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研究――赛迪顾问_第1页
生物产业研究――赛迪顾问_第2页
生物产业研究――赛迪顾问_第3页
生物产业研究――赛迪顾问_第4页
生物产业研究――赛迪顾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环境研究12011年1月20日 第 期 总第 31 期生物产业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五 本期主题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顾问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ISO9001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股票代码:HK08235,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CCID。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3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业务网络覆盖全国200多个大中型城市。赛迪顾问凭借自身在行业资源、信息技术与数据渠道等竞争优势,能够为

2、客户提供公共政策制定、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战略与规划、营销策略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IT规划与治理等现代咨询服务,服务对象既包括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与各类开发区,又涵盖电子、电信、能源、金融与汽车等行业与企业用户,致力成为中国本土的政府决策第一智库、企业战略第一顾问、信息化咨询第一品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 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0层邮 编:100048电 话:0086-10-88558866/8899/9900传 真:0086-10-88559009上海:地 址:上海市蒲汇塘路11号博大商务楼1603室邮 编:200030电 话:0086-21-159*传 真:0086-

3、21-64689205电子邮箱:huangming 南京:地 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逸夫建筑馆10楼邮 编:210008电 话:0086-25-133*传 真:0086-25-83791999-806成都:地 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7号美华居3405-3408邮 编:610031电 话:0086-28-66601901传 真:0086-28-86390112武汉:地 址:武汉市武昌民主路782号洪广宝座25楼E座邮 编:430071电 话:0086-27-87715299/133*传 真:0086-27-88180039华南:地 址:广州市东风中路445号越秀城市广场北塔1205室

4、邮 编:510030电 话:0086-20-83557153/5703传 真:0086-20-83557793 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领域,生物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生物技术列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高技术产业;2009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把生物产业加快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生物产业

5、进一步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将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生物产业,对于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经济制高点、国际话语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正处于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必须把握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期,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加快生物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生物产业不同于其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更加侧重于技

6、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具有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机制与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明确发展思路,采取重大举措,促进生物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本期新研究刊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五:生物产业研究,展现了赛迪顾问对生物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成果,解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预测了生物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方向。同时为地方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尤其是打造生物产业集聚区,给出了初步的规划建议。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现代化上市咨询公司,赛迪顾问致力于打造政府决策第一智库,愿为各级政府提供专业服务,推动中国生物产业加快发展。201

7、1年1月20日 本期主题:生物产业研究 4第一章 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4 1.1 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42.1 发展生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5第二章 生物产业重点领域解析 7 2.1 发展生物产业的思路 7 第三章 中国生物产业战略布局及存在问题研究 24 3.1 重点省市战略布局 24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7第四章 地方政府开展生物产业规划的建议 29 4.1 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29本期主题生物产业研究第一章 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1.1 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

8、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明确指出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此外,决定还确定了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则、指导思想、目标以及配套措施。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了两类,其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2020年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则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这恰好反映了生物产业现阶段有别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大特点:发

9、展基础较好、上升速度较快,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生物产业的高度重视。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相比,生物产业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而整体经济规模和产业总值当前还相对较低。加快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从内部发展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工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工业在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亟需更

10、具竞争力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因此,此次出台的决定,正体现了中央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推进思路。创新驱动是生物产业的核心特征。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我国生物产业在世界生物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强我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通过大力打造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破解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难题,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我国“十二五”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关键支撑点。在世界范围内,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统计,当今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年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随着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不

11、断突破,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上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并逐步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生物产业规模依然快速增长,比全国工业及高新技术制造业同期增长率分别高出15和18个百分点。随着决定的出台,生物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必将再上一个台阶。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物产业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性。以生物医药为例,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精密生物医用设备等未来生物医药市场的重点领域,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以生物环保为例,通过生物技术改造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环节,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并且可

12、以极大提升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2.1 发展生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同时,“十二五”期间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新研究20 年第 期和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电力、运力紧张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生物产业涉及农业、工业和流通等领域,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加快培育生物产业,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

