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热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传热基本方程 热负荷的计算 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第一节 概述 一、 传热 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传递过程,通常来说有温度差的 存在就有热的传递,也就是说温差的存在是实现传热的 前提条件或者说是推动力,在化工中很多过程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传热有关。但是进行传热的 目的不外乎是以下三种:1.加热或冷却2.换热3.保温可见,传热过程是普遍存在的。二、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一个物系或一个设备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量传递,当没有外功加入时,热量 就总是会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根据传热的机理不同,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2、: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化工生产中碰到的各种传热现象都属于这三种基本方式。(一) 热传导(导热) 一个物体的两部分连续存在温差,热就要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直到个部分的温度相等为止,这种传热方式就称为热传导。 物质的三态均可以充当热传导介质,但导热的机理因物质种类不同而异,具体为: 固体金属:自由电子运动在晶格之间; 液体和非金属固体:个别分子的动量传递; 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二) 对流传热 热对流是指物体中质点发生相对的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交换,热对流是流体所特有的一种传热的方式,即存在气体或液体中,在固体中 不存在这种传热方式。其中只有流体的质点能发生的相对位移。据引起对流的原因不
3、同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热对流与流体运动状况有关,热对流还伴随有流体质点间的热传导,工程上通常将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交换称为对流传热,即包含了热传导和热对流。(三)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一切物体都能以这种方式传递能量,而不借助任何传递介质。通常在高温下热辐射才是主要方式。三、传热基本方程当两种流体间需要进行换热而又不允许直接混合时,需在间壁式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如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热流体通过管壁将热量传给冷流体热传递的快慢用传热速率来表示。传热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传递的能量单位是。换热器的传热速率Q与传热面积A和冷热两种流体的平均温差tm成正比;即Atm :传热
4、速率, tm: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K:比例系数,总传热系数 ,因次W/(m2K)。上式为传热速率方程或传热基本方程,是换热器传热计算的重要依据。传热速率是换热器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的换热速率。而热通量q是指单位传热面积上的传热速率。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有套管换热器和列管换热器。见下图: 套管式换热器1内管 2外管单程列管式换热器1 外壳 2管束 3、4接管 5封头 6管板 7挡板 双程列管式换热器1壳体 2管束 3挡板 4隔板 214fndAm不同的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计算:而流通截面积式中m为管程数。 2Anld四、 热负荷的计算生产中常把单位时间内的流体 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热负荷。如果无外功输
