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3_第1页
【教案】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3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了解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作 用;(2)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3)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 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教学难点分析如何运用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叙述】 区域在不断地变化, 身边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之中, 人类的过去就是人类的历史,要想了解人类自己,首先要从了解人类的过去入手。可 见过去对我们是非常

2、重要的,但是过去的事情是一去不复返的, 那么后人是怎样探寻历史发 展的踪迹的呢?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新课教学)(文献资料)【提问】我们知道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过去的事情是不能重演的,既然如此,我们是 怎样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呢?学生发言。总结】 对,人们就是通过存留下来的或考古发掘出来的各种资料来努力重现历史。 料是我们发现历史、 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资料来了解历史呢?也 就是说人类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这些资【叙述】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一一鸿门宴。请学生根据教材

3、内容讲述“鸿门宴”的故事。【提问】我们是怎样了解鸿门宴的故事的呢?(通过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总结】可见,历史虽然不能重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板书】文献资料【提问】什么叫文献资料?学生发言。【总结】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叙述】但最早的文献资料还不是书籍。【展示】甲骨文的资料图片。【提问】他们为什么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总结】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是由一些被称作“史”的官,将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时间、结果等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并加以保

4、存,这就是中国相当古老的文献记载。这些记载使后人能够了解到商代的社会生活。【叙述】除了甲骨文之外,考古学家还陆续发现了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大量竹木简。这些竹木简上的文字,使人们对当时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总结】可见,这些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也属于文献资料。【展示】居延汉简图片。【叙述】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在不断的变化,书写材料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书写材料由龟 甲兽骨变为竹简、木牍,进而,进步到纸张。人们将文字书写在某种材料上,制成书。因此 书籍就成为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资料。【提问】当时的历史是由什么人来记载的呢?(当时的历史是由史官和少数文人学者撰写 的。)然后,请学生阅读第12

5、4页阅读卡:秉笔直书的史官) 【提问】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主要记述者是史官, 史官的基本素 养有德、 才、学、识等, 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秉笔直书的史德。 正因为有很多这样的史官, 才能使人们看到相对客观的文字资料,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文献去研究久远的过去。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 书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现在出现了不用纸张的电子书籍。 而且, 撰写历史的人也不仅仅局限在史官或者文人身上,普通人也可以书写历史。比如说写自传, 实际上就是写个人的历史; 有些人对自己的家庭、 家族感兴趣, 就可以撰写家庭史、 家族史。 如果我们想了解身边生活的来龙去脉, 就可以去调查研

6、究, 撰写我们学校的历史, 社区的历 史,村落的历史,甚至每一件生活用具的历史。【提问】史官的记载和普通人的记载有什么不同呢?史官主要记载的是重大的政治、经济、 军事事件等, 但是对于民间的历史、 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却不关注, 那么如何了解当时人们的 生活状况呢?(实物资料)【展示】汉代舞女画像砖 。【提问】通过画像砖,你能了解汉代的哪些情况?(了解汉代的舞蹈服饰和社会生活等。 )【总结】所以,文献资料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除了书籍之外,还包括档案、日记、报刊、 图片等其它文字和音像资料。【提问】 文字产生之后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来了解, 那么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我们 如何认识呢?【总结】对于

7、没有书籍和文字传世的远古时代,文物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它。【板书】实物资料【提问】文物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 文物指的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 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提问】文物是怎样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呢?【展示】山顶洞人的骨针、装饰品和头盖骨图片资料。提问】从这些文物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学生讨论,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提问】这是一根针,但是它却不是一根普通的针,它是用骨头做成的,并且经过考古学家 的测定,这根针距今已有18000年了,是我国远古先民们使用过的,根据刚才老师的描述, 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这说明我

8、国远古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针了; 这说明他们已经有衣服穿 了。【提问】这根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回答:骨头。【提问】 我们知道骨头这种材料很硬, 如果把他磨成针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况且针上还有小 孔,看到这细细的针和针上的小孔, 你又会想到什么?(这说明当时人的磨制技术很高,并 且钻孔技术已经出现了。说明了当时的居民已经很聪明了。 )【提问】针是用来做什么用的?(缝衣服。 )【提问】有了衣服穿,说明了什么问题?(更暖和了、更美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得出:当 时的人们已经有了美的意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展示】“装饰品”的图片。【提问】这些装饰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9、?(兽骨、贝壳、海蚶壳等。 )【提问】 这些材料的使用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当时人的饮食当中有野兽的肉和海鲜等。 )【提问】当时人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有高山、有森林、有河流。 )【提问】当时人的生活范围如何?(当时人的生活范围很广泛。 )【提问】这组装饰品是用来做什么的? (把这些东西穿在一起, 可以做成项链, 戴在脖子上。 )【提问】当时人为什么佩戴装饰品?(因为戴上装饰品显得很漂亮,说明当时的人已经有了 美的观念和意识。)【提问】请仔细观察装饰品,思考这组装饰品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美?(对称美。 )【提问】 装饰品的出现还能说明什么问题?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如果当时的人们还吃 不饱