13、兴产业的决定,正体现了发展生物产业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明确提出以“包容性增长”贯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强调,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包容性增长是确保发展方式成功转型,推动中国的发展又好又快上台阶的重要基石。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坚决反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正义与经济增长成果的惠及于民,寻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有很强的渗透性

14、、带动性和高成长性,同时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典型的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和生物基材料,加速生物制造技术在高消耗、高污染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既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又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这也正体现了经济包容性增长的要求。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当前我国正处于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因此,必须把握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加快发挥生物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从而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中国的

15、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难得的机会。发展生物产业也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人口压力日益加大、可耕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都需要依靠生物技术的科研成果。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和快速进入老龄社会,人民群众对于生物医疗、生物技术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大。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利于改变当前创新药品大量进口、药价过高的局面。这对实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方面,都有着巨大意义。第二章 生物产业重点领域解析2.1 发展生物产业的思路中国生物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物技术总体上在发展中

16、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局部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物产业已初具规模。当前,中国已建立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22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依托产业基地,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呈现集群态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中国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总规模已达到2230亿元。 图1 2005-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规模与增长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2新研究20 年第 期在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2230亿元的总规模中,生物医药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质能和生物环保,具体比重参见下图。 图2 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

17、2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当前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式进展。但是,与世界上生物技术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初步估计,中国生物产业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产业化差距在15年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加快中国生物产业发展,需要明确整体发展思路。生物产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创新是产业的生命,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中国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59%、19%和17%,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

18、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同时,中国生物产业科技创新体制、投融资体制等不适应现代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化产业阶段的需要,使中国近几年生物技术产业化与发达国家差距在拉大。“十二五”期间,应将创新列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和发展的核心。抓住全球及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和吸引中高端生物领域人才,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市场,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受到技术、资金、人才、体制等要素的综合影响,需要统筹强化研发、生产、市场等多个环节。推进中国生物产业发

19、展不能就科研论科研、就生产论生产,应着眼于产业的整体培育。通过对生物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生物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安全试验到投放市场,其产业链条比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相对要长。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不能沿袭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目前来看,中国生物技术与经济结合不紧密,“中试、放大、集成”工程化环节薄弱,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生物产业发展工作要以产业化为主线,加快做大一批产业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

20、成熟、有成长潜力的重要产品或行业。“十二五”期间要大幅度提高研究开发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重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中国生物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集聚和生产。目前,中国生物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销售额仅有100亿元人民币左右,最大的现代生物制造企业不足5亿元人民币。从行业组织状况看,现代生物企业数量少;从区域布局看,产业集聚度不高,结构雷同、低水平竞争等问题突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加强大型龙头生物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优势资源的集中,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

21、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新研究20 年第 期中国生物产业当前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市场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产业成长的重要障碍。生物技术产品多与人民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等特征。为此,要加大政府调控监管力度,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形成健康良性的市场氛围。可供选择的产业政策包括:完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国内生物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计划免疫等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民提供良种补贴、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扶持等措施,积极扩大生物产品的市场

22、需求。在培育和扩大生物产品市场需求的同时,加强生物产品市场监管。完善对生物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及其制品的管理制度;健全生物技术的实验程序,以及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商品化生产和进出口等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加大对生物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安全措施的监督力度。生物产业是具有中长期意义的战略性产业。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布的2030年的生物经济:施政纲领的设计中指出,到2030年,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占生物技术总产量的39%,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占36%,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占25%,其中工业应用潜力最大。从产业成熟度来看,目前生物农业最为成熟,如果转基因技术政策能够适度、适时

23、调整,可加快其产业化;生物医药次之;生物工业潜力大,但仍需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因此,制定生物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要立足长远,突出战略性,对部分具备条件的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化,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应用领域要提前部署研发。决定给出了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指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

