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61页WORD版讲义教案_第1页
明清小说研究-61页WORD版讲义教案_第2页
明清小说研究-61页WORD版讲义教案_第3页
明清小说研究-61页WORD版讲义教案_第4页
明清小说研究-61页WORD版讲义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小说研究第一章小说史论第二章体裁论第三章题材论第四章传播论目录第一章小说史论4第一节明代小说史4一、明初小说创作(洪武至洪熙)(13681425)4二、萧条与复苏(宣德至正德)(14261521)4三、嘉靖、隆庆朝小说(15221572)5四、繁华与危机的双重刺激(万历至泰昌15731620)5五、明末小说(启祯及南明16211645)6第二节清代小说史7一、明清之际(崇祯顺治33年)7二、清代前期小说(康、雍73年)7三、清代中期小说(乾隆道光,103年)9四、清代后期小说(道光光绪,即18401898,50年)11第二章体裁论13第一节话本、拟话本体13一、源起13二、体制13三、影响

2、14四、拟话本14第二节章回体16一、章、回,章回小说16二、回目的作用16三、章回小说的范围17四、章回小说的分期17五、章回小说艺术体制的特质17第三节传奇体19一、概念19二、与相关文体的区别19三、传奇小说的渊源20四、传奇小说的文体风格分类20五、明清传奇小说体类21第四节笔记体23一、定义23二、与相关文体的区别23三、笔记小说的文体风格分类24四、笔记小说的价值与特点24五、笔记小说的渊源及明清笔记小说25第三章题材论26第一节历史演义小说26一、历史演义小说总说26二、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杰作28第二节神怪小说31一、神怪小说总说31二、明代章回体神怪小说杰作34三、明清文言神怪小

3、说杰作37四、清代章回神怪小说杰作45第三节世情小说47一、世情小说概述47二、明代章回世情小说杰作48三、清代章回世情小说杰作49四、清代杂学小说镜花缘51五、拟话本小说51六、明清艳情小说52七、明清才子佳人小说53八、狭邪小说54第四节侠义公案小说56一、侠义公案小说概述56二、明清英雄传奇小说57三、明清侠义公案小说59第四章传播论61第一节明清小说在古代越南的传播影响61第二节明清小说在古代朝鲜的传播影响61第三节明清小说在古代日本的传播影响61第一章小说史论前史:1、唐代小说史2、宋元小说史第一节明代小说史一、明初小说创作(洪武至洪熙)(13681425)(一)通俗小说有:三国演义

4、、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二)文言小说有:剪灯新话、剪灯余话它们都产生于明初的十几年里,剪灯新话是洪武十一年(1378),刊刻在43年后,余话在1433年才刊刻;三国、水浒在嘉靖朝才刊刻。说明一开始并没有广泛流传,没被重视。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最早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是明清文言小说的开端结束了唐宋传奇之后约一个世纪的文言小说的萧条。特点:都与元末战乱有关。供案头阅读。教化二、萧条与复苏(宣德至正德)(14261521)(一)文言小说自效颦集后,直到成化末才有一部钟情丽集中篇传奇小说。钟在中篇传奇发展过程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喜剧结局。并自它之后开始分流:一

5、是以“理”规范“情”,一是渲泄情欲。(二)通俗小说只有郭勋授意门客写的皇明开运英武传(英烈传),距三国170年原因:政治高压先是文言小说复苏,但多是“丛残小语”式的:陆粲庚巳编:神怪小说陆采艾子后语:逸事小说马中锡中山狼传:寓言小说本阶段最末的一部文言小说集为陶辅花影集,二十篇中只有少数算得上是小说。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集花影集这是一个系列三、嘉靖、隆庆朝小说(15221572)(一)通俗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历史小说:熊大木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唐书志传、全汉志传、南北宋志传,余邵鱼列国志传,沈孟柈钱塘鱼隐济颠禅师语录;英烈传后,受其影响又有承运传、续英烈传、于少保萃忠全传、戚南塘剿平倭寇

6、志传、征播奏捷传通俗演义(二)文言小说:较好的金姬传、娟娟传、蔡羽辽阳海神传,其他还有专题性的文言小说集,如王文禄机警、王穉登虎苑、王世贞剑侠传、西湖游览志余,其他文言专题杨慎丽情集、王文禄龙兴慈记、顾元庆云林遗事、黄姬水贫士传,何良俊的语林等万字以上的中篇传奇小说有:怀春雅集、龙会兰池录、双卿笔记、花神三妙传、寻芳雅集、天缘奇遇、刘生觅莲记、金兰四友传(描写男风)、李生六一天缘、传奇雅集、双双传、五金鱼传、如意君传、痴婆子传等。中篇传奇文言小说,特点是掺以诗词,故有诗文小说之称。启自元人宋远的娇红记、明人瞿佑的新话。钟情丽集之后开始开始分流:一是以“理”规范“情”,以刘生觅莲记为代表;一是渲

7、泄情欲,以天缘奇遇为代表,更发展为淫秽小说,以痴婆子传为代表。这期间汇编前人的有陆楫古今说海、王世贞艳异编、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广四十家小说、胡应麟百家异苑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体例:诏旨奏章一类文字占了相当内容,有的章节竟达80%,不忍卒读,小说味太差。熊大木模式:一、传播环节的书坊主越位,成为创作主体。二、抄袭前人“在小说史上,某些创作流派无甚佳作,可是那些平庸之作构成的整体却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四、繁华与危机的双重刺激(万历至泰昌15731620)商人崛起,李贽思想,(一)通俗小说五六十种:讲史演义类:秦淮墨客(纪振伦)杨家府演义、酉阳野史三国志后传、余象斗列国前编十二朝传、甄伟西汉通俗演

