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学生无意识的肢体语言 “说话”【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课堂上常出现的姿势,表情,动作来研究学生所反应出的信息,这些无意识的肢体语言通常能够很好的表达出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能够读懂学生的肢体语言,并有效、正确的加以利用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的,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愉快轻松的学习。【关键词】: 无意识 肢体语言 对策 优化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中,在现行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普遍关注于自己所讲的知识学生能不能最大程度上的吸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在讲课时一般是不允许学生发出声音来干扰教师的讲课,不允许个别学生影响到大多数学生的听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
2、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肢体语言在“说”些什么,并依据学生肢体语言反馈出的信息,做出适当的改变,适时地调整讲授的内容、方法和速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状况,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此获得教学的最优效果。1、 学生的无意识肢体语言以及所表示的意思学生的心理活动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而一些无意识活动则恰为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自然表现。学生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整理身体、隐藏自我或者一些表征性的无意识的动作,一些教师会把这些小动作看成是学生的一种习惯而忽略,其实这些动作是学生正在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告诉教师他们的想法、状态。概括起来,常见的学生无意识肢体语言主要有以下
3、一些状态。1.1一只手托着下巴,眼光追随着教师,眉头微皱,紧闭双唇,嘴角微微后缩。如果学生眼光追随着教师,说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此刻在专注听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状态的学生只能说明没有分神,并不能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内化知识。而眉头微皱才表示此刻学生正在思考,有可能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正在消化吸收,努力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又或者是教师所讲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学生在辨析,表示疑惑。1.2 拍头,猛然醒悟的感叹。教师在上课时有时会发现有的学生出现拍头的动作,与之伴随的表情常常是惊喜、猛然醒悟。这个时候多半是学生突然明白了之前困惑的问题,或是一个思路突然闪现,产生了顿悟
4、。这时的学生处在兴奋的状态中,是在知识中得到了满足感成就感的一种体现。1.3抬高下巴,坐时上半身前倾,翻动外套领子;站立时抬头挺胸、双手背在身后。这些动作是自信的表现,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充满很有把握 ,对自己充满信心,渴望教师的提问;或者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目标很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达成。1.4 以手掩口,使劲拉耳朵,绞扭双手,搓手、拽衣领;搔头或搔颈。搔头是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动作,这个动作很普遍。搔头搔颈这个动作表示的是困惑,传递出的是对知识的无法理解消化,超出了能力的范围。而在心理学上,一个人紧张时就会不自觉的绞扭自己,想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学生出现这些动作,
5、那么就表示该学生正处在紧张焦虑的状况中。一般来说,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提问过程中,无法顺利的回答或者回答不出时会紧张;或者是不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所有人的注意力转向他,该学生就会紧张不知所措。1.6 双臂交叉于胸前,整个人向后靠在椅背上,紧缩下巴,说话时眼睛看地上。耸肩,撇嘴,深呼吸后深深的叹气。 双臂交叉、紧缩下巴表示防卫,整个人后靠在椅背上有可能表示着对于教师的不屑。现在的学生自我意思和自尊心都很强,如果教师在公众场合严厉的批评、粉刺学生,那么学生会出现防御心理,拒绝接受教师的批评,甚至产生敌视心理,不接受教师的任何建议或是提醒,做出一些无所谓的样子。1.7 装模作样地忙于
6、整理东西或做笔记;装模作样是学生用来回避教师的最普遍的表现,特别是在学生无法回答问题,害怕被提问到时更是这样。这时候就表示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这个问题或者是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没有信心,内心强烈希望教师忽略自己不要提问到自己。1.8无目的的翻动书本;以手指轻扣桌 面、东张西望、面部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有的甚至故意弄出声响。这时候学生表达的是不耐烦的情绪,当学生觉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太少太浅显,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是常常会出现以上的动作。也或许是教师讲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心听课又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这时通常喜欢漫无目的的做些事情来弥补空虚感。也可能这时候学生在想着心事,手上只是没有知觉意识的翻动
7、着,这要视学生在课堂上具体的表情来加以判断。1.9 面前摆着教科书,单手或双手撑头,很久没有其他动作;或者膝上放一本书,背靠椅子,低头,却无翻书的动作,也无随着书或听课而出现的表情变化。这时学生往往已入梦乡,在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因为精神不佳犯困想睡觉,但是又害怕教师的责骂,所以会有一些假装听课的动作来企图造成假象瞒过老师。判断学生是否入睡要观察其细微处的反应,例如:当教师观察到一个学生很久了都保持一个姿势不随课堂得进行做出反应时;或者看到一名学生手撑着头,并且头时不时的一点一点,那么,多半学生已经睡着了。2.实证调查与分析我将上述的九种听课状态归类为: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自信学会、注意力分散、焦
8、躁不安这五大类。在实习期间,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测试,分析学生出现这些状态将会对其课堂听课效率产生什么影响。我针对晋江中学初二一班的陈婷、明超、瞿宏伟、李少杰这四位数学成绩大致相同的学生进行研究。在正方形性质这门课上,我对这四名同学的课堂听课情况进行统计并在课后进行一次实时测试,并将这些测试进行相关的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下:2.1 学生上课状态分析:名姓生学态状课听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自信学会注意力分散焦躁不安陈婷1次2次0次2次1次明超3次1次0次0次2次瞿宏伟0次2次2次4次2次李少杰1次2次5次4次4次2.2学生课后测试失分统计:测试卷分为四大块内容:“基础知识”这块的测试题着重以概念的理解以及