24、研发和产业化。”因此,我们预计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生物产业的政策将更加考虑中国实际国情,从而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与重点,通过部署一批关键、核心、前沿生物技术,加快推进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技术的产业化,重点推进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产品的创新,保持生物产业年均增长在20%以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的方向可能是: 表1 生物产业“十二五”主要技术方向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2010,02新研究20 年第 期同时,预计国家将研判未来经济社会诸领域对生物产业的需求,超前部署发展一批生物前沿技术、下一代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如生物医药领域的靶

25、标发现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生物农业领域的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生物制造领域的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炼制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因此,我们建议地方政府和园区密切关注国家在生物产业方面的政策导向,并结合地方资源能力,选择有前景的细分领域进行重点扶持。2.2 生物产业之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是在医药领域综合利用生物技术的产业,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制药、诊断试剂、抗体药品、血液制品以及疫苗等。近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有700余家, 2009年产业规模达到850亿元,同比增长24.6%。随着新医药、生

26、物育种等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生物医药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出台政策的利好效应将一直持续。2009年6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明确了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年底前有望出台。规划将生物医药作为发展的重点

27、,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并将提出九大重点工程,着重扶持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有望提前实施,其中包括从宏观的新医改政策全面实施、基药扩展版、新版GMP、生物医药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到细化行业的重大传染病专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新管理办法、中药注射液的689新技术标准等政策,以及各地的生物医药扶持政策等。这些利好政策的集中出台,将极大改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

28、制的垄断格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基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具有快速发力的支撑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生物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直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13多亿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随着新修订的医保目录的不断完善,生物医药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新药研发创新与专利机制将得到加强。

29、中国创新药比例偏低,目前每年审批的药品数量中90%是改剂型和仿制药,低水平重复情况突出。和目前国内市场上九成是仿制药相呼应的是,中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投入高的也只有4%-5%,远远低于跨国制药企业。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国产创新药成长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生物医药产业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新药研制的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和药品仿制的低门槛,导致了企业在新药创新上进展缓慢。不仅如此,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状况困扰着产业发展。最新数据显示,生物医药研发经费占医药产业整体研发经费的比重不到15%,发表论文占全行业43%比重,但其专利成果仅占了全行业的17%,而且这一比例

30、还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研发成果在论文和专利上比重差距较大的现新研究20 年第 期状,暴露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的薄弱。我国在制定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也在酝酿出台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规划,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预计将从“十一五”时期的66亿扩大到105亿,单个药品开发项目的扶持资金规模从100至1000万不等,技术开发平台的扶持规模则从1000至6000万不等。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投入,将带动相关企业投资的大幅增加,从而极大加强生物医药的新药研发创新,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性不强、产业化偏弱的发展局面将有所改善。2009年,抗肿瘤

31、药物、自体免疫疾病治疗药、抗糖尿病药以及疫苗类产品在生物医药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同时也是增长较为显著的生物技术药物。2009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为:基因工程药品占49.4%,诊断试剂占18.0%,抗体占14.2%,疫苗占9.4%,血液制品占9.0%。 图3 2009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200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为:基因工程药物占43.2%,诊断试剂占19.0%,抗体占15.8%,疫苗占12.4%,血液制品占9.6%。 图4 200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生物医药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公布后最受益的细分行业之一,未来包括

32、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核酸和蛋白质制品等产品都将获得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几类主要生物医药产品发展趋势预测如下: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目前的特点是“药好、价高、市场小”,“十二五”期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发展趋势平稳,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是治疗肿瘤病症的非常有效的生物药,将引领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疫苗产品属于国家重点监管范围,随着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力度的加大,未来疫苗行业将快速扩容,发展前景看好。诊断试剂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中国诊断试剂企业规模都偏小,但该领域受到基层医疗体系不断健全的推动,“十二五”期间将保持较快发展。血液制品由于人血白蛋白供应紧张问题

33、,预计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的价值链一般来说由四个部分组成:基础研发试验生产销售。传统的大型全整合型制药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涵盖这个价值链的全部四部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生物科技产业的出现及兴起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制药的产业格局,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变迁使得这个价值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的实现不再仅仅集中在产新研究20 年第 期业链的最下游也即生产销售环节,而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扩散。2.2.3.1 对医药市场的整合带动作用生物医药是整个医药市场中发展潜力最大、增长幅度最快的产业。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以“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风险低”的仿制道

