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优秀教案_第1页
过秦论 优秀教案_第2页
过秦论 优秀教案_第3页
过秦论 优秀教案_第4页
过秦论 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秦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这篇史论铺张扬厉的气势与文风2了解文章的主题3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4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重点:1文言词语积累2秦朝灭亡的主要过失3铺张扬厉的文风教学难点:1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2作家深邃的思想穿透力3重点文言词语识记课时预计: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求:1了解贾谊的悲剧人生2认读课文,扫清障碍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文风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把握秦国崛起的条件及逐步走向强盛的过程5有关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的把握窥、席、包、囊、内、务、拱手、会、弱、爱、从、叩、逡巡、因外连衡而斗诸侯、追亡逐北、宰割天下、会盟而谋弱秦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历史上,频繁上演着改朝换代

2、的事件。但是,秦汉易代,对历代的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同时,给知识分子的心灵以空前的震撼,也成为汉初热议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登峰造极的强大王朝之一秦帝国,经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历数百年岁月(公元前361年前221年,近140年)终于结束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首次统一全国。然而,这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短期内(存在不满14年)便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的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给历史、社会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历代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不断地从中汲取亡秦经验教训,从中管窥出秦朝的灭亡对社会、历史极具穿透力。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汉初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

3、史论文章贾谊的过秦论(板书)。二、解题及作者1(师):过秦论:过,(动词)指出秦的过失。论: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史论。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2贾谊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具体感受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椑阖的文风五、(师):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赋体的句式特点,领会本文铺张扬厉的文风诸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4、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六、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1(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第一段主要叙述的内容?(生甲):主要叙述秦国的野心。(生乙):主要叙述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生丙):主要叙述秦国的优势。(师):刚才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好。但不够全面,谁能总结一下他们三位的发言?(生丁):秦国的崛起(幻灯片)2(师):对!概括的很准确。那么,请大家思考: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生甲):地利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幻灯片)(师):崤山、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秦国安全生存且能够发展经济、军事的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外因)。(生乙):

5、秦孝公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幻灯片)(师):思考:这句话里哪一字很传神?(生丙):我认为是“窥”字。说明秦孝公有野心,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但不敢光明正大地看,说明他此时尚有惧怕之心。(师):他惧怕什么呢?(生丙):怕周天子。(师笑):战国时代,周天子已经失去往日振臂一呼,响者百应的局面了。也就是开始衰落了,何惧之有?(生丁):惧怕其他诸侯国的威势。(师笑):为什么惧怕其他诸侯国的威势?(生丁):害怕其他诸侯国不答应。(师笑):这恰恰说明了什么?(生丁):说明秦国打不过其他诸侯国。(师):对呀,说明此时秦国国力尚不足以与周天

6、子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诸侯相抗衡,力量还不足够强大。所以,只能偷“窥”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经开始觊觎王室,说明它有野心,可谓一字千斤(内因)。(师):秦国还凭借什么呢?(生甲):人才优势: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在诸侯之中率先崛起。(师):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他开启后代的革除弊政、变法图强的先例,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晚清的戊戌变法等。商鞅变法从四个方面对秦国进行改革:商鞅变法内容(幻灯片)内立法度:         政治上健全法律制度,有章可循;务 耕 织: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7、,夯实基础;修守战之具:     军事上积极备战,走强兵之路;外连横而斗诸侯:    外交上采取连横策略,让诸侯互相猜忌,发动战争,消耗实力。所以,商鞅在秦国全方位实行变法,对外采取消耗诸侯实力的战略,秦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在诸侯之中均占优势,扩大地盘,壮大力量。结果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幻灯片)可以看出,秦国从一开始,就使用诈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师):所以,秦国崛起的关键天时:周室衰微,群雄割据争霸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人和:

8、君臣固守,商君佐之(幻灯片)4(师):请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与句式特点: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内立法度   务耕织外连横而斗诸侯(幻灯片)5(师):请大家尝试背诵第一段内容。(齐背与个别背诵相结合)七、指导学习课文第二段1(师):现在请大家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那种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的文风。(学生集体齐读)(师):哪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式:(幻灯片)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秦有余

9、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2(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了些什么?(生甲):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师):“蒙”是什么意思?(生):承受。(师):“因”呢?(生):沿袭。(师):“南”、“西”、“东”、“北”都是方位名次做动词,“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的意思。(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的事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生乙):延袭孝公政策,积极主动出击,略地扩疆,为统一大业夯实基础。(师):大家认为他概括的怎么样?(生):非常准确。3(师):贾谊特别提到战国四公

