光学式)和TTL相位差检测式两种,均属于被动式自动聚焦。在以下拍摄场合会失灵。一是被摄环境太暗,需具有辅助AF发光的闪光灯配合;二是遇到形状重复

19、或雷同的被摄体如草地、百叶窗、铁丝网等;三是景物反差极低,不能反射足够光线的物体;四是主体移动太快时;五是自动聚焦区域内包含有前景和背景的景物时;六是自动对焦区对着逆光下的景物,背景光极强时;七是镜头上加用了多影镜等特殊效果镜时;八是使用了普通线性偏振镜时;九是镜头与机身间加用了接圈、皮腔等附件时等等,都可能给自动聚焦带来困难。 2.2.超声波式自动调焦:超声波式自动调焦:利用超声波的发射与回收方式进行自动调焦。 3.3.红外线式自动调焦:红外线式自动调焦:采用红外线的发射与回收方式进行自动聚焦。194.眼控式自动调焦眼控式自动调焦不同型号的眼控自动聚焦相机,能“眼控”的功能会有区别。 三、自

20、动卷片三、自动卷片 内置式自动卷片器(即电动连摄器) 独立式马达卷片器。四、自动闪光四、自动闪光 内装式、独立式。闪光灯Auto自动曝光方式的曝光量是通过装在闪光灯上的光敏元件控制的。TTL自动曝光方式的曝光量是通过镜头后的测光元件控制的。 五、自动显示、记录拍摄资料功能五、自动显示、记录拍摄资料功能 一是曝光资料。二是自动显示对焦是否准确,指出应往哪个方向调整。三是自动记录拍摄日期和曝光组合以及地点、天气等。四是其他一些特殊信息。201照相机的检验照相机的检验(1)对镜头的检验对镜头的检验 (2)对测距器的检验对测距器的检验 (3)光圈的检查内容光圈的检查内容 (4)对快门的检验对快门的检验

21、包括B门,逐级检查。 (5)对暗箱的检验对暗箱的检验一是眼睛紧贴在成影框处,观察暗箱内有无漏光现象;二是装上感光片,然后取出冲洗。 (6)对对X、M闪光联动的检验闪光联动的检验要检验X、M闪光同步是否正确。 (7)对卷片装置的检验对卷片装置的检验各装置是否联动。 (8)对其他部件的检验对其他部件的检验 第八节第八节 照相机的使用与保护照相机的使用与保护 212照相机的使用照相机的使用(1)取景端正要将照相机拿正。否则,平直线条会产生倾斜现象。 (2)测距准确 (3)角度适当 在拍摄人像时,一般来说不宜采用过仰或过俯的角度。 (4)持稳相机 (5)追随拍摄 横向追随和纵向追随。 (6)及时卷片

22、(7)多次曝光 各类型的照相机都可以用于多次曝光。照相机应装到三角架上使用,应使用快门线,以保持绝对稳定。 (8)其他事项 22二、拍摄中的差错及产生的原因二、拍摄中的差错及产生的原因 1 1拍摄中容易拍摄中容易出现出现的差错的差错所拍摄的底片空白透明或漆黑一片,看不到任何景物的影像,底片上有灰雾现象,影响和破坏了被摄物体影像的清晰程度;底片上有不同画面的重叠影像,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摄影画面废弃;底片上的影像模糊不清,或只在像幅中部形成一个圆形模糊圈;底片上同一影像出现双影,或伴随着较清晰的影像而出现一层虚影;底片上局部影像模糊不清,而其他部分的影像则保持清晰;底片上的四周有未感光的透明圆圈,

23、或在边缘某部位因遮挡而无完整影像;底片中心部分密度过大,而其它部分的密度尚可;底片上呈现黑色放射状的扇形感光部位,使整个底片的影响遭到破坏;底片上清晰的影像中有不规则的透明白点,或有其它污染的斑痕;底片的整个密度过大并有灰雾,或密度过小而影响景物的表现; 232 2拍摄中产生差错的原因拍摄中产生差错的原因(1)(1)底片空白透明底片空白透明拍摄时没有取下镜头盖,拍摄时后背暗盒的插板没有拉开;把未曝光的底片空白卷过,造成“空片”;用闪光灯时,快门与闪光不联动不同步;按动快门钮,但快门叶片未开启; 被摄环境光线极暗,曝光时间又极短;使用不感红光的分色片,加用红滤色镜。(2)(2)底片漆黑无影底片漆

