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1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2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3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4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李贽的离经叛道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2) 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结合必修1和必修2的内容,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简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经历,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从政治、经济、价值观等方面,认识明清儒学是如何冲击传统的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形成宋明理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

2、治。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步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新课导入2同学们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句名言的来历?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儒学家。这个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向后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儒家思想也融入了新鲜的血液基础达标 1. (2014年连云港模拟

3、卷)“(他)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这是明朝史话对某一思想家的评价。这位思想家是(D)A. 黄宗羲B. 顾炎武C. 王夫之D. 李贽解析注意材料出处是明朝史话,推断出这位思想家应该是明朝的;抓住关键词语“揭露道学家”、“挑战传统观念”等,回顾李贽的思想内涵,知道材料描述的应该是李贽的事迹。 2.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D)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4、C. 李贽的焚书藏书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解析根据教材相关知识,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梁启超是近代维新思想家,结合本题梁启超评价的这部书应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3. (冲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D)A. 格物致知B. 尊崇道统C. 心外无理D. 经世致用 4.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B)A. 朱熹B. 李贽C. 陆九渊D. 黄宗羲解析从“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故选B。 5.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

5、思想实质上是(A)A.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 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解析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6. 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A)A. 经世致用B. 为政以德C. 心即理也D. 独尊儒术解析读懂材料。顾炎武此段言论的意思是,君子研究学问是为了明白治国的道理,是为了救世,使民众脱困,即解决国计民生等实际问题,即经世致用。 7.

6、(2014年徐州模拟卷)黄宗羲认为:“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据此,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C)A. 建立一家之法B. 法律是由人来定的C. 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解析黄宗羲此番言论批评封建时代的法律只体现皇帝个人的旨意,而不是天下民众的意愿,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和人民。 8.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则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观念的共性是(A)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解析孟

7、子和董仲舒没有否定君主专制,B项不符;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C项不符;D项不符合,董仲舒所在的汉武帝时期是日益繁荣的封建社会,没有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A项符合。 9. (判断正误)某同学在学习了本课后,对知识点做了以下整理。请你判断他整理的正确与否。(A)时间人物思想侧重点范畴明朝后期李贽自称“异端”挑战正统思想明末清初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政治(制度)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治学(学风)明末清初王夫之宣扬唯物主义思想(哲学)解析用表格对知识点进行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和比较异同,该整理表格从时间、人物、思想侧重点、范畴几个方面看都符合基本史实。10. (判断正误)明末清初,

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再进行比较归纳。三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是批判继承,反映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而不是“完全背离”。巩固提升一、 选择题 1.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断此人是(B)姓名历史评价生卒年15271602年“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称号思想家A. 黄宗羲B. 李贽C. 王夫之D. 顾炎武解析注意此人的生卒年为明朝时期,特别是“历史评价”中的“惊世骇俗之论”、“反宋儒道学”、“

9、非圣无法”等关键词语。 2. (冲A) 焚书·何心隐论说道:“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C)A. 遵循学以致用B. 倡导婚姻自主C. 挑战正统思想D. 鼓吹专制集权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其反映了明朝思想家李贽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3.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这里的“离经叛道”的本质含义应该是(D)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具有反抗精神B. 倡导君民共主,具有创新精神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具有批判精神D. 挑战正统儒学权威,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战斗精神解析李贽的“离经叛道”并没有背离儒家思想,更不是“彻底否定

10、孔孟之道”,而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步思想家对正统儒学权威提出的质疑和挑战,因为与正统儒学不一致,所以被称为“异端”。 4. 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C)A. 应专攻儒家经典B. 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C. 应旨在经世致用D. 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解析材料“不关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说明顾炎武主张读书要关六经之指、要关当世之务,所以就是读书应旨在经世致用。故答案为C。 5. (2014年扬州模拟卷)李厚泽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指出:“正是宋明理学大兴之后,空谈性理轻视务实之风,不但弥漫士林,而且影响了整个政治。”

