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银行学考试大纲 行距: 单倍 1.2单倍 1.5倍 1.7倍 2倍字体: 大 中 小隐藏: 答疑编号 手写板 第一编基本理论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含义、起源、性质、职能、作用以及货币形式的演进;理解货币流通的实质和范围,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初步掌握有关货币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货币的含义与起源(一)货币的含义货币(money)是指在商品与劳务的支付中以及在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马克思曾经精辟地论述了这一观点,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与现金、存
2、款、财富与收入的区别(三)货币的起源货币起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晶。(四)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货币的产生或起源都经历了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出现了货币价值形式。第二节货币本质(一)有关货币本质的学说实物货币说、金属货币学说、名目货币说、劳动货币说。(二)马克思的货币本质的学说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为经济范畴,货币是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表现。第三节货币形态的演进(一)诸种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形态、金属货币形态、纸币货币形态、电子货币。(二)电子货币电
3、子货币的出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电子货币也是真正的货币形式,是一定社会劳动的代表。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一)货币职能的不同学说1.西方学者有关货币职能的学说2.马克思的货币功能学说(二)货币职能的共同性(三)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第五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一)货币面纱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不过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就像笼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二)货币极端重要论把货币推到极其重要的地位,除“金银万能说”之外,不适当地夸大货币的作用,甚至认为货币和信用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4、调节货币就可以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三)货币中立论主张通过控制利率或货币供应量等措施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在供求均衡状态下就能够维持货币的中性,对经济既不起积极作用,也不起消极的危害作用。(四)马克思的看法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货币经济既有推动作用,也可能有消极影响。第六节货币流通的实质与范围(一)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流通是在商品交换或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二)货币流通的实质货币流通实际上是社会物质代谢借以实现的形式,它不仅为有形的商品流通服务,也为没有物质形态的劳务流通服务,因为后者也花费了人类劳动。因此,从广义上说,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
5、劳务流通共同决定的,劳务是商品的特别形式。(三)货币流通的范围货币流通范围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流通指金属货币和货币符号(现钞)的流通,通称现金流通;广义的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流通,也包括非现金结算,即银行账户上的互相转账。第七节货币制度及其演进(一)货币制度的含义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形式,它是一国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法律规定货币金属;货币单位;确定本位货币及其铸造与流通;确定辅币材料及其铸造和流通;信用货币和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确立国家的准备金制度。(三)货币制度的类型一国的货币制度,
6、从其存在和发展形式看,可以分为金属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型。(四)货币制度的演进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八节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一)旧中国的货币制度古老的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汇兑本位制。(二)人民币制度统一的人民币制度;人民币有完全的票面结构;人民币将成为自由兑换的货币。(三)“一国两制”下的货币制度第九节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制度(一)网络经济对货币制度影响流通中主币的地位不变;辅币的地位也不变;货币发行的保证未发生根本变化。(二)货币材料和发行程序发生重大变化货币材料的变化;货币发行程序的变化。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货币的含义与起源1
7、.识记:(1)货币的含义;(2)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产生货币;(3)货币起源的过程,四种价值形态。2.领会:(1)货币与现金、存款、财富以及收入之间的差别;(2)关于货币起源的各种观点。3.应用:(1)货币是一般等价作用的特殊等价物;(2)货币解决了商品发展中的矛盾,商品离不开货币。(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识记:(1)货币的五种功能;(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其最主要的功能;(3)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支付手段功能越来越重要。2.领会: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的发展,货币职能发挥作用的广度、深度也在发展。3.应用:注意货币各种功能发挥作用形态的发展变化。(三)货币的本质1.识记:
8、(1)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2)货币作为经济范畴,是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表现,表现人们之间关系的矛盾与对立,也表现人们在经济利益的合作和伙伴关系。2.领会:(1)等价物反映物与物之间的矛盾;(2)通过物的矛盾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3)人民币仍然是货币;(4)电子货币也是货币。3.应用:(1)研究不同体制货币本质的相同点;(2)不同体制货币表现生产关系的差别。(四)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1.识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或生产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2.领会:(1)货币面纱论;(2)货币极端重要论;(3)货币中立论。3.应用:(1)研究如何利用货币调控经济的作用;(2)如何发挥货币对经