24、黑无影若底片四边均黑,是装片前全部跑光;若底片四边透明,是快门失灵长时间漏光拍摄完的胶片忘记卷,在强光下又多次重拍;被摄物光线极亮,曝光严重过度。 24(3)(3)底片呈现灰雾底片呈现灰雾皮制折叠式暗箱局部漏光;帘幕式快门的帘布损坏而漏光,对着光源逆光拍摄时,光线直射入镜头;机身与后背接合处不严密而漏光。(4)(4)影像模糊不清影像模糊不清目测距离错误,或测距器测距不准确;用伸缩的镜筒式照相机,未将镜筒全部拉出;机身后的承影背未将感光片压平;感光片装反了,感光膜未对向镜头;镜头上落有雨水或冬季有“哈气”。(5)(5)局部影像模糊局部影像模糊拍摄快速运动物体,快门速度太慢;选用的光圈口径太大,景

25、深范围过短;感光片不平,翘起部分的像距不准。 25(6)(6)底片四角无影像底片四角无影像镜头焦距太短,盖照力不足;遮光罩过长或口径太小,遮挡镜头视角。(7)(7)底片局部无影像底片局部无影像拍摄时,镜头前面的围观者遮挡了部分视角,后背暗盒的插板没有完全拉开,辅助快门的上页片位移而下垂,影响了影像的完整拍摄时,镜头被手指或相机皮盒等挡住部分影像,皮腔松软下垂,遮挡底片下边部分影像。(8)(8)底片出现扇形放射线底片出现扇形放射线皮制折叠式暗箱有局部漏光隙缝;135型暗盒上的防光黑绒损坏漏光;120型胶卷拍完取出后未卷紧,两边进光;机身的后盖未关紧而漏光。 26(9)(9)底片有重叠影像底片有重

26、叠影像已感光的底片未卷又拍,造成重影;可更换的活动后背,未卷片又装上使用;(10)(10)影像出现双影影像出现双影拍摄时按动快门钮过猛,使照相机受到震动;用三脚架拍摄时,因外力使照相机发生动摇;手持照相机不稳,机身在晃动中曝光。(11)(11)影像出现虚影影像出现虚影镜箱某处有极小漏洞,因针孔成像而形成虚像;在闪光与电灯同时照明下用慢速度拍摄,形成闪光的清晰影像和电灯照明的虚像相重叠。(12)(12)底片中心密度过大底片中心密度过大镜间快门叶片关闭未合紧,中间有隙缝;暗箱部分靠近镜头处有漏光现象。 27(13)(13)底片上有白点底片上有白点装胶片时不注意清洁,胶片沾上尘粒;照相机暗箱内有灰尘

27、,使胶片沾有尘粒。(14)(14)底片上有伤痕底片上有伤痕照相机输片部件有“毛刺”,划伤底片;135型暗盒防光黑绒内落有尘粒,损伤底片;装片时,手指触及感光膜,沾上指纹或擦伤。(15)(15)底片密度过小底片密度过小( (即底片太薄即底片太薄) )光圈口径过小或快门速度过快,曝光不足;加用滤色镜或偏振镜,未增加曝光量;环境光线过暗,不能达到正确曝光;感光片性能掌握不准,误把慢片当快片用;由室外摄影进入室内拍摄,忘记取下滤色镜。(16)(16)底片密度过大底片密度过大( (即底片太厚即底片太厚) )光圈口径过大或快门速度过慢,曝光过度;加用滤色镜后,增加曝光量过多;加用不需增加曝光量的滤色镜,也

