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案课题废墟的召唤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5年9月 日授课人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 2、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4、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品味赏析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学时数二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废墟么?废墟给你们怎样的感觉?火灾、地震、海啸后的一片狼藉,毁灭的感觉。自然灾害造成的也许很难避免,可是人为的那种废墟,留给人的又会是怎样的思考呢?简介火烧圆明园的
2、片段,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圆明园虽然现在常年沉睡着,但是,他却留给我们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女作家宗璞凭吊圆明园这片废墟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召唤”什么意思呢?召唤什么?】自主探究生识记作者常识; 疏通字词阅读全文,明确写作目的,理清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宗璞,原名冯宗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生于北京。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3、。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先后在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第一部南渡记、第二部东藏记,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远瀛(yíng)观 甲胄(zhòu) 充塞(sè) 碣(jié)石 嗫(niè)嚅(rú) 迤逦(y l)窸窣(x s)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
4、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5、 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互动质疑检测反馈练习册第一大题总结提升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问题导入作者为什么选择来到圆明园凭吊?是什么季节来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冬日,心情沉重】自主探究1.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A、“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 【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B、 “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
6、无愧于人“小得多的概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给予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他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源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 【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内心经历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3. 和年轻人说过哪些对话?你能否理解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的话,但
7、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却介于冷和苦之间。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介于冷和苦之间。 本段话,“介于冷和苦之间”的笑容,神态和语言,无不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 4. 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这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文说的是改造历史,后文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是经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5. 题目中的
8、“召唤”具体指的什么内容?让学生讨论 【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唏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 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 】5. 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 找出景物的段落、句子,讨论理解其作用。比较一下这些描写有什么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几处景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1) 第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
9、,寂寂寥寥,凄凄切切。 (2) “空中一阵鸦噪摸得着的寒意”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3) “迤逦行来,已到水边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似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凉和清冷。这里不仅仅是客观逼真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4) “通红的火球消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标报价决策
- 木制品幼儿园课程
- 《投资学》(第十一章)
- 金融制度的变迁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许昌鄢陵县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儿童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渤海大学《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州陵城区五校联考2025年初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北京市顺义区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2025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5套)
- 2025年学校食堂防火应急演练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届广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山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校际联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京剧头饰美术课件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垃圾分类我宣讲(课件)三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
- 重庆市2025届高三3月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T-CECS 10390-2024 建筑幕墙用背栓
- 国旗下讲话第三周校长讲话稿:以习惯铸舟楫 以品格扬云帆-让成长在坚守中绽放华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