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3、外交辞令中委婉含蓄,隐藏着的“潜台词”的准确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体会用语言、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联系生活探讨唐雎这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情感价值观 :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 2、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外交辞

2、令中委婉含蓄,隐藏着的“潜台词”的准确理解。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于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策,去见识这位游侠勇士吧!二、作者作品背景介绍: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 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

3、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背景资料: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在疑难字词上注音,交流:弗(fú)雎(j)怫(fú)跣(xin)抢(qing)傀(gu)祲(jìn)缟(g

4、o)挠(náo)谕(yù)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理清大意。(1)、词语解释:虚词:其:句中表希望的语气词。与:吗,表疑问语气。因:于是。 虽然:即使这样。 虽:即使。然:这样。岂直:难道只是。直,只,仅仅。 人物称谓: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布衣:平民。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庸夫:平庸无能的人。(2)通假字:秦王不说 说:(yuè)通“悦”,高兴。故不错意也 错意:注意,放在心上。错,通“措”。轻寡人与(“与”通“欤”,吗) 仓鹰击于殿上 仓鹰:仓通苍,青色的 寡人谕矣:谕:通

5、喻,明白,(3)词类活用: 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都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伏”、“使流”)(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 (即使) 否,非若是也 (这样) 长跪而谢之曰 (认错,道歉) (5)一词多义 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前个解释“派”,后个解释“出使”。) 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惠 大王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聪明) 2、注意难句的翻译。 “今吾以十倍之地,

6、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郡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争。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终于使秦王嬴政屈服。情节结构:开端:秦王以易地为诱惑,遭拒绝,秦王不悦,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 发展:秦王责备安陵君,唐睢据理力争。 高潮:秦王威胁唐睢,唐睢奋起反击。 结局:奏王屈服,唐睢凭自己的胆识与谋略取得了胜利。第二课时一、 导入课题 唐睢作为一个小国的使臣,他凭借什么力量战胜了强

7、大的秦国,而不辱使命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课文理解 (一)背景分析 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是真心的吗?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 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2、文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的? 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秦王不悦”,于是“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解释为“因此,于是”;秦王不高兴,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 秦王嬴政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

8、千里”,可见秦国之强。 由此可以看出,唐睢所承担的使命重大而且艰巨。 3、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点拨: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和秦王的性格理解。 明确: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二)语言分析 1、下面的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现秦王盛气凌人,狡诈)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表现秦王咄

9、咄逼人)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表现秦王无理责问)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现唐睢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表现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表现唐睢毫不示弱,据理反击) 与臣而将四矣。 (表现唐睢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 徒以有先生矣。 (表现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 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 唐雎: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有胆有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精神在文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2、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明确: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

10、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明确: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明确: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4)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 (5)伏尸二人今日是也。 明确:“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三)艺术手法 1、本文除了用对话

11、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文中还体现出哪些艺术特色? (1)鲜明的对比手法: 秦王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对比: 使人易地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的先柔后刚的态度对比: 临危授命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秦王与安陵君的性格对比: 秦王 (狡诈狂妄、盛气凌人)以五百里易安陵(利诱之)安陵君 (头脑清醒、不卑不亢)愿终守之弗敢易 (明辨之) (2)衬托手法的使用: 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用安陵君的软弱、缺乏才干衬托唐雎的果敢与胆识。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互相成。 三、 拓展思考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