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学案学生版_第1页
《魏公子列传》学案学生版_第2页
《魏公子列传》学案学生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1 3段)一、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 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3 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急人之困”的品质;体会侯赢等人以死报恩的思想 感情。二、文题背景1 .解题信陵君(? 一前243),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故称 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一起合称战国四公子符,用金、玉、铜、竹、木制成的作朝廷征调兵将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信陵君窃取魏王之符,矫令代将军晋鄙领兵救赵,表现信陵君仁义爱士的性格。背景(1)时代背景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

2、。这些人走 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 有高强的武艺,或能文能武,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 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 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 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 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2)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为: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

3、春申君黄歇、赵国 的平原君赵胜,他们都以“好士”闻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都立了传,而对 信陵君特别推重。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 文。”第一课时1、基础知识(一)注音1、魏昭王少子()5、厚遗()(二)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1 3 段)2、安釐()3、昭王薨()4 、不肖()6执辔()7、俾倪(1)2、俾倪故久立(三)词语释义1、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2、致食客三千人()3、诸侯以公子贤()4、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5、侯生摄敝衣冠()6、 微察公子()7、公子颜色愈和()&从骑皆窃骂侯生()9、乃谢客就车()10、 遍赞宾

4、客()11、 为寿侯生前()12、 今公子故过之()1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14、过客以观公子()15、 公子往数请之()(四)词类活用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3、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4、 公子从车骑()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6、公子怪之()(五)特殊句式1、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2、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3、为寿侯生前。(六)翻译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文本探究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公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魏公

5、子列传学案第二课时(4 6段)-、基础知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数遗魏王乃公子书()3、侯王曾无一言半辞()5、屏人间语()7、请数公子行日()(二)通假字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三)词语释义1、已拔赵()2、留军壁邺()3、 冠盖相属()4、 让魏公子曰()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6、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7、且公子纵轻胜()8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9、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10、约车骑百余乘()11、欲以客往赴秦军(1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1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5、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2、冠盖相属()4、馁虎()6、嚄唶()2、北乡自

6、到())16、 此五霸之伐也()17、而公子亲数存.之()18、所以不报谢者()19、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0、公子过谢侯生()(四)词类活用1、留军壁邺()23、北救赵而西却秦(五)特殊句式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数遗魏王乃公子书,请救于魏。屏人间语()( )3、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4、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5、何功之有哉?()6、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7、 此五霸之伐也。()&不听,可使击之。()(六)翻译句子1、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译:3、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

7、安事客?译:二、本文探究1 、文章四、五、六三段是事情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侯嬴与公 子的什么特点?2、公子出发而侯生没有送行,这是为什么?魏公子列传学案第三课时(7 8段)1、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 公子与侯生决。()2、 侯生果北乡自到。()(二)词语释义1 、矫魏王令代晋鄙。()2、 屯于境上。()3、 公子遂将晋鄙军。()4、 勒兵下令军中。()5、 秦军解击。()6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7、 窃为公子不取也。()8、 赵王扫除自迎。()9、 口不忍献五城。()(三)词类活用1、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2、 椎杀晋鄙。()3、 已却秦存赵。()(四)特

8、殊句式1、 屯于境上。()2、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3、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4、 使将将其军归魏。()5、 夫人有德于公子。()6无功于赵。()(五)翻译1、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译:2、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译:3、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译:二、本文探究1、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 鄙等生动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答:2、研读本文有关侯嬴的记述,探讨“侯生北乡自到”的原因。答:千古公子千古士读书报告之史记笺证魏公子列传纵观史记 ,鸿篇巨制之中尤以七十列传为佳

9、,而魏公子列传更是其间精彩绝伦的一篇, 千百年来备受赞誉而不为过也。每每读此篇,胸中不觉慷慨有奇气。在战国这个动荡纵横、颠覆一 切而又重铸一切的时代,曾经有信陵君这样一位千古公子,侯嬴、朱亥、毛公、薛公这样一批千古 之士,共同成就了这一段千古绝唱在魏公子列传向世人徐徐展开的战国政治风云与社会百态中,我感慨着,思索着,是怎样 的一个时代造就了这样一批人,而这一批人又曾多么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代。天下风云出我辈战国时代,群雄并立,风起云涌,整个时代就是一部纵横捭阖吞并称霸的恢宏史诗。诸侯若想 在剧烈动荡的时局中保国全己乃至逐鹿中原,必得广纳天下才俊,于是治国用兵之才、文韬武略之 士不断涌现,汇聚向有

10、实力有威望的各国贵族,养士之风遂起。当是时,魏有信陵,齐有孟尝,赵 有平原,楚有春申,此“战国四公子”门下皆招致了数以千计的奇人谋士。每到危急关头,便往往 有赖门客中洞悉形势明察利害者出谋划策,纵横策士以游说之辞扭转乾坤。聪慧而心存魏国的信陵君深明此道, 时时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聪慧则能知人用人, 仁厚则待 贤自有真意, 此贤士所以乐为用也” 。故四方贤士不远千里纷纷投奔其门下, 隐士高人感其诚而甘为 其效命,如此,方有魏公子用侯生、朱亥之力为窃符救赵壮举,听毛公、薛公之谏成却秦救魏之功! 千古公子信陵君“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魏公子列传二千多字,称“公子”

