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_第1页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_第2页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_第3页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_第4页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2、 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

2、,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 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媒体设计: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 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

3、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李清照一剪梅第二阶段,播放朗诵视频一剪梅,同时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词句。第四阶段,拓展阅读,总结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

4、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 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二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三 )作品鉴赏:1、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 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

5、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明确:视觉、嗅觉、触觉。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

6、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

7、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5、研读下阕。这部分词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绪尽显于字里行间。(1)、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提问: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四 )诵读并背诵全词。对比赏析一剪梅与声声慢,小结李清照词

8、作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总结: 清新典雅,温婉细腻,婉约词的代表,世人称之为易安体。(五)欣赏歌曲月满西楼的flash,加强审美印象。(六 )布置作业: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进一步体会易安体的艺术风格。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 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

9、境遇孤苦。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历史背景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 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 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 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 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 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

10、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 崭露峥蛛。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 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赏析一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

11、,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 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赏析二她思念他。已经是秋天了她还浑然不觉的样子,秋水天长的一天,她轻解罗衫,独上兰舟。望着天边飞来的双燕,她的心里填满了相思,耿耿于怀 你可寄了书信来 ?在萧萧的落叶中,攀登高楼,望着他远去的方向,思念如月光流溢。郎啊,你可知道思念的滋味?那种纳人心肝的疼痛?日日盼望,日日失望。日日登高望归雁,直到月亮爬山了西楼还不见你的影子。相思如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李清照 一剪梅图2.一剪梅李清照图片 3.李清照一剪梅与声声慢4.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

12、 析李清照的一剪梅5.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6.一剪梅李清照经典作品7.李清照杰作一剪梅赏析8.李清照的一剪梅教学反思两篇 9.读李清照一剪梅诗词有感10.一剪梅李清照的写作背景分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引导语:李清照一剪梅可谓词类中的经典,词文中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写的颇为细腻和感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几篇李清照一剪梅的教学反思。篇一:李清照一剪梅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到有几个需要反思的问题:一是我们的诗歌鉴赏教学与高考试题脱节,也就是教学容易考试难;二是我们的课程编排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用教材大体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编排,忽略了诗歌本身发展的内在性;且只用寥寥数首诗歌来代替诗歌发展

13、的某些重要阶段,谈不上全面性与典型性;三是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重表象轻感悟,重解释轻鉴赏.下面通过案例来反思诗歌鉴赏教学在让学生鉴赏李清照一剪梅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上与表达技巧两个方面进行鉴赏.学生有的说此诗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的说是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丈夫的怀念之情 ,有的说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想念之情.而不能准确把握住:这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看到:学生对李清照本人缺少了解,对李清照诗歌创作的特点知之甚少.经过调查,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们只在初中学过李清照的一首诗歌,即诗人的早期

14、的一首小令如梦令,而初中对诗歌的要求仅限于背诵与默写上,老师与学生对诗人都不去做更多的介绍与了解.而高中课本对诗人根本没有涉及 , 虽然李清照是诗歌史上,尤其是宋词史上不可忽略的有着卓越成就的代表诗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的遗憾. 于是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她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作品的风格 .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知道了: 李清照由于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她的晚年经历了丧国失家夫亡金石丧失之痛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所以当我再次展示出诗人的如梦令

15、和声声慢,并问道:"大家根据我们现有的认识,判断一下这两首词属于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 试图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引起一场热烈辩论,掀起该课的第一个高潮.通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后期词作的风格可以用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来形容 ,体现了浓郁的婉约风格.之后,我让学生欣赏诗人的渔家傲并就此体会诗歌的意境,这样掀起了该课讨论的第二个高潮.有的同学说从词里"梦魂归帝所"的幻想和 "路长嗟日暮"的感慨看,流露了她无家可归的痛苦心情,可能是她晚期的作品,诗歌的意境是凄凉忧伤的.有

16、的同学说诗中描写了梦境,描写了与天帝的对话,体现的是一种少女的浪漫的情怀,并以此认定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尽管学生讨论的热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不能从具体的诗歌中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 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针对此种情况,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该诗的内容是什么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讨论,明确了几点:1,全词写的都是梦境:上片写词人飞上了天,天帝很关心她,"殷勤我归何处",即问她要到哪里去,归宿是什么下片写她对天帝的回答."我报"即

17、我回答说,"路长嗟日暮",前路渺茫 ,一片昏暗,使人忧伤.她不满于"学诗漫有惊人句",而要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2,这首词主要刻画了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3,开头两句描写拂晓前夜空的景象 :空中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转动,那里仿佛有无数风帆在飞舞.这完全是梦中的景象,它渲染梦境,衬托出词人对理想追求的急切心情.这样 ,明确了:该诗一反诗人婉约的风格,具有阔大,奔放而豪迈的意境.词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

