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实验操作题库及评分标准_第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实验操作题库及评分标准_第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实验操作题库及评分标准_第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实验操作题库及评分标准_第4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实验操作题库及评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教科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探究磁铁的两极实验内容及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出条形、蹄型磁铁的两极。1.探测条形磁铁的两极(1)选用合适的材料探究出条形磁铁的两极;(2)向评委说明探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探究蹄形磁铁的两极(1)选用合适的材料探究出蹄形磁铁的两极;(2)向评委说明探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供选器材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1个,回形针1盒、装有铁粉的透明塑料盒1个、铁珠10个。探究磁铁的两极评分标准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选择合适的器材(0.5分)针对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使实验效果明显。(0.5分)探究条形磁铁的两

2、极(2.5分)1.回形针放置位置合理(或用铁珠、密封的铁粉测试)。(0.5分)2.推动条形磁铁用力均匀,不出现明显倾斜。(1分)3.注意适时停顿,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探究蹄形磁铁的两极(2.5分)1.利用密封的铁粉分别测试蹄形磁铁的不同部位(或用回形针、铁珠测试)。(1分)2.观察不同部位铁粉的分布,并及时汇报。(1分)3.总结陈述蹄形磁铁的磁极位置。(0.5分)整理(0.5分)将实验器材进行分离,有序整理。(0.5分)探究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实验内容及要求测定磁极方向(1)运用悬挂的方法探究蹄形磁铁的磁极方向;(2)运用悬挂的方法探究环形磁铁的磁极方向;(3)运用悬挂的方法探究

3、条形磁铁的磁极方向。供选器材 旋转支架(包括底座和旋架)1个、包有白纸的条形磁铁1个、方位纸1张、U型磁铁1个、环形磁铁1个、塑料支架1个、棉线1根。探究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针对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使实验效果明显。(1分)探究蹄形磁铁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2分)1.能固定住蹄形磁铁、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1分)2.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探究环形磁铁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2分)1.能固定住环形磁铁、正确组装实验装置。(1分)2.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探究条形磁

4、铁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2分)1.能固定住条形磁铁,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1分)2.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整理(1分)将实验器材进行分离,有序整理。(1分)水沸腾了实验内容及要求 能按照正确的步骤加热水,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1)组装加热装置;(2)加热水直至沸腾,记录加热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填写记录单。供选器材秒表1个、温度计1个、装有水的50ml烧杯1个、火柴1盒、酒精灯1盏、三脚架1个、石棉网1个、不同高度的小木块(用于垫高度)2-3个,废物杯1个。实验记录单时间初始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水沸腾时温度( )( )( )( )

5、( )水沸腾时现象水中:水面:水面之上:水沸腾了评分标准实验时间: 15分钟 分值: 15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组装加热装置(2分)1.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1分)2.烧杯平稳地放在石棉网上(1分)点燃并用酒精灯加热(3分)1.取下酒精灯帽,把酒精灯放入三脚架下方,调整位置(1分)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将火柴放入废物杯中(1分)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1分)用秒表测时、温度计测温并记录(4分)1.能正确使用秒表,按时间要求测量温度(2分)2.视线水平读数(1分)3.在实验记录单上正确记录温度(1分)填写沸腾时的现象(3分)1.水中气泡自下而上越来越大(1分)2

6、.气泡到达水面就破了(1分)3.水面上冒“白气”(1分)熄灭酒精灯(1分)小心移除酒精灯,盖灭两次(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实验内容及要求观察和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1)在试管中加入纯净水,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并向评委读出此时的水温;(2)用提供的器材让试管中的水结冰,读出刚结冰时的温度;(3)对比实验前与实验后,水的变化,完成实验记录单。供选器材记号笔1个、碎冰块若干、盐5-10克、烧杯1个、干毛巾1个、温度计1根、试管1根、纯净水1瓶实验记录单水的初始温度:水开始结冰时温度:实验发现:冰比水的体积( )大/小。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为( )。