5、入,位能,动能可忽略,不考虑热损失,并传热良好时,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单位时间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1211pQW CTT2221pQW CttrWQ21pQW rCtt热流体冷却放出的热量 冷流体加热需要得到的热量物料蒸发或冷凝需要供给或移除的热量是过热蒸汽冷凝,过冷液体蒸发,既有显热,又有潜热(一)无相变化时()显热法hph() cpc(tt1):换热器的热负荷 hh,c: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ghph,pc: 热冷流体的平均比热,: 热流体的开始,终了温度,Kt1,t2: 冷流体的开始,终了温度,K()焓差法h(h1h2)c(cc1):换热器的热负荷 hh,c:热冷流体的
6、质量流量gh h1,h2:热流体的进出口的焓gc1,c2:冷流体的进出口的焓g 。换热器中热流体为饱和蒸汽,当冷凝时有相的变化,但是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离开换热器(二)有相变的传热hrcpc(t1t2)r:为饱和蒸汽冷凝潜热其值等于在饱和蒸汽的焓与该温度下的液体焓的差如果冷凝液在低于饱和温度之下排出时,则用下式计算热负荷hrph(s)cpc(t2t1)式中ph为冷凝液的比热; s为冷凝液的饱和温度可见,热流体放出的热量被冷流体所吸收,冷流体获得的热量等于热流体放出的热量。根据热量恒算式,可由既定的传热任务求得载热体的消耗量。五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 稳定传热:在传热体系中各点的温度只随换热器的位置
7、的变化而变,不随时间而变特点:通过传热表面的传热速率为常量,热通量不一定为常数。 不稳定传热:若传热体系中各点的温度,既随位置的变化,又随时间变化。特点:传热速率、热通量均为变量。通常连续生产多为稳定传热,间歇操作多为不稳定传热。化工过程中连续生产是主要的,因而我们主要讨论稳定传热。第二节热传导 一、平壁稳定热传导单层平壁导热速率方程式t温度差称为传热推动力,R称为导热热阻。导热系数k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其值的大小反映物质导热能力的强弱,其值越大,导热能力越强。工程上通常根据导热系数的数值来选择合适的导热材料,例如,需要提高导热速率的场合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反之,需要减小导热速率的场合选用
8、导热系数小的材料。1212tttttQAbbRA金属 1-400 W/(mK)建筑材料 0.1-1 W/(mK)绝热材料 0.01-0.1 W/(mK)液体 0.1-0.6 W/(mK)气体 0.005-0.05 W/(mK)各种物质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如下:工业上经常遇到多层平壁导热的情况,如用耐火砖、保温转和青砖筑成的三层炉壁。仿照串联电路的欧姆定律,对于三层热阻的串联导热,稳态下,有312123tttQRRR12314312123123tttttQbbbRRRAAA 二、圆筒壁稳定热传导 热量通过列管式换热器的管壁和圆筒型设备的器壁的传导即为圆筒壁的热传导,圆筒壁的导热速率可以表示为圆筒壁
9、的导热速率式与平壁的导热速率式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只不过圆筒壁的传热面积随径向位置而变,应取平均面积作为传热面积。 121212212lnmml ttttttQArbbAr工业上经常遇到多层圆筒壁的导热,如图7-10所示,在蒸汽管道外包裹绝热层;在换热管的内、外侧表面上生成垢层,从而构成多层圆筒壁。参照多层平壁的处理方法,可得:如果需要计算多层圆筒壁交界面上的温度,可用下式 143241122332111lnlnlnl ttQrrrrrr43433ln2rQttlr 22111ln2rQttlr 第三节 对流传热一、对流传热过程分析二、牛顿冷却定律三、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四、对流传热系数的
10、因次分析 冷凝传热 有相变传热 沸腾传热 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 无相变传热 管外对流 强制对流 非圆管道 管内对流 弯管 湍流 圆形直管 过渡流 滞流 由于对流传热的多样性,有必要将问题分类加以研究。在强制对流传热问题中,对于几何相似的设备,可将给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表示为 =f(l,u,Cp)u流体速度,反映流体流动状况影响, k, Cp流体密度、粘度、导热系数和比热,反映物性影响l传热表面的特征尺寸,反映传热面几何因素的影响。 在自然对流传热中,流体流动是由浮升力引起的,故将u代以浮升力而得自然对数传热中给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表示式 =f(l,Cp,gt)gt表示流体由于温差t而产生的浮升力,称为流