34、路见长,而在重复建设的不利影响下,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生产水平低,资金投入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单位成本高、规模效益差、市场占有率低,同时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生物制药产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随着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将获得更大的扶持和发展,将带动我国医药市场洗牌加速,产业整合也将进一步加快。2.2.3.2 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带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生物医药技术的复杂度升高、更严格的新药审批制度及对药品价格的调控措施的实施,成本控制也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将一部分新药研发及生产业务外包的经营模式为

35、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随着跨国公司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向我国转移,必将带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向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市场转移研发和生产环节,包括新药研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一个专注于价值链中游即试验环节的产业群也已兴起并发展起来,合同研究机构应运而生。据预测,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市场总值约360亿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我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外包研发和生产的首选地之一。在上海张江,已有药明康德、先导药业、睿星基因等企业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其中仅药明康德一家的客户,就囊

36、括了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生物医药公司中的八家。2.3 生物产业之生物农业生物技术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等,造成病虫害泛滥,地力下降,加速野生物物种灭绝,栽培物种的品质退化,自然调整能力降低。利用生物技术创新,可以开发合理的作物品系,实现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而生物农业的发展,将为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开辟新的路径。在生物农业领域,目前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育种、饲料、动物疫苗、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大力发展一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品种,加速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

37、产品产业化应用,是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如转基因作物具有明显的抗逆性,抗病虫、耐旱、耐盐碱,产量明显提高。此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开发与生产,农业废弃物的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2009年,中国生物农业产业产值大约在670亿元。预计,2015年,我国生物农业产业将保持30%左右的增速,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转基因产品的市场竞争正在改变全球农业生产、加工、贸易和粮食安全的格局,孟山都、杜邦、拜耳等跨国公司利用其基因技术、专利、市场、营销、服务和资本优势,已经控制了国际种业市场70%的份额。目前,转基因育种是发展最快、

38、应用最广、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将要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生物育种上升至最重要位置。这意味着规划出台后,生物领域转基因研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我国,由于成功地自主研究出转基因抗虫棉,有效地抵御了国外抗虫棉的冲击。目前我国抗虫棉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国内棉花市场的90%以上;与之相反,大豆产业因研发和产业政策滞后,国际竞争力急剧下降,难以抵挡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廉价转基因大豆的入侵,几年间丧失了3/4的国内市场。围绕生物基因资源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新核战争”的竞争异常激烈,大规模挖掘和拥有核心功能基因、抢占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制高点,构筑国家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国

39、际竞争的焦点。“十二五”期间,国家在生物农业方面的发展重点方向将主要包新研究20 年第 期括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等。2009年中国生物农业670亿元产值的构成中,生物种业约有420亿元,生物饲料和生物疫苗分别达到105亿元和65

40、亿元,生物农业和生物肥料则仅有10亿元和5亿元,其他生物农业产品产值约有55亿元。 图5 2009年中国生物农业产业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22011-2015年中国生物产业整体规模将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生物农业在国家放松转基因市场之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伴随着生物种业、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生物农业的增长速度将达到30%左右,生物农业规模占生物产业的比重将超过35%。在生物农业方面,中国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生物农业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

41、得了显著进展。随着生物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显现,利用生物科技做强农业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竞争的一种趋势。重视生物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物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生物科技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生物农业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尤其在转基因烟草、棉花、水稻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中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植物种类达47种

42、,涉及各类基因103个;已进行的转基因鱼、畜禽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已达30余种;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70万公顷,生物农业产业化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此外,中国还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种子资源。目前已经收集农作物种子资源32万份,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子资源库,这为未来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4 生物产业之生物制造生物制造是近年来制造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其研究主要包含利用生物的机能进行制造(基因复制、生物去除或生物生长及制造类生物或生物体,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生物技术的知识融入制造技术之中,为人类的健康、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技术。以农业生物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制造