8、义、雉衡山人(杨尔曾)东西晋演义、托名徐渭的云合奇踪、空谷老人(纪振伦)续英烈传、谢诏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钱塘渔隐叟胡少保评倭记。1、公案小说类: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余象斗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传、皇明诸司公案传(前者之续书)、吴迁新民公案、虚舟生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吴沛泉明镜公案、归正宁静子详刑公案等2、神魔小说: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余象斗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邓志谟许仙铁树记、萨真人咒枣记、吕仙飞剑记、朱星祚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名世牛郎织女传、朱开泰达摩出身传灯传、许仲琳封神演义、潘

9、镜若三教开迷归正演义、无名氏唐钟馗全传3、人情小说金瓶梅影响发展成的艳情小说:吴门徐昌龄如意君传,其他春梦琐言、素娥篇、绣榻野史、浪史、玉娇李、僧尼孽海、青楼传、龙阳逸史、玉妃媚史、昭阳趣史、宜春香质、弁而钗、怡情阵、词坛飞艳、钟情艳史(二)文言小说:1、文言小说集:邵景詹觅灯因话、钓鸳湖客鸳渚志余雪窗谈异、宋懋澄九龠集(万历间宋懋澄的负情侬传冯梦龙改编杜十娘的依据,珍珠衫)还有既收文言,也收通俗乃至话本的类书类的小说集:艳异编、汉魏丛书、国色天香、绣谷春容2、笔记小说:(略)传奇小说:钓鸳湖客鸳渚志余雪窗谈异、邵景詹觅灯因话、宋懋澄九龠集、梅鼎祚青泥莲花记、陆延枝说听(此前都是集类),陈继儒

10、李公子传、胡汝嘉韦十一娘传、耿定向二孝子传、袁宏道拙效传、醉叟传、袁中道一瓢道士传五、明末小说(启祯及南明16211645)拟话本与时事小说是该期主体(一)通俗小说约百种。短篇小说集首次问世1、拟话本小说:冯梦龙: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初刻拍案惊奇,金木散人鼓掌绝尘,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陆人龙型世言,周清源西湖二集,天然痴叟石点头,独醒道人笔獬豸,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钗、宜春香质,陆云龙清夜钟,罗浮散客贪欣误、天凑巧,其他无名氏十二笑、壶中天、一片情拟话本的三大主题:爱情婚姻,商贾,知识分子2、时事小说:辽东传、七曜平妖传、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

11、书、皇明中兴圣烈传、辽海丹忠录、镇海春秋、剿闯通俗小说3、历史演义: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袁于令隋史遗文4、神魔小说:杨尔曾韩湘子全传、方汝浩扫魅敦伦东度记、董说西游补(二)文言小说:冯梦龙智囊、情史、钟惺谐丛、秦淮寓客绿窗女史第二节清代小说史一、明清之际(崇祯顺治33年)(一)通俗小说:1、历史演义小说:约27种,较著名的有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孙庞斗志演义、警世阴阳梦、梼杌闲评、樵史通俗演义,其他岳武穆精忠报国传、顺治时古吴烟水散人(徐震)乐田演义,康熙时孙庞斗志演义与乐田演义合刻为前后七国志,辽东传、镇海春秋、辽海丹忠录、近报丛谭平虏传、甲申痛史、新编剿闯通俗小说(李闯小史)、海角遗篇(定

12、鼎奇闻盛世鸿勋新史奇观顺治皇过江全传)、七峰遗编、新世弘勋、铁冠图2、英雄传奇小说:主要的有两本:后水浒传、水浒后传3、神怪小说:佛道类:后西游记、东度记,清代历代神仙通鉴、西游补、吕祖全传。董说西游补是代表作。怪异类:混元盒五毒全传4、世情小说:丁耀亢续金瓶梅,不题撰人隔帘花影(三世报),东鲁落落生玉闺红,笑花主人双姻缘(双缘快史),春秋配。代表作是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恶姻缘)5、才子佳人小说:明末:章台柳、山水情传,顺治荻岸散人玉娇梨、平山冷燕、天花藏主人玉支玑、春柳莺、名教中人好逑传(侠义风月传)6、拟话本小说:重要作家是李渔无声戏、十二楼两拟话本小说集。明清之际的拟话本大约有三类:杂演

13、诸事类: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李渔的连城璧(无声戏)、十二楼、酌元亭主人照世杯、圣水艾衲居士豆棚闲话、还有鼓掌绝尘、陆云龙清夜钟、华阳散人鸳鸯针。男女情事类、艳情类:代表作欢喜冤家,还有一片情、八段锦,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钗、宜春香质,西泠狂者载花船(二)文言小说:钟情丽集、风流十传、花阵绮言、女才子书具体分为:1、传奇类:专集女才子书。单篇:王猷定李一足传、汤琵琶传、徐士俊汪十四传、李渔秦淮健儿传,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侯方域李姬传、马伶传、方亨咸武风子传2、志怪类:陆圻冥报录3、轶事类:梁维枢玉剑尊闻、汪琬说铃二、清代前期小说(康、雍73年)该期发展不平衡,文言小说登上顶峰,章