11、体的膨胀系数,因次为1/。 对于几何相似的设备,运用因次分析法,写成准数式上两式中各准数的意义见表。Nuf Re,Pr,Nuf Pr Gr努塞尔准数 ; 待求准数,包括待求的给热系数 雷诺准数 ; 反映对流强度对传热的影响 luRe普兰特准数 ; 反映流体物性的影响 pCPrk格拉斯霍夫准数 ;反映自然对流的影响 223tglGr借助实验研究方法求取以上各类别中的具体准数关联式。 lNuk在学习为数繁多的关联式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学习为数繁多的关联式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应用范围应用范围 只能在实验的范围内应用,外推是不可靠的。只能在实验的范围内应用,外推是不可靠的。定性
12、温度定性温度 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性温度; 高粘度流体用壁温作粘度定性温度;冷凝传热取凝高粘度流体用壁温作粘度定性温度;冷凝传热取凝 液主体温度和壁温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性温度。液主体温度和壁温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性温度。特征尺寸特征尺寸 传热面的几何因素有时是很复杂的,一般选取对传传热面的几何因素有时是很复杂的,一般选取对传 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因素作为特征尺寸,管内流动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因素作为特征尺寸,管内流动 取管内径作为特征尺寸;管外的流动取管外径作为取管内径作为特征尺寸;管外的流动取管外径作为 特征尺寸,等等。特征尺寸,等等。
13、五、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五、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0.80.023nNuRe Pr式中式中n值与热流方向有关,值与热流方向有关,当流体被加热时,当流体被加热时,n=0.4,当流体被冷却时,当流体被冷却时,n=0.3。应用范围:应用范围:Re1000010000;0.70.7PrPr120120;l/dl/di i 6060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di。 (一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1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园形直管强制湍流的给热系数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对于低粘度流体,则有A 管内流动
14、n取不同的数值,这是为了反映热流方向对给热系数的影响。取不同的数值,这是为了反映热流方向对给热系数的影响。对于气体由于Pr1,即Pr0.4Pr0.3,气体被加热的给热系数小于被冷却给热系数。这是由于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被加热时的边界层较厚的缘故。 对于液体由于Pr1,所以Pr0.4Pr0.3,即液体被加热的给热系数大于被冷却的给热系数。这是因为:当液体被加热时,管壁处滞流底层的温度高于液体主体的平均温度,由于液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贴壁处液体粘度较小,使滞流底层的实际厚度比用液体主体温度计算的厚度要薄,给热系数较大。液体被加热 1.05,液体被冷却 0.95。
15、30.027wNuRePr14. 0w14. 0w园形直管内高粘度液体无相变传热,给热系数应用范围:应用范围:Re10000;0.7Pr16700;l/di 60定性温度:定性温度:w取壁温作定性温度,其余各物性取液体平均温取壁温作定性温度,其余各物性取液体平均温度作定性温度。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 流体流过弯曲管道或螺旋管时,会引起二次环流而强化传热,给热系数应乘以一个大于1的修正系数:3 流体在非圆形管中流动RdfR77. 11d为管内径,R为弯曲半径。 2 流体在弯管作强制对流 特征尺寸应用当量直径de。例如内管外径为d1,外管内径为d2的同心套管环状通道,当量直径
16、2221212144eddddddd160ld7 . 01ldfl在管进口段,流动尚未充分发展,传热边界层较薄,给热系数较大,需进行入口效应修正对于 的换热管,应考虑进口段对给热系数的增加效应。故将所得h乘以修正系数:其它条件一定时,可有 ,于是,当流速由u增至u时,给热系数由增至 ,则由此可见,提高流速可以强化传热,这也是调节换热器以适应生产要求的根据所在。但流速升高,流动阻力增大,用提高流速的方法来强化传热是以增加动力消耗为代价的。 0.8u0.8uu应用范围:应用范围:Re2300;Pr0.6。10.14113331.86wdNuRe Prl定性温度:定性温度:w取壁温,其余取进、出口温
