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魔改历史为哪般?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第一课时(课前安排学生自行疏通课文。)导入:(屏显)阅读提示: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师:读读课文前面的这个阅读提示。唐雎不辱使命,它是不是历史文献?生:不全是。师:它是什么性质的文章?生:易安陵可能是历史,对话可能是后人编造的。师:如果有编造,那么它又属于什么性质的文章?生:想要告诉我们一些哲理?师:好,带着你们的这些疑问,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课文。一、以历史的眼光看(屏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
2、使唐雎使于秦。师:作者用的直接引语,其中有省略,省略了什么内容?来把省略了的补充出 来。生:省略了秦王易安陵的过程?生:秦王不悦地回去了,安陵君担惊受怕。师:是秦王不悦地回去了吗?生:“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使人”。生:我明白了,是秦王派的那个使者传的安陵君的话。师:对的。同学们接着思考他们的对话,真实的对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生:秦王派的人回去告诉秦王,秦王非常不高兴。师: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这句话是秦王说的还是使者说的?生:应该是使者带的秦王的话吧。生:秦王想让使者表达他的那个意思,只是代表他的意图。所以这应该不是真 实的对话。师:还原场景,
3、真实的对话应该是什么样的?生:报一一大王,秦国派使者来了,在门外等候。宣秦使觐见。安陵君近来可好?秦王向您表示问候师:说重点,秦王怎么说的?生:我王想用五百里之地换您的安陵, 让您有更舒适的宫殿,面积更大的沃土, 不知您意下如何?安陵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心动不如行动,换吧!师:你的课本剧先告一段落吧,不要皮了。(屏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我们大王说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师:仿照这个例子,看看第一段剩下的部分还省略了什么?生:安陵君拒,使者给秦王汇报去了。师:这个应该放在哪里?生:秦王不开心前。师:安陵君的话是对秦王派来的使者说的,还是对秦王说的呢?生
4、:让他转述给秦王。师:我们来还原场景,真实的转述应该是这样的:(屏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我们大王说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请转告秦王:)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使回去把安陵君的话转告给秦王。)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自评:前面关于“省略”的问法指向不明,导致后面的交流费了番周折。是 老师一时没有转过弯来,面对面的上课,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验转述者 的话语转换即可解决,这么简单的事却成了线上上课很难处理的事。 )师:“秦王不说”之后,秦使又来把“秦王不说”告诉安陵君没有?生:嗯
5、,要不然唐雎就不用去了呀?师:有没有可能,安陵君自己就猜测到秦王会不高兴了呢?生:我又不是他,我怎么知道?师:哈哈,这不难想象啊。作者没写,我们不得而知,但“秦王不说安陵君 可以想见的了。师:看这一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你怎么看这个“因”字?生:因为使者告诉他秦王生气了,所以唐雎去了。生:那派唐雎干啥去?生:怕秦王打他,去劝劝他。师:有没有“使于秦”的必要?生:有。师:详细来说说。生:秦国是大国,轻而易举就可以拿下安陵,秦王要完成他的统一大业,就必 然要对安陵下手,迟早的事情。师:“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从这个“因”字,你还看出了什么?生:从这个“因”字,看出了安陵君对唐雎的信任,“秦
6、王不说”,安陵君害怕被灭国,希望唐雎能摆脱危机。生:安陵君被迫命唐雎使秦。师:老师认为,这本身就是示弱,自我降格,自暴恐惧。越主动反而越被动。你同意吗?生:不同意。如果不“使于秦”,担心秦国发兵打过来。师:弱国无外交。从根本上看,这不取决于是否“使于秦”,而在于秦的战略中对安陵的政策。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屏显)二十二年(公元前225 年)丙子王贲伐魏,引河沟以灌大梁。三月,城坏。魏王假降,杀之,遂灭魏。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幸。虽然,臣受地于魏之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王义而许之。(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生:王怎么义而许之