1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积极倡导(B)A. 批判君主专制B. 经世致用C. 工商皆本D. 君臣平等解析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注意“空谈性理轻视务实之风”的关键词语。正是对这种风气的不满,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积极倡导经世致用。 6. (冲A)“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A)A. 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B. 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C. 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D. 打破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

12、解析本材料出自于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在文中历数君主荼毒人民,践踏民众,实行个人独裁统治之恶行,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上,这样的批判还是第一次,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二、 非选择题 7. (2014年徐州模拟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

13、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 据材料一,作者认为儒学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 (2) 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 (3) 据材料三,就“天理”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朱熹是怎样认识的?(4) 材料四中提出了哪些新观点?这些观点有何进步意义? (5) 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解析本题首先要求读懂材料,理解题意,第一问要求答“社会价值”,即“评价”,而不是答“内容”。第二问先答内容,后答原因。第三问要把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回答,谈朱熹的认识而不是你自己的认识。第四问从

14、材料中提炼观点并回答进步意义。第五问是根据材料进行知识梳理,回顾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答案(1) 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2) 君权神授、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 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们具有一致性、相通性。(4) 批判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主权力;把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来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5) 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是主流。史料研读1. 李贽的异端思想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15、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是矣。虽使孔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李贽藏书万历三十年闰二月乙卯,礼科给事中张问达疏劾李贽:“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不可不毁。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者,一境如狂。又作观

16、音问一书,所谓观音者,皆士人妻女也,后生小子喜其猖狂放肆,相率煽惑,至于明劫人财,强搂人妇,同于禽兽,而不之恤。迩来缙绅士大夫亦有诵咒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室悬妙像,以为皈依。不知遵孔子家法,而溺意于禅教沙门者,往往出矣。近闻贽且移至通州,通州距都下四十里。倘一入都门,招致蛊惑,又为麻城之续,望敕礼部,檄行通州地方官,将李贽解发原籍治罪,仍檄行两畿及各布政司,将贽刊行诸书,并搜简其家未刻者,尽行烧毁,无令贻祸后生,世道幸甚!”明神宗实录【解读】李贽把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孔子,认为孔子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话并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不能以他的是非为是非,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为了打破孔

17、子提出的是非标准,李贽编写了藏书和续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却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这些都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极大恐慌。2. 黄宗羲朴素的民主思想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18、,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

19、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原君【解读】黄宗羲从先民立君的缘由出发,深入分析君主专制的弊端。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开明的君主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

20、等人的重视和赞许。资料卡片1. 焚书书名的由来焚书续焚书是李贽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力作。书中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大胆批判所表现出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李贽也深知其见解为世所不容,故将著作名为焚书,以后也果然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烧,但却是屡焚屡刻,在民间广为流传。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做反孔的先驱。“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正是对李贽与其思想影响的真实写照。 焚书的

21、锋芒指向中国数千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儒家传统说教,向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提出大胆的怀疑和公开的批判。李贽的书虽遭明清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禁毁,但仍流行不绝。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独特的地位。2. 黄宗羲心中的“议会”明夷待访录计有论文21篇。原君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法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

22、之意始备”。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类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由来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中国社科院的刘洁修先生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而饮冰室合集中有:“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3、!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变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经过考辨之后,刘洁修先生认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第一单元单元归纳与整合网络构建阶段特征 春秋末年: 孔子学说奠定基础儒学创立 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总结改造蔚然大宗 秦朝时期: 秦始皇焚书坑儒沉重打击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魏晋时期: 挑战吸收佛道精华新发展 隋唐

24、时期: 三教合归儒更辉煌 宋明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新阶段 明清之际: 经世致用、批判专制批判继承 通过儒学的发展演变我们认识到,思想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思想的传播与认同要得到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单元整合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成为儒

25、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能力提升(一) “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