10、肚子, 就不可能想到制造装饰品, 而且从兽牙、 贝壳和海蚶壳这些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当 时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变化。 )【展示】山顶洞人头盖骨及其复原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骨针和装饰品的主人。【展示】司母戊鼎的图片。【提问】从中你能看出什么?(商朝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商朝的祭祀情况、商朝的青铜艺术。)【总结】文物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还能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学生阅读“碑文的破译揭开古埃及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并分析。【总结】可见,文物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但要发现古老的文物,还需要考古学家的帮助。【展示】考古学家在进行野外发掘。【总结】考

11、古学家不但要长年对历史遗迹进行地下发掘,有时还要进行水下考古, 寻找古代的沉船或沉在水下的遗迹。就是由于他们辛勤的劳动,才换来人们对历史的更加全面的认识。【叙述】文物是不是都十分古老的呢?不一定,比如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今天的微机、笔记本电脑比起来就称得上文物了。【提问】文物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提问】文献和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那么口耳相传的东西可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呢?(口述资料)【提问】请学生看第一组资料中的资料

12、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属于什么资料? (口述资料。)【板书】口述资料【叙述】实际上,口述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有些口述资料间接的曲折的反映了历史,有些口述资料直接的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叙述】 那么, 哪些属于口述资料呢?原来许多民间传说就属于口述资料。比如端午节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等都属于口述资料。口述资料中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总结】 现在人们还经常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然后把这些东西记下来, 这些记载大多 是真的,可以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承转】可见,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可以记载历史。【提问】那么,这三种资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

13、:第一组资料。【提问】请大家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长城能被哭倒吗? 【总结】对,不能。今天秦长城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被哭倒的痕迹,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倒塌了的长城证明孟姜女哭长城的真实性,可见口述资料和实物资料均有局限性。【叙述】同样,司马迁史记中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呢?有些同学查阅了史记 ,没 有找到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所以文献资料也无法印证。【提问】但是长城我们都见过,请大家用几个词来描述长城。 (工程浩大、雄伟壮观。 ) 【提问】那么如此浩大的工程由谁承担呢?(男子。 )【提问】如果男子都去服徭役,就会导致什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于是人们开始怨恨 长城,怨恨长城恨不得把它哭倒,于是

14、就演绎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提问】我们知道长城没有被哭倒,可是强迫人民修筑长城的秦王朝却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所以我们可以从口述资料中了解一些文献记载的不足, 同时口述资料还可以使历史边的有血 有肉,生动活泼。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传说了解到秦朝徭役的繁重。【提问】文献资料:司马迁对长城的记载,反映的是什么?(长城的防御作用。 ) 【提问】实物资料:城砖,反映的是什么?(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情况。 )【总结】 这三种不同的资料, 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长城的评价。 反映的是长城的不同侧面。 【提问】孙中山对长城的评价是怎样的?(充分肯定了长城的防御作用。 ) 【提问】鲁迅的描述,反映的是什么

15、?(反映的是徭役的残酷。 ) 【提问】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长城呢? (我们应把口述资料、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待长城。 )【总结】 可见, 口述资料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 实物资料可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 性,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还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 所以说: 三种资料对我们认识历史 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只有合理的运用这三种资料,才能还历 史的本来面貌。训练学生判断三种资料。 (过程略)【提问】 我们运用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案例。 长期以来我国的河 北、河南、 山东、江苏、安徽等许多地方都有 “问我祖先来何处

16、, 山西洪洞大槐树” 的说法。 这是怎么回事呢?地方居住。 所以, 许多地方的人都说自己是大槐树那个地方的子孙。告诉他,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大槐树下,这位同学想证实一下,请大家帮助他。【提问】在明太祖实录和明成祖实录中记载,在山西洪洞县城西的大槐树下共进行 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 而上百万山西省的移民都经过设在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机构被迁往 全国十几个省区和400多个县市,那么, 是什么原因使明朝政府进行大批移民呢?然来, 元 末明初, 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 人口急剧减少,土地荒芜。 据史料统计, 当时河北、 河南、 山东三个省加起来的总人口还不及山西一个省的人口多, 所以,明朝的统治者为了休养生息, 为了富国强民, 所以明初的朱元璋就做出了一桩决策, 主要就是从山西向河北地区, 中原地 区大量移民。【总结】一棵大槐树,魂系千百代,如今,始于汉代的古槐已不复存在,但发生在古槐下的 大规模移民活动,却永远烙进了古槐树下移民后裔的心目中。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 洪洞 大槐树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