7、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2分钟 分值:12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将水加入试管(1分)能将纯净水装入一支试管,约四分之一(体积不作为评分标准,不加得特别多就行),并做标记(1分)测温,并准备冰盐混合的容器(3分)1.测量初始水温时视线与液面凹陷处水平读数,(1分)正确记录初始水的温度计示数(0.5分),单位摄氏度/(0.5分)2.将试管插入碎冰中,保持试管竖直状态,在碎冰中撒上盐(1分)温度计的使用(4分)1.温度计插入试管的水中,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部(1分)2.温度计插入试管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结冰(1分)3.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视线与液面凹陷处水平读数,(1分

8、)正确记录此时温度计示数(0.5分),单位摄氏度/(0.5分)结冰后冰柱的高度(1分)试管内的水完全结冰时,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1分)实验结论(2分)实验发现:冰比水的体积( 大 )(1分)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为( 0摄氏度/ )。(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并实验证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量取50毫升水;(2)测试食盐在5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供选器材水、20克食盐、小药匙1个、100毫升量筒1个、塑料杯1个、8张正方形小纸片10cm*10cm、搅拌棒1根、装水的容器1个、胶头滴管1根实验记录单溶解份数食盐是否完全溶解(打

9、表示)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50毫升水溶解食盐能力约( )克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评分标准实验时间: 13分钟 分值: 13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量50ml水(3分)1.小量筒量取50毫升水,用胶头滴管滴定为50ml(1分)2.视线与凹液面水平读数(1分)3.将测量的水平稳倒入塑料杯中,不撒漏(1分)分盐(2分)采用每次取一勺的方式,将20克盐均分到8张纸上,食盐是否均分(2分)溶解食盐(4分)盐按份放入塑料杯中,用搅拌棒搅拌,直到完全溶解(1分)1.搅拌时搅拌棒没有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2.完全溶解后再加新的一份盐,再搅拌并记录(1

10、分)3.直至无法再溶解(1分)记录(2分)1.正确记录下一共溶解多少份盐(1分)2.估测50毫升水溶解食盐约18克左右,数据不能超过20克(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内容及要求能按照正确步骤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2)观察比较食盐在不同温度水中溶解的快慢;(3)将结果记录下来:( )(冷水/热水)溶解食盐快速。供选器材2份相同质量的食盐(5g)、1份食盐(10g)、常温水、热水、100毫升量筒1个、250ml烧杯2个 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评分标准实验时间:9分钟 分值:9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检查并选

11、择合适的器材(1分)选择盐(1分)选择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1分)测量水(3分)1.用100ml的量筒测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1分)2.测量相同体积的常温水和热水(1分)3.分别加入烧杯中(1分)溶解、观察记录(3分)1.将盐同时加到不同烧杯中(1分)2.静置不动,观察比较(1分)3.记录( 热水 )溶解食盐快速(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内容及要求能按照正确步骤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2)观察比较食盐在水中搅拌与不搅拌溶解的快慢;(3)将结果记录下来:( )的烧杯中食盐溶解速度快(搅拌/不搅拌)。供选器材 2份相

12、同质量的食盐(5g)、1份食盐(10g)、常温水、搅拌棒、100 ml量筒1个、250 ml烧杯2个 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评分标准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0.5分)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器材(0.5分)选择盐(1分)选择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1分)测量水(2分)1.用100ml的量筒测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1分)2.测量相同的水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1分)溶解(3分)1.将盐分别加入烧杯中(1分)2.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个烧杯,不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3.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1分)观察记录(1分)观察并记录搅拌烧杯中的食盐溶解速度。(1分)整理实验器材(0

13、.5分)整理材料(0.5分)分离混合的食盐和沙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正确步骤将混合的食盐和沙分开。(1)设计实验并逐步分离食盐和沙;(2)将最终分离出的食盐展示给评委看。供选器材500ml烧杯2个、混合的食盐和沙(颗粒较大的沙和细沙)、滤网纱布1块、搅拌棒1根、蒸发皿1个、三脚架1个、酒精灯1盏、筛子1个、火柴1盒、水、A4纸1张、护目镜1个、废物杯1个。分离混合的食盐和沙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6分钟 分值:16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筛沙(1分)在桌面上放一张A4纸,用筛子将较大的沙砾筛除(1分)分离食盐和沙(6分)1.将白纸上的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

