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科重點整理 第三章 演化 P.1 【24】3-1 演化的學說 1.生物的體型和構造,隨時間緩慢的改變,稱為 。如鯨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河口沼澤區,有 明顯的四肢,後來身體逐漸成 型,後肢退化,前肢成 狀,與魚胸鰭的 相同,適合在海中生活。但內部 卻與人手、蝙蝠翅膀相同,因此,鯨與 的親緣關係較接近。 (1)要推論生物間的演化關係,通常還可以根據生物體的內部 、 及 。 (2)(A)蝙蝠 (B)鯨 (C)鯊 (D)蛾 哪兩者的親緣關係較接近? ;關係愈接近,基因相似度愈 。 (3)下列演化的方向,何者為非? (A)由單細胞變多細胞 (B)構造由簡單變複雜 (C)體型由小變大 (D)由少數同種演
2、變為多數不同種。 (4)科學家檢視三種哺乳動物及原始爬行動物化石的前肢骨,發現骨頭的 基本構造與排列非常相似,卻各具爬行、飛行、游泳、擲握等不同功能。 由此事實推論此三種哺乳動物的起源與器官功能歧異的原因, 下列何者為最適當的推論? (A)非源自爬行動物、適應不同的生活 環境(B)非源自爬行動物、適應相同的生活環境(C)源自共同的爬行動物祖先、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D)源自共同的爬行動物祖先、適應相同的生活環境。【94基測一】 2.演化學說: (1) 說:他認為生物個體經常使用的器官會愈用愈發達,反之則退化,而且這些改變會遺傳給後代。事實:體細胞的改變, 遺傳給下一代。 (2) 說(自然淘汰說)
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著作: (一)西元1831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搭乘小獵犬號環球航行,進行歷時五年的物種、地質觀察。 其中加拉巴哥群島,由於洋流很強,形成 隔離,各島的鷽鳥無法互相交配,進而產生 隔離。有三個小島上,分別棲息著三種鷽鳥,細長的鳥喙方便取食昆蟲,厚短的鳥喙方便取食種子。達爾文認為這些鷽鳥可能都源自南美洲的同一種鳥,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才演化成今日的模樣。(1)寫出小島上主食與鷽鳥種類的配對:() (A)硬殼種子多的小島 ; (B)昆蟲多的小島 。()()()(二)科學家連續五年,在甲、乙、丙三個小島作調查,並記錄鳥喙細長和厚短的鳥兒數目,如下表:(2)哪一個島上的鳥兒,其生存
4、與否,視機會而定,和鳥喙形狀無關? 。(3)哪個島上的昆蟲食物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哪個島上的環境最不適合吃種子的鳥生存? 。(4)甲、乙、丙三島,發生鳥喙性狀演化較明顯的是哪些島? 。(5)造成鷽鳥的體型相似,嘴型卻有差異的原因,達爾文如何解釋? 。 (A)島上環境不同,能適應而生存下來的鷽鳥也因此不同 (B)各種性狀的突變基因早就存在鷽鳥的族群中 (C)因為各島食物不同,鷽鳥的基因才開始突變 (D)鳥喙厚短的鷽鳥,在種子多的島上才能存活 (E)經長期隔離,變異種個體數增多,最後演化成不同物種 (F)地理的長期隔離,可促成演化(6)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是 (A)天擇後經變異 (B)人擇後經變異