14、回小说发展缓慢,话本小说走向式微,总体上小说处于发展阶段。(一)章回小说有八十多种,历史小说七八种。英雄传奇七八种。1、神怪小说五种,产生了荒诞寓意一类。世情小说九种。才子佳人小说长足发展,有三十七种。艳情小说盛行,近二十种,到雍乾结束。话本小说二十种左右,走向衰落。2、历史演义小说:借鉴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以点缀风雅。代表作是褚人获隋唐演义、吕熊女仙外史。其他:续补前书类:蔡元放评定东周列国志,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朝代补缺类:天花藏主人编梁武帝西来演义(梁武帝全传),女仙外史演述当代类:江日升台湾外纪(赐国姓郑成功全传),三春梦总揽全史类:吕抚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纲鉴通俗演义)3、英雄传奇小说

15、:自此至清末,成为清代小说的一大主流。代表说岳全传续补前书类:钱彩、金丰说岳全传朝代系列类:鸳湖渔叟订说唐演义全传及其续书鸳湖渔叟说唐后传(说唐演义后传后唐全传)、中都逸叟征西全传、混唐后传(主要抄自隋唐演义)、中都逸叟说唐三传(异说后唐传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征西说唐三传)、姑苏舅莲居士反唐演义传(异说南唐演义全传武则天改唐演义反唐女娲镜全传大唐演义铁丘坟全传)3、神怪小说:低谷,除原有佛道类和怪异类外,又产生了荒诞寓意类。佛道类:王梦吉济颠大师全传(济公全传),天花藏主人醉菩提全传(济公全传),两书大同小异。怪异类:沈嘉然大禹治水(已佚),草木春秋演义(通篇以药名代人物名)荒诞寓意类:斩

16、鬼传(钟馗斩鬼传)4、世情小说:代表作林兰香家庭生活类:天花主人惊梦啼,古吴娥川主人炎凉岸,静恬主人疗妒缘(鸳鸯会)、金石缘,随缘下士林兰香(第二奇书,是继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后又一重要的世情小说),曹去晶姑妄言个人际遇类:惜阴堂主人金兰筏,善恶图,古吴娥川主人世无匹(分风花雪月四集),三吴浪墨仙主人海烈妇百炼真传5、才子佳人小说:繁荣期,近四十部。风雅纯正类:无名氏飞花咏、定情人、风流配、两交婚、宛如约,天花藏主人人间乐、锦疑团,南岳道人蝴蝶媒,蘅香草堂吴江雪,苏庵主人绣屏缘,鹤市道人醒风流,渭滨笠夫孤山再梦,蕙水安阳酒民情梦柝,携李烟水散人合浦珠,龙邱白云道人玉楼春,烟霞散人凤凰池,震泽九容

17、楼主人松云氏英云梦,云阳嗤嗤道人五凤吟,樵云山人飞花艳想,李行修梦中缘。较好的有定情人、吴江雪、英云梦。涉笔世情类:无名氏赛红丝、麟儿报、集咏楼、终须梦,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古吴娥川主人生花梦,惜阴堂主人二度梅,铁华山人合锦回文传,天花才子快心编,歧山佐臣女开科,烟霞逸士巧联珠,枫江伴云友引凤箫。较好的有赛红丝、金云翘传、二度梅。杂糅战争类:无名氏画图缘、燕子笺,携李烟水散人鸳鸯媒,苏庵主人归莲梦,古吴素庵主人锦香亭,烟霞散人幻中真,云封山人铁花仙史。较好的有归莲梦、锦香亭、铁花仙史。6、艳情小说:泛滥期。明末至清前期是繁荣期。清代传世的有60种。“艳情”一词出于艳情小说株林野史,题为“艳情小说

18、”,代表作家是烟水散人,一般认为是清前期的徐震。清代艳情之作大体分为四类: “纵欲”、“宣淫”之作,如桃花影、灯月缘、巫山艳史、春灯迷史等。所谓“诛淫”之作,如梧桐影、风流和尚等。以“劝戒”为名,实乃“写淫”之作,代表性的有杏花天、灯草和尚、株林野史、妖狐艳史等。借写淫而别有寓意之作,如肉蒲团、空空幻、东游记等。7、话本小说:衰微,不到20种。时间延伸到乾隆年间。杂演诸事类:约十五六种,主要五种:生绡剪拟话本小说集,笔炼阁主人五色石、八洞天,二刻醒世恒言,玉山草亭老人娱目醒心编集,是代表。此外还有十二笑、警悟钟、云仙笑、锦绣衣、十二峰、都是幻、笔梨园、醒梦骈言、飞英声等。地方故事类:主要有西湖

19、佳话、雨花香、通天乐等。(二)文言小说:鼎盛时期。代表聊斋。1、传奇类:聊斋志异,其他多为单篇,收在虞初新志及其续书之中。2、志怪类:主要的结集有:徐芳诺皋广志,李王逋蚓庵琐言,佟世思耳书,东轩主人述异记,吴陈琰旷园杂志,徐岳见闻录等,较好的是诺皋广志。3、轶事类:吴肃公明语林,宋起凤稗说,王晫今世说,王士禛皇华纪闻,禇人获坚瓠集,李清女世说,颜从乔僧世说,章无功汉世说。较好的是今世说。4、杂俎类:汇集异闻、杂事、考证于一编的。代表王士禛池北偶谈,钮琇觚剩。三、清代中期小说(乾隆道光,103年)(一)空前繁荣时期。人情世态小说仅红楼梦的续红与仿红之作就近三十种,代表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英