10、子,他们都是战国时代才俊之士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善于礼贤下士,延揽人才而声名远播各诸侯国。所以,战国四公子对各自国家及其他诸侯国免受强秦威胁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都是开风气之先,引领潮流的一代显赫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4(师):接着贾谊进一步列举六国人才济济,他们叱咤于战国的历史舞台上,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也为这样的时代与历史浓墨重彩的涂抹上靓丽的一笔,使得战国的历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才比拼的历史,人才驰骋的舞台,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历史。5(师):“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这几句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甲):六国地广兵强,气势汹汹向秦国扑来,我感到秦国处境非常危险

11、。(师):说的好。我也感到秦国处境的危险。这里显示出贾谊的才华横溢,他写战争来临之时真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来九国之师来者不善呀。注意:贾谊描写九国的气势,哪个字用的最妙?(生):“叩”字。(师):妙在何处?(生讨论后回答):写出九国经过充分准备想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对自己实力的极端自信自负,想一举消灭强敌秦国。也写出各诸侯国主动出击,而战争的阴霾笼罩在秦人头上。表面上看,秦国处于被动局面。从感情与理智上分析不难发现,贾谊对九国不自量力的嘲笑。实际上,贾谊从骨子里鄙视他们的不自量力与外强中干。6(师):同学们竟然能读出贾谊的这种情感,着实让我刮目相看。

12、所以说,读书要用“心”去读,才能发现许多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师):秦国人是如何回应九国之师的呢?(生甲):开关延敌。(师):怎么讲?(生乙):就是打开函谷关,让敌人长驱直入。(师):通过这四个字你看出了什么?(生丙):秦国采取以逸待劳战术,“开关延敌”这一轻轻的举动,把秦人的那种极为自信的姿态以及对九国之师的蔑视逼真的刻画出来,可谓字字千金。(师):好,把秦人的心理分析的入木三分。你看,贾谊根本没有展示秦人如何准备这场战争的画面,正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时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样,这样的大写意,惜墨如金手法正是借鉴了这类文章的写法,

13、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力都是一脉相承,这都是我们平常在写作中需要加以玩味借鉴的地方,提高我们用词的张力。7(师):九国之师面对秦人的“开关延敌”竟然“逡巡而不敢进”,请阅读课文注释“逡巡”这个词语的意思。(生):qn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师):“逡巡”这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生):表现了九国之师的一种微妙心理。(师):什么微妙心理?(生):骨子里还是害怕秦国的心理。(师):九国之师人才济济,兵强马壮,为什么到了函谷关反而顾虑徘徊不敢前进呢?(生甲):他们以前跟秦国交过手,秦国把他们打怕了。(生乙):秦人的部署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这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如果秦国反抗,正中他们的下

14、怀。(生丙):秦人临危不惧的魄力着实让他们没有料到。(生丁):九国之师各怀鬼胎,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这是人心不齐的表现。(生戊):他们原本打算向秦国示威施压,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秦国并不惧怕,所以,他们的心理防线崩溃了。(师):对。这是以少胜多的战局,你能列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战例吗?(生甲):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生乙):淝水之战。8(师):“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一句通过对比,写出秦与诸侯的不同处境。秦国以极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效益。当然,这里作者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秦国力量的无比强大,衬托诸侯国的不利处境。9(师):“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这一句里你发

15、现了什么问题?(生甲):合纵政策的失败。(生乙):他们力量的分散。(生丙):从九国的视角来写秦国的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保,他们不约而同采取割地求和贿赂秦国的措施。(师):难道他们苦心经营的“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策略就如此不堪一击?(生丁):由于他们人心不齐,还有就是秦国力量太强大了。(师):对。还有一点,秦国当然在外交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针对六国合纵政策(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秦国采取“连横”策略,即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与秦国联合,后来,秦国进一步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即距离秦国遥远的国家和它们建立友好关系,距离秦国较近的国家采取武力击破,从而达到各个击破的策略。实际上这就是“蚕食

