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重庆市丰都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谢盛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重要的教学目标。“解决问题”的内容贯穿在教材所有的数学知识领域中,它不仅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甚至被某些专家称作“21世纪课程的基础”。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的数学教师努力地凸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观摩了诸多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优秀课例,看到了教师们力求在自己的“解决问题”教学之中改变自己不合适的方式。但是,从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历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中,都发现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困惑。因此,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研究。一、对实验教材在“解决问题”编

2、排方面的研究1、解决问题分散的编排与系统教学的矛盾。九义教材把应用题独立设为一个板块或一个单元,一例一练,易于学生模仿、掌握。但问题也因此而生,经过教师反复操练,学生惯于套用公式或机械模仿,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思维价值。实验教材把这些“应用题”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题目包含了九义教材中的例题,并增加了新知识点,但题量较少。从例题到习题变化较大,例题是一种类型的题,习题又是一种类型的题。这种编排方法体现了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的理念,将解决问题分散到每一个单元中,确实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

3、的知识。但是,分散的教学不能及时形成系统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存在学一点丢一点,加上训练量大大减少,学生学完后巩固练习的机会少,就更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注重“教材只是教学的线索,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特别是利用和挖掘好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要概括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情景式的呈现方式与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矛盾。实验教材“解决问题”部分改变了过去应用题呈现形式单一、结构呆板的情况,以情景、对话等方式出现,例题和习题安排形式多样,如图画、卡通、表格、文字等。这样创设出的情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够强,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条件的先后顺序,不能正确处理情景中的信息。因此,我认为: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教学和复习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呈现方式,培养学生善于从各种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寻求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3、教材编排与学生迁移能力的矛盾。在实验教材中,注重了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教材编排意图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教材过高地估计了学生

5、知识迁移能力。如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11与“做一做”完全不配套,例11是典型的归一问题,而“做一做”的题目是绝对的归总问题。再看例11与后面习题的关系,练习六中共10个题目,除了第一题是归一问题外,余下的9个题目就是九个题型,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中差生就困难了。照此下去,优生将更优,学困生将更加学困了。因此,我认为:在习题处理时,可先让学生进行尝试解答,然后再让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评价反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根据练习题的类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做既能让学困生有所提高,也能让优生有所发展在教学中减少或杜

6、绝教师对学生一题一题地讲解,完成解题任务。4、教材在编排时理论境界与生活现实的差异的矛盾。实验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视数学的生活化、情境化。但部分题目却明显地不符合生活实际,教学时是应该重视生活实际,还是理论分析呢?如四年级下册有这样一个习题:“某县城到省城的公路长16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事实上,相距160千米的两地,根本不可能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的长度相等。教师教学时,是为了训练某种题型而训I练呢,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训练?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此类问题

7、能够解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批判性地看待此类问题;还可以以此为线索,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对“解决问题”方法教学的研究1、对解法多样化教学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对要不要强调某种方法而感到困惑,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最易懂的。老师担心解法一多会产生思维混淆,甚至会在学习上产生负迁移。在教学中有个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原有10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大多数学生解答10-3=7只,当她刚要结束这个题目的教学时,有个孩子站起来大胆提出:我还有一种解法,因为(7)

8、+3=10只,所以还剩下7只。在此启发下,另一个孩子也站起来说,还能做成10-7=3只,所以还剩下7只。后面两种做法算不算对呢?面对算法多样化,我们都知道应该肯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减法问题都这样3/5做的话,那会不会产生思维混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知道基本数量关系,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指出其思维分析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应该理解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是对群体而言的,问题解决方法优化是对个人的几种解法而言的。2、对“提出数学问题”教学的思考。在实验教材中,经常出现“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的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努力

9、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弁且充分让学生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结果学生的思维是发散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比如“一本故事书8.5元,一本连环画4.2元,红红买了26本故事书和13本连环画,?”。教材的要求肯定是针对题目提出“一共花了多少钱?”,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东东买故事书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对不对?有的老师认为应该是对的,因为学生针对题目提出了数学问题,弁且问题是对的,所以应该是对的。有老师认为应该给予否定,虽然学生提出的是数学问题,但是学生违背了题目意思。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时要进行正确引导,要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根据要求提出数学问题。3、对教学设备及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思考。实验教材“解决问题”内容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很多地方需要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或显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调查我县的几所小学,每校仅有远程教育接收机一台,教室里根本没有电脑,全校只有少数班级在教研活动中见识一下,感受一下现代技术给学生带来的优越。调查中还显示出全县小学能制课件的教师人数比例不大。搞公开课、优质课时常常出现“双师现象”。这里所说的“双师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