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导学案20_第1页
《背影》导学案20_第2页
《背影》导学案20_第3页
《背影》导学案20_第4页
《背影》导学案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背影?导学案20?背影?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二能力目标1.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三情感目标1. 感受父子情深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 珍爱亲情 ,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表达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

2、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识记字词写法。 交( )卸( ) 奔( )丧( ) 狼( )藉( ) 簌( )簌( ) 典( )质( ) 赋( )闲( ) 颓( )唐( ) 琐( )屑( ) 差( )使( ) 亏( )空( ) 勾( )留( ) 拣( ) 搀( )蹒( )跚( ) 2. 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成就最大的是散文。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 ,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等。二、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导入: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

3、,我们一天天地长大 ,但是 ,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 ,同学们 ,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 ,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 ,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 ,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 ,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2请学生分段有感情的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分出段落 ,并了解段落大意。1、第1自然段 交待了写作原因 ,用一个“最不能忘记表现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是无比深刻的印象 ,显出“

4、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 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 明确: 2、第23自然段 问:“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明确:问:第3段写的是什么? 明确: 3、第45自然段 问:在第4自然段中 ,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 ,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明确: 问:这一段共出现过几次“聪明?请找出来加以理解。 明确:问:在第4、第5这两段中 ,作者几次提到我的年纪?请找出来。 明确: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父亲在送行时对我的细心照顾。我们可以把这两段概括为“车站送行 ,细心照顾。 板书:第45段:车站送行 ,细心照顾 四、

5、本课时小结 五、作业:课堂中的生字词每个5遍 ,课后考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二能力目标1.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三情感目标亲情 ,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在表达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一、复习上一课时所讲的主要内容 设计:上一节课 ,我们讲到第5自然段 ,同学们应该还有所印象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

6、一下昨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昨天 ,我们讲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记得板书是什么吗?开篇点题 难忘背影很好 ,那么第二第三自然段我们又是如何来概括其内容的呢?描述家境 渲染气氛第四第五自然段呢?车站送行 细心照顾 板书: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讲 ,请大家翻开课本看到课文的第6自然段 ,这是全文的重点段 ,请大家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二、课文讲解 1、第6自然段 问:这一段主要写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问:这一段 ,第一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 明确:问: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个背影的? 明确:父亲的衣着是 “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突出了什么颜色? 为什么突出黑色? 板书:沉

7、重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板书:蹒跚 写完父亲的蹒跚 ,作者又写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来描写父亲爬月台? 为何用“攀不用“抓?用“缩字有什么好处?同样 ,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 ,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 ,他“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个“倾字说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 ,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板书:艰难 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 ,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问:作者看到这样的背影 ,他的反响如何? 明确: 问:这一段的第二次背影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 明确:问:当作者看

8、到父亲的背影正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内 ,他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明确: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父亲与我在车站离别时的情形 ,文章具体写到了父亲的两次背影 ,一次是买橘 ,一次是看着父亲离开的时候。那么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我们可以概括为“车站离别 刻画背影。 板书:第6段:车站惜别 ,刻画背影 2、第7自然段 ,让同学们齐读第七段。 问:作者此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这是什么原因? 明确:小结:这一段写的就是从那次浦口车站分别以后 ,作者看到父亲来信 ,又回想起了父亲的背影 ,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我们把这一段概括为“思念父亲 ,再现背影。 板书:第7段:思念父亲 ,再现背影 全文

9、总结:这篇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背影 ,我们都已经一一解读过了 ,而这篇文章所要通过背影来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情感呢?文章从背影的角度刻画了父爱子、子爱父的感人画面 ,表达了深深的父子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反复揣摩。二能力目标1.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三情感目标1. 感受父子情深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 珍爱亲情 ,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这篇文章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来品味他的语言特色。二、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理解:“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理解:“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理解:“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理解:“进去吧。里边没人。理解:这几句朴实无华 ,却饱含深情 ,有丰富的内涵 ,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 ,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六 归纳写作特点。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 ,表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