16、诸侯”的策略。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用宏大的全景式镜头展示秦国追亡逐北,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的全过程。写的极为简略,秦国即将走上统一全国的道路。(生甲):老师,这几句就是铺陈排比句式吗。(师):是的。大家不妨读一下,体会这种句式的特点。(生齐读)(师):你们感受到这种句式有什么特点?(生):朗朗上口,很舒服。(师):很有气势。所以,写文章要表现气势,最好采取这种铺陈排比的方法,大家在写作中不妨尝试。11(师):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生讨论后回答):秦国的强盛。它已经成为诸侯中的超级大国而可以睥睨天下了。(师):贾谊主要采取那

17、些表现手法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秦国的强盛?(生讨论后回答):对比手法,铺陈排比手法一国多国一国之士多国之士一国之徒多国之徒一国之将多国之将一国之土地多国之土地一国之兵多国之兵结局对比秦无亡失遗镞之费,宰割天下诸侯已困,俯首称臣(幻灯片)12(生甲):老师,你认为秦国强盛的主要原因何在?(师):我认为秦国的武器先进,装备精良,士兵的英勇善战。(生甲):那么九国的武器就落后吗?士兵不善战吗?(师):大家认为主要原因何在?互相讨论一下。(生讨论后回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延续先王(秦孝公)制定的既定政策统一全国的雄心,并不因循守旧,在战术上针对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策略,积极主动出击,凭借

18、人才优势出谋划策,才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性,赢得了宝贵的时机。所以说,善于把握时机,善于运用人才资源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师):对。赵国有廉颇而不能用,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杀掉大将李牧,自毁长城;楚国的屈原被放逐,燕国的乐毅被猜忌,都折射出诸侯国对人才的态度。这都是让人寒心的作法。所以,决定一切事情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人。13重点文言词语西举巴、蜀  膏腴  爱  叩关  逡巡  弊  追亡逐北 通假字合从  连衡 词类活用会盟而谋弱秦  (幻灯片)14请课后背诵一、二段内容。第二课时要求:1检查第一

19、课时所学内容,查漏补缺。2继续学习课文第三、四段内容,秦国的鼎盛(以统一诸侯各国为标志)及迅速灭亡。3排比与夸张的艺术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的文风。4对比手法的运用。5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奋、策、御、履、六合、敲扑、鞭笞、百越、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藩篱、却、黔首、隳、镝、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不测之渊、瓮牖绳枢、氓隶、阡陌、揭竿为旗、赢粮、景从、山东过程:一、检查上节课内容1指名学生背诵李商隐的贾生诗并对该诗内容做大体阐释。2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段。3指名学生解释“窥、席、包、囊、内、务、拱手、外连衡而斗诸侯”等词语含义。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内容1(师):哪位同学朗读课

20、文第三段。要求:读出那种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的文风。(生读课文)指导学生重点朗读以下的句式: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师):你读了以上句子体会到了什么?(生甲):秦始皇的伟大。因为他开创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生乙):秦始皇的自大。因为他不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精华而反其道行之。(生丙):秦始皇的刚愎自用。因为他相信可以使用武力来解决一切问题。(生丁):秦国的鼎盛达到无人可以匹敌

21、的地步,以及秦国延续以武力来治理已经统一的国家的思想和秦始皇的洋洋自得的神态。3(师):综合几位同学的回答,一个完整的秦始皇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就是集体的智慧胜过一人的智慧。我翻检了一下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时期全图,以咸阳为中心,东北到达沈阳,正北包括呼和浩特,正西包括银川、兰州在内,西南到怒江及红河流域部分地区,疆域比夏时期扩大了将近六倍,比商时期扩大了将近五倍,比西周时期扩大了近两倍,比春秋时期扩大了近一倍,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这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巨大的历史贡献。“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请仔细玩味这几个动词的含义。(师):

22、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消灭各诸侯国,迅速荡涤守旧势力,终于完成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这是秦国的胜利,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对中华民族而言,功不可没。4(师):秦国的声威不仅震动华夏大地,还远播广大边疆地区。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师):“却”是什么意思?(生):击退。(师):大家都知道,中国历代边患不断,问题非常棘手,而只有秦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击退了匈奴等少数民族,这是华夏民族对其他民族的胜利。连剽悍的匈奴都惧怕秦国的力量,可见,秦国力量的强大。5(师):那么,敌国已消灭,周边已安定,接下来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来治理国家、对待百姓呢?(