43、,是中国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色。2009年中国生物制造产值约为410亿元,主要由生物糖、生物蛋白、生物材料等产业构成,已经超过生物质能成为中国生物产业的第三大细分领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制造将保持35%左右的增速,产业规模将达到2200亿元。生物制造在“十二五”期间的新研究20 年第 期主要发展方向预计如下:(1生物基材料。以农林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大力发展聚乳酸、生物乙烯、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素衍生物等生物材料和单体原料;提高生物基化学品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其在人类健康、畜牧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加快生物可降解溶剂、润滑剂和各种高效

44、安全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支持以松脂、木本油脂和木质纤维素等为原料的绿色表面活性剂、环氧树脂固化剂、聚酯(醚多元醇等绿色精细化学品的高效合成产业化技术开发,减少对石油等一次性矿物资源的消耗和有害有机化学制品的应用;大力发展一批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塑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木基复合材料以及新型炭质吸附和其他功能材料。(2微生物制造。提高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水平,加快微生物和酶制剂对传统化学制造过程的改造,显著降低医药、化工、食品、饲料、纺织、造纸等工业的能耗和污染水平;提高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的技术水平和产量,在造纸、纺织等工业中进行示范应用;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

45、、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绿色生产工艺,加快推广应用。2009年中国生物糖的产值约为213亿元,生物蛋白约为117亿元,而以生物工程塑料为主的生物材料的产值为56亿元左右,其他领域的产值在24亿元。 图6 2009年生物制造产业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2“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生物材料将成为生物制造领域的核心产业,生物蛋白发展速度将加快,而生物糖的发展速度将主要保持平稳。目前,生物制造在世界范围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带动效应主要表现在较为成熟的生物糖产业上。生物糖产业对于产业上游传统农业,和下游绿色食品加工业有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46、2.4.3.1 对传统农业的带动带动上游,从而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由于对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农产品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以山东德州生物制造基地核心区为例,通过玉米转化为功能糖,玉米芯转化为木糖醇,胚芽制油,蛋白制取饲料,玉米皮制取膳食纤维、废渣发电等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每亩农地产出实现增值3000多元。2.4.3.2 对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带动带动下游,催生了一大批相关企业。通过生物制造产业链条的不断向下延伸,可以极大推动玉米淀粉加工、玉米芯加工、大豆加工和功能糖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山东禹城朝日食品公司为例,通过利用生物糖制品低聚糖开发的红豆沙馅系列产品,畅销日本、韩国市场,对

47、日本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2.5 生物产业之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主要指以生物质物质,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的替代性能源,其中的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尤被看好。发展生物质能,既能控制环境污染,减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同时又能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在石油危机出现时曾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近年来全球粮食危机的出现使得生物质能备受争议,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渐渐浮现,因此中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应侧重于非粮生物的能源化利用。从能源的消费变化来看,人类最终会过度到可再生能源的持久利用,生物质能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可再生能源资源,其研究和开发成为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发

48、展的热点和焦点。目前,全球生物质能2新研究20 年第 期的储量为1.8万亿吨,相当于640亿吨石油。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绿金”部分代替“黑金”,将大大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中国生物质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等领域。2009年6月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再次明确:对经批准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热电等重要生物质能产品,国家给予适当支持。2009年中国生物质能总产值为28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生物质能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5年中国生物质能总产值约为600亿元。生物质能在“十二五”期间将主要发展方向预计如下:围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

49、生物沼气等生物质能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及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加强工艺技术创新与优化;研究生物沼气开发与利用中的关键技术,在规模化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发推广低成本秸秆液化和气化技术,促成秸秆的就地液化或气化,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秸秆发电项目,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开展;优化燃料乙醇生产工艺,减少水耗、能耗和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逐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乙醇汽油推广范围;积极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改变农村用能方式。生物质能主要由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等领域构成。“十二五”期间