9、济的积极作用,限制其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五)货币流通的实质1.识记:(1)货币流通的概念;(2)货币流通的实质。2.领会:(1)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2)商品流通外的货币流通。3.应用:(1)货币流通与货币职能的关系;(3)当代货币流通形式的变化。(六)货币流通范围1.识记:(1)现金流通;(2)非现金结算。2.领会:(1)当代货币流通范围的变化;(2)发展非现金结算的意义。3.应用:(1)非现金结算中的货币量;(2)发展非现金结算的意义。(七)货币制度的概念与类型1.识记:(1)货币制度的含义;(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3)货币制度的类型。2.领会:当代货币制
10、度的类型。3.应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性质及其运行特点。(八)货币制度的演进。1.识记: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演进。2.领会:不兑现信用货币产生的原因。3.应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及其优越性。(九)人民币制度1.识记:(1)统一的人民币制度;(2)禁止金银流通;(3)外币、外汇实行国家管理;(4)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2.领会: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是信用货币。3.应用:(1)人民币是信用货币;(2)将来可以成为世界可兑换货币,(十)“一国两制”下的货币制度。1.识记:(1)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保持原体制不变;(2)回归后货币制度也不变;(3)由此形成一国多种货币制度。2.领会
11、:倾向制度不变是维护“一国两制”制度的必要。3.应用:在保持制度不变条件下加强货币交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十一)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制度1.识记:(1)电子经济下主币地位不变;(2)辅币制度也不变;(3)对货币发行程序具有影响。2.领会:电子货币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3.应用:注意电子货币的负面影响,解决对电子货币无形性的监管。第二章信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掌握现代各种信用的形式、特点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利息的本质与利率的计算,理解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2、及路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及其原因(一)什么是信用信用的概念(二)信用的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三)信用产生的原因(四)高利贷第二节信用活动的基础(一)信用生活中的盈余单位与赤字单位(二)国际收支与国际信用第三节现代信用的形式(一)主要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二)其他信用形式合作信用、信托信用、租赁信用、债券信用、股份信用、国际信用等。(三)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第四节利息和利率(一)利息的概念与实质(二)利息转化为收益(三)利息率(四)单利与复利(五)决定利率诸因素(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第五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信用的双重属性(三)信用
13、缺失的原因(四)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构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信用与信用经济1.识记:(1)信用的含义;(2)信用经济的含义;(3)信用和信用经济的产生及其原因;(4)高利贷的含义;(5)高利贷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2.领会:(1)信用和信用经济是商品货币即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社会再生产有密切的联系;(2)高利贷的两大特点:利息高与非生产性。3.应用:商品货币经济运行大部分通过信用运行,现代信用经济成为整个经济运行的载体。(二)信用活动的基础 1.识记:(1)盈余单位与赤字单位在信用活动中的作用;(2)国际收支。2.领会:(1)信用活动的普遍性;(2)信用规模的不断扩大。3.应用:
14、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的行为特征。(三)现代信用的形成和主要形式1.识记:(1)现代信用形式划分的标准;(2)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4)国家信用;(5)消费信用。2.领会:各类信用形式在我国发展的现状。3.应用:(1)现代信用形式多样化趋势;(2)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研究。(四)利息1.识记:(1)利息的概念;(2)利息的实质。2.领会:利息是借贷资本或借贷资金的价格。3.应用:研究利息的实质和作用。(五)利息率1.识记:(1)利息率的概念;(2)决定利息率的诸因素;(3)利息率的种类;(4)单利和复利。(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识记:(1)信用的双重属性;(2)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2.领会:
15、(1)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信用缺失的原因。3.应用:应用信用双重属性的观点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两个方面。第三章外汇与汇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外汇、外汇风险、外汇汇率及其标价方法、汇率决定以及汇率对经济的影响等有关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进及展望。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外汇与外汇汇价(一)外汇及其构成外汇的概念、外汇的构成、外汇的种类(二)外汇汇率及其标价方法汇率的概念、汇率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三)汇率种类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四)
16、汇价的决定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五)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对国际储备影响、对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六)国家对汇率的干预对外汇干预的必要性、干预措施。(七)外汇管制第二节外汇风险(一)外汇风险含义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二)外汇风险的种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国家风险。(三)防范外汇风险的办法贸易法、市场法。第三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进与展望(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大致分为八个阶段。(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讨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外汇1.识记:(1)外汇含义;(2)动态外汇;(3)静态外汇;(4)外汇构
