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_第1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_第2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_第3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_第4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v分类目的:分类目的:v建立各种生物的信息存取系统,以便建立各种生物的信息存取系统,以便人们查考、认识和利用各种生物。人们查考、认识和利用各种生物。v探讨生物的系统发育,建立反映生物探讨生物的系统发育,建立反映生物进化关系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揭示生物进化关系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揭示生物的本质特征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的本质特征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v一、分类单位一、分类单位1、正式的分类等级:主要的、次级、正式的分类等级:主要的、次级界界 Kingdom门门 Phylum(或(或Division)亚门

2、亚门纲纲 Class 亚纲亚纲超目超目目目 Order 亚目亚目 科科 Family 亚科亚科 族族 亚族亚族 属属 Genus 种种 Species2、非正式的分类等级:变种、型、菌株、非正式的分类等级:变种、型、菌株、型、群型、群v种:指一群在形态和生理方面非常相似或差别微小的个体。v变种基本特征与典型菌株基本相符,而个别较次要的特征不相符合但又稳定的变异株。v亚种种的进一步细分单元,实验室获得的稳定变异株。是变种的同义词。v型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一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区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分为不同的型。v菌株或品系同种不同来源的纯培养。v群将两种微生物和介于它们之间的种

3、类统称为“群”。介于两种微生物之间的种类,其特征彼此不易严格区分,如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二、微生物的学名二、微生物的学名v命名原则:命名原则: 学名学名=属名属名+种名种名+(首次定名人)(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现名定名人人+定名年份定名年份 学名学名=属名属名+种名种名+(Subsp.或或var.)+亚种亚种(或变种)名(或变种)名v规定与常识:规定与常识:v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全小写;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全小写;v属名、种名、亚种名用斜体字,其余用正体属名、种名、亚种名用斜体字,其余用正体字且可省略。字且可省略。命名举例命名举例v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

4、菌vBacillus thuriuggiensys 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v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微生物的分类方法v一、传统分类法一、传统分类法v 1、形态特征、形态特征v 个体形态特征个体形态特征v 群体形态特征:群体形态特征: 固体培养基上;固体培养基上;v 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基中v 2、生理生化特征、生理生化特征v 营养类型;营养类型;v 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能否利用,利用能力大小,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能否利用,利用能力大小,通常检测微生物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通常检测微生物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

5、v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如糖发酵如糖发酵 产酸产气情况产酸产气情况;产氨试验产氨试验 检检测测NH3产生情况产生情况;硝酸盐还原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 检测亚硝酸的存检测亚硝酸的存在在;吲哚试验吲哚试验 检测吲哚的存在以判断色氨酸酶的存检测吲哚的存在以判断色氨酸酶的存在在;硫化氢试验硫化氢试验 检测检测H2S的产生情况的产生情况;明胶液化明胶液化 测测蛋白酶的产生蛋白酶的产生v 某些生长条件:生长温度范围某些生长条件:生长温度范围 最低、适、高,最低、适、高,嗜冷、热、温嗜冷、热、温;需氧情况需氧情况 好氧好氧 厌氧厌氧 兼性;生长酸兼性;生长酸碱度范围碱度范围v 3、生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v 主

6、要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共生、寄生),它的致病性,它的对噬菌体的敏感性。v 4、血清学反应、血清学反应v 常采用免疫血清(含Ab)与抗原在体外进行可见反应而进行鉴别,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微生物间的细小差别均能区别,用于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难以区别的微生物。二、数值分类法二、数值分类法v 定义:用数值的方定义:用数值的方法来评价有机体分法来评价有机体分类单元之间的相似类单元之间的相似性,并根据相似性性,并根据相似性的数值将分类单位的数值将分类单位归为更高等级的分归为更高等级的分类单元的一种分类类单元的一种分类方法。方法。v方法:选择尽可能多的分方法:选择尽可能多