11、即有 147 处,足见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无限景仰敬慕之情。读其文观其人,在走近信陵君流芳百世的 传奇一生的同时,也品读出了司马迁寄托在他身上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信陵君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礼贤下士的千古佳 话,而最为后世乐道的莫过于“谦请侯嬴”一段。信陵君置酒大会宾客之时,亲驾车虚左席以恭请 侯生,而侯生故意考验公子的诚意,径直就上座,又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而公子“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 ,至当堂引侯生坐上座时更“遍赞宾客” ,于波澜时处处点染公子礼士之真心 实意,又通过“宾客” 、“市人”、“从骑”的各般反应作反衬,更凸显公子“不以富贵

12、骄士”的可贵。 而信陵君窃符救赵后留赵期间, 听闻赵国高士毛公、 薛公藏于博徒卖浆之流, 为接近二人与之交游, 特意换便装私下步行至其住所,相见恨晚。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国的平原君竟以公子“从博徒卖浆者游”为耻。至此平原君之不如 信陵君昭然矣, 不仅平原君门下 “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还出现了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的壮观场面。 实信陵君在四公子中亦是卓然绝伦。孟尝之好士,多为“狡兔三窟” 、“鸡鸣狗盗”以自保;平原君 之好士,徒豪举尔;春申君则好士以自为。前人王世贞更是一语道破: “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 信陵之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 ”对比中更觉公子之高贵。非为保势全身,乃为存国

13、强国而求天 下士,试问世间养士诸公中能有几人?信陵君求贤若渴,谦卑下士,实自身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兵之才。矫夺晋鄙军后,公 子下军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以此选出誓死报国的精兵八万, 一举击溃不可一世的秦军, 名震诸侯。 故十年后当秦兵伐魏, 公子守大义重新归魏为将, 各国立即 “各遣将将兵救魏” 。凭其在诸侯间的至高威望, 公子得以率五国合纵之兵大破秦军, 威震 天下。公子虽为战国时代叱咤风云,举重若轻的头等人物,却始终仁厚爱人,虚怀若谷。太史公于此 虽然着墨不多,往往能于小处勾勒出公子之神采。公子最初欲赴秦军与赵俱亡,见侯生无一言半辞 相送,没

14、有怨恨其薄情,反而扪心自问“我岂有所失哉?”特意返回相问,方才引出了窃符救赵这 一千古奇谋;当听说晋鄙若不听命将被杀时,不禁为此威武老将而垂泪;门客劝公子勿以救赵自矜 功伐,公子虚心纳谏“立自责”;而当毛公、薛公一番晓以大义,公子立即醒悟驾归救赵如此的 真性情与胸襟,才会有如此多高士愿为其效命, “士为知己者死”是也! 遍览公子一生,正如荀子所言: “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 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 为之拂。 信陵君之于魏可谓 拂'矣。”悲公子正因此功高震主, 又被秦反间, 遭魏王猜忌, “竟病酒而卒” 。试想若能多一些像公子这般真正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之能臣

15、,世间也 不会有如此多高士隐于山林市井;若能多一些近忠远佞的贤主,史上也不会有如此多像公子这般的 忠相能臣郁郁而终,如此多朝代短命而亡! 共建奇功千古士 苏辙有言:“无忌之名,发于侯生,而全于毛、薛。侯生之奇,毛、薛之正,废一不可。 ”此言 为实。当时天下食客多矣,然大多是以一技之长寄于门下,谋求富贵而已。而信陵君独以其人格之 高尚, 求贤之真诚, 使天下真正贤能之士、 慷慨奇士均愿与其交游, 蹈汤赴火为其效劳而在所不辞。 公子一生所成就救赵存魏,合纵却秦之伟业,确离不开侯生、朱亥、如姬、毛公、薛公等人的舍命 相助。侯生真乃千古一奇士也, 也是篇中太史公最用心刻画的一位门客。 侯生献策时屏人间

16、语, 两处 “嬴闻”点破天机,更让人不觉感慨侯生在世人眼中不过毕生夷门守关至古稀之年,实于心底 眼际时时留神,洞察时局,但“恨无知音赏”矣。几番考验公子之诚意,当即特意成公子下士之美 名,此后更以一番热忱为公子成就窃符救赵大业。公子赴赵而不露声色,后一“笑曰” ,乃侯生深知 公子必有所觉悟,故在危急关头方进献此千古奇策,以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效。而后约 定于公子 “至晋鄙军之日, 北乡自刭”,不仅仅是为了以死饯行, 更重要的是侯生深明夺晋鄙军乃大 计中至关重要一环,故以死来坚定公子杀晋鄙夺军权的决心。至军之时, “侯生果北乡自刭” ,而他 深谋远虑, 慷慨大义的高士形象永远留在了世人心间。 王维更作 夷门歌 凭吊:“非但慷慨献奇谋, 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此外更有太史公寥寥数笔勾勒的慨然义举之士, 如朱亥笑曰:“此乃臣效命之秋” ,如姬冒死盗 来兵符,毛薛二公不顾“有敢为魏王使通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