5、 (C)變異後經天擇 (D)變異後經人擇。 3.演化論的始祖是 : 群島的象龜、鬣蜥和 等生物,給他很大的啟發。他認為:同一物種,性狀不同的生物個體,對環境的適應力不同。由 對生物進行選擇作用: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過程: 。演化的原動力 。若基因不發生變異,一旦該生物無法適應改變的環境,就可能集體滅絕,而無法演化,如恐龍的大滅絕。 遺傳變異的原因有 、 。生物科重點整理 第三章 演化 P.2 【25】 ,且性狀愈 化的物種,愈 適應環境變化而生存下來。 5.(A)無性生殖 (B)有性生殖 何者較有利於演化? 。何者子代的適應力較強? 。不同的遺傳組合所形成的變異? (A)毛毛蟲變態成蝴蝶
6、(B)黑面琵鷺在生殖季的羽毛與非生殖季不同 (C)同年齡孩童的智商各不相同 (D)飽餐後血糖含量不同。7. 的模型:英國胡椒蛾 是胡椒蛾的天敵。 (1)松樹樹幹顏色 ,樺樹樹幹顏色 。在松樹、樺樹混合林中,黑蛾和白蛾維持一定比例。 松樹林中, 蛾所佔的比例較多;樺樹林中, 蛾佔的比例較多。 (2)工業革命前, 蛾所佔的比例較多,工業革命後,工廠林立,排出的黑煙及污染物使樹幹成為黑色,因此 蛾大量減少。 (3)因為工業發展,蛾的數目發生變動,生物學家調查黑蛾 和白蛾的數目如右圖,從民國4575年,白蛾和黑蛾 數目比值(白黑)與時間之關係,正確的是 。 (A)(B)(C)(D) (4)根據上表,民
7、國75年時白蛾與黑蛾的比例約為1:6,如果這種情形繼續下去,推測民國80年時,其比例約為 。(A)1:7(B)1:6(C)1:5。 (5)根據表中數據判斷,選出正確的敘述: 。在這個森林中:(A)演化過程對黑蛾生存有利(B)黑蛾與白蛾承受的環境壓力一樣(C)捕食蛾的鳥類增加(D)黑煙汙染越來愈嚴重 (E)白蛾具有保護色,較易生存。 (6)執行天擇作用的是 (A)鳥 (B)黑煙 (C)樹幹 (D)人類。 (7)假設環境變化是由空氣濁度所引起,造成黑白蛾數量改變的原因有? 。 (A)白蛾因汙染而染成黑蛾(B)白蛾因汙染而突變為黑蛾(C)黑蛾在汙染的環境背景不易被捕食(D)黑蛾較能抵抗污染 (E)白
8、蛾因被黑蛾捕食而減少 (F)控制蛾白色性狀的基因為隱性。 8.DDT是一種殺蟲劑,過去常用來撲滅蚊子,為了評估其殺蟲效果,科學家曾在某 環境中連續噴灑DDT約16個月,在這段期間,每隔4個月便從當地捕捉固定數量 的一群蚊子,在實驗室中直接對這群蚊子噴灑DDT後,記錄被殺死的個體占群體 的比例(即死亡率)。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在連續噴灑第16個月時,捕捉來的蚊子經過DDT處理後,死亡率 約為多少? (A)100(B)72(C)56(D)22。 (2)從圖中可得到下列哪項推論? (A)持續噴灑DDT期間,當地蚊子的族群逐漸減少 (B)持續噴灑DDT期間,會被DDT殺
9、死的蚊子其比例逐漸增加(C)持續噴灑DDT期間,DDT的殺蟲效果不變(D)持續噴灑DDT的期間,噴灑DDT後仍存活的蚊子比例逐漸增加。 (3)承上題,下列哪個解釋較符合達爾文的天擇說? (A)長久使用DDT讓蚊子產生抗體(B)DDT會誘發蚊子產生抵抗DDT的突變種(C)由於使用DDT造成選擇作用,使具有抗藥性個體的比例增加(D)蚊子為了適應DDT噴灑後的環境,會產生解毒的基因。 9.(1) 由 來選擇適合生存的物種。如駱駝、鱷魚、蟑螂等。歷時較 。 (2) 由 來選擇生物種類,例:金魚、無子西瓜、北京狗等。歷時較 。野生動植物大多是經由 而適應下來的。而 通常會加速物種演化的速度。11.貴賓狗