23、生甲):我认为应该放弃战时政策,以发展经济为主,让百姓安居乐业。(生乙):我认为首先医治战争给国家、百姓带来的创伤。(生丙):消灭反动残余势力,使国家稳定。(生丁):我认为应该向统一的其他诸侯国地区的百姓广泛施以恩惠,使他们从心底里归顺秦国,认同秦国统治。(生戊):我认为应该以高压态势统治统一的其他诸侯国地区的人民,不然,他们会造反生事的。(师):到底应该采取哪一种政治呢?看来大家的认识不尽相同。实际上,这对秦始皇来说治理一个统一的庞大的帝国不但是个全新的课题,更是一种挑战。秦始皇选择了哪一种治国方略呢?请大家齐读: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

24、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师):读的很好。现在思考,秦始皇是从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国家、对待百姓的呢?(生甲):背弃先王的治国经验,焚毁百家学说与思想,毁坏著名的城池,斩杀有勇有谋的豪杰之士,把天下的兵器收缴起来。(生乙):我认为秦始皇从三个方面来治理国家对待百姓的。首先,在思想上钳制百姓,让他们都变得愚昧无知;其次,对那些优秀人才一律采用武力镇压的办法;第三,实行严格的兵器管制制度。所以,他多管齐下,从文与武、软与硬两个方面来对待百姓。(生丙):我认为秦始皇刚愎自用,因为他没有吸取先王的治国经验,以为自己绝对正确。(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好。需要纠正

25、一下,有位同学说秦始皇从文与武、软与硬两个方面来对待百姓。我认为秦始皇没有采取软的政策,应该是严刑峻法,因为他采纳法家人物韩非的思想,这是秦始皇治国的主要理论基础。秦始皇这样对待百姓,你认为有何利弊?为什么?(生甲):他的弊端在于,统一天下时,必然要用武力。而今,天下统一了,治理天下,要采取文治呀。(生乙):我认为秦始皇应该对百姓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对那些遵纪守法的良民,可以采取文治的办法,但是对那些不法之徒,决不能心慈手软。(生丙):我认为秦始皇的这种做法完全是蔑视人民,把人不当人的一种作法,你看看,他首先废先王之道,然后焚书,其次是愚民,再就是杀人毁城,目的让百姓毫无反抗力弱民,这哪一样是

26、关爱百姓,关爱生命的行为呢,如果面对这样残暴的政权统治,谁能受的了呢。(师):看来,大家对秦始皇的统治的看法发生了一点分歧,这正说明大家把课文读的比较深、比较透的表现,我很欣慰,也说明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读书贵在思考。秦始皇的作法我也持不赞成的态度。为什么?因为,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人民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战乱,可以说百姓是苦不堪言,早已盼着这场兼并战争结束,过上安定的生活。战争好不容易结束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应该到来了,可结果呢,还不如以前的统治,心里的期待不免轰然倒塌,满怀的希望变为失望,进而对这种政权的绝望也在情理之中,被逼入绝境的百姓再也无法继续忍受下去,自然会铤而走险

27、,奋起反击,推翻这种暴政。荀子·王制篇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实际上,秦始皇这样做,他心里根本没有把百姓的重要性放在心上,这是一种对人民的态度问题。这样做当然会很危险。6(师):那么,秦始皇眼里,他的政权所倚重的是什么呢?请指出原文句子来。(生甲):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生乙):秦始皇所倚重的是以华山为城墙,黄河为护城河的坚固城池,再加上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到处监视人民的一举一动,这样,自以为就可保万世之帝业。真是荒

28、唐可笑的想法。很难想象,具有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竟然如此幼稚,真是不可思议。(师):对!这位同学质疑的很有道理。这正是敌国消灭后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丧失了警惕,丧失了进取,再也不集思广益,闭目塞听,目空一切,刚愎自用,自以为自己永远正确,独断专制所酿的后果。所以,秦始皇的错误就是我们修身立人的一面镜子。7(师):现在总结一下本段内容。(生甲):本段主要展示秦国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消灭各诸侯国,统一全国,走向鼎盛的过程,终于开创了中华民族辉煌壮丽的一页。(生乙):他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亡国埋下了祸种。(师):秦国统一全国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贡献,也建构起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传统,即统一压倒分裂