28、增加了曝光量;感光片性能掌握不准,误把快片当慢片用。 28三、照相机的保护三、照相机的保护 1.保持清洁 尽量避免风沙和尘雾的侵害。拍摄完毕,应立即将照相机上的灰尘除去,装入皮套或保护布套内。 2.严防潮湿 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机件受潮失灵。照相机不用时应存放在装有吸水剂的防潮玻璃罐内。 3.切勿摔震 相机的结构精密,机件多而繁杂,应谨防摔震,以免使机件失灵。 4.爱护机件 镜间快门照相机,要先调好所选用的快门速度,而后再拨动弹簧杠杆上快门,当上了快门之后就不应该再调速度转盘,以免引起故障;帘幕快门照相机,应先将快门帘幕卷紧才可调整速度盘,选用适当快门速度。照相机不用时,应使其快门弹簧保持

29、松弛状态,以免日久天长使快门弹簧的拉力减退。 29第九节第九节 相机上的常见英文缩写相机上的常见英文缩写 自学30第十节第十节 APS与数码相机与数码相机 一、先进摄影系统一、先进摄影系统先进摄影系统,即Advanced Photo System的简称。20世纪中期,有柯达、佳能、富士、尼康和美能达五大公司联合研制历经10年开发而成,并且通用的标准。 二、二、APSAPS相机相机特点特点除与自动聚焦型135袖珍相机那样,具有自动聚焦、自动曝光功能外,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与优点。 1.可拍画幅的多样性H型、C型和P型画幅。 2.简便、安全与灵活型 3.辅助信息的丰富性与共享性4.观赏、处理画面

30、的多途径APS系统示意图如下:31APS 系统画幅类型32APS 系统画幅类型、33APS胶卷小样检索照片。34三、数码相机三、数码相机特点:(1)采用储存卡而不是常规的胶卷来记录影像。储存卡具有录像带那样可以反复抹录的功能。(2)拍摄中随时可在相机的显示屏上观察拍摄效果,对不满意的画面可以立即简便地抹去重拍。(3)记录在储存卡上的影像,既可通过彩色打印机打印出彩色照片,也可通过视频线直接在电视屏面上观看。(4)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影像可在电脑上进行多功能的全方位的常规影像处理和特技处理。(5)数码相机拍摄后记录在储存卡上的数字影像,通过电脑可经电话线或无线电波直接快速传送。352、数码摄影的优

31、势:、成像速度快,具有即拍即显的功能。数码相机可以回看拍过的影像或显示各种数据。传统摄影使用胶卷拍摄,如有失误,至少意味着胶片报废,而用数码相机则不然。、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材料,节省时间。、信息量大,易于检索,复制质量高,存储性能较好。、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存储和传输等。3、数码摄影的不足、因为单张图像处理时滞,连拍速度不快。、可更换镜头较少。、感光度、宽容度较之传统领域的胶卷狭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上不足已经得到改善。特别是数码单反相机的出现,使数码相机的运用空间拓展更宽。36第五章第五章 感光片感光片 37第一节第一节 彩色胶卷彩色胶卷 一、彩色负片与彩色反转片一、彩色负片与彩色

32、反转片 是彩色胶卷的两种基本类型,都是供拍摄用的。 1彩色负片的用途与优缺点 (1)彩色负片的主要用途是印放彩色照片。 (2)彩色负片也可用于制作彩色幻灯片。 (3)彩色负片也可用于制作黑白照片。 (4)彩色负片的曝光宽容度比彩色反转片要大些;对拍摄时光源色温的要求也不如彩色反转片严格。因而,彩色负片比彩色反转片容易拍摄。2 2彩色反转片的用途与优缺点(1)彩色反转片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制作幻灯片。(2)彩色反转片的主要用途之二是用于印刷制版。 (3)彩色反转片也可用于制作彩色照片,但制作工艺要复杂的多。 38(4)在曝光宽容度和对光源色温的适应性上,彩色反转片虽然不如彩色负片,但是,多数彩色反转