17、度的算术平均值。取壁温,其余取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特征尺寸:管内径特征尺寸:管内径di。4 流体在圆形管内强制滞流5 流体在圆形管内 过渡流在Re=230010000的过渡区,作为粗略计算,可按湍流传热的公式计算值,然后乘以修正系数f:8 . 15Re1061f B 流体在管外的强制对流(略)nNuC Gr PrC 自然对流传热系数所谓大容积自然对流,如:无搅拌时釜内液体的加热;传热设备外表面与周围环境大气之间的对流传热(二)、流体有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蒸汽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源,在锅炉内利用煤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汽化,使之产生蒸汽。蒸汽具有一定的压力,饱和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具有一定的
18、关系。蒸汽在饱和温度下冷凝成同温度的冷凝水时,放出冷凝潜热,供冷流体加热。 1.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蒸汽冷凝的方式蒸汽冷凝的方式 膜状冷凝:冷凝液体能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膜状冷凝时蒸汽放出的潜热必须穿过液膜才能传递到壁面上去,此时,液膜层就形成壁面与蒸汽间传热的主要热阻。若凝液籍重力沿壁下流,则液膜越往下越厚,给热系数随之越小。 滴状冷凝:凝液不能完全润湿壁面,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滴,且不断成长变大,在非水平壁面上受重力作用而沿壁滚下,在下滚过程中,一方面会合相遇液滴,合并成更大的液滴,一方面扫清沿途所有的液滴,使壁重新暴露在蒸汽中。没有完整液膜的阻碍,热阻很小,给热系数约为膜
19、状冷凝的510倍甚至更高。 实现滴状冷凝的方法:一是在壁面上涂一层油类物质,二是在蒸汽中混入油类或脂类物质。对紫铜管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连续的滴状冷凝,但在工业换热器上应用,尚待时日。(2) 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略)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略)(3) (3) 影响冷凝传热的其它因素影响冷凝传热的其它因素 蒸汽流速和流向 蒸汽流动会在汽液界面上产生摩擦阻力,若蒸汽与液膜流向相同,则会加速液膜的流动,使液膜减薄,传热加快。 不凝性气体 蒸汽中含有不凝性气体时,即使含量极微,也会对冷凝传热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例如水蒸汽中含有1%的空气能使给热系数下降60%。不凝性气体将会在液膜外侧聚积
20、而形成一层气膜,冷凝器操作中及时排除不凝性气体至关重要。 过热蒸汽 温度高于其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实验表明,在大气压力下,过热30的蒸汽较饱和蒸汽的给热系数高1%,而过热540的蒸汽的给热系数高30%,所以在一定情况下不考虑过热的影响,仍按饱和蒸汽进行计算。2 液体的沸腾传热液体的沸腾传热 工业上经常需要将液体加热使之沸腾蒸发,如:在锅炉中把水加热成水蒸汽;在蒸发器中将溶剂汽化以浓缩溶液,都是属于沸腾传热。 大容积沸腾是指加热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现象,此时,液体的运动由自然对流和汽泡的扰动所引起的。 强制对流沸腾是指液体在管内流动的过程中而受热沸腾的现象,此时,汽泡
21、不能自由升浮,而是受迫随液体一起流动,形成汽液两相流动,沿途吸热,直至全部汽化。(1)液体的沸腾曲线液体主体达到饱和温度ts,加热壁面的温度tw,随壁面过热度t=tw-ts的增加,沸腾传热表现出不同的传热规律。图表示水在一个大气压力下沸腾传热热流密度q与壁面过热度t的变化关系,称为沸腾曲线。 自然对流沸腾区:过热度自然对流沸腾区:过热度t较小,加热壁面处的液体轻微过较小,加热壁面处的液体轻微过热,产生的汽泡在升浮过程往往尚未达到自由液面就放热终结热,产生的汽泡在升浮过程往往尚未达到自由液面就放热终结而消失。其给热系数而消失。其给热系数h和热流密度和热流密度q比无相变自然对流略大。如比无相变自然
22、对流略大。如图中图中AB段所示。段所示。核状沸腾区:随着核状沸腾区:随着t的增大,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数量增加的增大,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数量增加,汽泡脱离时,促进近壁液体的掺混和扰动,故给热系数,汽泡脱离时,促进近壁液体的掺混和扰动,故给热系数 h和和热流密度都迅速增加,如图中公元前所示。热流密度都迅速增加,如图中公元前所示。 过渡沸腾区:当过渡沸腾区:当t增大至过增大至过C点后,加热面上产生的汽泡数大点后,加热面上产生的汽泡数大大增加,且汽泡的生成速率大于脱离速率,汽泡脱离壁面前连大增加,且汽泡的生成速率大于脱离速率,汽泡脱离壁面前连接成汽膜,由于热阻增加,给热系数接成汽膜,由于热阻增加,给热
