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_第1页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_第2页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_第3页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_第4页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 A A 版必修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 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 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 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 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 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 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阶

2、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 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 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 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 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 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三、设计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 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 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

3、难点上,我步步设问、 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 深理解, ,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四、教学目标1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 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2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 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 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 在学习过

4、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1)对数的概念;(2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1 1)对数概念的理解;(2 2)对数性质的理解。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教学程序及设计设计意环图节创设情境引入 新课引例(3 3 分钟)1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 取 5 5 次,还有多长?(2) 取多少次,还有 0.1250.125 尺?分析: :(1)(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m丄12丿32z人X可设取 X X 次,则有-1 =0.1250a0 且 a a 工 1 1)的 b b 次幂等对数定义于 N,N,就是ab=N=N 那么数 b b 叫做

5、a a 为底 N N中底数的的对数,记作logaN = b,a a 叫做对数的底限制,为数,N,N 叫做真数。以后对数注意:底数的限制: :a0a0 且 a az 1 1函数定义对数的书写格式域的确定作准备。4ogaN同 时 注 意对 数 的 书写,避免 因书写不 规范而产 生的错 误。三、两个重要对数(2 2 分钟)1常用对数:以 1010 为底的对数logicN, ,简记为: :lgNlgN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e=2.71828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这两个重 要对数一 定要掌握,为以logeN后的解题以及换底简记为: :InNInN . .(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 e e为

6、底的对数)公式做准注意:两个重要对数的书写备。课堂练习(7 7 分钟)1 1 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1 1) 2 24= = 1616(2 2)3二-1(3 3)520(4 4) 谢=0.452 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 1)log5125=3(2 2)log1-273(3 3) loglog10a=-1.069-1.0693 3 求下列各式的值:(1 1)log264(2 2)Iogg27本练习让 学生独立 阅读课本P69P69 例 1 1 和 例2 2后思 考完成,从而熟悉 对数式与 指数式的相互转 化,加深 对对数的概念的理 解。并要 求学生指出对数式 与指数式 互化时应注意

7、哪些 问题。培 养学生严 谨的思维品质。讲授新课四、对数的性质(1212 分钟)探究活动 由学生独 立完成后, 通过 思考,然 后分小组进行讨 论,最后 得出结 论。通过 练习与讨论的方 式,让学 生自己得出结论, , 从而更能 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探究活动 1 1求下列各式的值:(1 1)log30 0(2 2)lg1 =0_0_(3 3)log.51= 0 0(4 4)ln1 -0 0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1 1 ”的对数等于零,即ioga1=0类比:a0=1探究活动 2 2求下列各式的值:(1 1)loglog33=1 1(2 2)lg10 =1 1(3 3)log * 0.5 =1 1(

8、 4 4)ine e =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底数的对数等于“ 1 1 ”,即logaa =1类比:a1= a探究活动 3 3数的性求下列各式的值:质。培养(1 1)2log23=3 3(2 2)710阿=0.60.6学生类(3 3)。严朋=8989比、分析、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的能对数恒等式:alogaN= N力。最后,探究活动 4 4将学生归求下列各式的值:纳的结论45(1)(1)log33 = 4(2)(2)logo.90.9 =5 5进行小讲. 8(3)(3)Ine e = = 8 8结,从而授 新 课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得到对数对数恒等式:logaann的基本性质。负数和零没有

9、对数将学生归小“ 1 1 ”的对数等于零,即纳的结论loga1 = 0进行小底数的对数等于“ 1 1”,即卩loga1结,从而结对数恒等式: :a alogaN- - N N得到对数对数恒等式:logaan- n的基本性质。巩固练习(1010 分钟)1 1、课本 P70P70 练习2 2、提高训练(1)(1)已知 X X 满足等式log5fog3(log2x)】=0,求logx值(2 2)求值:log2 56.25 + lg- + ln JE100巩固指数 式与对数 式的互化,巩固 对数的基 本性质及其应用。(3 3 分钟)总结是一1 1、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对数的概念般地,如果 a a(a0a

10、0 且 a a 工 1 1)的 b b 次幂等于N,N,就是ab=N,=N,那么数 b b 叫做以 a a 为底,N N堂课内容的对数。记作logaN = b的概括,有利于学归2 2、指数与对数的关系生系统地纳3忖o logaN=b掌握所学小结1 1i i内容。同时,将本感駭屏感斓3 3、对数的基本性质节内容纳强负数和零没有对数loga1 = 0入已有的化logaa = 1知识系统思对数恒等式: :alogaN= N中,发挥想logaa =n承上启下 的作用。为下一课 时对数的 运算打下扎实的基 础。作 业布 置一、课本 P82P82 习题 2.22.2 A A 组第 1 1、2 2 题二、已

11、知Ioga2=x,loga3二y,求a32y的 值三、求下列各式的值:22iog252-也33289531210934作业是学 生信息的 反馈,教师可以在 作业中发 现学生在学习中存 在的问 题,弥补 教学中的 不足。板 书设 计 2.2.12.2.1 对数的概念引例 1 1 引例 2 2一、对 数的定 义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练习三、对数的 基本性质四、 小结五、作业布 置七、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先由引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对数的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一系列的课堂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对数的认识;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对数的掌握。点评:对数概念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文目标的制订具 体、适宜,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思路设计符合 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 层次脉络较清晰。强调对数的概念的 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对书写规格等做了要求,有 利于学生作业的规范化,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高中新课程 在教学方面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对于促进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