29、,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但不可否认秦始皇所犯的严重错误,即武力治国的策略给后世的统治者以沉痛的教训,这也是秦始皇给历史最宝贵的反面贡献。8本段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梳理:奋  策  御  宇内  履  六合  敲扑  鞭笞  百越  系颈  委命下吏  藩篱  却  黔首  隳  镝  践  不测之渊  何  金城(幻灯片)9学生默读本段内容,尝试背诵第三段。三、分析课文第四段内

30、容1整体朗读第四段。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子: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师):本段主要写秦国的灭亡?作者是如何展开的?(生):用极为简略,概括的笔法。3(师):谁灭亡秦国的呢?(生甲):陈涉。(生乙):还有山东豪俊。(生丙):各诸侯国地区的百姓。(生丁):是天下百姓。(师):都说的有道理,但准确一点说,应该是天下百姓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因为陈涉是首倡推翻暴秦的统治,撼动了秦国的基业,也同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武装起义推翻暴政的序幕,

31、他们的壮举彪炳史册。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里有很客观的评述,下去可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这句话的内涵,作者暗示我们,是天下百姓不堪暴秦统治才铤而走险,推翻暴秦政治。所以,管窥出百姓对秦王朝的失望是多么深。这不正是“水覆舟”的生动事例吗。4(生甲):老师,从作者的描述如“瓮牖绳枢,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来看,陈涉是个出身卑微,家庭贫困,而又被征发去做苦力的人。似乎贾谊瞧不起像陈涉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师):对,这正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在贾谊眼里,陈涉的确不怎么样。这说明像贾谊这样的读书人对陈涉的确有点瞧不起,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与很高的地位,把他放在世家的传里加

32、以记述,可以发现司马迁的良史才具、过人胆识与超绝智慧。(生乙):老师,陈涉是个智力与才能都很平常的人,是吗?(师):但史记·陈涉世家里面可不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不妨读一下第一段的部分内容:“。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幻灯片)从司马迁的记述里发现陈涉年少时就是一位很有抱负与志向的人,再到密谋起事时的精心策划来看,他也很有心计。当然,贾谊这样写,自有深意存焉,目的在于通过他的弱小来衬托诸侯各国力量的强大,而诸侯各国竟然为秦所灭,秦国的无比强大就自然凸显出来了,而这样强大的国家竟

33、然为陈涉所撼动,可见秦国失去民心到了何等地步。(生丙):他是军队里一个地位很低的普通士兵吗?(师):他是谪戍渔阳的九百人中的一个屯长小头目。应该说地位不高。总之,在贾谊眼里,陈涉不过是一个很卑微、才能很平常的人。这是贾谊的策略,一方面极力贬低陈涉,像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都能一呼百应,说明秦国失去人心到了何种地步;另一方面,当时百姓对秦国的怨恨到了何种程度。秦国失去了存在的根基,焉能不亡?他是为下文议论蓄势、张本。所以,民意、民心,这是一个政权存在的惟一基础,任你武力再强大,任你思想多禁锢,任你怎么去愚民,都不会长久的。这是我们吸取的教训。5本段的字词写法及含义要注意:瓮牖绳枢  氓隶

34、  蹑足倔起  阡陌  疲弊  将  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幻灯片)6朗读本段内容并力争背诵。第三课时要求:1检查第一、二课时所学内容,查漏补缺。2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内容,亡秦之过。3本文独到的眼光,犀利的思想。4排比与夸张的铺陈艺术手法增强文章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的文风。5对比手法的运用。6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锄耰棘矜、銛、钩戟长铩、谪戍、抗、向时、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七庙、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程:一、1检查学生背诵第一、二、三、四段内容。(生背诵)2解释重点字词含义。二、指导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内容1(师):哪位同学范读

35、最后一段内容?(生甲主动朗读)请同学们默读一遍最后一段内容,就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然后思考并互相讨论。(师):注意:“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军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司马迁也表示过同样的意见,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幻灯片)2(生乙):本段是议论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采取对比手法,这一点很清楚。从今昔秦国拥有的地理环境并未发生变化对比,陈涉之位与九国之君对比,武器装备对比,谪戍之众与九国之师对比,深谋远虑及行军用兵方面对比,都显出陈涉力量的弱小,九国力量的强大,而最终的结局是九国失败,秦国兼并了九国,秦国的强大可见一斑;而现在这样强大的秦国竟然被如此弱小的一群乌合之众所撼动,反衬秦国政治上的巨大失误,离心离德。这是应该引起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秦国地理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