23、系数h与热流密度与热流密度 q均下降,均下降,如图中如图中CD所示。所示。膜状沸腾:膜状沸腾:t继续增大,汽泡迅速形成并互相结合成汽膜覆继续增大,汽泡迅速形成并互相结合成汽膜覆盖在加热壁面上,产生稳定的膜状沸腾,此时,由于膜内辐射盖在加热壁面上,产生稳定的膜状沸腾,此时,由于膜内辐射传热的逐渐增强,给热系数传热的逐渐增强,给热系数h和热流密度又随和热流密度又随t的增加而升高的增加而升高。如图。如图DE所示。所示。烧毁点:由图可知,点烧毁点:由图可知,点C和和E的热流密度相等。当热流密度增的热流密度相等。当热流密度增至至qc后,为进一步提高传热速率,后,为进一步提高传热速率,t必须增至必须增至t
24、E以上,这以上,这时的壁面温度有可能高于换热器的金属材料的熔化温度。所以时的壁面温度有可能高于换热器的金属材料的熔化温度。所以C点称为临界点,亦称为烧毁点。点称为临界点,亦称为烧毁点。汽泡的生成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液体必须过热;二是加热壁面上应存在有汽化核心。传热表面的汽化核心与该表面的粗糙程度,氧化情况以及材质等诸多因素有关,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些情况至今尚不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粗糙表面上微细的凹缝或裂穴最可能成为汽化核心,在凹穴中吸附了微量的气体或蒸汽,这里就成为孕育新生汽泡的胚胎。 (2) 沸腾传热过程的机理沸腾传热过程的机理 大容积泡核状沸腾核状沸腾传热速率的影响因素甚为
25、复杂,迄今为止的认识还很肤浅,一般采用因次分析的方法。管内沸腾传热管内沸腾传热图示出了垂直管内液体沸腾过程中出现的流动型态和传热类型,液体进入管内至开始产生汽泡的这一段为单相液体的无相变加热过程,液体开始产生汽泡时,液体主体尚未达到饱和温度,处于过冷状态,称为过冷沸腾。继续加热而至饱和温度时,即进入泡状沸腾区,形成泡状流和块状流(汽泡汇合成块),随着蒸汽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大汽块进一步合并,在管中心形成汽芯,称为环状流。环状液膜受热蒸发,逐渐变薄,直至液膜消失,称为蒸干。对湿蒸汽继续加热,最后进入干蒸汽的单相传热区。 一、传热温差 参与热交换的两种流体或其中之一有温度变化,热流体放出热量温度沿程
26、降低,冷流体获得热量温度流程升高,冷热流体的温度差沿换热器表面各点是不同的。 当用传热基本方程式计算整个换热器的传热速率时,必须使用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平均温差还与参与换热的两流体的流动方式有关,流体的流动方式不同,平均传热温差不同。 第五节 传热过程的计算T1T2t2t1t1t2T1T2t1t2T1T2t2t1t2T2t1t1T1t2逆流并流 122112121212lnlnmttTTtttttTttT 121212111222lnlnmttTTtttttTttT 并流假定: 在传热过程中,热损失忽略不计; 两流体的比热为常数,不随温度而变; 总传热系数K为常数,不沿传热表面变化。(
27、一)逆流或并流时的平均温差逆流用用20的冷却水将某溶液从的冷却水将某溶液从100冷却至冷却至60,已测得水出,已测得水出口温度为口温度为40,试分别计算并流与逆流操作时的对数平均,试分别计算并流与逆流操作时的对数平均温差。温差。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值,称对数平均温差。并流逆流平均温差计算式相同,两端温差的计算方法不同。C3 .49206040100ln)2060()40100(,逆mtC3 .43406020100ln)4060()20100(,并mt21211121ppWCttWCTT采用逆流传热的另一优点是节约载热体的用量,以物料的加热为例,加热剂的用量当T1、T2、t1和
28、t2不变时,逆流传热的平均温差大于并流传热的平均温差,逆流操作所需的传热面积小于并流操作的传热面积。t1t2T1T2t1t2t2T2t1t1T1t2并流时T2恒大于t2,但逆流时T2有可能低于t2,逆流时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有可能低于并流逆流时热流体的用量有可能比并流时为少。一般都采用逆流操作。但是并流也有它的特点,例如工艺上要求被加热的流体不得高于某一温度,或被冷却的流体不得低于某一温度,采用并流较易控制。参与换热的两流体中只有一个流体变温的情况,例如在冷凝器中用饱和蒸汽将某冷流体加热,或在蒸发器中利用热流体的显热使某液体沸腾,并流与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相等。t2Tt1t1Tt2t1t2T1T2t
