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五节空调管理_第1页
第四章第五节空调管理_第2页
第四章第五节空调管理_第3页
第四章第五节空调管理_第4页
第四章第五节空调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纺织企业管理主讲:王文志主讲:王文志*1*2第五节 空调管理 一、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和纺织工艺的关系二、空调管理的机构及职责三、空调工作的管理制度四、温湿度控制的范围规定五、温湿度的调节空调的意义n空气调节是一门使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和清洁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科学技术。1. 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2.关心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n空气调节工作的管理,是纺织企业公认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技术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好空气调节,为工艺流程提供相适宜的环境状态,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一、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和纺织工艺的关系(一)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二)空

2、气环境与纺织工艺的关系 1对原料的影响 (1)温湿度与回潮率的关系 (2)温湿度与强力的关系 (3)温湿度与伸长率的关系 (4)温湿度与纤维柔软性的关系 2对机器设备的影响 一、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和纺织工艺的关系3对工艺的影响 (1)清花工序 (2)梳棉工序 (3)并条工序 (4)粗纱工序 (5)细纱工序 二、空调管理的机构及职责(一)管理机构 空气调节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应该设有专职或兼职全面负责空调的机构。(二)职责 1负责全厂空调技术,包括空调设计、新建改建、空调设施的保养检修及运转调节等管理工作。2.编制年度防暑降温及保暧给湿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季节、原料、品种,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3、出车间温度和回潮率控制指标。3定期分析研究车间温湿度与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的关系,对空调主要设备进行效率测定分析,实行科学管理。4负责空调制冷、深井灌水、空气净化、节能、回风利用、一水多用等设备的更新改造。5建立和健全空调工作管理制度,做到三保证(保证回潮率、保证温湿度、保证稳定生产),二勤快(勤巡回,勤调节),一满意(为生产服务,使车间满意)。 三、空调工作的管理制度n建立和健全空调管理制度,使空调工作向管理制度化、操作标准化、轮班作业化方向发展,更好地为生产服务。空调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制度。(一)空调运转交接班制度 (二)运转巡回检查制度 (三)运转调节清洁制度 (四)空调设备管理制

4、度 四、温湿度控制的范围规定n温湿度控制的范围因加工原料的不同稍有小差异,现以棉纺织厂为例作介绍。n棉纺厂各主要车间冬夏季温度、相对湿度控制范围见表81;n各车间冬季值班采暖温度见表82;n各生产工序干湿球表配置分布见表83。n温湿度控制范围与调节管理,是控制好车间温湿度的基础工作,是主要以技术管理为内容而开展进行的。 五、温湿度的调节()日常性调节 (二)季节性调节1季节的划分和特点2季节性调节 (三)灵活调节 (四)节假日开关冷车调节 (五)调节方法分类 (六)纺部织部温湿度控制的原则 (七)空调运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n人在正常体温(约37左右)时,才能健康地生活

5、和工作,假如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人就会生病或不能愉快地胜任工作。人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主要是由劳动强度决定的,劳动强度愈大,产生的热量愈多,需要散发出的热量也越多;在达到平衡时,才能保持正常体温。气温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当气温低时,人体散失热量大于产生热量,就会感到寒冷;如果这时空气又潮湿,由于潮湿空气的导热性能和吸收辐射热的强度较大,因此就会感到阴冷;如果气温很高,则由于人体与环境温差的减小,造成散失热量小于产生热量,人就会感到热,这时主要依靠汗水的蒸发来散热。所以周围环境的空气状态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除温湿度外,空气的流动速度也有很大影响。 (一)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n一个适宜的劳动环境应