17、成;(5)外汇种类。2.领会:理解外汇、外汇构成和种类,掌握外汇的基本知识。3.应用:(1)外汇含义;(2)外汇种类。(二)外汇汇率或行市1.识记:(1)外汇汇率的含义和汇率的别称;(2)汇率表示的方法及种类;(3)汇率的决定因素;(4)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5)国家对汇率的干预;(6)人民币的汇价及汇价改革。2.领会:理解汇率或汇价或外汇行市的含义,外汇标价方法,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价和汇价改革,掌握这方面知识。3.应用:(1)决定汇率的因素;(2)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外汇风险1.识记:(1)外汇风险的含义;(2)外汇风险的种类;(3)防范外汇风险的
18、方法。2.领会:结合外汇风险的特征理解防范外汇风险的几种方法。3.应用:(1)外汇风险的含义、特征和种类;(2)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第四章金融机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设立金融机构的必要性和重量要意义,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引发金融机构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如何利用金融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和为微观经济服务。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金融机构的概念(二)金融机构的产生(三)资本主义银行体系的发展(四)我国的金融业第二节金融机构的体系与结构(一)银行金融机构的体系与结构(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体系与结构第三节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一)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
19、在的主要问题(二)我国金融机构未来发展展望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金融机构的概念1.识记:(1)金融的概念;(2)金融机构的概念。2.领会:(1)金融与货币流通和信用借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2)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3.应用:国家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掌握金融机构的意义。(二)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1.识记:(1)金融的产生;(2)货币经营业;(3)古代银行和资本主义银行;(4)我国的金融业。2.领会:资本主义银行和古代银行业的区别与联系。银行业是现代金融业的核心。3.应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三)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识记:(1)改造旧的高
20、利贷银行业;(2)根据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股份制银行。2.领会:英格兰银行在资本主义银行业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3.应用:资本主义银行体系的发展是根据实际需求。(四)现代银行体系和结构1.识记:(1)中央银行;(2)商业银行;(3)投资银行;(4)专业银行。2.领会:(1)中央银行是核心;(2)商业银行是主体。3.应用:如何维护中央银行的核心地位。(五)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和结构1.识记:(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必要性;(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2.领会:(1)证券类金融机构和保险类金融机构的重要性;(2)其他非银行机构的必要性与意义。3.应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中介性与银行的异同。(六)我国金融机构存
21、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1.识记: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领会:(1)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结构性缺陷;(2)金融机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3.应用:(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步骤;(3)完善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措施。第五章金融市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种类及其运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展望,并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知识准备。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金融市场的要素和功能(一)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重要构成部分(二)金融市场的概念(三)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四)金融市场的功能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运行机制(一)金融市场的分类(二)
22、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第三节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一)货币市场(二)资本市场(三)外汇市场(四)黄金市场(五)金融衍生品市场(六)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市场第四节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条件、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二)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三)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欧洲货币市场形成的原因、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第五节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展望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何为金融市场1.识记:(1)金融市场的概念;(2)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3)
