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六中、新城试验中学、慕远学校等经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安徽蚌埠六中、新城试验中学、慕远学校等经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安徽蚌埠六中、新城试验中学、慕远学校等经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安徽蚌埠六中、新城试验中学、慕远学校等经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安徽蚌埠六中、新城试验中学、慕远学校等经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蚌埠六中、新城实验中学、慕远学校等经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选择题1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因匕京人Q1(顶洞人蛇坡人2 .下列哪些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的发展磨制工具的发展A.BC.D.3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4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粟水稻玉米A.BCD.5 .促使半坡原

2、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氏族公社的形成C原始农业的发展D.学会建造房屋6.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兼爱、非攻B.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祸福相依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7 .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夏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A.公元前21世纪前期8 .公元前21世纪后期C.公元21世纪前期D.公元21世纪后期8 .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A.农民B.军人C商人D.铁匠9 .哪吒传奇里面的哪吒打败了纣

3、王,此故事反映的是哪个朝代()A.夏B.商C西周D.东周10 .对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在周王的统治B.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C.分封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D.分封的都是同姓家族成员,外人不能被分封11 .小飞是西周时期的一名诸侯王,他获取这个职位的途径有可能是()世袭继承选举产生考试获得周王分封A.BCD.12 .商朝的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青铜工艺十分精湛,当时最重的青铜器是()13 .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4 .尚书中记载

4、: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当时的殷朝(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A.甲骨文B亥U画符号C金文D.小篆15 .西周毛公鼎是什么()A.一种乐器B.一种食器C.一种礼器D.一种武器16 .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A.晋B.齐C.楚D.秦17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C.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D.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18 .秦

5、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让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19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B.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地冲击,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期C.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D.当时国家已实现了统一,人们有言论自由20.商鞅后来在秦国惨遭车裂而死,主要是因为()A.地主怕连坐处罚不支持他B.人民反对他的变法C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D.商鞅想谋反21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主张与百家争鸣

6、中哪家的思想相似()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2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23 .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是()A.商、春秋B.商、东周C.东周、春秋D.东周、战国24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管仲改革之时B.东周迁都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之前二

7、、列举题25 .根据所学列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的第一代君主。三、判断题26 .仔细读题,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1)秦朝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奴隶。(3)战国初期,瓜分楚国政权的卿大夫是韩、赵、魏。(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实行仁政”。(5)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洛邑。四、综合题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8、;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1)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除了材料二的变法内容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人民的管理?(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的变法成功了没有?请说明理由。28.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请回答:(1)秦始皇认为天下战斗不休的根源是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2)为了克服侯王”的弊端,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

9、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现怎样的统治措施?(3)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解析部分一、b选择题/b1 .【答案】A【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抓住题干所给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解题的关键,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2 .【答案】A【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

10、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所以是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知道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最早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3 .【答案】D【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读图能力。阅读题文可知,题文的三幅图片分别指的是半坡人住的半地穴式房子、陶盆、纺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知

11、识,难度适中。半坡居民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属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最早种植了粟,住的半地穴式房子,会制造彩色陶器。4 .【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在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

12、中。学生还需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居住房屋、使用的陶器等。5 .【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在原始农耕社会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有了食物和房子使得他们长期生活下去,可见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知道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学生要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为了便于学生

13、记忆,可用列表法进行归纳。6 .【答案】A【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是墨家的思想主张;B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C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D项是兵家的思想主张。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了墨家的思想主张。学生要识记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知识还要灵活运用各家的思想主张解决问题。7 .【答案】A【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的纪年方法在公元纪年法之前,它从大数向小数过渡。公元前纪年数字越大时间越靠前,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前21世纪的前期。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

14、要掌握知道某一年代换算成世纪的方法,还要知道某一世纪换算成年代的方法。8 .【答案】B【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秦国有很多人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题干的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的人应该是军人,立下了军功,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理解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不能光死记硬背,要灵活运用。9 .【答案】B【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后期,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人们的反抗,周武王联军与商朝