6、考虑到空气的清洁度、新鲜度和噪音这三个基本因素。我国规定纺织企业生产车间春秋冬三季的温度保持在2028为宜,夏季细纱、布机车间最高平均温度不超过3032 ,相对湿度最低不小于45,最高不大于80;新鲜空气补给量,每人每小时不少于2030m3;一氧化碳最高含量不超过30mgm3;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为8小时的工作地带,允许噪声最大为85dB;送回风系统噪音要控制在95dB以下;各工序最大粉尘允许浓度3mgm3以下。(二)空气环境与纺织工艺的关系 n空气的温湿度对纺织工艺影响很大,温湿度对纤维强度、伸长度、导电性、柔软性、回潮率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纺织过程中,对温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现以棉纺织

7、工艺为例简述如下。 1对原料的影响 n 棉纤维的外表和主体层都有积水基团的羟基(OH),羧基(COOH)和酰胺基(CONH),纤维的细胞腔和纤维之间都能贮存水分,具有敏感的吸湿性能。各种纤维含湿量的高低,影响着纤维的强力、摩擦系数、导电性能、开松与除杂效能,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纤维的可纺性能和产品的质量。 (1)温湿度与回潮率的关系。空气的湿度不同,纤维的回潮率也不同,湿度增大,则纤维的回潮率增大,湿度减小,纤维的回潮率也减小。温度与回潮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若相对湿度不变,纤维的吸湿性随温度增大反而降低。1对原料的影响(2)温湿度与强力的关系。湿度对纤维强力的影响因纤维不同而有异。如棉纤维在

8、相对湿度6070时,其强力比干燥状态下提高50左右。若相对湿度80以上,则强力增加就很少。(3)温湿度与伸长率的关系。温度和湿度两个因素中,湿度与纤维的伸长率关系大些。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增大,伸长率亦亡升,当然在同一相对湿度下,各类纤维的伸长率有所不同。(4)温湿度与纤维柔软性的关系。相对湿度增加时,纤维的硬度和脆性下降,显得柔软。 2对机器设备的影响 n车间低温低湿时,牵伸部件的胶辊、胶圈发硬,容易打滑,纱条通道部位会产生静电,导致纤维、纱条的“干三绕”(绕罗拉、胶辊和梳棉机的轧辊及其他相关工艺部件等);反之高温高湿时,机器发热量相对增大,钢领、钢丝圈等部件易磨损,造成机械异响,断头增加,影

9、响机器设备的加工性能,使半制品纱疵增加,成纱条干均匀度恶化。 3对工艺的影响 n纺纱工艺流程中各部位工艺参数的设计,包括了温湿度在内的因素。车间温湿度在时间上或车间内区域性差异都会影响工艺参数的适应性。若车间温度过高,则原棉与半制品回潮率趋高,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系数增大,会影响清花和梳棉的开松和除杂效能,影响罗拉牵伸中的牵伸力和牵伸效率,则在清梳工艺上必须增加开松点,调整相关部件的速度与隔2E,以加强开松和除杂作用,还应调整部分牵伸张力、粗纱捻度、罗拉隔距及罗拉加压。若湿度过低时,则工艺上必须采取相反的调整措施。车间温湿度在时间上波动和区域间差异虽很难做到绝对不变,但要求尽量做到使差异不对加

10、工工艺产生负面影响。(1)清花工序n若原棉含水率偏高,则车间相对湿度应适当偏低,虽有利于开松和除杂,但在开松过程中损伤纤维,对成纱条干不利,使棉结增加。原棉含水率与棉卷质量关系很密切。一般地说58月间高湿期,清花除杂效率呈下降趋势。(2)梳棉工序n棉卷在梳棉间要放湿,使生条呈内湿外干状态。如果棉卷回潮率和梳棉间相对湿度过高时,棉卷粘层,分梳困难,不易除杂,棉结增加,棉网剥取困难,或棉网下坠造成破1同,甚至发生棉网缠绕锡林、道夫、轧辊等现象。如果棉卷回潮率和梳棉间相对湿度过低,则在梳理过程中损伤纤维,增加短绒,造成棉结、棉网飘浮易破裂,产生纤维的“干三绕”。这些异常现象都会影响条干均匀度和引起棉