9、概念的基本应用为主;“知识应用”这块的测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灵活度,考查学生是否懂得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是对概念的辨析深刻的理解;“学以致用”与“知识应用”相似是在于考查学生的灵活度,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题目类型学生姓名题目类型总失分统计基础知识知识应用进一步学习理解学以致用陈婷10分14分8分10分明超4分16分8分20分瞿宏伟20分14分14分8分李少杰10分8分12分0分2.2 对学生状态对听课效率影响的分析 “专注听讲”对课堂效率的影响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明超上课出现了多次的专注听课的无意识动作,但是其测验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这点上我与一些学生聊天中发现,很多学生觉得上课
10、很专注听课可是往往感觉没学到东西。通过与他们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往往都是短暂的记忆,虽然很专注,但是一下课,一分心,上课时老师教过的东西就会忘掉一大半,而自己却也不刻意回顾,所学知识会很快忘记。所以如果老师满堂灌,那么学生只有专注听课往往是不够的,还要跟与学生的记忆力、记忆方法有关。这时的学生内心的意愿是想要学习,但实质却不能很好的学懂,他们不懂得运用相应的学习方式来帮助理解记忆。处在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安静的听课,看似将教师的课程内容全部吸收,实则因为缺乏思考听课效率并不高。 “积极思考”对课堂效率的影响如果学生出现了积极思考这一听课状态,那么是有助于学习的。这表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到兴趣,在
11、内心出现了共鸣。他们通过思考,将知识点用自己的组织方式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在心里积极的建构知识体系,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生成了新的、适合自身的知识。所以这时的状态十分利于学习,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强化维持这种学习状态。 “自信学会”对课堂效率的影响在学生上课状态分析表中发现李少杰出现了多次自信的无意识动作,配合测试失分表我发现他在“知识应用”和“学以致用”这两块的题目测试中表现的很好。这就说明了当学生出现自信这一状态时确实是能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的本质,这时的听课效率较高,听课的状态也相对比较轻松。当学生表现出自信的时候通常是对知识的本质有较为深刻理解的时候,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很需要学生
12、的自信。自信就像是步入学习成功的一个催化剂,它可以将学生的一切潜能都充分的调动起来,把学生推动到一个适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以及保持学生的自信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对当前学习的很好理解,还是对将来学习中克服困难与挫折的重要保证。2.3.4 “注意力分散”对课堂效率的影响初中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常会受外界事物的影响造成注意力分散。而上课时如果出现注意力分散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则很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分神会导致听课中断,与老师的思路脱离。分神时间有长有短,一旦分神,不是所学知识短缺、零碎,就是一节课像做梦一样就过去了。通过对瞿宏伟这名学生两个表格的对比分析就可
13、以发现由于他上课分散注意力较多,他的基础知识,一些识记概念性的问题掌握就比较差,分神这一无意识的动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2.3.5 “焦躁不安”对课堂效率的影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经常出现焦躁不安这一无意识的肢体语言,通过我的调查和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如果上课焦躁不安,那么学生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几乎不会听老师讲课,听课效率往往很差,而且这种情绪还会影响到周边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的发现并给予疏导,否则会出现大面积的躁动,更加的影响课堂的听课效率。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上课的状态对学生知识点的吸收掌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只要有认真听课,就能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
14、,将知识不断地内化才有可能真正的领会知识。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时刻的从学生的无意识肢体语言中掌握学生的状态,并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到师生间信息的顺利传输、情感的及时交流,适时的用一些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师生之间的全面互动。那么如何面对学生的无意识肢体动作呢?3、面对学生的无意识肢体动作教师的对策学生的无意识肢体动作包涵着这么多意思,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当成是沟通了解学生课堂状态的渠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熟悉明白学生这些肢体行为所代表的意义,了解这些动作对于听课效率的影响,还要会利用学生无意传达出来的信息,正确的处理。一般来说,对待班级大范围
15、出现的情绪,当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处于激情状态下时,如哈哈大笑,教师的脸应如平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平静下来继续听课;当学生垂头丧气时,例如在发试卷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可能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在他们难过时,教师可以面带着真诚的微笑。这样有效的调动、控制学生的情绪,调节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班级大范围的这种情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具有普遍性。那如果出现像前文所列举的那些无意识行动时,教师又应该如何应对呢?3.1当学生专注听讲时如上文中所分析的那样,专注听讲所产生的听课效率通常没有那么理想。所以当学生在上课时仅仅只出现专注听讲这一状态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
16、动的听课转化为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使学生明白课堂知识的要点所在,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做笔记,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去判断什么是重点,要如何用自己的话将知识点记下来,这也达到了内化的作用;最后,如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这样安静专注的听课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活动来强化,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中互相提问这样的方式也能重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3.2当学生积极思考时当学生正在专心听讲认真思索的时候,不要急于询问学生明白了吗。而是可以适当的调整讲解速度,或者是在讲解完之后停留几秒,让学生可以自己消化理解。有时候让学生