23、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2.领会:(1)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市场的种类。3.应用:对金融市场各种概念的评价。(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1.识记:金融市场的各种要素。2.领会:各要素主要内容。3.应用:交易工具价格变动对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三)金融市场的功能1.识记:金融市场的各种功能。2.领会:融资功能和调节功能的作用。3.应用:各种功能的利用。(四)金融市场运行机制1.识记:(1)金融市场运行系统;(2)金融市场内调机制。2.领会:(1)主体行为系统以及制约机制;(2)利息和利息率是市场内调节机制。3.应用:资金供求与价格,利息对供求的调节。(五)货币市场1.识记:(1)
24、货币市场的特征;(2)货币市场的参与者;(3)货币市场的种类。2.领会:货币市场是短期资产调节市场。3.应用:银行、政府参加货币市场的目的与意义。(六)资本市场1.识记:(1)资本市场的含义;(2)初级市场;(3)交易市场。2.领会:(1)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2)参加资本市场的主体。3.应用:(1)资本主义与股份制;(2)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意义。(七)外汇市场1.识记:(1)外汇市场的含义;(2)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及交易方式。2.领会:发展外汇市场的意义。3.应用:我国外汇市场的演变。(八)黄金市场1.识记:黄金市场的含义。2.领会:黄金市场的职能。3.应用:我国黄金市场的演变。(九
25、)金融衍生品市场1.识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含义。2.领会: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3.应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十)国际金融市场1.识记:(1)概念;(2)形成条件;(3)国际货币市场;(4)国际资本市场。2.领会:(1)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条件,我国可借鉴;(2)国际金融市场类型;(3)在国际市场融资。3.应用:(1)国际货币市场;(2)国际资本市场。(十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1.识记:(1)积极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2)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现状。2.领会: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意义。3.应用: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第二编货币供求与
26、宏观均衡第六章货币需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货币需求的实质、有关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货币需求宏观经济的客观性以及微观条件对货币需求选择;掌握货币需求理论和实践知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货币需求涵义及需求类型(一)货币需求的涵义(二)货币需求的类型(三)货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与比较(一)古典经济学家的货币需求理论(二)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三)现代和当代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我国货币需求理论(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货币需求(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第四节货币需求量的测算方法(一)经验数据法(二)基本公式法(三)回归分析法(四)比例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27、(一)货币需求1.识记:(1)货币需求的基本涵义;(2)货币需求的不同类型。2.领会:理解何为货币需求,为理解货币需求量打下知识基础。3.应用:研究货币需求的不同类型。(二)货币需求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识记:(1)货币需求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2)货币需求最终形成市场供给的需求;(3)供求双方共同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对立统一体。2.领会:货币需求的实质是市场需求;货币需求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3.应用:(1)货币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挥货币需求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3)限制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与比较1.识记:(1)马克思需求理论的发展;(2)
28、交易方程式;(3)现金余额方程式;(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2.领会:(1)我国古代货币需求思想;(2)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3.应用:正确认识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研究1.识记:(1)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2)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3)改革开放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变化;(4)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引起货币需要量的变化;(5)货币总量和经济主体货币需求量的变化。2.领会: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引起货币需求总量及经济主体货币量的变化。3.应用:认真研究改革
29、开放以来货币需求总量和经济主体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起货币需求范围的扩大;利用外资引起对货币的需求;居民货币替代对货币需求的变化。(五)货币需求量测算方法1.识记:(1)测算的经济数量;(2)四种测算方法;(3)我国测算方法的发展。2.领会:证明测算方法内容变化对掌握货币量的意义。3.应用:对几种货币需求量测算方法进行可行性比较。第七章货币供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货币供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金融经济问题,货币供给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管理货币流通打下基础。二、课程内容第
30、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层次划分 (一)货币供给与供给量的含义(二)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三)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四)货币供给的综合性(五)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创造与计算(一)货币供给创造的条件(二)基础货币(三)货币乘数及乘数效应(四)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五)货币供给量的测算第三节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一)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二)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三)财政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四)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第四节货币供给弹性及弹性机制的运用(一)货币供给弹性(二)货币容纳量弹性区间(三)货币容纳量弹性机制的运用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货币供给理论1.识记:(