33、片具有一种“强化冲洗”的适应性,意味着可以提高片速使用,这对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5)在同等质量、相同片速的前提下,彩色反转片的色彩更鲜艳、颗粒更细腻、清晰度更高、层次更丰富,影像的保存性也更好。 现代高质量彩色负片摄取的影像约能在15年内保持不变色,而高质量彩色反转片摄取的影像约能在90年内保持不变色。二、日光型与灯光型二、日光型与灯光型 彩色负片与彩色反转片都有日光型与灯光型的区分。“日光型”、“灯光型”是指彩色片的色温平衡性。“日光型”彩色片的色温平衡是5500K;“灯光型”彩色片的色温平衡是3200K。三、高速片与低速片三、高速片与低速片 “高速片与低速片”是指对胶

34、卷“片速”的选择。“片速”就是表示胶卷对光的敏感程度,又称“感光度”。片速越高,需要的曝光量越小。这意味着在同一光线条件下,高速片比低速片使用的光圈要小,快门速度要快。 39第二节第二节 黑白胶卷黑白胶卷 一、全色片、色盲片与分色片一、全色片、色盲片与分色片对黑白胶卷的选择较彩色胶卷简单,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感色性的黑白胶卷。 1全色片的含义与用途感色性是指感光乳剂对各种色光的敏感情况。全色片是黑白摄影中使用最为普遍的,通常使用的黑白胶卷都是全色片,既用于风光、人物、静物等各种题材的拍摄,也用于彩色画面、图表的翻拍。 2色盲片的含义与用途色盲片只对可见光中的紫、蓝色光起敏感反应。它对红、橙、黄

35、、绿色光均不起敏感反应,俗称对这些色光“不感光”。色盲片不用于通常的拍摄,只用于翻拍黑白文字、黑白线图以及用于拷贝黑白幻灯片。所以色盲片又称“翻拍片”、“拷贝片”。 3分色片的含义与用途分色片又称“正色片”。它对可见光中的红、橙色光不起敏感反应,而对黄、绿、青、蓝、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应。分色片在现代摄影中主要用于印刷制版、黑白图表的翻拍、暗房特技的拷贝等方面,在通常的拍摄中基本已不采用。 40二、高速片与低速片二、高速片与低速片 黑白胶卷与彩色胶卷一样,也有各种片速,但是片速的种类较彩色片少些。黑白全色胶卷的片速种类有:IS025、32、50、100、125、400、1250、3200等,其中

36、常用的是IS050、100(或125)、400三种片速的黑白片。与彩色胶卷一样,黑白胶卷片速的高低也带来一系列照相性能的内在变化,在同等生产工艺技术的前提下:片速高宽容度大、颗粒粗、解像力低、反差性低、灰雾度大、保存性差;片速低宽容度小、颗粒细、解像力高、反差性高、灰雾度小、保存性好。 41第三节第三节 胶卷的照相性能胶卷的照相性能胶卷的主要照相性能包括感光度、反差性、宽容度、颗粒度、解像力、灰雾度、保存性、感色性。彩色胶卷还有一个“色温平衡性”。一、感光度、颗粒度与解像力一、感光度、颗粒度与解像力 二、反差性与宽容度二、反差性与宽容度 三、灰雾度与保存性三、灰雾度与保存性 四、胶卷性能的内在

37、规律四、胶卷性能的内在规律 42第四节第四节 彩色感光片成色原理及方法彩色感光片成色原理及方法 一、发展概况一、发展概况(略) 二、原色和补色二、原色和补色 红、绿、蓝色光刺激人眼三种感色单元能产生不同的色,因此把红、绿、蓝三色光称作三原色。所谓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三色。 三、彩色物体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三、彩色物体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彩色物体的色彩形成完全是照明光线(白光)被选择性吸收的结果,而这种选择性吸收也都受到三原色原理的制约,即超越不了对三原色光作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或透射)的规律。四、成色方法四、成色方法 1加色法:用三原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相加而取得其它色彩的一种方法。 2减色法