29、t参与换热的两种流体的温度都恒定不变,例如在蒸发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液体使之蒸发汽化。换热器间壁一侧为饱和水蒸汽冷凝,冷凝温度T恒定不变,间壁另一侧液体沸腾汽化,其沸腾温度保持在沸点t不变,则换热器的传热温差 亦为定值。 mTttTt两种流体在列管式换热器中流动并非是简单的并流和逆流,而是比较复杂的多程流动,既有折流又有错流。错流是指两流体在间壁两侧彼此的流动方向垂直;一种流体作折流流动,另一种流体不折流,或仅沿一个方向流动。若两种流体都作折流流动或既有错流又有折流,称为复杂折流。复杂折流错流简单折流(二)错流和折流时的平均温差,f P R2111ttPtT冷流体实际温度变化冷流体最大温度变化冷
30、流体实际温度变化热流体实际温度变化1221ttTTR称为温差校正系数,表示为P和R两参数的函数式中温差校正系数关系曲线绘于下图中,mmtt逆错流或折流时的平均温差,通常是先按逆流求算,然后再根据流动型式加以修正温差修正系数1,即tmtm,逆,换热器设计时值不应小于0.8,否则不经济。增大的一个方法就是改用多壳程,采用换热器串联。 总传热系数K综合反映传热设备性能,流动状况和流体物性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倒数1/K称为传热过程的总热阻。冷、热两流体的温度分别为T和t,给热系数分别为i和o,管壁热侧表面和冷侧表面的温度分别为Tw和tw, 间壁两侧面积分别为Ai和Ao,流体通过间壁的热交换经过“对流传导
31、对流”三个串联步骤。TwtwTt热流体冷流体QQA1A2b二、总传热系数冷热两流体通过间壁进行热交换的总热阻等于两个对流热阻与一个导热热阻之和,这和串联电路的欧姆定律是类似。TwtwTt热流体冷流体QQA1A2b()()wwiiwmoowmTtQA T TkAA ttKA tb11wwwwiimooTTTtttQbAAA111iimooTtTtQbAkAAKA111iimoobKAAkAA111oooiimoAAbKAk A22211211mb ddk dh dhK2121lnmddddd根据列管换热器标准,传热面积以换热管外表面计算式中 为管壁的对数平均直径当间壁为平壁,或管壁很薄或管径较大
32、时,各面积相等或近似相等12111bKkhh21111hhK12111bKkhh若导热热阻很小,则若 ,则 , ,21hh 211hK2hK 若 ,则 , ,21hh 111hK1hK 管内流体对流传热控制。管外流体对流传热控制。总传热系数总是更接近数值较小的给热系数,欲提高K值,关键是提高较小的给热系数。22mQKtA获取K的其他途径: 查取K值 在有关传热手册和专著中载有某些情况下K的经验数值,但应选用工艺条件接近、传热设备类似的较为成熟的经验K值作为设计依据,表7-1列出了一些条件下经验K值的大致范围,供设计时参考。 实验测定 通过实验测定现有换热器的流量和温度,由传热基本方程计算K值:实验测定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K值。由计算方法得到的K值往往与查取的和实测的K值相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计算给热系数h的关联式有一定误差和污垢热阻不易估计准确等原因所致,因此,使用计算的K值时应慎重,最好与另外两种方法作对照,以确定合理的K值。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的经验数据流体种类总传热系数KW/(m2K)水气体1260水水8001800水煤油350左右水有机溶剂280850气体气体1235饱和水蒸气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非本地户籍务工人员就业合同
- 2025租房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餐饮公司劳动合同书范本
- 2025版FIDIC施工合同条件
- 2024年高性能玻璃微珠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5广告公司合同样本
- 2025劳动合同汇编范本
- 2025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范文「不续约」
- 《中医调理肺癌》课件
- 2025年北京市装饰装修合同
- 2024年阜阳太和县第二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工地分红合同协议
- 变配电工多选试题及答案
- 零售业智能转型:DeepSeek驱动的消费行为分析与推选系统
- 招商引资知识培训课件
- 癌症治疗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日主题宣教课件
-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卷(8)生物试题含解析
- 私募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版本
-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