31、1)货币供给和供给量的含义;(2)名义供给和实际供给;(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4)货币供给的外生性;(5)货币供给的综合性;(6)货币供给层次划分。2.领会:(1)理解货币供给的范围和掌握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及综合性的知识;(2)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和依据。3.应用:(1)货币供给和供给量的含义;(2)货币供给的层次不同国家的差异性;(3)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特色。(二)货币供给的创造与测算1.识记:(1)货币创造的含义及条件;(2)基础货币;(3)货币乘数及乘数效应;(4)货币创造过程;(5)货币供给量的测算。2.领会:(1)货币创造的条件;(2)基础货币的放大效应;(3)货币创造过度的危
32、害。3.应用:(1)货币乘数及乘数效应分析 ;(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3)几种测算方法的研究。(三)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1.识记:(1)货币供给的各类决定因素;(2)开放条件下的货币供给。2.领会:(1)货币供给与企业的关系;(2)货币供给与居民的关系;(3)货币供给财政的关系;(4)货币供给与外汇供求及外汇储备变化的关系。3.应用: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各类因素。(四)货币容纳量弹性1.识记:货币容纳量弹性。2.领会:理解货币供应量不是绝对的,有一定弹性,可以进行适当控制与调节。3.应用:货币容纳量弹性的运用。第八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货币供求均衡定义、货币供求
33、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相互联系;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货币供求均衡与市场总供求(一)货币供求均衡的定义(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三)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关系第二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二)通货紧缩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货币供求均衡与市场总供求1.识记:(1)货币供求均衡含义;(2)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2.领会:(1)理解货币供需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2)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需均衡范围的扩大。3.应用:正确理解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需的关系。(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识记:(1)通货膨胀含义及通货
34、膨胀原因;(2)通货紧缩的含义及通货紧缩的原因;(3)我国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2.领会: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3.应用:我国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均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信贷、外债管理以及国际储备管理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开放经济宏观均衡分析的常用工具IS-LM-BP模型,去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国际收以平衡表、国际收支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错误与遗漏项目。(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测量自
35、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三)国际收支平衡与均衡国际收支平衡是考察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国际收支均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均衡的意义。(四)国际收支调节方式财政手段、货币手段、信用手段。第二节外债管理(一)外债含义的界定(二)外债的种类(三)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四)外债管理外债的规模管理、外债的结构管理、外债的投向管理、外债的风险管理。第三节国际信贷(一)国际银行信贷国际银行信贷的概念、国际银行信贷的特点、国际银行信贷的方式。(二)出口信贷出口信贷的概念和特点、出口信贷方式、出口信贷君子协定。(三)国际债券国际债券的基本分析、外国债券、欧洲债券。(四)政府贷款政府贷款的概念、政府贷款的机构和条件、影响
36、政府贷款供给规模的因素。(五)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贷款、国际开发协会与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第四节国际储备管理(一)国际储备的特征(二)国际储备的构成(三)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平衡(四)国际储备管理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第五节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一)IS-LM-BP模型(二)内外均衡的关系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国际收支及其主要内容1.识记:(1)国际收支的含义;(2)国际收支内容,国际收支项目;(3)国际收支差额。2.领会:理解国际收支及其形式、内容、国际收支差额。掌握上述各方面知识。3.应用:(1)国际收支的含义;(2)国际收
37、支不平衡的测量。(二)国际收支平衡与均衡1.识记:(1)国际收支平衡;(2)国际收支均衡。2.领会:国际收支要平衡,但国际收支均衡更重要。3.应用:(1)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2)国际收支平衡与均衡的差别及意义。(三)外债的定义与种类1.识记:(1)外债的定义;(2)外债的种类。2.领会:不同组织对外债定义的区别;外债六种分类方式的区别。(四)外债的管理1. 识记:(1)外债的规模管理;(2)外债的结构管理;(3)外债的投向管理;(4)外债的风险管理。2.领会:如何通过外债的借入和外债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外债管理。3.应用:如何进行恰当的外债管理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五)五类国际信贷的概念1.识