11、结杂质的增加。n在配棉品级不变,原棉含杂率不变的情况下,生条、细纱的棉杂和布面的疵点增加一般均同季节变化有关+在58月高潮湿季偏高。(3)并条工序n并条能够增加纤维的抱合力,获得均匀条干,使纤维呈吸湿状态,以利于牵伸。所以并条区的相对湿度宜略高于梳棉区,但湿度偏高时会产生纤维“湿三绕”(绕胶辊、罗拉、压辊);湿度偏低时,会产生静电,而发生“干三绕”,这都会影响条干的均匀度。n并条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降低纱条的重量不匀率。如果发现经过两道并条后的熟条,其长片段的均匀度仍达不到理想要求时,主要原因仍要追溯到原棉和棉卷回潮率的波动差异上去。(4)粗纱工序n粗纱的任务是增强纤维的抱合力,稳定粗纱捻度,

12、降低粗纱伸长率和伸长差异,因此粗纱区相对湿度也应略高于梳棉区。温湿度对粗纱质量的影响,除前工序带来的影响以外,主要影响是温湿度在时间上的波动和区域间的差异,使粗纱的张力伸长率发生在时间上的波动和区域间的差异,导致了粗纱单重的系统性差异。 (4)粗纱工序n当车间相对湿度和纱条回潮率偏高时,纤维间的抱合力和粗纱的压力增加,此时,粗纱单根的弹性直径相对减小,粗纱在筒管上卷绕紧密坚实。径向卷绕密度增大,粗纱的张力伸长率相应降低,纺出的粗纱定量偏重。反之,当车间相对湿度和纱条回潮偏低时,则纤维间的抱合力和粗纱的强力减弱,粗纱的单根弹性直径相对增加。粗纱在筒管上卷绕稀疏泡松,径向卷绕密度减小,粗纱的强力、

13、伸长率增大,纺出的粗纱定量便偏轻。粗纱伸长率的大小均受季节波动的影响,58月潮湿季节趋低,干燥季节趋高。(4)粗纱工序n一般情况下:并粗工序的相对湿度区域差异在5时,则粗纱伸长率会有不同结果,造成不同区域的机台所纺出的粗纱伸长率及其定量亦有差异,称为系统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细纱重量偏差波动和重量不匀率恶化。实践证明,每当粗纱工序相对湿度和粗纱回潮率发生一定幅度的波动时,便会出现细纱重量偏差的波动。(5)细纱工序n细纱工序的相对湿度应略低于粗纱区,使粗纱纤维在细纱车间呈放湿状态,有利于在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稳定,获得均匀的条干。适当的湿度,具有对静电的诱释作用,可防止纤维的静电“干三绕”;

14、湿度过高时造成纤维的“湿三绕”,且牵伸困难甚至出硬头。湿度偏高、偏低都会增加断头和再接头等纱疵。n细纱工序温湿度的区域差异是引起细纱重量不匀率恶化的因素之一。细纱工序温湿度的区差是不可能避免的,但这种区差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n综上所述,空气调节确实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技术管理工作,它制约着产品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益,所以必须搞好空调管理,确保生产稳定。(一)空调运转交接班制度 1树立上一班为下一班服务的思想。交班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按时交班。接班人应按规定提前进行接班。2当班人必须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如抄温湿度表、回潮率、水温等),在交班时应共同在现场交接,将本班内的调节情况、发现的

15、问题、处理的结果等具体内容交待清楚。3交班人按规定做好清洁工作,并将两班共同使用的工具仪表等交待清楚。4每逢关车时,应做好设备、门窗、水源、电源、汽源等关闭的检查工作,并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二)运转巡回检查制度 1每班应按规定时间,巡回检查负责区域内的各项空凋设备运行情况。2经常观察室外温湿度,及时调节风量、稳定机器露点和车间温湿度,满足生产需要。3树立为车间服务的观点,车间巡回每班至少7次,了解生产情况,与轮班长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4经常察看本责任区域车间的温度、相对湿度状态,及时了解记录车间半制品回潮率数据。(三)运转调节清洁制度 1各空调室现场及机械设备、车间风道的出风口和回风窗、温湿