38、:用三补色滤光层从白光中按不同比例减去原色而取得其它色彩的一种方法。 43第六章第六章 曝光控制曝光控制 44第一节第一节 曝光理论综述曝光理论综述 一、曝光量一、曝光量 曝光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感光片能得到合适的曝光量。 曝光量E,就是指感光片像面的受光强度(即照度I)与受光时间t的乘积,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示:E=I*t 在照相机上,用于控制曝光量的装置是光圈和快门。光圈的大小能调节照度的强弱,快门速度的高低能调节受光时间的长短。 在曝光控制上,光圈和快门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的。二、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二、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1曝光与密度 2曝光与影像清晰度 (1)曝光量。 (2)光圈大小。 (

39、3)快门速度。 3曝光与色彩 45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 光线的强弱,胶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互易律失效和器材的准确性。 1 1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使胶片感光的实际上是被摄体的反射光而不是光源本身。 2 2胶卷的片速胶卷的片速在同样受光条件下的被摄体,使用的胶卷片速不同,曝光调节不同。 3 3显影的条件显影的条件显影的条件直接影响曝光的结果。 4 4互易律失效互易律失效曝光量是由光照度(光圈控制)与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控制)的乘积所构成的。互易律就是指这种光照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按正比互易而曝光量保持不变。在摄影曝光组合的调节中,大多数情况都符合互易律。然而,当曝光

40、时间太长或太短时,这种互易律就会失效。 5 5光圈快门与测光系统的准确性光圈快门与测光系统的准确性 是直接影响曝光效果的潜在因素 46四、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观因素四、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观因素1表现意图 指希望取得怎样的影调、色调与色彩效果。区分“准确曝光”与“正确曝光”。准确曝光是一种客观的概念,它是按景物中18反射率的中灰亮度调节曝光,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丰富的影调、层次。 2实际需要的准确性 不同的用途对曝光准确性的要求不同。五、五、“宁多勿少宁多勿少”与与“梯级曝光法梯级曝光法”1“宁多勿少”“宁多勿少”是估计曝光量的一种实用原则。它的含义是当对曝光量的估计无把握时,宁可估计得多一些,即把曝

41、光量调节得多一些,而不要估计得少了,以免导致曝光不足。“宁多勿少”适用于黑白和彩色负片的曝光量估计,而不适用于彩色反转片的曝光量估计。彩色反转片的曝光量估计则是“宁少勿多”,曝光稍不足的效果优于曝光稍过度。 472梯级曝光法“梯级曝光法”又称“括弧式曝光”、“加减曝光法”,即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通常先按估计的曝光量拍一张,然后再分别增加和减少曝光量拍摄。 实用性:一是确保拍出较好画面的方法;二是确保拍出曝光高度准确画面的实用方法,即使在使用测光表决定曝光时。 48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曝光的因素影响曝光的因素 一、感光片的感光度一、感光片的感光度 感光度代表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

42、度。 二、光源的强度二、光源的强度 光源的强度是影响摄影曝光的重要因素,而自然光的强弱又与天气阴晴、时间早晚、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别有联系。 1.天气 2.时间 3.季节4.地域地域的变化包括纬度大小和海拔高度两个方面。三、景物的亮度三、景物的亮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使感光片感光的并不是照明光源本身,而是景物被光源照明后的反射光。 491.受光面积的大小2.反光能力强弱3.周围环境的明暗 50第七章第七章 摄影构图摄影构图51摄影构图选择摄影构图表达摄影构图方法5253摄影与照相的区别摄影与照相的区别摄影是按照艺术创作规律所进行的艺术实践活动;照相仅是把“相貌”给“照”下来。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

43、多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照相是用科技前提的物质条件所进行的技术操作;而摄影则不仅以这些技术操作为条件,做为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运用了艺术技巧和艺术创作的方法及规律,融入了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摄影构图是最终体现摄影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它是把客观世界换为画面世界的方法和手段。54构图选择(一)选择拍摄位置(一)选择拍摄位置 1. 方向(正面、侧面、背面) 2. 高度(高角度、平角度、低角度) 3. 距离(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二)选择拍摄光线(二)选择拍摄光线 1.顺光及散射光 2.侧光及顺侧光 3.逆光及侧逆光 4.顶光 5.脚光55 (三)选择拍摄色彩(三)选择拍摄色彩1