38、记:(1)国际银行信贷;(2)出口信贷;(3)国际债券;(4)政府贷款;(5)国际金融机构贷款。2.领会:(1)掌握五类国际信贷的特点、条件、方式;(2)比较五类国际信贷的异同,并尽可能加以利用。3.应用:如何合理的利用五类国际信贷进行国际融资。(六)国际储备的特征与构成1.识记:(1)国际储备的特征;(2)国际储备的构成。2.领会:(1)国际储备的“四性”特征;(2)国际储备的四种构成内容。(七)国际储备管理1. 识记:(1)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2)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2.领会:如何通过外债的借入和外债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外债管理。3.应用:如何进行恰当的国际储备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八)I
39、S-LM-BP模型以及内外均衡的关系1.识记:(1)IS-LM-BP模型的基本概念;(2)内外均衡的概念。2.领会:内外均衡的关系。3.应用:如何熟练运用IS-LM-BP模型进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第三编金融机构第十章商业银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及其经营原则,熟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和特点;了解风险的定义与分类,风险管理的定义、本质和目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基本机制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计量及管理方法,掌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及基本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经营原则(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以追求利润
40、为目标的、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的、多功能的金融企业。(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商业银行较少的自有资本和特殊的经营条件以及面临的各种风险要求商业银行经营遵循安全性的要求。流动性:流动性的定义。流动性要求的必要性。盈利性:商业银行保持盈利性的意义。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的矛盾与协调统一的关系。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一)存款类的负债交易账户和非交易账户(储蓄账户)的种类。(二)非存款类的负债同业拆借、从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证券回购、国际金融市场融资、中长期债券发行。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现金资产库存现
41、金、托收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二)银行贷款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或其贷款和定期贷款、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一次性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三)证券投资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和种类。第四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一)中间业务的概念和种类结算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委托性业务、代理性业务、自营性业务、信用性中间业务、非信用性业务。(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围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第五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一)
42、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二)负债管理理论(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第六节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一)风险的定义及分类(二)风险管理的定义、本质和目标(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基本机制及其相互关系第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一)信用风险的概念(二)信用风险的计量(三)信用风险管理第八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一)市场风险的概念(二)市场风险的计量(三)市场风险的管理第九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一)操作风险的定义、类型及特点(二)操作风险评估与量化(三)操作风险管理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识记:(1)商业银行的性质;(2)商业银行的职
43、能。2.领会:理解为什么说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3.应用:(1)商业银行性质的特殊性;(2)商业银行各种职能的具体表现。(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识记:(1)安全性;(2)流动性;(3)盈利性。2.领会:理解“三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3.应用:(1)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必要性;(2)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如何协调“三性”之间的关系。(三)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识记:(1)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2)商业银行负债的目的;(3)商业银行负债的种类。2.领会:存款类负债和非存款类负债的内容。3.应用:各类负债之间的区别。(四)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识记:(1)现金资产的构成;(2)银行贷款
44、的分类;(3)证券投资的目的和种类。2.领会:理解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意义。3.应用:(1)商业银行资产的构成;(2)各类资产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意义。(五)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1.识记:(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2.领会:理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区别。3.应用:(1)各类中间业务的区别;(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六)风险定义及分类1.识记:风险的两种定义及分类。2.领会:风险的第二种定义,八大风险的含义及区别。3.应用:如何利用风险的定义识别各种潜在的风险。(七)风险管理定义、本质、目标及三大机制1.识记:风险管理定义、本质、目标及三大机
45、制。2.领会:风险管理的本质、目标、及三大机制之间的关系。3.应用:如何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业绩考核。(八)信用风险的定义、计量和管理1.识记:信用风险管理的定义、计量方法和控制方法。2.领会:各种信用风险计量和管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3.应用:如何运用各种量化方法和控制方法有效的管理信用风险。(九)市场风险的定义、计量和管理1.识记:市场风险管理的定义、计量方法和控制方法。2.领会:各种市场风险计量和管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3.应用:如何有效的、合理的运用市场风险的各种计量和管理方法。(十)操作风险的定义、计量和管理1.识记:操作风险管理的定义、评估与量化方法和控制方法。2.领会:各种操作风险计