20、雄传奇小说十余种,代表粉妆楼、说呼全传。神怪小说二十余种,代表绿野仙踪、何典。历史演义十多种,但走向末路。才子佳人小说近二十种,模式化严重。新的小说流派出现:1、英雄传奇与才子佳人结合,产生了儿女英雄小说。代表是野叟曝言和清末的儿女英雄传。2、侠义与公案结合,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开端之作是施公案传。3、人情小说中出现了以才学见长的杂学小说,代表作镜花缘(合红之世情人情、儒之讽刺,加作者的才学炫耀)4、文言小说在聊斋的拟唐后,出现与之对着干的“拟晋派”,代表作是阅微草堂笔记。历史演义小说:1、修补前书类:杨庸列国志辑要(冯梦龙新列国志的删节本),珊城清远道人东汉演义评(重编谢诏东汉通俗演义);大

21、隋志传(割取禇人获隋唐演义前部);杨景淐鬼谷四友志(增饰孙庞斗志)2、朝代补缺类:梅溪遇安氏后三国石珠演义历史演义与神怪小说杂糅,何梦梅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杜纲北史演义,南史演义(这两部较高),3、人物传记类: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公小红袍全传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是飞龙全传1、奇女英雄传:双凤奇缘(昭君传),忠孝勇烈木兰传2、续补前书类:粉妆楼全传,平闽全传3、朝代系列类:飞龙全传、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李雨堂万花楼,形成一个“说宋”系列。神怪小说:代表作是绿野仙踪产生了荒诞寓意类,与世情小说合流,与历史演义合流。1、佛道类:主要有南海记,绿野仙踪、济公传2、怪异类:跻云楼,裘曰桃

22、花女阴阳斗传,邹弢狐狸缘全传,瑶华传、婆罗岸全传、雷峰塔奇传3、寓意类:海游记、妆钿铲传、钟馗平鬼传、邹必显飞跎全传、张南庄何典(荒荒唐唐乱说鬼,痛痛切切说人情)、常言道、精神降鬼传、回头传4、史话类:希夷梦、走马春秋、锋剑春秋世情小说:代表红楼梦、歧路灯、庚岭劳人蜃楼志1、家庭生活类:主要有红楼梦、歧路灯、幻中游、痴人福、清风闸、雅观楼2、个人际遇类:桃花扇、蜃楼志、绣鞋记、玉蟾记3、续补前书类:三续金瓶梅,红楼梦续书30余种:扬黛抑钗的有后红楼梦、续红楼梦新编、红楼圆梦、红楼梦补等;扬钗抑黛的有续红楼梦、红楼复梦,二者都扬的有绮红楼梦、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等。较好的是后红楼梦、续红楼梦。才

23、子佳人小说:余波,或点染世情,或倡言战争,或铺陈妖异,“风雅纯正”不再是主流。1、风雅纯正类:水石缘,驻春园、梅兰佳话、白鱼亭2、涉笔世情类:白圭志、听月楼3、杂糅战争类:醒名花、离合剑莲子瓶、西湖小史、三分梦、五美缘、犀钗记儿女英雄小说:才子佳人与英雄传奇的合流产物。代表野叟曝言。代表性的:雪月梅,岭南逸史,绿牡丹(四望亭全传),九云记,清末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杂学小说:代表作镜花缘侠义公案小说:代表作施公案1、侠义类:天豹图、争春园2、公案类:于公案奇闻、警富新书3、侠义公案类:海上鸣松居士施公案文言小说:文言长篇小说:屠绅蟫史二十卷,陈球燕山外史八卷,通篇骈体,极为罕见。文言短篇小说集:代

24、表阅微草堂笔记:1、传奇类:和邦额夜谭随笔录,沈起凤谐铎,乐钧耳食录,屠绅六合内外琐言,曾衍东小豆棚,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荆园居士挑灯新录,管世灏影谈,俞梦蕉蕉轩摭录,冯起凤昔柳摭谈,较好的夜谭随笔录、谐铎、萤窗异草、小豆棚。2、志怪类:王椷秋灯丛话,袁枚子不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浮槎散人秋坪新语,金棒阊客窗偶笔,慵讷居士咫闻录,许仲元三异笔谈,较好的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秋灯丛话。儒林外史(影响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红楼梦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四、清代后期小说(道光光绪,即18401898,50年)小说创作完全进入低谷。章回小说约80部,占主流的是侠义公案与新型小说狭邪小说。神怪小说:西游记的理趣

25、神韵已丧失殆尽。代表作郭小亭评演济公传(济公活佛传)1、佛道类:魏文中绣云阁,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传,倚云氏升仙传,七真祖师列仙传2、寓意类:烟水散人明月台3、史话类:小山居士平金川全传(年大将军平西传)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俞万春荡寇志(结水浒全传),其他:瓦岗寨演义传,天门阵演义十二寡妇征西,宋太祖三下南唐(侠义奇女传)世情小说:昙花偶见传、花柳深情传(醒世新编),金钟传(正明集)这一时期蒙古族小说家尹湛纳希的世情小说有成就,成吉思汗后裔,主要作品一层楼、泣红亭及未定稿红云泪,还续补了其父遗著青史演义,并用蒙文翻译了红楼梦才子佳人小说:水月缘、玉燕姻缘、才子奇缘、绣球缘、南朝金粉录侠义公案小说:达