14、较多水,(1分)2.搅拌一段时间,直到食盐完全溶解(1分)3.搅拌时搅拌棒没有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4.静置一会儿(1分)5.用滤布和烧杯组装过滤装置(1分)6.过滤:将液体缓慢倒入过滤装置中,将沙分离出来(1分)分离食盐和水(5分)1.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1分)2.将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1分)3.调整酒精灯高度,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加热(1分)4.将火柴放入废物杯中(1分)5.边加热,边搅拌(1分)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粉末(2分)1.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将撤离酒精灯,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1分)2.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两次(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验证空气能占据空间实验内

15、容及要求 通过实验证明空气能否占据空间。(1)通过器材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2)通过实验现象,写出实验结论。供选器材透明塑料杯1个、纸巾1盒、塑料水槽1个、水、双面胶1个实验记录单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单实验现象A纸团湿了吗?纸团( )(湿了/没湿)实验结论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能/不能验证空气能占据空间评分标准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实验操作:空气占据空间?(2分)1.在塑料杯底放上纸团,保持纸团不脱落。(1分)2.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观察现象并记录(1分)实验结论(1分)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1分)整理实验器材(1

16、分)整理材料(1分)模拟风的形成实验内容及要求模拟风是怎样形成的。(1)组装模拟风形成的实验材料;(2)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供选器材一只蜡烛、未组装的一个长方形纸盒(相邻的两个面各有一个圆洞,正面有个方形洞贴有透明塑料薄膜)、一段蚊香、一束纸条、铅笔1根、火柴1盒、废物杯1个。实验记录单模拟风的形成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组合风形成的模拟装置(4分)1.选择所需要的实验材料(1分)2.将纸盒组装起来,保证上面和一个侧面有洞(1分)3.先将蚊香放在一侧的圆洞口,将纸条放在顶端的圆洞口(1分)4.观察纸条和蚊香的变化(1分)观察风形成时的实验现象(4分)1.用

17、火柴点燃蜡烛,将燃烧后的火柴放入废物杯中(1分)2.将点着的蜡烛放在盒中,上面洞口的下方(1分)3.将蚊香放在一侧的圆洞口,将纸条放在顶端的圆洞口(1分)4.观察纸条和蚊香的变化现象(1分)画图解释风形成的原因(2分)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1分)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1分)测量气温实验内容及要求了解气温计的结构并正确使用气温计。(1)观察气温计,填写气温计的构造;(2)用气温计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下来。当前温度( )。供选器材气温计1根测量气温实验记录单1.观察气温计,填写气温计的构造。2.用气温计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下来。当前温度( )。测量气温评分标准实验时间:5

18、分钟 分值:5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填写气温计的结构(2分)在实验记录单上填写对应的结构(2分)正确测量当前室内温度(3分)1.正确放置气温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取(1分)2.平视读数(1分)3.记录温度,度数及单位正确(1分)影子的秘密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实验产生影子并让影子发生变化。(1)选择实验器材,制造出影子;(2)采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一个影子,位于图纸的正东方,长度为6cm。供选器材手电筒1个、小木块1个、方向纸1张、铅笔1根、直尺1把实验记录单影子的秘密评分标准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选择实验器材(1分)选择实验器材手电筒、小木块、方向纸进行组装,将木块放在中心点

19、上(1分)制造出影子(1分)将小木块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木块产生影子(1分)改变影子方向和长度(2分)1.用直尺测出东方6cm的位置,做上标记(1分)2.用改变手电筒的角度,使影子长度为东方,6cm(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实验材料(1分)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实验内容及要求 认识各种月相并能给它们排序。(1)观察月相图片;(2)根据月相变化规律给7张月相图片排序。供选器材7张月相图卡、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序号1234月相图序号567月相图按时间排列正确的顺序是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评分标准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观察(1分)观察月相图(1分)排序(4分)1.按时间顺

20、序给月相排序1-3-5-7-4-6-2 (3.5分)2.记录月相序号(0.5分)模拟制造环形山实验内容及要求模拟制造环形山并画出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1)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2)试着用球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3)画出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供选器材细沙、托盘1个、大小不同的球若干实验记录单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模拟制造环形山评分标准实验时间: 5分钟 分值:5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铺沙(1分)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约2cm厚度(1分)撞击(1分)从不同的高处,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1分)画出环形山(2分)画出被撞击后月球表面(2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探究斜