16、度表等处,应定人定时划区域做好清洁工作和给湿球水泡注水,保证干湿球正常工作。2空调洗涤室、喷水头、挡水板、蒸喷淋水板等,应每周清除污水浊物。3制冷设备及其附件、蓄水池等,在使用前应做好清洁工作。(四)空调设备管理制度 n做好空调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是保证设施开得动开得好的基础工作。空调设备的专项管理,包括设备的巡回、检查、检修、保养、清洁周期和设备的验收标准等,其管理模式同第六章设备管理,故详细内容省略。 棉纺厂各主要车间冬夏季温度、相对湿度控制范围各车间冬季值班采暖温度各生产工序干湿球表配置分布五、温湿度的调节n在一昼夜内,室外的气候条件都在不断地变化,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更大了。夏季和冬季是两

17、个极端的情况。进入冬季后,日光照射逐渐变弱,大陆内地因辐射冷却作用很强,北方地区气温一般可低至1540左右,并常向东南地带的低气压区流动,造成冷空气过境地区出现北风和西北风,天气多晴,寒冷而干燥。夏季,气温均有提高,气候潮湿。自6月中旬前后至7月上旬左右是黄梅天,室外空气特别潮湿,相对湿度常接近饱和。此间会引起室内散热、散湿量的变化。温湿度调节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各种调节手段,使车间内的空气参数不受室内外条件变化的影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和生产工人健康。 ()日常性调节 n日常性调节是根据室外气候变化中最有规律的日夜温差而进行的。一般在下午23时时温度最高,56时以后慢慢降低。夜

18、里温度逐渐变低,而在清晨45时日出以前温度最低,日出后温度渐渐升高。相对湿度随着温度变化,一般日出以后因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到下午23时时最低,下午6时以后随着入夜逐渐增加,午夜后温度如低到露点以下,大气中所余存的水蒸气即冷凝成露或雾,因此一般清晨相对湿度最大。()日常性调节n室外气候的日变化规律,对掌握车间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下午34时时车间温度为最高,相对湿度为最低;到清晨时,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在午前开始增加风量或开始喷雾,至下午23时后再次增加通风量或喷雾量,夜间至清晨则可减少通风量或喷雾量,使车间内湿度不致有剧烈的变化。这样掌握规律,进行主动的预见性调节,可减少

19、车间温湿度波动,有利生产,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节约了大量能源,十分符合经济性。(二)季节性调节1季节的划分和特点(1)春季:从清明开始到芒种(4月5日至6月6日)。春季的特点:冷热空气相互来往急剧,气温的冷热相差比较大,风向多变,降雨机会比较多,最低气温不再低于10C。在45月份,有时出现暴热。这个季节里车间温湿度变化较大。(二)季节性调节(2)夏季:从芒种开始到秋分(6月6日至9月23日)。夏季的特点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江淮地区为例)。n第一阶段:梅雨季节,每年67月间,正当梅子成熟的时候,南方的暖湿空气和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上空相遇,由于冷暖两种空气团的气压相当,形成一条

20、狭长的雨带,形成这些地区连绵阴雨、闷热潮湿、风向多变的“黄梅天”气候。在梅雨季节里,室外湿球温度有时高达272812,个别天气温度在303212,相对湿度8090,导致车间里出现高温闷热现象。n第二阶段:夏季,夏季最热的天气一般在78月间,特别是起西南风时最闷热。此时白天的室外温度总在3312以上,最高可达3839,湿球温度也在27C上下,最高可达29-30C,因此车间温度较高,显得非常闷热。 (二)季节性调节(3)秋季:从秋分开始到小雪(9月23至11月23日)。秋季的特点:每年10月至11月进入秋季之后,气候一般比较正常,有“纺织厂生产的黄金时期”之说,温湿度变化较稳定。但是在秋冬交替时期