44、.色彩的表情性和色彩的象征性黑色白色灰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56 2.选择拍摄色彩(1)暖色调构成红色、橙色、黄色(2)冷色调构成蓝色、青色、紫色(3)中间色调构成绿色57摄影构图的四要素摄影构图的四要素形线光色58 线条的功能线条的功能1.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不管是大海、森林,还是高山和深谷,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并根据其特点,选出横、直、曲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主要的作用。2.线条可以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划,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3.线条在造成一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线条的特点线条的特点1.垂直线条垂

45、直线条: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造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2.水平线条水平线条:导致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3.斜线条斜线条: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感4.曲线条曲线条:使视线时时改变方向,引导视线向重心发展5.圆形线条圆形线条: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59摄影的构图规律摄影的构图规律 主体与宾体的呼应和对比 虚实与开合的表现 画面布局的均衡 画面的基调处理 张力与简约的构成1)主题在画面的位置和地位 2)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3)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4)画面空白的留取5)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60主体与宾体的呼应和对比主

46、体与宾体的呼应和对比 宾主呼应宾主呼应 宾主对比宾主对比 借宾喧主借宾喧主 主体位置的处理(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点、九宫格,最佳兴趣点九宫格,最佳兴趣点)虚实与开合的表现虚实与开合的表现实体与实体的关系实体与空白的关系开合与收放的处理通过对比呼应顾盼和衬托来表现61 画面布局的均衡(略) 画面的基调处理(略) 张力与简约的构成(略)62常用构图方法常用构图方法 构图法是全面运用摄影艺术表现方法的综合手段 (一)光色表现手段 (二)光学表现手段 (三)形线表现手段 三种方法糅合交叉运用63常见常见1818种方法种方法 1.直线构图 2.斜线构图 3.十字线构图 4.放射线构图 5.三角形构图 6

47、.圆形构图 7.折线构图 8.曲线构图 9.框式构图 10.黄金分割11.高调构图12.低调构图13.明暗对比调构图14.和谐调构图15.暖调构图16.冷调构图17.冷暖对比调构图18.中间和谐调构图通过画面主线条的走向、主形体的特征来主宰画面通过画面你不同的影调(光线效果)及色调及其效果主宰画面64新新 闻闻 摄摄 影影 基基 础础 65一、新闻摄影理论一、新闻摄影理论l l、理解、理解:一种报道体裁,指运用照片形式传播新闻信息,可称之为图片新闻、新闻照片。另一种理解,一项事业、一门学科,指在新闻摄影理论指导下,运用摄影的手段去报道新闻事件。2 2、几种定义、几种定义:指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摄

48、制图片,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辞海)是新近发生的事实通过摄影手段的现场形象报道。(京派人民大学戴邦)是用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结合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进行报道。(海派复旦大学颜志刚)是用摄影手段对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川派四川大学吴建)3 3、应具有的几种属性、应具有的几种属性: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必须是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是现场选择抓拍法(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新闻摄影的传播形态是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精彩的画面形象、准确的标题或简洁的说明)新闻摄影的媒介性质是一种组合式的视觉新闻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是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技术性、艺术性)6

49、64 4、特性、特性:新闻性新闻性:新(新近新奇)、值(价值)、快(报道速度)。真实性真实性:是通过相机和感光材料对新闻事实现场的记录,它受到现场光线、拍摄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过程等限制,一旦形成画面就无法修改和变动。这是国外报刊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做到:A、要真有其事,防止无中生有和弄虚作假。B、要真有其人,不要张冠李戴。C、要坚持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拍摄,不能为了某种目的更改场地。D、要坚持在事发过程中拍摄,尤其强调抓拍,反对摆拍和事后补拍。E、防止制作中出错,对不清楚的画面要注意核实。F、要有真实准确的文字说明。这是新闻要素,不能缺少,尤其关键要素必须实事求是,清楚准确,必要的背景材料也要交

