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大桥转体施工测量控制_第1页
东平大桥转体施工测量控制_第2页
东平大桥转体施工测量控制_第3页
东平大桥转体施工测量控制_第4页
东平大桥转体施工测量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平大桥转体施工测量控制1 工程简介东平大桥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部,跨越东平河,是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的重要桥梁,是衔接东平河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心城区向南拓展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佛山市中心组团南北衔接未来文化、体育中心的重要通道。全桥长1427.2 m,其中主桥为43.5+95.5+300+95.5+43.5 m共578 m的副拱拱肋线形为直线 主拱悬链线的组合线形的继续梁钢拱配合体系三拱肋拱桥,主孔跨径300 m,主桥边跨为混凝土继续梁 钢箱拱肋组合跨径95.5 m,主桥桥宽48.6 m。主拱肋为净矢跨比1/4.55、拱轴系数为1.1的悬链线拱,桥面以上拱肋截面高3.0 m,桥面以下拱肋

2、截面高3.04.0 m,宽1.2 m,拱顶段主、副拱肋合并,截面高7.24.0 m,肋宽1.2 m;拱肋采用箱形截面。东平大桥主桥采用了低支架卧拼竖转再平转合龙的先进工艺。即先在两岸的低支架上根据设计图将半跨拱拼装成整体,然后采用同步液压提升技术将卧拼拱肋竖转提升至设计位置,使结构形成一个三角自平衡体系,然后牵引囫囵结构平转至设计桥轴线合龙。东平大桥的拱形钢结构合拢是目前国内同类桥梁难度最大的工程,其中两岸拱肋竖转角度均为25,禅城岸拱肋平转角度104.6,顺德岸拱肋平转角度180。两岸竖转分量均约3000 t,平转分量达14100 t。2 转体施工测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转体施工是大桥工程施工中的

3、核心部分,务必通过牢靠的技术措施,保证转体施工平安、顺当地实施。而转体观测又是确保着大桥转体施工过程按设计要求平安、精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囫囵转体施工过程分为四阶段:竖转、竖转合拢、平转、平转合拢。囫囵竖转最后是由顶升点处标高来控制,所以重点对该点位标高变化值采取跟踪观测,作为供应调节的依据。通过转体过程的跟踪测量控制,为计算分析转体施工各阶段主要结构线形变化状况,掌握提升的速度以渐渐提升至控制标高,确保各项指标均满意设计要求。3 转体施工测量控制的打算施工测量控制数据是供应决策性的技术依据,是东平大桥转体成败的关键。为了能使转体平安顺当地举行,转体前按照对转体施工测量控制的可行性和现场操

4、作的方便,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测控方案,确保转体施工各阶段的测控需要。3.1 测点布置在转体中要确保囫囵拱肋的线形以及合拢符合设计要求,全面有效的反应拱座应力变化,使提升塔平安的实施提升,布置以下测量点位。(1)主拱肋。为了能反映主拱肋线形,测点主要布置在顶升支架处(与拱肋1/8截面合并)、拱肋1/4截面处、拱肋3/8截面处、提升索吊点处、拱肋1/2截面处(即拱肋最前端)。(2)边拱肋。为了能反映边拱肋线形,测点主要布置在边拱肋1/4截面处、边拱肋1/2截面处、边拱肋端口(即端横梁上)。(3)合拢口。为了使合拢满意设计要求,对合拢口位置均布置测点,即主拱肋竖转铰合拢口、系杆箱合拢口、副拱合拢口。(

5、4)拱座。反映拱座应力变化的特征点位。(5)提升塔。为了使竖转提升的平安,对提升塔举行纵向和横向位移观测,其点位主要布置在平衡索上锚点所在的钢管上。3.2 测量控制点加密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拱肋、提升塔的自身因素,已有的控制网是无法满意转体测量要求,按照拱肋转体测点的分布,分析与计算各种状态下这些测点适宜的观测位置及公况,终于决定加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点位,使得在竖转、平转过程中对囫囵拱肋线形的测点举行全面性的观测,为转体供应了完整的测量控制数据。4 施工测量控制方法目前,桥梁施工定位主要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平面位置主要控制轴线偏位,用经纬仪测定,而高程则采用水准仪测定。东平大桥是采用竖

