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反思_第1页
蒹葭教学反思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语文诗经之蒹葭教学片段及反思教学片段:片段一:听读课文,感受音韵美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去感受那一份浅浅淡淡的哀伤。1、配小提琴在水一方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老师点评,师:请同学们自读,找出你认为音韵美的几个方面(生读后发言)生(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读起来很整齐,朗读时采用“二/二”拍,有节奏感;生(2)作品押韵:第一节押“ang”韵,第二节和第三小节押“i”韵;生(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生(4)开头都运用“蒹葭,白露”教师点评:对,这就是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这样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有音韵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

2、下关于“重章叠句”的内容。(教师做知识穿插)片段二:赏读课文,感受画面美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季节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生:时间是秋季的早晨,而且是深秋师:依据呢?生:白露为霜可以说明是深秋,而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都足以证明是清晨师: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生: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师:是的,秋天不仅让人感觉到悲凉,同时又带给诗人无尽的思念。那么在这样一个季节里,作者抓住了哪些

3、景物,又写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芦苇丛生茂密。白露秋霜洁白,晶莹。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学生回答: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凄美、迷离,的意境。(氛围、境界)2、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屏显词语:蒹葭(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晓雾。)注意:只写景,不写人。(老师出示示例)示例: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

4、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自己创作):(1)、学生自己写。(2)、请学生读自己所写的内容。生1:秋天早晨,浓雾尚未散去,芦苇上的白雾还未干,河畔道路上一片芦苇随风村落,烟云聚拢,秋水荡漾。师: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呀!把掌声送给他生2:秋天的早晨,朦朦的白雾还没有完全消散,茂盛的芦苇随着微风轻轻摆动,清冷的河水之上薄雾朦胧。师:真好,不过我想请大家给你换个词,芦苇轻轻摆动,这个“摆动”我们把他换一个什么词比较好呢,更生动呢?生齐:摇曳师:是呀,换上摇曳更有诗意了。生3:晚秋的清晨,露落霜凝,秋风瑟瑟,晓雾笼罩着河畔道路旁茫茫的秋水。师:这个意境太美了,能不能再有感情地读一下,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生

5、再读,学生跟读。这是初中学生首次接触诗经,由于诗经运用简单的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看懂的,一咏三叹的慢板吟唱使诗经极适合诵读。我用一首优美的在水一方设置情景导入,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歌词就是改变自诗经蒹葭,铺垫了学习这诗的氛围。接着通过五品蒹葭,从诗歌的音韵美到画面、人性美、主题美以及诗意美层层深入剖析。一品诗歌的音韵美,主要从朗读上入手,本诗句末押韵,句式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二品诗歌的画面美,利用诗经蒹葭

6、主要表现手法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学生抓住时季节特点、景物特点,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把阅读到的诗经通过想象成文,用语言做画笔描绘蒹葭三段所描写的美景。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落实了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三品诗歌的人性美,通过小组读、个人读来感受诗中人的形象,抓住“主人公在做什么”“他的心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几个问题,通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关键词句,品读出一个为了爱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贞

7、不渝的形象。四品诗歌主题美,对于“伊人”形象内涵的把握,引导学生从人生中我们执著追求和向往的美好的东西去想,很好地深挖诗歌文本。五品诗歌诗意美,为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领略华夏民族文化,我请学生用现代诗的形式来展示文本内容。学生写出了“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见到了什么?”“只有白雾,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你看见了露珠,那些叶片上晶莹的眼泪,随风吹落,任风激扬。”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正是在深刻领略了诗意的基础上的再创作。不足之处:1、授课过程中相关内容自己的预设性太强,有些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显得有些牵强。比如在抓季节特点及景物特点时,一直在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内容引导,在归纳“伊人”特点的时候就太过于执着于自己预先的准备,临场应变不足。2、朗读方面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整节课虽然读了三四遍诗歌,但是学生投入不高,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对于诗歌的极具画面感的意境美虽然有引导赏鉴,但却未能在授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