15、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打败了商纣王,哪吒传奇里面的哪吒打败了纣王,描述的就是商朝后期,武王伐纣的故事。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的知识,难度不大。商纣王是商朝末代国君,非常残暴,创制了炮烙之刑等酷刑,学生还需掌握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10 .【答案】D【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周王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众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分封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使西周成为强国,由此可见,ABC都符

16、合分封制的内容,D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形成了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贵族,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阶级。11 .【答案】D【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小飞是西周时期的一名诸侯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到各地去做诸侯,所以小周能成为诸侯是通过分封制和世袭继承的方式,选举产生和考试获得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7、的能,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12 .【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青铜铸造业,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14 .【答案】D【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关于生产方面的内容是:奖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

18、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所以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作用。还要灵活运用商鞅变法的措施解决问题。15 .【答案】A【考点】汉字的演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的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o【点评】本题考查了甲骨文的有关知识。学生还需知道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

19、的文字,它使用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16 .【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是西周晚期的重器,是一种礼器,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Q【点评】本题考查了青铜器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到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灿烂时期,青铜器有着不同的用途。17 .【答案】A【考点】战国七雄【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到了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所以战国形势图上没有了晋国。齐、楚、秦三国春秋战国时期都存在。故答案为A

20、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土家分晋”的事件,熟记战国七雄的名字和位置。18 .【答案】D【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宥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符合史实;B项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符合史实;C项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

21、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故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合史实;D项春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进一步削弱了周天子的王权,故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学生要掌握春秋时期的几位霸主的名称和主要活动。19 .【答案】D【考点】秦灭六国【解析】【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秦赵间的长平之战。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

22、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万多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成语纸上谈兵就出自该战役。从此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平之战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本题难度不大。20 .【答案】D【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战国时期还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没有实现统一,所以D项的说法错误。A、B、C项均正确反映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学生还要知道百家争鸣出现的

23、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1 .【答案】C【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伤害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后来惨遭车裂而死。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学生还要会分析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知道改革的重要性。22 .【答案】D【考点】商鞅变法,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

24、,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两句话是强调同一个意思。即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因此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这与百家争鸣的法家提倡法治”不谋而合。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儒家提出仁政”、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涵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学生要识记各学派的思想主张。23 .【答案】D【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原因就是大多数诸侯国都被一

25、些强大的诸侯国给统一了,故这反映的是历史的统一趋势。故答案为D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题干信息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 .【答案】B【考点】秦灭六国,夏、商、西周的更替,西汉的建立【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的更替的顺序是夏、商、西周。西周灭亡后,历史上进入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之后是秦统一六国。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朝代更替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可用歌谣进行记忆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

26、一,南朝北朝是对头”,进行记忆。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朝代,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记住歌谣后,做朝代更替的题目就很容易了。25 .【答案】C【考点】商鞅变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老大有战功封爵了,就是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要以战功来决定封爵;老二是说的重视农业生产,奖励耕织;老三是说了秦国的郡县制;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还要灵活运用变法内容解决问题。本题难度适中。二、b

27、列举题/b26 .【答案】禹;商汤;周武王;周平王。【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第一代君主是禹;商朝的第一代君主是;西周的第一位君主是周武王;东周的第一代君主是周平王。故答案为:禹;商汤;周武王;周平王。【点评】学生要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识记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建立人物、都城、灭亡时间等。本题难度适中。三、b判断题/b27 .【答案】(1)错误;秦朝改为秦国(2)1(3)错误;楚国改为晋国(4)错误;创始人改为代表人物(5)错误;洛邑改为咸阳【考点】大变革的时代,战国七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

28、【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所以题干说秦朝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是不正确的,应该把秦朝改称秦国。(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时期三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奴隶进行劳动,铸造出大型的青铜器,成就了青铜文明,所以题干说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奴隶是正确的。(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

29、所以题干说战国初期,瓜分楚国政权的卿大夫是韩、赵、魏是不正确的,应该把楚国改为晋国。(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题干说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正确的,应该把创始人改为代表人物。(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定都咸阳,建立秦朝,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应该把洛邑改为咸阳。【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改错题要有耐心,需仔细审题找到错误之处,并且要错误准确修改过来,还要书写要正确。四、b综合题/b28.【答案】(1)管仲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2)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3)法令严明,公正无私,不畏权贵。(4)成功了。理由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