18、独具特色的词篇.篇二:李清照一剪梅教学反思1、没有给学生放名家朗读的录音,只是我自己请教经主任,在经主任的辅导下,就大胆的范读,最后结尾处了得,出现了读音上的问题。我和经主任讨论认为还是读轻声,突出愁字。希望大家给个建议最后读什么最适合。2、学生很认真入境的读,我也仔细的听,一边关注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边做指导,其他学生也比较认真,做到走心我想这是这节课的收获。最后展示的时候,有个学生没把醉花阴读出忧郁之情。当时我想点评了,后来一想是个性展示读,这种忧郁之情,没有亲身经历和学生阅历浅,读起来很难把握,就没有做出评价,生怕打消朗读积极性。课下我找他谈了,让他稍微改改,带着忧郁之情,那个男生当时

19、脸就红了,他说:老师我是有些紧张,但是觉得读的还行,就想站起来表现一下,是不是影响整个班级,还有你。我当时听了,挺吃惊,他怎么会这样想,这种集体意识很强,他怕给丢人。后来,我想还好我当时没有说他,不然,他当时一定就会觉得没面子,很自责。这个男生平时很少主动回答问题。我想课上即使委婉的批评或建议,对某些小心眼的学生,也是一种打击, 以后批评的时候,真的要分场合,考虑学生情绪真的很重要。3、课前预设,鉴赏环节就是进一步体会情感进行补充完善,辅助背诵的。在时间上预设有些短,然后放的位置不对。赵谦翔老师说,先鉴赏,再读。不要这样一会读,一会鉴赏,一会再读。我把预习课放一起整个过程是,第一节课通过材料了

20、解作者的生平故事及风格,把初中学过的串联一下,勾起学生记忆深处的内容。然后初步读诗歌自主鉴赏诗歌,讨论课后习题。第二节课有感情地读,进一步鉴赏体会情感,然后背诵。我讲这课之前讲了柳永词,就是这个模式。问学生,学生说可以接受这样的模式。听了赵谦翔教授的评课后,我反省了好久。感觉平日自己用到的功夫尚浅,自己没有深度备课。今后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提升,让自己满意,才能让学生满意,以求师生共同进步。篇三:李清照一剪梅教学反思这堂课流程比较完整,生成的东西也很多,比我预期的结果要好,很可能是因为学生听过一剪梅这首词的流行歌曲版,比较熟悉歌词。如果一定要说自己

21、的功劳的话,就在于点拨恰到好处;这堂的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太短,有些地方(如对词中红藕香残月满西楼等意象)没能充分展开。下课以后,我仍觉得意犹未尽,放下电脑,打开书,重读了这首词,又回顾了学生的发言。学生一眼就喜欢上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除了整首词的意境很美之外,我也很喜欢这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步,打开门和窗,觉得整个楼道空荡荡的,整座教学楼空荡荡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占据整个教学楼。思及此,灵光一现,自字让我心头一动,从脑海中飘然而出。于是我写下如下文字。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的魅力不仅在于飘零,更在于两个自字。花随水流

22、,本来是自然现象,飘零二字融愁情入自然之景,两个自字更加明晰和深化了愁情。花之飘零与水之流动似乎两不相干,实则彼此一体,无法分开。两个自字拉开了花和水的距离,即景抒情,又兼比兴,和一种相思,两处乡愁具有相同的结构,意蕴可互相生发。分离之苦,如同无形的上帝,亚当夏娃本应互相扶持,共同消解上帝的惩罚,而事实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人在两地,各自漂泊,唯有分流水落花于两方以喻相思之苦。自字有孤独之情,有分离之意,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无独有偶,喜欢用自字的人不止易安居士一人。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个专题中,这个字就出现了很多次: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自许有一厢情愿的遗憾;映阶碧草自春色(杜

23、甫蜀相),自春色有无人欣赏的落寞;各自东西南北流,酌酒以自宽(鲍照拟行路难),各自有种让人乏力的宿命感,自宽有愤懑难解的自怜。这些句子当中自字的运用,各有其意,各抒其情,各具魅力。但相比较而言,以上诸句都未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唯有易安居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入乎景内出乎其外,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李清照一剪梅教学反思3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

24、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 1981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 1982 年北京出版

25、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 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

26、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 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 & 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 a 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

27、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 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一剪梅李清照翻译及赏析2.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4.一剪梅 李清照阅读答案5.一剪梅李清照拼音6.一剪梅李清照解析7.一剪梅李清照题目8.一剪梅 李清照 赏析10.一剪梅李清照引导语: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词人、一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的作品。全词如下:一剪梅唐寅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 ,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 ,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注释 销魂:黯然神伤。 颦:皱眉。愁聚句意为整日眉头皱蹙如黛峰耸起。作者简介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苏州吴 县人。明孝宗弘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