10、和哈士奇的外型差異很大,這是因為 (A)牠們的性狀差異是人類創造的 (B)這些差異原本就存在野生狗中,只不過人類培育而彰顯 (C)牠們完全不同種。( 後經 )。生物科重點整理 第三章 演化 P.3 【26】3-2 演化的證據 1.推測生物演化的證據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證據是 。 或 形成。生物遺骸中,通常較 的部份比較容易形成化石, 如硬殼、骨骼、牙齒和細胞壁等;腳印、糞便和生物棲息的洞穴等形成的化石,屬於生物 化石。 3.泥沙或岩石碎屑沉積下來,經過長時間的 作用會形成 。沉積岩中的 如滲入包埋其中的生物體構造或生物痕跡中,再經過 等作用後,可漸漸形成化石。 :生物遺體保存在 (形成 )或
11、之中,避免腐化與被微生物分解,因此肉體可完整保存。 5.由化石可以知道:生物的 、生物體的 和 、生物演化的 、岩層的 、當時生活 與 。 6.愈古老的岩層中,埋藏著愈 的物種,在較新的岩層中,則有較 的物種。 7.有些生物特徵明顯且化石數量龐大,並廣泛分布在某一時期的岩層中,成為該岩層的 代表化石,我們稱之為 。例如古生代的 ,中生代的 同種生物的化石,稱為 。從馬的化石系列可得知: 馬的體型愈來愈 ,腳趾數目愈來愈 ,有利於快速奔跑,可適應 生活。 現代馬 馬 馬 馬 馬現代馬 9.有些物種在很久以前就出現在地球上,由於生活環境改變不大,或是個體對環境具有極強的適應力,因此現今這種生物仍存
12、活的後代,其身體構造和遠古時代的祖先並沒有很大的差異,這種生物稱為 。例如: 、 、 、和 。-10.(甲)生物的外型;(乙)胚胎發育;(丙)遺傳基因;(丁)化石。生物學家推論生物之間演化關係,通常 根據哪三項條件作判斷標準? 。11.(甲)三葉蟲休憩所留下的凹槽;(乙)古生物在岩壁上所留下的爬痕;(丙)樹蕨所形成的煤礦;(丁)琥珀中的蚊子;(戊)恐龍的糞便;(己)岩層中的紫水晶;(庚)現今食肉蟻的洞穴。上述生物所遺留下來的東西,哪些可稱為化石? 。12.下列那一部分較易形成化石? (A)細胞壁 (B)細胞核 (C)細胞質 (D)細胞膜。13.目前已被發現的生物化石中,很少超過6億年以上的,主
13、要原因可能是? (A)6億年前還沒有生物 (B)6億年前的生物會互相吃食,不容易有遺體 (C)6億年前的生物身體較少堅硬部分,很難形成化石 (D)6億年前的生物生活在海底,因此無法形成化石。14.在某地的同一岩層中,找到了暴龍和三觭龍的化石。依據這些化石證據,下列推論何者最合理? 牠們的 ? (A)血緣關係相近 (B)生存年代相近 (C)食物種類相近 (D)身體構造相近。【93基測一】15.根據地層中挖出的化石,我們無法作下列何項判斷? (A)推測當時的氣候 (B)得知生物身上的斑紋和保護色 (C)由岩層中的位置推測生物的生存年代 (D)由身體結構推測生物的食性。16.如右圖為某地區地層示意圖
14、,回答問題: (1)若經查證D岩的年代最古老,且在沉積B岩層、 沉積C岩層、沉積D岩層分別發現到甲、乙、丙 三塊馬的化石,則下列對應關係,何者正確? (A)B甲,C乙,D丙(B)B丙,C乙,D甲(C)B乙,C甲,D丙(D)B丙,C甲,D乙 (2)依地質事件發生先後順序的原理推測,則沉積A岩層中較可能發現下列何種化石? 。 (A)三葉蟲(B)藍綠藻(C)暴龍(D)小麥。17.壽山位於高雄市西南區,為南北走向之珊瑚礁質丘陵地,是高雄市的天然地標。有許多含有貝類化石的珊瑚礁岩,此現象最合理的解釋為何? (A)這些珊瑚是現已滅絕的陸生種珊瑚 (B)這些珊瑚是被海浪沖上來的 (C)這些珊瑚離水登陸生活
