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_第1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_第2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_第3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_第4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类别教学小学标题: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学科: 数 学 姓名: 钟 琦 学校: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街仙涌学校 时间: 2015年 3月 8日 学术诚信声明 本论文是个人独立撰写(或合作),保证无不端学术行为。本人签名:年 月 日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970页,第一课时。二、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 “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

2、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三、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有一部分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已经习惯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四、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

3、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五、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和比的读写六、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七、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八、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的图片,大家看看看是谁?(多媒体出示图片)生:淘气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智慧老爷爷帮他制作了一些相片,但是却有不同的样子,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师: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 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生:B、D和A比较像。图C太

4、扁了,图E太长了。师:为什么它们很像呢?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它们像的原因,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二) 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多媒体出示这些相片,在网格纸上变成长方形)师:它们为什么像?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生:可能与长、宽有关系。师:看来与A图像不像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记录结果,并汇报。生1:A、B:6÷3=2 4÷2=2,A、D:12÷6=2 8÷4=2,A、C:6÷3=2 4÷8=0.5,A、E:6÷12=0.5 4÷2

5、=2,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A、B、D长得比较像,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生2:6÷4=1.5,3÷2=1.5,12÷8=1.5,3÷8=,12÷2=6,图A的长是宽的1.5倍,图B的长是宽的1.5倍,图D的长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长得比较像。生3:长宽长÷宽A641.5B321.5C38D1281.5E1226答:A、B、D比较像师:根据上面各位同学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 生1:因为图片A、B、D的长都是宽

6、的1.5倍, 图片A、B、D的宽都是长的,所以它们比较像。生2: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D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三) 感知“比” 师:我们运用除法算式找到了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分数(倍数)关系,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起个新的名称,叫“比”。 师:现在,自学课本第69页的“认一认” 全班交流自学后的收获。 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师:谁能把上面这个式子(6÷4)写成比的形式? 生1:6÷4=6 : 4= 1.5 师:还有类似的式子吗?请举例。生2:3÷2=3 : 2=1.5生3:12÷8=12 : 8=1.5师:同

7、桌之间互相举例。师:请说说各部分的名称。(6÷4=6 : 4= 1.5)生1:6 : 4= 1.5,6是比的前项,4是比的后项,“:”是比号,1.5是比值。师:同桌互相说其他式子的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师:6:4,4:6,3:2,2:3,12:8,8:12,这些比都表示什么意思?生1:64是长和宽的比,46是宽和长的比。生2:32是长和宽的比,23是宽和长的比。生3:128是长和宽的比,812是宽和长的比。师:理解“比”时要注意顺序性,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不能随意颠倒位置。 (四) 解释运用与拓展 1.联系实际说一说下列比的含义。(课本P70) (1)(幻灯片出示)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

8、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 师:这个1:2是什么意思?生1:1份甘蔗汁2份水。2份甘蔗汁4份水。生2:甘蔗汁的体积是水体积的。生3:水的体积是甘蔗汁体积的2倍。(2)树高和影长的比是6比3。 生1:树高是影长的2倍。生2:影长是树高的。2.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比,我们来看看吧。(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师:从上面各题看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听到“比”。师:想一想,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中找一些比的例子,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同学。 生1:笔盒中圆珠笔的支数和铅笔的支数比是:3:1。生2:课室中窗户的个数和门

9、的个数比是:4:2。生3:第一小组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生4:我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比是:12:40。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比,大家下课后用眼睛认真观察吧。(五) 练习巩固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六(4)班共有3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2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生:22:1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生:12:22。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生:12:34。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生:22:34。(六) 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生1:我知道了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生2:我知道了淘气的相片为什么长得像。生3:我知

10、道了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比。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吧,感受更多的比。(七)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不同类量 同类量A:6÷41.5 - 6÷4 6 : 4 = 1.5 A、B:6÷3=2 4÷2=2比值后项比号前项B:3÷2=1.5 A、D:12÷6=2 8÷4=2D:12÷8=1.5九、 教学反思(一)引导好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

11、汇报。例如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充分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图形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在小组合作时,我对同学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在汇报阶段,我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既锻炼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的能力,又掌握了新的知识。(二)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

12、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的长、宽都是B的2倍,D的长、宽都是A的2倍,体会同类量的比。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体会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这节课,我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