26、到高峰,代表作三侠五义1、侠义类: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莲子瓶演义传,永庆升平,圣朝鼎盛万年青,金台全传,七剑十三侠,九义十八侠全传2、公案类:案中奇缘,李公案奇闻3、侠义公案类:忠烈侠义传,武则天四大奇案,彭公案,还有续彭公案、再续彭公案、三续彭公案狭邪小说:盛行。代表海上花列传1、溢美类:模仿红楼梦,韩邦庆品花宝鉴,眠鹤主人魏秀仁花月痕,青楼梦,绘芳录,海上尘天影2、近真类:海上花列传,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海天鸿雪记,海上繁华梦3、溢恶类:有二三十部之多。重要的有:岁月梦、九尾龟、九尾狐话本小说:终结期。代表作跻春台1、杂演诸事:鬼神传终须报,俗话倾谈,谏果回甘,刘省三跻春台,玉瓶梅2、

27、爱情类:两缘合记,选集则有西湖遗事、二奇合传、今古奇闻、续今古奇观文言小说:几乎变成劝惩书。1、传奇类:宣鼎夜雨秋灯录代表性作品,另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淞隐漫录、淞滨琐话2、志怪类:俞鸿渐印雪轩随笔,许秋坨闻见异辞,许奉恩里乘,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全仿阅微)、耳邮3、杂俎类:黄钧宰金壶七墨,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采蘅子虫鸣漫录4、轶事类:高承勋豪谱,徐士銮宋艳,独逸窝退士笑笑录5、尚实类:毛祥麟墨余录,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程趾祥此中人语第二章体裁论第一节话本、拟话本体一、源起作为一种文体,话本小说始于宋代,来源于宋代的市人“说话”。“说话”就是讲故事,“话”就是故事。在宋代,“说话”是一种伎艺,这种讲

28、故事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讲说者已成为自由职业艺人,听众是要付出一定酬劳的,因而它具有商业演出性质。作为这种伎艺的文学底本或记录本,以有人物有故事情节为主,这就成了话本小说。说话及其文本的源在哪里呢?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认为“说话”源于唐代的“变文”,源于和尚的“俗讲”。考之文献记载,作为一种文类或伎艺概念的“说话”,早期多指一些可供调谑嘲弄的幽默讽刺故事,这种伎艺唐时多附属于杂戏当中,如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篇载:“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说”。因而说“说话”源于“杂戏”,追源于汉代“百戏”。唐代已出现伎艺性“说话”,如元镇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自注云:“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

29、未毕词也。”“一枝花话”就是唐人小说李娃传。从“流”上区别:变文的后世嫡系子孙是:诸宫调、大曲、弹词宝卷;杂戏的“流”是唐代的“说话”,唐“说话”影响到宋“说话”,再向后则影响到明清时的“拟话本”。到宋代,“说话”业才真正地壮大繁荣起来:一是出现了众多的专门的“说话”艺人;二是出现了大量的“说话”演出场所瓦肆、勾栏;三是“说话”已分家数,一般把它分成四类:小说、铁骑儿、讲史、说经;四是和工商业一样有自己的行会组织,如雄辩社;五是有较为固定的创作队伍书会才人。二、体制话本小说的通行模式是分三段:开头的“入话”,中间的“正话”,最后的结尾。三段式与“宋杂剧”相似的结构。文本上的表现形式如果是完整的

30、则是:(1)篇首诗词;(2)入话;(3)头回;(4)正话;(5)篇尾诗词。话本小说一般诗(词)起诗结,中间也插有诗词等韵语,作用是描写环境与人物形容情态,或评议人物事件,或用以启下、总结。在说话艺人讲说时,要“白”出来,这个“白”同于戏曲中的“白”,是“念诵”之义。介于说与唱之间。1、入话、头回入话是开篇诗词之后的一段或长或短的解释、议论性文字,单引诗词还不足以将主旨说明,于是引入一段话,或对诗词略作解释,或发议论,或叙背景为引入正话作准备。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开头诗词后的议论: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劝人安分守己,随缘作乐,莫为“酒”、“色”“才”、“气”四字,亏了行止。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

31、失便宜。说起那四字中,总得不到那“色”字利害。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魂销魄。假如你有娇妻爱妾,别人调戏上了,你心下如何?有的仅三言两语。头回,一般由一则或数则小故事组成,或从正话或从反面映衬正话,但在情节上与正话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可以让读者一下子了解小说的主旨。又称“得胜头回”,也异写为“德胜头回”,也有“笑耍头回”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解释:“头回犹云前回,听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曰得胜”。胡适说“得胜”是“得胜令”曲调的简说,认为“说话”人在开讲前,必须打鼓开场,“得胜令”当是常用的鼓调。看来胡适的学问更扎实些。至于“笑耍头回”可能是以逗乐聊作开场。头回相当于宋杂

