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 歌鉴赏 试题的 命题特点及解 题思路“一般来说,诗歌阅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可称为再现与还原式阅读,指鉴赏对象所创造的形象、意境在鉴赏者心中的映现,这种映现以还原作者 的创作意图为主要目的。”“另一种可称为开拓与发挥式阅读,这种阅读以读 出自己为终极目的。指鉴赏者利用文本提供的可能性, 对作品的意味产生更新 的,更深层的看法,从而呈现阅读的多元。” 1现将2010年到2018年新课标高考 卷的考察重点做一个统计:年份省市考察重点2010全国卷内容表现手法情感2011全国卷情感表现手法2012全国卷情感内容2013全国卷1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全国卷2表现手法情感2014全国卷1情感表达技巧全国卷
2、2情感内容2015全国卷1情感表现手法全国卷2情感表达技巧2016全国卷1鉴赏形象情感表达技巧2017全国卷1表达技巧“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考语文全国 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总要求。考试大纲在这一总要求之后又逐渐提出了两 点具体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鉴赏形象类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第三人称刻画的形象1. 指认意象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品味意象 品味意象是指分析意象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
3、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3. 再现情景再现情景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二)鉴赏语言类一般来说,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使用炼字、 赏析诗 句;二是语言特色风格1. 炼字如 07 年广东卷的试题溪亭的第二问: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2.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 性,不同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答题思路:在答题时, 常常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解 说语言特色,最后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常见的四字有:豪迈雄奇、沉 郁顿挫、悲壮慷慨、平实质朴、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壮美华丽等。(三)鉴赏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是所采取的特殊的艺术 手法。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 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
5、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 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 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在诗 歌的创作中, 那就是不用修饰语,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更不用曲笔或陪 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 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明快简洁的语言, 朴素平易的文字, 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 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
6、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 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 “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临行又 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 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 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 面等多角度描写。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 在白云 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
7、花” 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 感。 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a 动静结合b 虚实结合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 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 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 “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c 明暗结合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 青苔上。”前两句
8、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 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两句明暗对比: 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 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 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d. 点面结合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前面两句就是面的描写,后面两句就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 从感官的角度,可分为: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提问方式: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怎样描写景物?)2抒情,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白和抒发。 诗人写 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9、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 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 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一般情况下, 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 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 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写老兵,由“十无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 中与到家后的情景, 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
10、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 举目 无亲的悲哀。 以乐景写哀情女口,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 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 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 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 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 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 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是很 成功的作品。 以哀景写乐情 李白的塞下曲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 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
11、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 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这种豪情也 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 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从抒情的方式来看,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 愁绪。如,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 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 “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 激
12、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 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间接抒 情,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这里特指借物抒怀或移情于物)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13、爱好、愿望、 要求等,移情于物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七绝咏蛙(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 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 也是对其神韵、 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 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石灰就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爱莲说中“莲”,自古以来的“梅兰竹菊”(二)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1 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
14、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正用反用。 事典人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 表达主旨含蓄。 最典型的是课文中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2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 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 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 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 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 原来郑重求贤, 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15、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 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 效果。举个欲扬先抑的例子。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 :“冰姿琼骨净无瑕, 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 有谁风雪看梅花。 ”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 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 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 花之前。 诗人欲扬先抑, 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 才 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考生在遇到此类表达技巧的时候, 就要仔细分析诗人扬抑的 对象,不要歪曲了本意。3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
16、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造成一个典型。联想和想象一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 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资联想到翠绿的丝 带,运用巧妙的比喻, 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一改杨柳抒离情的 象征意义。4 想象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 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 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 他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 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 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所描绘的梦 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又如, 李商隐
1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 但是 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驰骋想象他 日与妻子团聚、“共剪西窗烛”时,再追话今日的“巴山夜雨” ,构思之奇妙出人 意料,设身处地去想又在情理之中。5 象征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借助某一具体形象,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或情感。 如刘禹锡的 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的“白 鹤”象征了诗人不怕打击、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的精神风貌。6 叠字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 借古讽今在咏史
18、诗中常见,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 不思北上的行为; 简洁而 有意味,颇显豪气。8. 对面写法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 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 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自”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9. 赋、比、兴 (见前)对比 衬托 烘托习惯上,景衬情为烘托,而物衬物、物
19、衬人、人衬人、景衬物、情衬情 为衬托。(三)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见“修辞”) 二、表达技巧考查方式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附:诗歌在立意结构方面的技巧在诗歌的立意及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立意及结构 技巧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 笔等。1 层层渲染、铺垫(侧重于结构)如,苏辙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 里一回头,落日孤
20、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 秀,依然不负远来人。”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 “赤如 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这 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 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2 首尾照应(侧重于结构)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 己或他人情感。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 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
21、“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当然照应也会表现在诗歌内容与标题的照应上。3 对比(立意兼结构)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如,欧阳修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 向金笼里, 不及人间自在啼。 ”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自由自在, 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 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 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 解放人才理想 的向往。4 卒章显志(立意兼结构)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安能催
22、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就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 行路难 (李 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表现了诗人实现理想的豁达。再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前两句画出一幅山衔落日、黄河奔腾 的壮丽图画,最后两句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把人带上更高的境界, 要再向上攀登, 去穷尽天下美景。 全诗在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 洋溢着昂然向 上的激情,豪放雄壮,意境深远。5. 以小见大(侧重于立意)“以小见大” 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 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如春怨(金昌绪):
23、“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 ”本诗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 反映了一个 重大的社会课题。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 唐朝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在结构上,这首 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 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 “打起黄莺儿” 的动 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 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 恼怒黄莺“惊妾梦” ?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
24、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 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剥去一 层,还有一层。这首诗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 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 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反映当时边疆战事频仍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6. 以景结情(立意兼结构)如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 边愁听不尽,高山秋月照长城。”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 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 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交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 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 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 而军中置酒作乐, 常常少不 了“胡琴琵琶与羌笛
25、”。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 烈感触。“总是关山旧别情” ,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 “别情” 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 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 乐府古题要解 云:“关山月 ,伤离也。 ”句中“关 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撩乱边愁听不尽”, 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 “听不尽”的曲 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二字,结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 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 秋月高照, 景象 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7.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立意兼结构) 如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劲,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8. 托物言志(侧重于立意)9. 借古讽今(侧重于立意)10. 总分(侧重于结构)11. 时间(侧重于结构)12. 空间(侧重于结构)(四)鉴赏诗歌内容类鉴赏诗歌内容的题目一般难度不大, 只要考生能基本理解诗歌, 根据题目作 答即可。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收购合同协议书
- 全程服务委托合同协议书
- 建筑安装工程劳务合同
- 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
- 《假如》教学课件-
- 人民数据:数据资产入表解决方案2024
- 敲墙合同范本
- 托盘加工制作合同范本
- 大庆个人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合作方试销标准版合同
- 保安上墙制度
- T-KTSDN 2401-2024 地面供暖系统清洗维保操作技术服务规范
- 2025年建投国电准格尔旗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念珠菌病诊断和管理全球指南解读课件
- 碘对比剂应用护理安全性
- 水电站安全生产培训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矿井提升设备》课件2
-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电子邮件
- 工具表单-岗位价值评估表(海氏)
- DB33T 2515-2022 公共机构“零碳”管理与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