17、自己摸索自己思考后所明白的知识,远比教师不断重复那个知识点更加让学生记忆深刻。当学生自己想清楚,解决了一个他们的难题时,教师可以给予鼓励的微笑,或是对其点点头。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如果是大部分的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还是出现了困惑的表情时,教师就应该把知识点更详细慢速的再讲解一遍,同时要注意不能出现不耐烦的神色,不要恨铁不成钢说出怎么这么简单的知识还不明白这类的话。这样会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是个别学生出现表示困惑的动作时,停顿一下,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消化,但是如果他们依然不懂的话为了照顾大多数的学生,应该让那些学生先停止思考,先跟着教师的步骤继续学习。在
18、课后,教师可以单独的为那些学生再简单的提一下,再让学生回家后自己探索。3.3当学生自信学会时当学生自信的时候可以适时的让学生表现一下,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表现欲都是很强烈的,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他们需要借助他人的赞美来肯定自己。所以,这时候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其在大家面前表现。增强自信心,同时可以逐渐消除对于本学科的惧怕感,让学生慢慢喜欢这门学科,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3.4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当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时,教师不适合在课堂上点名批评,因为那样的话,不仅会惊吓到那名学生,使他要花一些时间平复心情,影响接下来的听课质量,也会打断教学,使全班的学生受到影响。所
19、以当教师发现学生走神时可以走近那名学生,当学生发现教师在身边时就会明白教师的用意转而认真听课,如果学生发呆没有注意到教师,那么可以用肢体动作的接触来使学生回过神;教师还可以通过注视这名学生,其周围的学生发现后会提醒该名学生;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这名学生的方式收回他的注意力,但是必须注意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否则会造成学生过于尴尬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当学生注意力消失,出现困意或者打瞌睡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分别,有些学生是因为睡眠不足,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先不急于去唤醒他们,如能让他们“安安心心”睡一伙,后面的精神会好得多。当然,对于那些不想听课想一直睡到下课的学
20、生,老师必须唤回其注意,利用讲课时的走动,在不产生新异刺激以分散其他同学注意的前提下,非常自然地走近身旁,轻拍其肩或者轻叩桌面,用近距离的接触来唤醒学生。3.5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如果学生出现不耐烦的神情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快或减短话语,尽快的转入正题或进行下一个目标的学习。如果学生紧张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他的身边,微笑的拍拍他的肩膀,鼓励的看着他。身体的接触会让学生很清楚的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感觉到教师的关注与爱,会觉得有一股力量的输入,同时教师鼓励的眼神,放松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平静下来。多几次锻炼能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上的羞涩胆怯,更好的完成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当学生出现抗拒委屈的表现时,教师
21、应使自己尽快的冷静下来,分析原因,如果是自己太过急躁讲了一些伤害学生的话时,应该真诚的向学生道歉。如果学生另有想法,觉得教师的思想是不完全正确的时候,不要压制学生,让学生说出心理的话。这样有助于教师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也能使教师的教育目的更容易实现。所以这样看来,对教师来说,除了一个言语的教室以外,还存在着一个非言语的教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加细心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无意识肢体语言,熟练的掌握他们所要表达的信息,使得教师更好的达成教学目的,还可以是一种微妙的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联系的工具,在教学实施过程铺垫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优化我们的教学。参考文献 :1 卫晓东,教育理论综合知识M,现
22、代教育出版社,2010,42-46. 2教师素质理论丛书3 冯雨. 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04年5期 Let the students unconscious body language "speak"Math college 07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070301054 JiangFanteachers :Zhengxuejing lecturer【digest】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message conveyed by student
23、s postures, expressions and behaviors in class. Those unconscious body languages can usually show students learning state well. Teacher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students body language, and to make use of it effectively and correctly,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reach their teaching purpose and make
24、 their students study happily and easily.【keywords】unconscious Body language strategy Optimize the teaching附录1基础知识:1 矩形ABCD加上一个条件:_,就可以得到正方形ABCD2 菱形ABCD加上一条条件:_,就可以得到正方形ABCD3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OA=2,则AOB=_,OAB=_,BD =_,AB=_.4 第三题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第3、4题的图)5判断。(1) 正方形一定是矩形。( )(2
25、) 正方形一定是菱形。( )(3) 菱形一定是正方形。( )(4) 矩形一定是正方形。( )(5) 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应用: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 B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矩形 C对角线相等的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2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和为8cm,它的面积为_.3在正方形ABCD中,E在BC上,BE=2,CE=1,P在BD上,则PE和PC的长度之和最小可达到_4如图,点E、F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BE=CF.(1) AE与BF相等吗?为什么?(2) AE与BF是否垂直?说明你的理由。 2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取AD、CD边的中点E、F,连接CE、BF交于点G,连接AG。试判断AG与AB是否相等,并说明道理。进一步学习理解: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