50、待清楚。67形象性形象性:即视觉冲击力。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是新闻摄影区别于文字新闻、口播新闻的突出特点。可以反复观看、仔细欣赏和保存,又优于电视新闻。如何取得视觉冲击力如何取得视觉冲击力? ?A、看画面的新颖程度“新、奇;B、与正常发展事物相异的。 5 5、优势、优势:A、视觉直观性。可以摆脱文字和口语的限制,特别是由于读者的知识、语言、文化背景等差异造成的障碍,新闻照片的直观、生动、真实,便于读者的理解。B、现场可证性,百闻不如一见,变耳闻为目睹,具有可信感。有人称为一图胜千言。C、瞬间永久性,瞬间定格、凝固动态、永久保存。比电视新闻更凝炼更集中,印象更深刻。当然,数字化时代到来以后,特别

51、是数码相机的普及,运用新技术的图片新闻其真实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686 6、新闻摄影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与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与读图时代的到来A、传播形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报道题材多、表现力强、观众层次多);B、美化版面,利于新闻传播。C、成为一种独立的报道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报刊往往用新闻图片打头美国报纸上的图片与文字之比已达到3:7,头版已达到1:l。(是一种独立的报道形式,成为报刊四部分之一:新闻摄影、文字新闻、言论和广告)D、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相互补充而不能互相代替。69二、新闻摄影采访二、新闻摄影采访1、了解报道题材、了解报道题材凡是能够反映现实生

52、活、体现时代潮流、人们普遍关心的以及含有信息和各种知识的题材。国内大致分为10种:A、重大或突发性新闻类B、经济建设新闻类C、体育新闻类D、新闻人物现场肖像类E、教科文卫类F、军事公安司法类G、日常生活类H、环境保护及大自然类I、社会问题类J、国际新闻类702 2、采访准备、采访准备A、收集报道线索了解报道线索,探寻报道角度。B、制定摄影采访计划C、准备摄影器材3 3、采访实施、采访实施A、深入新闻现场B、仔细采访(事件的起因?过程?当事人?主要人物是谁?人物名字称谓职务等的写法?专业术语的理解外文的译名?一定要核实)C、形象观察、形象思维(新闻摄影是用形象说话通过形象来告诉读者被采访对象的善

53、恶美丑,通过形象特征来反映内在本质)714 4、实施摄影要注意的几个环节:、实施摄影要注意的几个环节:A、选择好拍摄位置(用怎样的画面结构有利于突出新闻主题),有条件的话,多角度拍摄。B、把握拍摄时机,抓取典型瞬间(即决定性瞬间,是指拍摄对象的发展变化中最能代表其本质特征的瞬间情节形象)5 5、新闻摄影方法、新闻摄影方法A、“不干涉对象摄影法”(1928年德国摄影记者沙乐蒙提出):小型相机+现场光+不干涉对象摄影。B、组织加工法(摆拍):仅仅适合于报道工农业产品、出土文物、文件、手工艺品等静物:否则,有违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6 6、新闻摄影标准、新闻摄影标准。新、真、活、情、意A、刊用标准:

54、新真活B、评比标准:新、真、活、情、意C、最高标准:新闻价值大,现场气氛浓,富有真情实感,社会效果好,拍摄难度大。 72三、新闻摄影光学知识三、新闻摄影光学知识 (略) 四、新闻人物摄影要求四、新闻人物摄影要求1、注意外观形象,反映人物性别年龄职业及个性特点,避免人物缺陷,防止人物变形,2、拍好人物神态流露:A、重点拍好眼神;B、手势等动作;C、面部表情。3、注意拍好人物感情流露。4、注意交代背景、生活环境。有气氛,不复杂,忌零乱。5、抓住细节,注意常识(头顶门柱门窗、身上长杆长树、前后人物影像重叠、主体缺胳膊少腿等等) 73五、新闻照片的编辑五、新闻照片的编辑1 1、根据主题选片2 2、根据