32、剧中的“艳段”:耐得翁都城纪胜:“杂剧中先做熟事一段,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两段”;相当于元杂剧中的开场“楔子”。何时有“入话”,何时用“头回”,与所讲内容及开场时观众的多少有关。开场时间已到,而观众较少,要等的时间较长,则用头回;有现成与正话相关的“熟事”则用头回;正话较充实,够演一场的时间,则用入话。2、结尾一般使用诗词作结,作用:总结全篇,点明主旨。3、正话正话即每场所要讲的主要故事,文本中则是主体。三、影响形式上:规范了中国古代所有通俗小说的外在模式,后世通俗小说也常见篇首以诗词引入正文,篇末有诗词作结,中间也杂以韵语来描写议论。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红楼梦都不能例外。明代出现了

33、“拟话本”题材上:宋代市人“说话”主要有四家讲史、说铁骑儿、说经、小说。影响到明代四大奇书的出现:讲史三国演义,说铁骑儿水浒传,说经西游记,小说金瓶梅。四大奇书又影响产生了明清通俗小说的题材四大类: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怪小说、世情小说。四、拟话本概念最早出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模写话本而写成的小说作品称拟话本,即有入话、正话及诗词使用的通俗小说。代表是“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型世言入话头回均有595302419仅有入话2111182417仅有头回9998104入话头回均无5118000合计404040403840入话、头回的使用,各家不齐,“

34、二拍”中使用的比较完整。明清的拟话本有一形式上的发展趋势:就是重入话而轻头回,甚至干脆将头回省略。这是一个创作的必然现象,因为“头回”在话本中的出现,不是一种必然的创作上的需要,而是商业上的需要。到了明清时期,这些拟话本已不是公众场所的讲说了,而变成了一种案头文学,明清人拟话本中头回的存在基本是对话本的模仿,有时构想设计头回反而成了创作上的负担,所以干脆就省略了。发展到后来,入话的形式也走了样。最典型的是清初的拟话本集豆棚闲话,它以聚谈的方式串联了十二则故事,每则以豆棚的变化引入正文,这其实已不像入话了。发展到后来,因为拟话本的案头文学的特性,话本所特有的一些形式,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并淡出

35、,所以后来的拟话本小说和其他的通俗小说已无甚区别了。第二节章回体“章回”词组出现较晚,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文体。一、章、回,章回小说说文解字:“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诗经风雅颂是以音乐来分的,诗的每一段为一章,如“关雎五章,章四句。”后引申为长篇故事的自然情节单元,就像诗文的一章。回,说文解字:“回,转也。从口,中象回转形。”用作量词,表示“次”。“且听下回分解”,即“下次”意,相当于“章”,每一回就是一个故事情节单元。分章回,源起于讲史中的分场讲说。回目的由来:诗分章、节,文有标题,如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收“逍遥游第一”、“齐物论第二”等。这是通常现象。宋元讲史平话由

36、于故事较长,就分成若干次讲,每讲一次为一回,每一回用简要题目标出,这直接影响了小说中回目的形成。再则,宋元戏剧中,如南戏分出,每一出有简要题目,这也影响到小说回目的产生。章回小说的简要定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首尾完具。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此种形式。分回标目,是章回小说形式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如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凡二十四卷,每卷十则,总二百四十个则目。各目均为七言单句。后来,回目逐渐由单句向偶句发展。今见章回小说最早的偶句回目是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发展到偶句后,又由不规则到规则,由参差不齐到对仗工整。以三国志演义为例,嘉靖本是回目是单句,

37、李卓吾批评本为双句,毛宗岗本为整齐对偶句。二、回目的作用情节复杂,故事蔓长。故事的时间跨度大,情节线索繁杂,人物众多,是分回的基础。回目之设,既在提纲挈领,揭示内容情节大要,也为叙事条理所必需。长篇章回体是由长篇说话发展而来,因而章回小说在艺术上有拟说话艺术的特征。如果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则是: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的别称。它以分回标目、分章叙事、情节繁复、内容通俗、语言晓畅、文备众体、模拟说话艺术形式为主要特征。由宋元长篇说话嬗变而来,是中国古代小说与笔记、传奇、白话短篇分途并行的一种文学样式。三、章回小说的范围明末清初,受章回小说影响,拟话本变异,短篇长写,以数回写一事,如李渔十二

38、楼十二卷,每卷演一故事,每卷又从二回到六回不等。很像章回小说。但不是章回小说:其一,长篇章回体各回之间情节紧密联系,相互勾连,而拟话本体的短篇长写,单篇都是独立的。其二,拟话本体的短篇长写,虽也用回目,但又标出区别,如宜春香质四集,以风、花、雪、月区别,每一集下又分回,是拟话本体小说集。其三,长篇章回体有统一主题,而拟话本体的短篇长写是每个故事表达一个主题。四、章回小说的分期元末明初为章回小说的产生期,明代中晚期为章回小说的全面发展期(成熟),清代初中期为鼎盛期,晚清为衰微期。除了回目由单趋双由散趋偶由俗趋雅之外,章回小说的成熟过程也有轨迹:1、早期章回小说语言上以散说为主、间以韵文的叙事形式

