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刘备有感_第1页
《三国演义》之刘备有感_第2页
《三国演义》之刘备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三国演义》之刘备有感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往往会被描写成贤明的国君。但,可笑的是我却从《三国演义》中,惊异地发现刘备其实一点都不贤明!

首先,作为一代枭雄的刘备。并不具有军事上的才华。在寻获卧龙军师诸葛亮之前,他这所谓的枭雄几乎是每战必败,以致吕布在占领徐州期间,粮草全无,靠吃人度日,搞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称帝后,刘备又贸然领20万大军与东吴抵抗,结果被东吴烧得屁滚尿流,导致蜀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我想不用我言明,大家也会明白一个至贤至惠的帝王是不会这样再三地犯同样的错误的。

其次,刘备不仅没有军事才能,领三军统一中原,而且身边总是“蜀中无大将”。关羽、张飞和赵云之辈虽属英勇有余、力敌万众,但是谋略不足,无远略,难助他成就霸业。简雍、廖化之流皆是守成尚可,缺少谋略和应变之能的“一”字形人才,是不受用的。因此,当时除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观点,刘备尚无其他明确的战略方针和意图。这更说明了,蜀国后期刘备身边智臣寥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第三,刘备的非贤还表现在他入川后的许多行为大失民心。当成都被围之时,他曾下令:“破城之日,重赏之时。”这实际上也就是默许成都一破,便可四处抢财掠女。但,多亏了赵云、黄权的极力劝谏,提出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人心稳定,赋税才有保证,刘备才接受了。否则,这川中大地又要遭难了。看来,刘皇叔的“心系万民”原来是这样的,这下他的弱点总算露出来了。

第四,出尔反尔与用心之险是最能体现刘备的性格特点的啦。当初,刘璋请他入蜀本是借其力来防汉中之患。涪县之宴,二人互相吹捧,刘璋推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也说了:“你我两家,本是宗亲。兄弟有难,备当分担。”可他老谋深算,深知入境伊始,人心不服。眼下,应骗取舆论支持,树贤者形象,“益州天下,退而取之”。无怪乎阿瞒回说:“论天下英雄,惟你我二人而已。”可见,他在军事上不行,在政治上还蛮会耍手段的嘛!现在看来,“奸雄”曹操给他评价所言不虚嘛。

第五,刘备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他笼络人心的伎俩。《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这也说明了他明白要成就霸业必先得人心的道理。单就诸葛亮来说吧。刘备托孤时,他曾说:“如果嗣子可辅,则请辅之,如其不才,君可取而带之。”这表面像是他刘备唯才是用,信任贤臣,实则不然,在“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的当时,这样说只能让孔明更加死心塌地辅佐阿斗,也不得不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了。这样看来,诸葛亮缘何那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又缘何那一股誓死相辅的决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刘备虽然处处摆出一副正人君子之态,但实际是个用心险恶、善于耍手段的小人;他时时标榜自己打下江山不易,然则刘家的江山却几乎尽是借卧龙之手打下来的。安定之局非他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