21、,受北方干燥冷空气的影响日渐显著,气候出现多变,温湿度变化差异大,尤其遇到秋季高温低湿的情况更是如此。这时室外气温经常保持在28C左右,而相对湿度却只有2030,所以“秋高气爽”。 (二)季节性调节(4)冬季:从小雪开始到清明(11月23日至次年4月5日)。冬季的特点:气温低,湿度低,气压高,常起西北风,强冷空气不断南下,经常会出现下雨或降雪过程。一般讲,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天气突然反常地暖和起来,并且刮起了偏南风,这就预示着寒潮将要到来,人们常说的“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就是这个意思。 (二)季节性调节2季节性调节(1)梅雨季应以去湿为重点。除加强门窗管理外,采用低露点小风量送风,车间气流保

22、持畅通,消除死角,温度适当偏高掌握。在室内含热量、含湿量比室外有利时,注意用好回风,外气湿球20C以下接近饱和且空气较干净时,可采用直接送干风(不必加温)方法调节。(2)炎热的夏季应以降温为主。合理配置风量和冷量,特别要注意回风的利用,回风量利用率向8090努力,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并注意提高洗涤热湿交换效率,采用逆喷给湿,增加低温冷水与室外热风交换机率。还应做到一水多用,尽量提高排出水的温度。(二)季节性调节(3)秋季虽说气爽,但调节不当或门窗管理不善,车间便会出现低湿现象(相对外湿度50左右);一般应采用循环水喷射,进行绝热加湿处理,适当地混和回风和加大风量,采用顺喷给湿处理。(4)严寒的冬

23、季,主要是保温保湿。注意提高洗涤室的给湿效率,回风最大用量可达95;室外0左右时,可使用夏灌井水,或蒸汽给湿措施。要特别注意加强门窗关闭的管理。为了稳定车间温湿度,一定要注意清梳滤尘回风的过滤清洁和回用,使车间保持正压。 (三)灵活调节 n随着产品品种的变化以及原棉、化纤、工艺设计的变更等等,会引起车间原有散热、散湿、气流组织和温湿度区域性差异的变动。空调人员要及时了解原棉、工艺、品种、经纬密、上浆率和回潮率、操作、机械因素的变动,作出相应的调节。加强与工艺试验室、车间的联系,做到调节工作上的灵活性,这对分区控制好车间温湿度非常重要。 (四)节假日开关冷车调节 n在冬季,由于室外温度比较低,停

24、车后必须防止室外空气传人车间,因此一定要加强门窗管理,堵塞一切漏洞;在关车时给湿设备可适当早关;开车时利用机器发热量升温去湿,一般车间温度达24时,可以开车进行正常生产前的适应性生产,此时利用机器自身发热量,待温度升到26后再开始送风和给湿,且不能操之过急,要逐渐增加。有些厂曾采用不预热车间而低温开冷车,造成棉蜡硬化,牵伸不正常,从而大面积地影响了产品质量,这是不适宜的。黄梅季和夏季开冷车时,特别要注意车间湿度,采取提早送风去湿的方法,可以促使开冷车时生产正常。n棉纺织厂通常采用的冬季开冷车的温度参见表82。 (五)调节方法分类 1量调节不改变送风参数而只改变送风量大小的调节方法。一般在春秋季或初冬、初夏季节调节进风与回风量。2质调节保持风量不变,而改变其送风参数,即控制机器露点进行调节。这种方法一般是用增加喷水量和改变喷水温度,使用一级或二级泵,改变送风的饱和度来调节。3混合调节即空气的质和量同时改变的调节方法。例如在车间出现高温高湿时,常常采用加大风量并同时低温水来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