39、,成熟期的章回小说叙事语言则散说化。从三国到水浒到西游都有“但见”、“正是”等等,下接韵文,金瓶梅之后则不明显了。2、由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转化为说话人逐渐退隐、叙事逐渐客观化。3、由线型纵贯式叙事结构,转变为叙事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到清代中期,章回小说的回目更加富于艺术化,与正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回末与回首之间的过渡性加强,叙事角度上,作者与叙述人开始分离,全知全能开始弱化,情节动力也由单纯的因果向多因多果转化,结构也出现了红楼梦式的网状艺术结构。章回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主流。五、章回小说艺术体制的特质1、语言它的语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所用的白话;二是常用的名词数语。章回小说完全采用白话进行创作,

40、应该是文学形式的一次革命。这种来源于口头语言的语言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长篇历史演义的语言以雄奇开阔、气势恢宏、通俗易懂为特征;世情小说的语言则以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穷形尽相见长。但也有问题:由于它是继承说话艺术传统而来,没有彻底完成从说听模式向阅读模式的转化。虽然读者是在阅读小说,但反映在脑海中的却仍是说听形式,好像一个永远抹不去的说书人在头脑中盘旋,向你诉说、讲解、灌输。这样的遗留限制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的发展。用完全的口头白话进行创作,也冲淡了作者欣赏过程中的转换与再创造。再就是章回小说的语言与反映的生活之间也有问题。虽然说听模式向阅读模式的转化很难还是最终做到了,红楼梦、儒林外史就已是较

41、成熟的阅读模式了。如果一直是说听模式,至少像这样的两书及才子佳人小说就不适合。还有,它的一些惯用语,如“话说”、“且说”常常引出很大的时空转换,如果说话人与作品中的叙述人身份一致,不会发生歧义。如果不一致,“话说”、“且说”的情况就变得很复杂了。如红楼梦,好像是石头自述见闻,“话说”、“且说”的主体应是石头,但作品不用石头的自称“我”来叙述,仍用第三人称,而石头又幻化成宝玉,由物变成了人,那么这样一来,这个“话说”、“且说”到底是谁在“话说”,谁在“且说”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好处是体现了作者创造故事、安排结构的艺术匠心,但常常让读者从沉浸于情节中强行拉出来,破坏了美感的统一性。

42、2、结构从时间结构上看,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绝大多数都是顺叙,按时间先后转换情节,都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序列。这符合自然与人的思维规律。因而虽然时空转换很快,但情节的连续性未断,所以单一、紧密、完整、严谨、连续的结构正是章回小说的创作特色之一。这样也有问题:一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痕迹难以尽除,它的回目与结构有很密切的关系,仅从回目上既能了解大致情节、内容,也能了解线索与结构;二是结构易单一。3、叙事体制绝大多数章回小说的作者与叙述人身份一致,这样的好处是显得真实、亲切,听众或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很快进入作品。但随着小说作为书面文学特征的不断强化,这种关系发生了细微变化,作者开始与叙述人分离。像红楼梦中,

43、总体是第三人称叙述语态,但又有“石头”的第一人称全知视角的话语,这种复杂性在红楼梦中是成功的,儒林外史也是这样。作者与叙述人身份一致,这样的叙述模式适合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传统,那就是都把写故事当成了不自觉的追求。写故事和故事性强这是我们读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最直接体会。试想,如果不以故事为中心组织作品这样的叙述模式还行不行?淡化故事,或放弃故事来创作小说行不行?这在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中我们还找不到例证。我们所看到的是:从金瓶梅开始到醒世姻缘传到儒林外史到红楼梦到歧路灯,作者虽也在努力创造故事,但人为的痕迹越来越淡了。第三节传奇体传奇一词,含义很多用于文体概念亦杂,唐人创作的小说称为传奇,宋元戏曲

44、也称传奇,如南戏有四大传奇,明清时代的戏曲也称传奇。为区别,前面缀以时代限定词,如唐传奇指唐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明清传奇指明清时代的大型戏曲。一、概念传奇于中国古代小说,既是一种题材,也是一种体裁。作为小说体裁的“传奇”,指的是中国古代作家用文言创作的一种写人叙事的小说。它有几个界定:一是语言上用文言;二是篇幅上用现代概念标属于短、中篇小说,以短篇为多;三是与其他叙事文学的区别是,它以写人叙事为主,重在人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四是与其他叙事文学的最大区别是它具有小说的虚构性。二、与相关文体的区别1、与史传文学的区别史传文学中的“传”、“状”之类,体制与传奇小说相近。不同是,史传文学可能

45、也有夸饰的成分,但基本上是按真人真事写成的,重在史实与事件,总体上不是虚构的。传奇小说则本于虚构,有时虽也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如元镇之莺莺传就是将自己的经历括于小说中,但首重在人而不是事,而且虚构的成分大,因而是传奇小说。正因为传奇小说有时也以真人真事进行创作,所以古人有时称传奇小说为“杂传记”。2、与笔记小说的区别古人还常把传奇小说与笔记小说混为一谈,或统归于史部,或总称为笔记小说。笔记小说(包括志人、志怪等)强调“实录”性,它大多是对某种所谓的“事实”或传闻或故事的一种直接而简要的记录,很小有记录者的加工或虚构成分;其次,笔记小说因是粗陈梗概,篇幅一般较传奇小说短小,类与现代的微型