7、的分类特征并进行特征的测定类特征并进行特征的测定和收集,将各项特征输入和收集,将各项特征输入计算机,即根据程序计算计算机,即根据程序计算出相似性,根据相似性的出相似性,根据相似性的百分数分群归类。百分数分群归类。v对分类特征的处理遵对分类特征的处理遵循循“等重要原则等重要原则”。v三、化学分类法三、化学分类法v 主要是通过分析细胞的化学组成,所含的类脂、主要是通过分析细胞的化学组成,所含的类脂、蛋白质、糖及代谢产物等判断细胞间的亲缘关系。蛋白质、糖及代谢产物等判断细胞间的亲缘关系。v四、遗传分类法四、遗传分类法v1、NDA碱基碱基 G+C含量分析含量分析v 同种微生物同种微生物DNA组成稳定,

8、亲缘关系越近,碱基的组成稳定,亲缘关系越近,碱基的组成越近。组成越近。v2、核酸杂交、核酸杂交v DNADNA杂交,杂交,DNARNA杂交,亲缘关系相杂交,亲缘关系相近的微生物,其核酸的碱基组成,排列顺序越相近,杂近的微生物,其核酸的碱基组成,排列顺序越相近,杂交率越高。交率越高。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系统微生物分类系统v一、生物分类系统一、生物分类系统v定义:指按亲缘关系分群归类编排成的系统定义:指按亲缘关系分群归类编排成的系统v 生物界中的分类系统,因不同的人采用的分类方生物界中的分类系统,因不同的人采用的分类方法、分类依据不同,因而形成的生物分类系统不同,法、分类依据不同,因而形成的生

9、物分类系统不同,有将生物界分成:有将生物界分成:v 二界:植物界、动物界二界:植物界、动物界v 三界: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三界: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v 四界、五界、六界的。四界、五界、六界的。v 六界系统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病毒界、原核生物六界系统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v 在这六界系统中,微生物属于病毒界、原核生物在这六界系统中,微生物属于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和真菌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和真菌界。 二、微生物分类系统二、微生物分类系统v(二)细菌分类系统(二)细菌分类系统

10、v1、“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v第八版开始放弃了从界种的完整的分类体系,将细菌归属于原核生物界,下分蓝细菌和细菌。将细菌进一步分成19部分,对蓝细菌未作进一步分类。v 第九版(新版)内容有较大变动,全书共分四卷,细菌归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四个门中:薄壁、厚壁、柔膜、疵壁菌门。v2、“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前苏联克拉西里尼科夫v3、“细菌分类学”法国普雷沃v(二)放线菌分类系统(二)放线菌分类系统v1、美国瓦克斯曼分类系统v2、苏联克拉西里尼科夫v(三)酵母菌分类系统(三)酵母菌分类系统v 荷兰 罗德(Lodder)分类系统v(四)霉菌分类系统(四)霉菌分类系统v 尚未形成较好的分类系统v 对于真菌分类

11、,目前有Ainsworth Alexopoulos Smith等分类系统,把酵母、霉菌归属于真菌门下,分五个亚门,酵母、霉菌分属于各个亚门中: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第四节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微生物的鉴定v主要步骤:纯化、测定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查找权威性鉴定主要步骤:纯化、测定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手册v鉴定技术的不同水平:鉴定技术的不同水平:细胞的形态和习性:形态特征、运动、酶反应、营养要细胞的形态和习性:形态特征、运动、酶反应、营养要求及生长条件等求及生长条件等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成分、氨基酸库、脂类、醌类、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成分、氨基酸库、脂类、醌类、光合色素等的分析光合色素等的分析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反应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反应等等基因或基因或DNA水平:核酸分子杂交、(水平:核酸分子杂交、(G+C)mol%、转、转化和转导、化和转导、16SrRNA寡核苷酸族分分析、寡核苷酸族分分析、DNA或或RNA核核苷酸序列分析等苷酸序列分析等思考题思考题v 1、微生物的正式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