7、了?这中间是不是诞生了这篇文章?师: 资治通鉴中是“王义而许之”,而课文没有这一句。生:作者扩充了中间部分,创造了一个唐雎这样的角色。生:课文中产生了曲折。师: “王义而许之”,那还需要“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吗?生:不需要。师:秦灭了安陵的宗主国魏国,本想兵不血刃顺势要挟收服安陵。老师是这样看的:这对于双方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从大时间尺度上看,此乃大势所趋,挣扎是没有意义的,徒增生灵涂炭。最糟糕的和平也好过最伟大的战争。正如学者所说(屏显) “是特为之辞而使之纳地耳 !” (元吴师道战国策鲍注补正)师:再看,资治通鉴 “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对 比课文,少了什么?生:
8、资治通鉴“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的后面没有“安陵君其许寡人”这一句。师:“安陵君其许寡人”,这句话是怎样的语气?生:安陵君请务必答应。师:再体味一下,把“安陵君其许寡人”去掉,秦王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生:强硬,没得商量。生:你没有说话的权利,我很强大。师:话语权在秦国那边。你感觉哪一种更接近真实的历史?生:第一种。师:老师的看法和你一样。只是告诉你我的决定,不是和你商量,这符合强大 的秦王灭魏后对魏的附庸小国安陵君说话的口吻。师:谁来评价一下安陵君说的话?生:不情愿委婉推辞。师:推辞得有理、有利、有节,不卑不亢。哪里体现的呢?生:一个“守”字绵里藏针、柔中带刚。师:秦王见讹诈不成,再说,当时秦
9、军正对付楚国,吞并安陵这个前魏国的附 庸小国也不急在这一时,故“义而许之”。实际上并没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这回事。此处失真。师:那么,怎么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句话?一一既然没有这回事,战国策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生:想篡改历史,推动情节发展。生:编造人物,让故事有意义。师:什么文体的文章才有这种作用啊?生:小说。师:也就是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句话是小说手法,铺垫,预置了后面这场所谓的外交斗争。(屏显)旧版教科书注释:唐雎,也作唐且。(屏显)秦昭王41 年 (公元前266 年 )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臣请出西说秦,可乎?(战国策魏策 四秦魏为与国师:这便是战
10、国策所记载的唐雎首次出使秦国的事,有学者认为这次事件应当不可信。假如说这事是真的,公元前266 年唐雎 90 多岁,照此推衍,到公元前 225 年唐雎为安陵君使秦时,唐雎应该多少岁了?生: 130 多岁。师:唐雎130 多岁了,怎么可能还活着,就更不要说奉命出使慑服秦王了。写唐雎的事在同一部战国策中自相矛盾。这是第二处失真。师: 老师还查了资料,战国策所写唐雎几次游说的事,与其它情节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屏显)教科书注释:唐雎,战国末期人。师:这样看来,注释上如此言之凿凿,不足取。因为有无唐雎其人,有无唐雎为安陵君使秦其事,都还是个问题呢。师:知道荆轲刺秦王吗?生:荆轲用匕首,把刀藏在地图
11、里,秦王绕柱,没刺到,就被侍卫杀了。(屏显)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图穷而匕首见。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史记刺客列传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生:唐雎为什么带剑了?生:是呀,唐雎“挺剑而起”,剑从何而来?师:还有,荆轲刺秦王的事在先。后来就算有唐雎不辱使命这回事,剑从 何而来?一一矛盾错乱。这是第三处失真。生:这样的情节,太不像历史了。师:总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是历史演义。因此,本文不是信史何:我们使用的部编本教科书的导读一一(屏显)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师:这样的表述有没有什么问题?生:给人感觉是写真实的事,而实际上是编造
12、的。师:怎么修改呢?生:把“记叙”改为“虚构”。(屏显)原教科书导读: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师:这个说法自然也不大对头了,怎么修改?生:把“历史”改为“文学”。师:下节课我们来看唐雎不辱使命的文学成分。休息一下吧。第二课时二、以文学的眼光看(屏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福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镐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师:作为小说,从真实感的营造上来看,你发现这个桥段有没
13、有什么问题?生:着重营造士的伟大形象师:如果你是秦王,你能领会到唐雎说这一大堆的话的意图了吗?生:能,他要杀我。师:嗯,那你从哪一句话开始感受到的?生:第一个例子。生:今日是也。师:这第二位“秦王”反应太迟钝了,你项上人头就危险了。师:这几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士刺杀君。师:对,当唐雎第一个例子说出来的时候,秦王应该就明白了唐雎要刺杀他。如果你是秦王,你会耐心地听唐雎把那一大堆话说完吗?生:不会,立马喊人一一给我拿下!师:从唐雎的角度来看,当他把这番话说与秦王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不 会刺杀成功了。唐雎如果真想刺杀秦王的话,讲完这些话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最宝贵 的时机。生:唐雎高谈阔论地说