46、小说。从小说因缘上讲,以笔记体形式记怪述异记言的“谈片”式准小说起于晋代,以刻画人物讲求虚构的小说成熟于唐代,所以明清时代,以笔记体记怪述异的小说往往称为“拟晋派”,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以写人述异但讲求虚构的小说往往称为“拟唐派”,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3、与“寓言”体的区别二者都是虚构,且在传奇小说中也有一些隐喻、象征性作品,如唐人的南柯太守传、枕中记等,其表现手法与寓言也较为接近。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一是传奇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或事件出发,重在细致的描绘人生或抒发情感;而寓言则是从观念出发,重在阐释哲理或概括人生经验。二是,寓言一般说来篇幅都较短小,大体上和笔记小说相当。在中国古代,传奇小

47、说可以和文言中短篇小说同实异名。三、传奇小说的渊源1、史传文学中的一些写人叙事作品,像战国策中的苏秦,史记中的一些人物传记。2、诸子散文中的一些写人作品,像庄子中的列御寇等。3、六朝的志怪、志人类笔记小品。(四)传奇小说的分期唐以前为孕育期;唐传奇的出现是成熟与第一个繁荣期,初盛唐是成熟期,中晚唐为繁荣期;宋元至明中期为传奇小说的持续发展期;明后期至清中期为传奇小说的第二个繁荣期,代表作是聊斋志异;晚清至民国为传奇小说的终结期。四、传奇小说的文体风格分类传奇小说虽用文言写成,但总体上有雅、俗之分,故可分为高雅传奇一类,通俗传奇一类。1、高雅传奇小说高雅传奇小说受史传文学、散文等作品的影响明显,

48、体制上也与这些作品相近。高雅传奇小说内容比较严肃,思想比较深刻,语言也比较典雅富艳。其读者对象主要是文人。高雅传奇小说有中、短篇之分,但以短篇成就为高。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笔接近于史传,这是典型的传奇小说;另一类接近“古文”(古代辞赋外的散体散文),情节简要,语言用典古奥,可称为“古文体传奇”,如清人曹宗璠的麈余。另外,高雅传奇(俗传奇也有类似特点)根据组织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又有几种文体类型:传记体、编年体、记事体、记言体、寓意体等。传记与编年体受史传文学影响大,一般写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较长的一段经历。如唐人的莺莺传、宋人的杨太真外传、清人的扶风传信录等;记事体一般是截取生活片断,如聊

49、斋中的一些篇目;记言体是记载人物言论的,这种最早;寓意体是用隐喻、象征、影射等手法写成,如清人的耳食录、谐铎等。2、通俗传奇小说受各种通俗文学影响明显,如民间故事、白话小说、戏曲、曲艺等。一般而言,通俗传奇的内容比较大众化、世俗化,思想也缺乏个性,往往顺从社会正统观念和某种社会思潮,语言比较通俗,甚至浅俗,尤喜用韵语与骈语。通俗传奇有中、短篇之分。中篇传奇在明代有较大发展,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五、明清传奇小说体类1、明代明代的传奇小说,基本上接续宋元两代发展而来。但雅、俗分流更为明显。明初崛起,明中期沉寂,明后期走向繁荣。比较有代表性传奇小说集是: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集、觅

50、灯因话等“剪灯”系列。单篇的通俗短篇传奇较好的有:写实型的:张红桥传,曾附于林鸿的鸣盛集;杨玉香传,太曼生传、双鸳冢志,三篇见于榕阴新检;扇肆女,见情史类略。志异型的:游会稽山记,见广艳异编;扶离佳会录(十八娘外传),见曾衍东小豆棚;王秋英传,见王同轨耳谈。佳话型的:杜丽娘记、刘秀英还魂记,见冯梦龙燕居笔记。通俗中篇传奇较好的有:明人的传奇中篇多有袭用话本体制的地方,可称之为“文言话本”。爱情小说:娇红记,见绣谷春容;贾云华还魂记,见剪灯余话;钟情丽集四卷,龙会兰池录若干卷,荔枝奇逢二卷,刘生觅莲记二卷,双卿笔记,古杭红梅记,以上多见国色天香中;双双传,见风流十传。艳情小说:天缘奇遇二卷,传奇

51、雅集一卷,如意君传、痴婆子传。单篇的高雅传奇:历史小说:汉杂事秘辛,见说郛;陈子高传、金凤外传,见榕阴新检。时事小说:周颠仙传,见国朝典故;书周文襄公见鬼事,见烟霞小说;东游记异,见中锋集。侠义公案小说:韦十一娘传,见亘史;耿三郎、刘东山,见九龠别集;柳燕传、滑县捕盗记、汤表褙,见明文海。世情小说:马中锡中山狼传;辽阳海神传,见古今说海;古今奇闻记,见明文海;陈继儒李公子传,见说郛续。言情小说:林鸿梦游仙记,见鸣盛集;王翠翘传;小青传,见情史类略、虞初新志;负情侬传、珠衫记,见九龠集。中篇高雅传奇:丽史,金姬传,华玉溟牛郎织女传,茅元仪西玄青鸟记,叶绍袁容窈闻记、续窈闻记。2、清代(前中期)传奇小说集:徐震女才子书,和邦额(满)夜谭随录十二卷,徐昆柳崖外编十六卷,乐钧耳食录十二卷、二编八卷,曾衍东小豆棚八卷,尹庆兰(满)萤窗异草(续聊斋志异)十二卷,沈起凤谐铎十二卷、续谐铎一卷,屠绅六合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