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计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精神。2、借鉴吸收本文的分析方法。教学设想:1、允许求异,总体上欣赏并理解本文的见解。2、与马南邨“不求甚解”理论对照吸收。教学内容一、关于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家。1916年在南昌高等师范中文系。1917年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1922年在上海、浙江教学。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叶对陶、丰子恺等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中学生)杂志。后来去英国留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广泛涉猎西方文化。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在北大、川

2、大、武汉大学任教,建国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并兼多种职务。2、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建国后,朱先生一直研究美学,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好理论体系,尤为可贵的是,他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导美学研究,即使在国际上也独成一派。3、游刃有余的人生态度。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个座右铭使他坦然应对一切,虚怀若谷,游刃有余。也许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习的。二、文章内容的接受分析。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

3、才的奴才!你是个好不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一一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必须补充一些情境”材料,因为这里不可以仅用意味”情感”来解释。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

4、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今举几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被人追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接住了。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普车冲他过来了,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车的一侧。吉普车转向而去,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这正是李广射虎的激变能力”的

5、佐证,原文情节缺一不可。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第三个例子,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还有味道吗?作者发常人所未发,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分析了推”的妙外。原文如下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经入荒园。与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作者是否有穿凿附会之处呢?贾岛写访友所见,据说他曾做过和尚,那么这个僧”就决不是作者所认为的僧,作者那一番联想就是子虚乌有白费力气了。或必迁移到另一个诗境中去才行。然而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联想结合竟境。即文字与意境有关,必须“咬嚼”。第四个例子。苏轼的诗。先看原文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

6、团登绝顶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作者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这个关联指联想。联想的效果是点铁成金。应该注意的是,作者在评此诗前举了“烟”的联想意义的一组例子,这是在教我们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广泛联系。这一则例子说明,世间广泛存在着联想,因此必须咬文嚼字,运用联想,发掘出联想义。第五组例子。这是为了补充“联想”一节而设的,文章显得周全,补上了联想易生流弊的看法,引人注意。然而这不是主要的。这段文章的意图在于表明作者的是一个重要主张:要创新。即克服惰

7、性,在思想上、感情上、语言上力求不落欲套,创出新意。其实,这也是咬文嚼字的成果。我们总不可以咬嚼别人的成文,只作欣赏才和批评家,还需将咬文嚼字的能力结为成果,落实在作文章的实践中。纳入本文中心思想,这一组例子从反面说明要创新,要发常人所未能发,必须咬文嚼字。三、借鉴吸收。1、如何咬文嚼字?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思想感情的内涵。2、为什么必须去咬文嚼字?答:因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与情境有关,与意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创新有关,要参透文章,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咬文嚼字。3、本文的思想内容给我们以何启发?答(1)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2)咬文嚼字是精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3)咬文嚼字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四、比较两种读书方法。朱光潜:咬文嚼字。从字面入手,联系其情境、竟境、思想感情,联想意,创新意,参悟透彻,全面精深。马南邨:不求甚解。要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主张:“读书且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马南邨要求人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分析评价借鉴。其实,咬文嚼字的三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褒扬的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谓不重视实际,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但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马南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