14、这些话,给人感觉成了一幕滑稽荒诞剧。师:从秦王的角度来看,唐雎刺杀之前已经三次说到“刺”,唐雎的刺杀意图已 暴露无疑,而秦王坐以待毙,太过荒谬。生:如果这样就能刺杀成功,秦王不知道死多少次了。生:天啊,这比“抗日神剧”还要狗血啊。师:作者已经忘记写的是历史,放纵自己的想象,不由自主地进入虚拟世界了。 怎么修改,切合实际呢?生:刺杀出其不意,突然挺剑而起,才可能取胜于秦王。生:唐雎事先吆喝一番,已经丧失了刺杀的宝贵时机。刺杀讲究的是突然,这样成功概率才高一点生:先挺剑而起,指着秦王,再说话。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演的。师:是啊,先制服秦王,然后再说那番话教训秦王也不迟啊。生:关键在于能不能全身而退。拿
15、剑指君王出必死。秦王难道不记恨?生:先把刀架在对方脖子上再说,威胁之后谈条件啊。生:危险过去,秦王翻脸不人人呢?师:落实到课文上,怎么修改,才没有漏洞呢?生:师:这段话只需调一下句序漏洞就没有了,情节应该怎样编一一(屏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唐雎 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福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镐素,今日是也。”(自评:这里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还是不要急于出手。)生:对,这样调过来才合理。师:古文观止加的题目
16、就是“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劫”是什么意思?生:劫持。师:并不是刺杀。其实,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并不是刺死秦王,为什么?生:唐雎的目的是想威胁秦王让他放弃安陵,不是杀死秦王。师:对,让他不再觊觎安陵,达成他的使命即可。毕竟秦国的实力摆在那里。 再说杀了秦王一个,还会有新王即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屏显)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施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披八 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 契以报太子也。”于是,秦王大怒,秦卒灭燕。(史记刺客列传)生:荆轲废话多吗?也像唐雎那样吗?师:课下你搜读原文就知道了。师:荆轲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劫持秦王,
17、逼他签订和平协议。”事所以不成者,乃 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也不是以刺死秦王为目的。至于 行动失败后,”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想同归于尽,那是另一回事了。 “秦卒灭燕”, 后果很严重一一荆轲不仅没有帮国家消除灾祸,反而给国家带来了灾祸。当然,就 算没发生此事,秦一统天下也是要灭燕的,时间可能会晚一些。师:再说这个“约契”,其信度也是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就算换来了秦王的 一纸承诺,也只是使秦王暂时打消了吞并安陵的企图,这种外交胜利是短暂的、有 限的。(屏显)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 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师:各
18、版本都有与此类似的注释:(屏显)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师:联系历史,你怎么看待这里塑造的秦王嬴政的形象?生:秦王扫六合,威武霸气。生:欺软怕硬。秦始皇统一六国多么英勇啊,这里太懦弱。后:联系课文具体来说一一生:“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立马怂了。生:”徒以有先生也”,拍马屁,戴高帽。师:秦王对唐雎的恭维太过了,给唐雎戴的这顶高帽也过于夸饰了。师:也就是说,秦王怎么可能那么怂?读来和历史上雄才大略、喑恶叱咤真实 的秦始皇嬴政,简直判若云泥了,反差太过鲜明、巨大。那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是?生:反衬唐雎英勇无畏高大形象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师:这么说来,唐雎也算是一个“逆行者” 了。其
19、实,作者希望秦王是个软弱 的王,不像现实中那么不好对付。生:事与愿违。师:这一处怎么修改?生:秦王暴怒,来!给我砍了他!师:乱了,按作者所写,此时秦王命在唐雎之手啊。生:哦,“秦王长跪而谢之”,把后面的奉承话删掉。师:跪谢,秦王不还是那个怂样嘛一一历史演义而已。师:我们刚才这样修改之后,就不是战国策了。作者是有意为之,这个梦 境符合作者的价值诉求,这个后面再说。师:刚上课的时候,有同学说,“对话可能是后人编造的“,这个同学感觉非常 敏锐。(屏显)“史家追述真人实事,须每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 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 尽同而可相