21、面的不同高度对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内容及要求探究斜面的不同高度对物体运动的关系。(1)组装两个不同高度的斜面,展示给评委看。(2)用所提供器材在不同斜面上运动,观察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3)观察现象,总结:斜面高度与运动的关系,写在实验记录单上。供选器材斜面组装材料一套、正方体木块1个、小球1个实验记录单物体形状斜面一上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斜面二上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正方体球体物体在不同高度的斜面上运动,发现什么新变化斜面高度越高,物体运动( )。 探究斜面的不同高度对物体运动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1分)组装斜

22、面(2分)把两个斜面插脚分别插在斜面连接口上,组装两个高度不同的斜面(2分)摆放物体(2分)1.把正方体木块,小球放在斜面一上端,观察现象并记录(1分)2.把正方体木块,小球放在斜面二上端,观察现象并记录(1分)结论(1分)斜面高度越高,物体运动越快。(1分)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内容及要求能按正确步骤模拟鼓膜振动。(1)使用橡皮筋、玻璃杯和气球组装鼓膜模型;(2)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发生振动情况并告诉评委。供选器材音叉一套、玻璃杯一个、气球1个、橡皮筋3-5根、碎纸屑、细沙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记录单物体发出的声音“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声音距“鼓膜”的

23、远近不变声音较强时声音较弱时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远时声音较近时模拟鼓膜的振动评分标准时间:8分钟 分值:8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组装鼓膜模型(2分)使用橡皮筋、玻璃杯和气球正确组装鼓膜模型(2分)模拟鼓膜的振动(6分)1.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1分)2.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并描述鼓膜发生振动情况(2分)3.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并描述鼓膜发生振动情况(2分)4.整理器材(1分)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实验内容及要求检验出食物中是否有淀粉。(1)仔细观察各种食物和碘酒的颜色;(2)正确使用滴管,取出碘酒;(3)在每一种食

24、物的样本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正确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淀粉。供选器材碘酒1瓶、滴管1根、培养皿1个、待检测食物(馒头1个、马铃薯1个、西红柿1个、生菜叶1片等)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实验记录单食物滴加碘酒后的变化情况是否含有淀粉马铃薯西红柿馒头生菜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观察食物及器材(1分)观察食物是否新鲜,器材是否齐全完好(1分)使用滴管取用碘酒(2分)1.用手指捏紧滴管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吸入碘酒(1分)2.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1分)使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分)1.将待检食物取样,放置到培养皿中

25、(1分)2.在不同食物样本上滴加碘酒、滴管头不能与食物接触(1分)3.观察并记录食物样本的颜色变化,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淀粉(1分)时间:6分钟 分值:6分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实验内容与要求检验出食物中是否有脂肪。(1)先用食用油在记录表上涂抹,作为脂肪比较样本;(2)分别用不同食物在纸上涂抹;(3)将食物涂抹痕迹与食用油痕迹比较,说出哪种食物中含有脂肪。供选器材白纸1张、棉签1袋、食用油5毫升、花生3-5个、马铃薯1个、馒头1个、西红柿1个、生菜叶1片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实验记录表食物植物油花生马铃薯馒头西红柿生菜叶涂抹痕迹是否含有脂肪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正确留取

26、样本(1分)用棉签蘸取食用油在纸上涂抹,观察并指出其油渍不会消失(1分)用不同食物在纸上涂抹(4分)用4种不同的食物在纸上涂抹(4分)观察并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脂肪(1分)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渍做比较,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脂肪(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并清理桌面(1分)时间:7分钟 分值:7分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验得出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1)预测用多大拉力能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垫圈让小车动起来,观察小车运动变化情况,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3)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并向评委汇报。供选器材小车模型1个、棉线1根、垫圈若干、秒

27、表1块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记录单预测:挂( )垫圈时,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大小(垫圈个数)实验次数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秒)小车运动快慢(慢速、中速、快速)测量时间平均时间123123123我发现:挂的垫圈数量越多,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评分标准时间:13分钟 分值:13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预测用多大拉力能让小车运动起来(1分)作出较为合理的预测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拉力大小用垫圈个数来表示(1分)连接小车装置(2分)1.正确连接小车装置(1分)2.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1分)用垫圈让小车动起来并记录数据(