50、,在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发展环境下,生物质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仍将是生物质能源技术与产业化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我国燃料乙醇年产量将达到50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吨;此外,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沼气也将实现一定增长,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生物质能产业是循环经济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对上下游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5.3.1 对上游生物质能原料产业的带动生物质能原料的生产基础是大规模开发利用农、林后备土地,发展高效生物质生产,如耕地种植高产牧草,发展叶粉、草粉生产,山地种植产出

51、高、生产周期短的薪炭林、速生材等。根据我国目前耕地、林地生产状况及可开发后备土地资源量分析,我国农、林生物质能产业,分别可以生产20亿吨和6亿吨生物质量,相当于13亿吨标煤。加上现有农、林业生产可进一步开展利用的7亿吨生物质(其中农业5亿吨,林业2亿吨,如秸秆、薪材、农林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养殖粪便、城乡垃圾、生产、生活污水(COD等,可形成一个巨大生产规模的生物质能原料产业。2.5.3.2 对下游生物质能制造与应用产业的带动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生物质能制造与应用产业规模也比较小。随着决定中明确将加大对于生物产业的投入后,从产业链出发,生物质能生产设备制

52、造的发展潜力更大,特别是一些关键设备,例如生物质发电项目中的直燃锅炉、风机、阀门、电动机、仪表等市场需求量巨大。以垃圾焚烧炉制造产业为例,作为国内垃圾焚烧炉制造的龙头企业,无锡华光已经计划加大对垃圾焚烧锅炉、余热锅炉、生物质燃料锅炉的技术开发力度。2.6 生物产业之生物环保生物技术能对环保带来重大效益。生态环境脆弱,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人类和其他生命生存的最大威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修复、分子环境监测、生物防治等,可以使污染排放在未来30年内减少30%;利用基因工程构建的超级细菌,可以降解环境中的汞、有机废物、海洋中的石油污染等;利用生物技术可以进行清洁化生产,使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

53、化,或者将废弃物直接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据经合组织(OECD于2001年发表的报告生物技术对工艺可持续性的作用指出,在生产核黄素中,各国都以发酵工艺取代合成化学工艺生产,结果降低有害废料66%,有害气体排放降低50%。中国生物环境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减排力度的加大,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成为高耗2新研究20 年第 期能、高污染行业的有效治理方法。将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过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作为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因此,通常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转化技术的效率高,副产物少,这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的化工过程相比,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因而投资省、费用少、消耗低,而且效果好、过程稳

54、定、操作简便,同时,在多数情况下,它还可和其他技术结合使用。用生物过程代替化学过程可以降低生产活动的污染水平,有利于实现工艺过程生态化或无废生产,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2009年生物环保产业产值约为20亿元,较2008年增长22.0%,是生物产业中增长较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环保将实现超过50%的飞速增长,产业规模将超过150亿元。生物环保在“十二五”期间将主要发展方向预计为: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治理、水域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

55、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第三章 中国生物产业战略布局及存在问题研究3.1 重点省市战略布局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收益的特点,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性强,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0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地区,确立了第四批9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9个。从2005年第一批以来,总计确立了22个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2月审批62个产业基地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有3个生物产业示范基地。科学技术部自1997年共确立了16个火炬计划特色生物产业基地

56、。目前我国共有38个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3个,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6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2个,有部分重叠。全国各地很多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以基地为载体的现代生物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为主的空间布局。以基地为载体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了生物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产业聚集区,围绕上海、杭州等基地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好的

57、产业集群。上海基地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杭州基地目前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础,现代化学药物与新型医疗器械协同发展,生物农业形成特色优势,部分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特色。珠江三角洲的市场经济体系比较成熟,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等基地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产业集群。广州科学城聚集了150多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农业,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产业链条。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一批大企业为龙头的高档医疗设备、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检测仪器及诊断试剂五大产业链。环渤海地区的生物科技力量雄厚,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和价值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天津等基地形成了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集群。北京拥有领先的科技资源和丰富的临床资源,具备一批拥有专有技术的研发服务机构,发展医药研发服务业优势明显。基地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初步形成以生命所、芯片中心和蛋白质组中心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