55、情节和版面需要剪裁、修改画面(形成新的视觉中心)3 3、编写文字说明(立足事实,配合画面,突出深化主题,言简意赅) 74六、如何鉴别好新闻照片六、如何鉴别好新闻照片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许林同志在所著的新闻摄影论说一书中,有关“如何鉴别好新闻照片”的几条论述摘录下来,供广大新闻摄影爱好者参考学习。好新闻照片的几条要素:l.新闻价值高。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具有较高的报道价值。2.瞬间新闻性强。照片所摄取的瞬间形象能够传递较多的新闻信息,并能准确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的本质。3.现场气氛浓烈。照片应是在新闻现场抓拍的具有现场环境的瞬间实录,摄取的内容应是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

56、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瞬,其内容真实、可信。4.形象动人。新闻是以人为报道主体的新闻,照片里的瞬间新闻性是通过瞬间形象体现出来的,瞬间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形象能否打动人心,感人肺腑,是区别新闻照片好与不好的关键。5.形式新颖。有两层含义:其一,抓取新闻的切入点与众不同;其二,取景构图方式不落窠臼。6.图像清晰。照片中的主要新闻形象要清晰无误(人物、景物等)。7.文字说明准确、简洁。含有必要的新闻要素。 75大众传媒与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大众传媒与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76大众传媒与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大众传媒与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大众传媒一、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就是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发展史

57、 媒介信息都含有两层信息,一是表层信息,一是深层信息。 选择媒体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政治素质(一)、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基本素质的核心。(二)、道德素质(二)、道德素质它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中用以调整在新闻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77(三)、业务能力(三)、业务能力1、广博的知识结构。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和语言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广泛社交能力等,既要成为专才,更要成为“通才”,要成为学识渊博的“杂家”,成为学者型、知识型新闻工作者。 2、敏锐独到的观察能力

58、。“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 3、新颖独特的策划能力。 4、处变不惊的应激能力。 5、强烈的受众意识。受众是指传播过程中信息接受者的个人或群体。受众意识直接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负责的质量监管。 6、法纪意识。7、人文关怀和现代公民意识。新闻工作者是科学、民主、正义、知识的象征。78摄影技巧荟萃、时刻携带相机你曾经遗憾地错过多少昙花一现的画面?如果你手边总是有一部相机,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避免。许多瞬间发生的自然画面对摄影师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为了捕捉它们,你需要时刻携带一部相机。当然,你的相机可能太大太重,不便随身携带。那么,不妨考虑买一部便宜些的易携相机,以备不时之需。、走进拍摄

59、对象众所周知,离拍摄物体越近,画面就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避开无关紧要、扰乱视线的背景,清晰地呈现出拍摄物体。拍摄时,试着只显示足够的背景来让你的画面变得清晰有趣。注意要将相机调到手动模式,找到拍摄允许的最近距离。很多傻瓜相机离拍摄物体不得小于4英尺,否则无法清晰对焦。、让拍摄对象动起来在拍摄人物时,让他们动起来。这样你的画面会变得生动而自然。为了避免僵硬、静止的姿势,多鼓励你的拍摄对象,让他们积极活跃一些。你的鼓励和提示会为他们带来更加轻松自然的表情。、使用简单的背景简单的背景有利于让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的主角身上,带来更加清晰、有力的视觉效果。试着去找找这样整齐、简单的背景吧!、让主题偏

60、离中心将拍摄物体放在取景器正中央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上,就可以给人一种更加动态的感觉。十大拍摄技巧十大拍摄技巧79、为风景照增加前景在拍摄风景照时,试着将前景收入镜头,可以为画面增加深度感和立体感。、寻找好的光线足够的光线是曝光的基本要求,好的光线能使画面更加有趣、多彩、有立体感。强烈的阳光只是好光线的一种。很多人得知多云的阴天能为人像摄影带来最好的光线时十分惊讶。其实,阳光会使人眯眼,并带来浓重的阴影。而阴天的光线则能使人物的脸部颜色十分柔和。、端稳相机有时,一些好照片会因为你过于将注意力放在拍摄角度、距离、对焦等等技术问题上而与你失之交臂。端稳相机才是拍出清晰照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