28、8分)1.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分)2.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记录数据(2分)3.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小车运动变化情况,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2分)4.每次实验测量3次,求平均值(2分)得出结论(1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内容与要求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手拉弹簧测力计至不同刻度,感受不同大小的力;(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对其拉力的大小。供选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记录单测量物体测量数值1个钩码

29、2个钩码4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调零(1分)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零的位置(1分)测量(3分)1.用手拉一拉,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感受不同大小的力(1分)2.估测,注意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注的最大数值(1分)3.手拿提环,竖直放置弹簧测力计,将不同个数的钩码放置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1分)读取数值并记录(1分)视线与指针相平,读出数值并记录(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时间:6分钟 分值:6分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实验内容与要求 用运动的小车撞击木块。(1)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2

30、)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3)知道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供选器材斜面1个、小车1个、木块1个、卷尺1个运动的小车实验记录单坡度示意图木块滑行距离(厘米)平均距离(厘米)坡度一第1次第2次第3次坡度二第1次第2次第3次坡度三第1次第2次第3次我发现:坡度越大,释放的小车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行道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 ),撞击后木头滑行的距离就越( )。小车速度越快,它的能量就越( )。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运动的小车)评分标准时间:13分钟 分值:13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从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6分)1.从坡度较大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

31、木块(2分)2.从中等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2分)3.从坡度较小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2分)正确测量、记录木块滑行距离(4分)1.测量准确(2分)2.记录规范(2分)得出实验结论(2分)得出实验结论:运动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其具有的能量越大(2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运动与摩擦力实验内容与要求模拟搬运重物过程,知道怎样减小摩擦力。(1)测量重物(加垫圈的纸盒)直接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测量重物(加垫圈的纸盒)使用“滚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3)测量重物(加垫圈的纸盒)使用轮子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4)说出怎样减小摩擦力。供选器材硬纸盒1个

32、、托盘1个、橡皮数块、长木板1块、棉线1根、垫圈若干,轮子2副、筷子一把(圆柱状)运动与摩擦力实验记录单搬运重物(纸盒)的方式拉力的大小(填垫圈个数)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直接滑动使用“滚木”使用轮子我发现:运动与摩擦力-评分标准时间:13分钟 分值:13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测量纸盒的摩擦力(3分)1.将装有橡皮的纸盒放到木板上,往托盘里放垫圈,直接拉动纸盒,当纸盒开始匀速运动时,记录垫圈数量(2分)2.做3次实验,求出平均值(1分)测量安装“滚木”纸盒的摩擦力(4分)1.将筷子作为“滚木”放在纸盒下,往托盘里放垫圈,当纸盒开始匀速运动时,记录垫圈数量(2分)2.做3次实验,求出平均值(2

33、分)测量安装车轮纸盒的摩擦力(4分)1.给纸盒按上轮子,往托盘里放垫圈,当纸盒开始匀速运动时,记录垫圈数量(2分)2.做3次实验,求出平均值(2分)说出怎样减小摩擦力(1分)物体滚动时比滑动时所受摩擦力小(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结构实验内容与要求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1)观察比较干燥的蚕豆种子和浸泡后蚕豆种子的外部形态;(2)观察浸泡后蚕豆种子食物内部结构。供选器材干燥的蚕豆种子1粒、浸泡一昼夜的蚕豆种子1粒、镊子1个、放大镜1个、培养皿1个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结构实验记录单种子名称我的观察干燥的种子浸泡过的种子画出种子的内部结构蚕豆解剖并观察种子

34、结构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比较干燥的蚕豆种子和浸泡后蚕豆种子的外部形态(1分)1.观察两者外观上的区别(0.5分)2.使用捏的方式比较两者的软硬度(0.5分)观察浸泡后蚕豆种子的内部形态(4分)1.用镊子轻轻撕开浸泡后蚕豆的种皮(1分)2.使用放大镜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1分)3.画出蚕豆种子内部结构,并标出胚根、胚芽和子叶(2分)整理实验材料(1分)整理实验材料,桌面整洁1分时间:6分钟 分值:6分简易电路实验内容与要求组装简易电路并画出电路图。(1)根据所给器材连接一个可以控制电流通断的简易电路;(2)画出简易电路的电路连接图。供选器材开关盒1个、电池1节、小灯座1个、小灯泡1个、