20、通。”(钱锤书管锥编)师:就是说虚构要合理。这方面,唐雎不辱使命虚构的手法如何呢?生:不好,不符合秦王形象。师:唐雎不辱使命显然有失严谨,不符合艺术真实的原则,虚构的手法也实 在算不上高明。这样的情节,既使不从历史的角度看,就小说论小说,也可以说是 一篇很滥的小说。但为什么还长盛不衰,并一再入选课本呢?三、以哲学的眼光看师:一开始有同学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些哲理,这个同学有哲学思维。师:显然,这不是历史文本,而是作者“制作”的文学文本。那么,作者对历史心知肚明,为什么还这样“制作”呢?生:对历史结局的不满?生:又会是安陵对土地家乡的什么感情?生:希望出现唐雎这样的人,威胁到秦王。生:提高读书
21、人地位,刷一波文人的存在感。师:学者们是这样说的(屏显)实辩士之寓言也。(缪文远战国策考辨)凛凛有生气,读之快意,不必论其事之有无。阴青高蟾国策钞)此策文甚明,而事多难言。其辞固多夸矣。(元吴师道战国策鲍注补正)子政之编书,借古事以证今,用戒当世,不复详考史实。(赵善诒说苑疏证)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狂相轻倾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李叔文书战国策后 )师:史家注重史实,关注的是事件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文学家更关注对历史的叙述,以及从中折射出的道义精神。作者这样写,有哪些用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有些道理。老师给你们小结一下:(
22、屏显)作者这样写,一是有文人的寄托。作者凭空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是在歌颂“士”的伟大功绩,是对“士”在纷繁乱世中的政治事件里力挽狂澜、中流砥柱角色的想象。只是作者愿意这样想。唐雎大义凛然的秦庭陈词其实不是唐雎的想法,而是被笔下人物深深感动的作者的愿望,作者对笔下人物的主观感情冲淡了对客观叙事的设计,颠倒了情节发展的逻辑走向。二是有对秦的不满。秦始皇仁义不施积怨天下,故作者虚构出这样一个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卑躬屈膝极为猥琐的秦王形象。三是其意还在于反对暴秦,因而塑造了唐雎这个不同凡响的侠客形象。在作者笔下,不管此剑从何而来,此剑是一把正义之剑,唐雎有一种凛然不 可侵犯的英雄气概,他是一个不畏
23、强暴的形象。这些就是作者的价值诉求。师: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血肉丰满、性格鲜明、形象高大。这是文学视角。如何看 唐雎不辱使命, 涉及文学与历史两种视角和观点。我们来讨论,如何看待下面的观点:(屏显)这段文字,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能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来衡量。(教师教学用书)有人说:只有永远的立场,没有绝对的真相。生:用历史背景烘托人物体现某种精神。生:这又不是历史作品,作者是史学家吗?再说了许多历史也是由胜利者写就的,不一定客观。生:历史或许只是这部作品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为了文学。生:把这个文章的文学历史完全分开,这样就废了,结合才是最好。师:老师的看法是:(屏显)真善美,真为先,不能以美为真。
24、历史真相应该也必须得到尊重,不容掩盖、歪曲和篡改所谓文学手法云云,也不能成为借口。历史演义小说可在历史细节处做文章,而不能篡改历史。为什么非要把历史硬拽到文学的轨道上来呢?这不是历史的真和文学的美的统一,而是错位。老师倾向于:让历史的归历史,让文学的归文学,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师:总的看来,唐雎不辱使命,文史哲,到底是什么性质文本?生:都有吧。生:文的成分大。师:是的。(屏显)古代文献,向来文史哲不分。唐雎不辱使命游走在历史与小说之间,既有文学的色彩,又有历史的味道,还有哲学的意蕴。它基于历史,不循于历史。如果只睁开历史之眼,理解就可能变得狭隘、僵化;如果只睁开文学之眼,理解也有可能变得肤浅、表面;只有同时睁开了历史的眼睛和文学的眼睛,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才能够更好地来理解其深层内涵。(自评:这个环节难度有些大,发言有些少了,老师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册消防挂靠协议书
- 军地共建协议书范文
- 简单收款协议书范本
- 轮胎修补协议书范文
- 正规退货协议书范本
- 资产委托监管协议书
- 设备改造安全协议书
- 子女过户买卖协议书
- 联合拒绝降价协议书
- 机油更换免责协议书
- 消防更换设备方案范本
- 2024年环境影响评估试题及答案
- 【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10096-2018)
- 全过程工程咨询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家具全屋定制的成本核算示例-成本实操
- 在线预订平台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深度研究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单词表
-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
- Seminar_带SPL的安全集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