46、量和管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3.应用:如何运用各种评估、量化方法和控制方法有效的管理操作风险。第十一章非银行金融机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在深刻理解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区别的基础上,掌握保险的概念、形成要素、职能和种类;了解合同的相关知识;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与经营规则;掌握信托的概念、种类、成立要素和信托公司的职能;了解我国信托公司的设立和业务范围及其经营;掌握证券公司的职能、业务;了解我国证券公司的设立和业务范围;了解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别及业务。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保险公司(一)保险的概念、形成要素、职能和种类(二)保险合同(三)我国保险公司的设立和业务范围(四)我国保险
47、公司的经营规则(五)保险中介人第二节信托公司(一)信托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种类(二)信托公司的职能(三)我国信托公司的设立与业务经营范围(四)我国信托公司的经营管理第三节证券公司(一)证券公司的概念和职能(二)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三)我国证券公司的设立与业务范围第四节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一)金融租赁公司(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三)财务公司(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保险的形成和职能1.识记:(1)保险;(2)商业性保险;(3)政策性保险;(4)财产保险;(5)人身保险;(6)再保险。2.领会:保险形成的要素。3.应用:保险的职能。(二)保险合同1.识记:(1)保险合同
48、;(2)可保利益。2.领会:(1)保险合同的主体;(2)保险合同的客体;(3)保险合同的内容。3.应用:掌握如何进行保险合同的订立、转让、变更和终止。(三)我国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与经营规则1.识记:保险公司的概念和设立条件。2.领会:(1)我国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2)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规则。3.应用:保险法对我国保险公司业务与经营的规定与要求。(四)信托、信托公司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识记:(1)信托;(2)信托关系人;(3)信托财产;(4)公益信托;(5)私益信托;(6)设定信托;(7)法定信托;(8)契约信托;(9)遗嘱信托;(10)自益信托;(11)他益信托。2.领会:(1)信托的特点;
49、(2)信托的基本构成要素。3.应用:(1)信托公司的职能;(2)我国信托公司的设立条件、业务范围和经营。(五)证券公司的职能和业务1.识记:(1)证券公司;(2)证券承销业务;(3)证券经纪业务;(4)证券自营业务;(5)资产管理业务。2.领会:证券公司的业务。3.应用:(1)证券公司的职能;(2)我国证券公司的设立与业务范围。(六)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1.识记:(1)金融租赁公司;(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3)财务公司;(4)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领会:四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比分析。3.应用:四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第十二章政策性金融机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
50、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概念、特征和职能,并对其种类有所了解;掌握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掌握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政府、中央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及客户的关系;对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所了解。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含义、特征、种类和职能(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含义和特征(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第二节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一)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第三节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外部关系(一)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二)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三)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四)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往来对象的关系第四节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一)国家开发银行(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经理小结课程设计
- 湖北工程学院《电子测量》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考试系统javaee课程设计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据库系统原理》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数据库课程设计整体构架
- 红河学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配电箱安全管理制度
- 历史影响深度解析模板
- 路灯工程灯杆吊装专项方案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场站测试评价规范第2部分:场站设施
- 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地理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9 作息有规律 教学课件
- 2024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职业技能竞赛初赛理论知识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习报告个人小结
-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与分析
- 高等传热学全册课件
- 2024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