35、开关1个、导线3-5根简易电路实验记录单画出简易电路的电路连接图简易电路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连接简易电路(3分)1.按照正确连接方式连接简易电路(1分)2.小灯泡亮起来(1分)3.能使用开关控制电流通、断(1分)画电路连接图(2分)正确画出简易电路的电路连接图(2分)整理实验材料(1分)整理实验材料,桌面整洁1分时间:6分钟 分值:6分点亮小灯泡实验内容与要求点亮小灯泡。(1)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至少4种方式);(2)记录点亮小灯泡的连接;(3)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说出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供选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点亮小灯泡实验记录单能点亮小灯泡的

36、连接点亮小灯泡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点亮小灯泡(共4分)1.用4种以上方式(含4种)点亮小灯泡(得4分)2.用3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得3分)3.用2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得2分)4.用1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得1分)画出小灯泡连接方式(2分)分别画出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2分)得出结论(1分)正确说出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1分)整理材料(1分)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分)时间:8分钟 分值:8分制作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实验内容与要求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有故障电路。(1)制作1个电路检测器;(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电路;(3)排除电路故障。供选器材开关盒1个、电池2节、小灯座2个、小

37、灯泡2个、导线5根、一个有故障的电路电路故障检测记录单可能出现的故障检测项目无故障画“”有故障画“×”排除故障的方法小灯泡坏了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电池没有电了制作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制作电路检测器(2分)1.用一节电池、1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和三根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连接方式正确(1分)2.让电路检测器两端互相接触,小灯泡亮起来(1分)检测故障(3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出所给故障电路的故障原因并记录(3分)排除故障(2分)替换损坏电器元件,排除故障并记录(2分)整理材料(1分)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分)时间:8分钟 分值:8分检测电路暗盒实验内

38、容与要求检测电路暗盒,推测电路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1)制作电路检测器;(2)使用电路检测电路暗盒,记录下4个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3)画出接线盒内部可能存在的连接方式。供选器材开关盒1个、电池1节、小灯座1个、小灯泡1个、导线3根、电路暗盒1个检测电路暗盒实验记录单接线柱通断检测记录1-21-31-42-32-43-4通路断路根据接线柱通断检测记录,在下图中画出电路暗盒中可能存在的连接方式:1 23 41 23 41 23 4检测电路暗盒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制作电路检测器(3分)1.用1节电池、1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和3根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连接方式正确(2分)

39、2.让电路检测器两端互相接触,小灯泡亮起来(1分)检测电路暗盒(3分)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暗盒接线柱之间通断情况(1分)2.检测两次(1分)3.记录电路暗盒接线柱之间的通断路情况(1分)画出电路暗盒内部的连接方式(1分)正确画出电路暗盒内部的连接方式(1分)整理材料(1分)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分)时间:8分钟 分值:8分检测物体导电性实验内容与要求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不同物体的导电性。(1)选取身边的10种物体,并预测它们的导电性; (2)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10种物体的导电性;(3)记录检测结果。供选器材开关盒1个、电池1节、小灯座1个、小灯泡1个、导线3根,待检测物品10个(回形针、

40、橡皮、钥匙、干木块、铁钉、粉笔、塑料尺、书本、金属纽扣、棉布)检测物体导电性实验记录单物体预测第1次检测第2次检测检测表明亮不亮亮不亮亮不亮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回形针橡皮钥匙干木块铁钉粉笔塑料尺书本金属纽扣棉布检测物体导电性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电路检测器(2分)1.组装电路检测器(1分)2.实验前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1分)预测物体导电性(1分)预测10种物体导电性并记录(1分)检测物体导电性(4分)1.逐一检测物体的导电性(1分)2.每次检测能做到检测两次(1分)3.做好记录(1分)4.整理实验记录,得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1分)整理材料(1分)实验后整理好