6、转加平转施工的桥梁而且是特大跨径的钢箱拱桥施工定位,按照桥型结构,桥轴线在转体过程中不通视,无法对桥轴线偏位用经纬仪测定,而高程用水准仪测定需要用倒尺法,因为桥梁高及其拱箱上难以控制,用水准仪测定高程精度控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本桥主要运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对全桥举行施工测量控制,其详细方法如下。(1)拱肋。因为两岸低支架卧拼方向在大地坐标系中不全都,因此,两岸分离以主墩承台中心为坐标原点,分离以拼装方向和垂直于拱肋轴线方向为两轴建立本桥两岸的自立坐标系和,按照大地坐标系与本桥相对坐标系编制特定的坐标转换程序,用全站仪测定拱肋的大地平面坐标,利用程序将其转换成本桥自立坐标系中的自立坐标而得到桥

7、梁的轴线偏位,而用全站仪测定拱肋的标高即为控制标高。这样满意了转体施工的测量控制。(2)拱座。用全站仪测定拱座的平面位移,水准仪测定拱座沉降。(3)提升塔。为了观测直观,在垂直于拱肋轴线方向上且与提升塔在同始终线上架设一台经纬仪,观测平衡索上锚点所在钢管顶设置的三个水平标尺,以决定提升塔的纵向位移;在拱肋拼装方向架设另一台经纬仪,观测另一水平标尺,以决定提升塔的横向位移。5 施工测量控制实施为了转体过程中测量工作有条不絮、协调举行,便于统一指挥,确保拱肋竖直提升及平转施工顺当实施。在转体过程中利用三台徕卡全站仪对拱肋举行测控,并且每条拱肋上分离分配同型号的徕卡棱镜,对三条拱肋举行同步观测和错综

8、观测,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5.1 竖转阶段 竖转是利用同步液压提升系统,对主拱肋举行竖转提升的一个过程,要求拱肋拱肋线形务必满意设计要求,并且三条拱肋是同步提升,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测量拱肋三维坐标控制线形,三条拱肋的同步性与竖转的瞬时状态则是利用提升索的伸缩量和吊点处的标高举行双向控制。按照要求,竖转过程中,测量工作主要是对主拱肋在各工况下的线形举行测控,并准时精确地将观测结果上报技术组,通过技术组对观测数据与理论值举行比较,通过分析的结论准时调节平衡索张拉力,为转体施工的的结构内力及线形供应控制依据,使结构一直处于设计的受控状态。提升塔位移对囫囵转体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在转体过程中,

9、要时时对其位移举行观测,一旦发觉有超限位移立刻要求指挥组停止转体,应按照塔偏状况相应调节提升索与平衡索的索力比例,使囫囵提升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才干连续竖转。5.2 平转阶段平转过程中重点观测两岸对应两条拱肋的相对高差,囫囵拱肋属于三角自平衡体系,在转动状态中,为了能保证任何时刻都能观测,使用主拱合龙口的C1和 S1测控点(及拱肋L/2处),跟踪测量高程值。拱轴线偏位观测,使用全站仪测量测控点肯定坐标偏差举行推断。平转到位时桥轴线需要准确的测量控制,因为桥轴线与大地坐标系X轴夹角为零度,故拱肋转体到位和拱肋轴线控制,直接以大地坐标举行控制。在X05、H05、01、04架设全站仪,互相后视,互

10、相校核,确保成桥轴线精度满意设计要求。观测拱肋特征截面高程及位移,重点是特征位置是高程及平转到位时的控制,高程主要是平转过程主、边拱肋的相对高差,观测结果都满意误差要求。平转到位时测控很关键,一方面时保证成桥线形和桥轴线达到设计要求;另一方面是保证平转施工的顺当举行,按照平转牵引系统的工作原理,倘若拱肋超转则利用助推千斤顶顶回,而这样平安系数不大,所以尽量不超转,务必对平转到位时的轴线举行严格控制,运用坐标测量,直观把握拱肋轴线变化状况,另外在滑道上设置转体限位卡梁,使用双重保证措施施拱肋平转到位时轴线核设计轴线允许误差满意精度要求。5.3 平转合拢平转到位合龙后,连续以拱肋C1C27、S1S27控制点(及包括L/8、L/4/、3 L/8、L/2、L在内的全部控制点位)作为桥轴线偏位测控点。观测结构特征截面的高程及位移,通过测控来供应结构内力及线形调节所需数据。顶升主拱合龙口直至拱顶达到设计合龙标高,并在其过程中对拱肋线形举行再一次的调节。拱顶合龙口焊接完毕后,松开拱口顶升千斤顶,使囫囵桥体结构成为两绞拱状态。6 测控结果东平大桥无论是在拱肋低支架卧拼,还是竖转提升,最后到平转合龙,各项测控目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项指标也符合了设计和规范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