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部分学案及测试卷_第1页
认识论部分学案及测试卷_第2页
认识论部分学案及测试卷_第3页
认识论部分学案及测试卷_第4页
认识论部分学案及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论部分总结一、 基础知识1、 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世界的一切 性活动(2)特征: 活动 活动 、 活动(3)构成要素:主体(人)对象(客观事物)手段(工具)(4)基本形式: 实践 实践、科学实验2、真理(1)含义:是标志主观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反映。(2)特征:真理是客观的( 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A、真理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真理是唯一的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唯一性真理是 的、有 的

2、A、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 ,再从 到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B、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 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 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 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 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决定了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反复

3、性和无限性二、主要原理及其方法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原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认识(非科学理论)用于实践,会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坚持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克服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理论)。2、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其

4、最基本属性就是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真理,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方法论: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条件的变化、范围的不同去发展和完善真理,否则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

5、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易错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2、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4、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6、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7、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书本知识也是认识的来源9、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第一轮复习(哲学与生活认识论部分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3C=3人)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D、营业员售货

6、2、(1C+1D=2人)下列属于实践的有( )医生治病 蜜蜂筑巢 蚂蚁搬家厦门海湾型城市战略研讨会 教师上课防治禽流感 开采石油 学生看书A、 B、 C、 D、3、(1C+1=2人)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

7、性的活动5、(3D=3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6、(1D+1B=2人)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7、(1A+2D=3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

8、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 8、(2=人)“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0、(C=人)没有调

9、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11、(C=人)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2(=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图 6 中

10、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回答 1314题 13(=人)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 14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 B C D15、(=人)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

11、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16、(C=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注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氨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 )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A. B. C. D.17、(C=人)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A. B. C. D.18、(=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新阿尔法磁谱仪将于2008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人们利用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 )A、实践是

13、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19、(=人)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0、(C=人)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 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

14、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21(=人)、“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 B C D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住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

15、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223题22(=人)关于维生素的问题的争论表明(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B. C. D.23. (=人)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24、(C=人)“嫦娥一号

16、”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A、事物运动是变化发展的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事物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对实践起促进作用D、物质决定认识25、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A、 B、 C、 D、 26、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说明了(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C、真理是主观的 D、真理是绝对的27、(=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

17、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28、(=3人)“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地扩展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29、(3=3人)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提高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

18、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该药物,而是要求在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 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是一个饱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A B C D30、(=人)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1、(=人)在平面内,若直线a c,直线b c,则a b;在空间中,若直线a c,直线b c,则直线a与直线 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32、(C=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