41、实验材料(1分)时间:8分钟 分值:8分观察土壤实验内容与要求观察描述土壤,分析土壤组成。(1)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并记录土壤的特征;(2)分析实验记录,说出土壤的组成成分。供选器材放大镜1个、A4纸2张、牙签1盒、搅拌棒1根、土壤样本2份(干燥、潮湿各一份)观察土壤实验记录单方法特征看闻摸、捻倒入水中通过观察,我认为土壤是由( )组成的。观察土壤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检查器材(0.5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0.5分)观察土壤并描述其特征(5分)1.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1分)2.采用闻的方式观察土壤并描述其气味(1分)3.采用摸的方式观察土壤(1分)4.发现土壤中有水分(1分

42、)5.发现土壤中有草木屑、小虫、小石子、沙等物质(1分)土壤静置分层(3分)1.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并描述(1分)2.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烧杯中,用小棒搅拌发现有气泡(1分)3.观察静置后土壤的分层现象,描述土壤中有砂砾、粉沙和黏土成分(1分)及时记录(1分)及时记录观察结果(1分)得出结论(3分)分析实验记录,说出土壤中的组成成分(砂砾、粉沙、黏土、动植物残体、水分、腐殖质等)得3分,每说出一种得0.5分。整理材料(0.5分)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0.5分)时间:13分钟 分值:13分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内容与要求探究橡皮筋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

43、1)组装橡皮筋小车;(2)推测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3)设计实验验证推测;(4)比较分析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实验记录,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供选器材小车1辆、橡皮筋3-5根、卷尺1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记录单橡皮筋缠绕圈数实验次数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小车行驶距离(远、中等、近)测量距离平均距离123123123我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 ),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 ),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评分标准评分内容参考评分标准组装小车(1分)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0.5分)2.正确组装小车(0.5分)探究橡皮筋小车行

44、驶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6分)1.确定好小车起点,并做到每次测试从同一起点出发(1分)2.分三种情况实验,橡皮筋缠绕圈数保持一定的差距(1分)3.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记录数据准确(3分)4.分别求出每种情况实验数据的平均值(1分)得出结论(2分)得出结论正确: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2分)整理材料(1分)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分)时间:10分钟 分值:10分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内容及要求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猜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有怎样的关系,并向评委叙述;(2)设计实验,证明水温

45、高低是否影响水蒸发的快慢;(3)向评委叙述温度计的温度测量范围和每一小格的温度值,以及酒精灯是否可以正常使用;(4)看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实验,向评委叙述结论。供选器材 100毫升烧杯2个、温度计2根、三脚架1个、石棉网1块、酒精灯1盏、火柴1盒、废物杯1个、记号笔1根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1分钟 分值:11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猜测(1分)预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1分)探究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9分)1.两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等温的水,用记号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2分)2.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告知评委。(1分)3.检查酒精灯无问题后,点燃酒

46、精灯,将酒精灯移到三脚架下面,垫上石棉网,调整酒精灯火焰高度,保证用外焰加热。(3分)4.将一个烧杯移至三脚架上,同时放入温度计,将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碰烧杯底与烧杯壁。(2分)5.观察两个烧杯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直至明显看出实验现象,向评委叙述实验结论。(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实验内容及要求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现象。(1)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2)实验结束后向评委叙述观察到的现象。供选器材 酒精灯1盏、蜡烛1根(感温油墨)、铁架台1套、火柴1盒、金属条(棒)1根、废物杯1个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评

47、分标准实验时间:10 分钟 分值:10 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使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棒)(8分)1.点燃蜡烛,把蜡烛融化并将蜡烛油(或者涂上感温油墨)裹满金属条(棒)(2分)2.冷却金属条(棒),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2分)3.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移至铁架台金属条(棒)下方的一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3分)4.观察现象并向评委叙述结论。(1分)整理实验器材(1分)整理材料(1分)比较铜、铝、铁的导热性能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验,比较铜、铝、铁的导热性能的不同。(1)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观察铜、铝、铁的导热性能;(2)实验结束后向评委叙述观察到的现象。供选器材酒精灯1盏、蜡烛1根(或者用感温油墨)、铁架台1套、火柴1盒、废物杯1个、金属丝一组(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各1根)比较铜、铝、铁的导热性能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0 分钟 分值:10 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检查器材(1分)选择合适的器材(铜丝、铁丝、铝丝长短、粗细一样)(1分)使用酒精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