15、(D)這些珊瑚礁岩是由海底上升所形成的。18.在恐龍化石的岩層中,為何找不到人類的化石? (A)人類全被恐龍吃了 (B)人類尚未出現 (C)人類尚未由太空移民而來 (D)因為早期的人類身體無法形成化石。生物科重點整理 第三章 演化 P.4 【27】3-3 地球上生物的演化 1.在生物演化的歷史中,曾發生過 次 的事件,造成許多生物自地球消失,也因此使許多 生物有了 的機會。 (1) 代 紀約96%海洋生物物種滅絕。 (2) 代 紀接近2/3動物消失。 2.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上的生物種類和數量如何變化? (A)物種不會滅絕,從以前到現在持續增加當中 (B)物種會滅絕,但仍然保持以前的生物種
16、類 (C)物種曾經全部滅絕後,又從環境中生成有機物,重新形成原始的生命 (D)物種曾經歷大滅絕,有的存活下來,有的演變成各樣的生物。 3.目前發現的化石中,最古老的是距今約 年前的 。有些教材: 年前的 。 4.大部分的化石年代,都晚於距今約 年前,因此科學家將以後的時期由古至今依次劃分為 、 、 等地質年代。【代】以下又細分為若干 。 5.生物演化: 地質年代距現今時間生物演化重要事件(1)地質史前年代 年前地球形成。(2)始生代 年前 年前 【 24億 年前】 原始生命誕生於 。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藍綠藻(菌)。【大氣中開始累積 氣,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形成 層,阻隔大部分太陽輻射後,陸地上
17、才可生存】(3) 代 年前 中有許多藻類與無脊椎動物,代表 。(4) 年前A. 先登陸( 類)。B.無脊椎動物( )登陸; 脊椎動物登陸 類演化為 類。 (魚類的 和 演化為兩生類的四肢: 活化石 )。 類。(5) 代 年前A.植物以 類( 生代時出現,形成現今的煤炭) 及 植物為主;B.動物以 類- 為主。 類演化成 類及 類(化石 )(6) 代 年前 恐龍滅絕後A.植物以 植物為代表。B.動物 類及 類最繁盛。(7) 年前 年前人類始祖出現。現代人出現。獲得營養方式的演化: (從外界獲得) (自行製造)。地球上原始的大氣中可能有甲烷、氨氣、水氣、二氧化碳等;且早期地球海洋中含有許多有機物由
18、此可推測三種生物的物質代謝方式(甲)無氧醱酵;(乙)有氧呼吸;(丙)光合作用 的出現順序為 。】 7.中生代與新生代以何事件做區分? (A)恐龍大滅絕 (B)三葉蟲滅絕 (C)哺乳類出現 (D)人類出現。 8.始祖鳥:鳥類特徵全身被有 ;爬蟲類特徵口內 齒、尾 、兩翼前端各有 爪。 界 9.各界生物演化: 界 界 界 界 植物 類 類 類 植物 植物 植物 植物10.(植物)演化:(從蘚苔類起屬於植物界) 11.脊椎動物的演化: 類 類 類 類 類 生物科重點整理 第三章 演化 P.5 【28】 歷程。甲丁分別表示各階段的演變 過程。以演化觀點看,大氣層是在 哪一演變過程中,演變出有效保護 生命生存的臭氧層? (A)甲 (B)乙 (C)丙 (D)丁。 【90基測二】 13.上圖為某地層剖面示意圖,甲、乙、丙分別為三個沉積地層。甲地層中有馬的骨骼化石,乙地層中有恐龍的骨骼化石,丙地層中有三葉蟲的化石,丁為安山岩岩脈,戊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