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书画_第1页
先秦、秦汉书画_第2页
先秦、秦汉书画_第3页
先秦、秦汉书画_第4页
先秦、秦汉书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画欣赏书画欣赏先秦、秦汉时期先秦、秦汉时期目录:目录:一、先秦绘画、秦汉绘画一、先秦绘画、秦汉绘画二、先秦书法、秦汉书法二、先秦书法、秦汉书法先秦绘画艺术特点先秦绘画艺术特点第二章第二章 秦汉书画秦汉书画第一节第一节 秦汉绘画秦汉绘画秦汉绘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代的墓室壁画、帛画和画像石、画像砖这几方面。一一 秦汉壁画秦汉壁画秦代壁画秦代壁画 秦代壁画,从文献记载看是很丰富的。可惜项羽的一把火,大多已化为灰烬。由于年代久远,今天大多已无法得见。西汉的壁画艺术在继承了秦代的传统风范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秦咸阳宫3号宫殿遗址发现西阁道上东西两残壁满饰壁画。有车马图、仪仗图和麦穗图。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复原

2、图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复原图壁画壁画 咸阳市区以东15公里的渭城区窑店镇秦都城遗址内,目前保存有三座秦代宫殿遗址,其中第三号宫殿遗址内发现的32.4米长的秦代壁画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宫殿壁画。 驷马图驷马图共有三幅,这是其中之一,高86.7 宽166厘米,画面为四匹马同驾一辆车。一车所驾之四马,谓之驷。四匹马皆为枣红色,均作奋蹄奔驰状;车为单辕,方形车箱,黑色伞状盖,这种形状的车在古时称为“安车”。车马形状及系驾方式与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车马相似。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出行时乘坐六匹马驾的车辇。图中的驷马驾安车,秦代称为“属车”,应是秦始皇出巡车乘中的随行车辆。 秦代壁画颜色丰富,色料

3、多为矿物颜料,有黑、赭、黄、大红、朱红、石青、石绿,黑、赭、黄、大红、朱红、石青、石绿,以黑的比例最大,显示出秦人尚黑秦人尚黑的特点。 秦代壁画内容丰富,个性鲜明。驷马图不仅突出了秦代绘画写实性,而且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本图整体采取侧面鸟瞰角度,平涂晕染兼施,局部画面采用了剪影效果。 秦代壁画的技法以平涂为主平涂为主,而线条不予强调,犹如“没骨”之法,且无渲染,工笔重彩人物技法尚处始创。壁画墙体一般用夹竹抹泥墙,墙面均经过馑涂,绘画工具为毛笔。史记始皇本纪说始皇陵墓地宫“上具天文”,由此看来在秦始皇陵内极可能存有大量壁画。秦代壁画秦代壁画秦驷马图 汉代壁画大盛,其壁画艺术在继承了春秋、战国及秦

4、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随着木构建筑的破坏,汉代建筑物中的大量壁画早已荡然无存。 汉代统治阶级崇尚孝道,厚葬风气极盛,帝王贵族灵寝都极具规模,建造功臣陵墓,树纪念性石刻,以示褒宠等。汉墓室多以砖石为之,流行在墓壁雕饰绘画,棺椁多加漆绘。 墓室壁画等于是宫廷壁画的一种转嫁。它不是让世人公开观赏,修墓绘壁画一方面是为了表明对死者的敬仰怀念,显示其高贵;另一方面有希望死者死后可以向生前一样继续享乐,过着荣华不缺的生活。强烈的心理因素造就了壁画的传承。 汉墓壁画的发现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迄今发现的汉代墓室壁画省区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甘肃、陕西、内蒙古、广东等地。汉代壁画汉代壁画

5、 汉代画风拙朴、古雅,不大讲究比例关系,线条粗犷,多运用散点透视,人大于山。散点透视互不遮拦,象征手法见多,以一当十。多用先勾线后涂色的方法,注意整体法和中轴对称关系,人物造型以尊卑关系而定。设色法主要有:单线平涂法,没骨法,白描法和点彩法,晕染法和渲染法,写意法等。 汉代壁画的艺术特点:汉代壁画的艺术特点:代表作品: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壁画汉墓壁画题材内容大致为七类:汉墓壁画题材内容大致为七类:(l)表现墓主庄园生产活动生产活动的农耕、桑园等。(2)表现墓主仕宦经历的车马出行车马出行等。(3)表现墓主享乐生活享乐生活的燕居、庖厨等。(4)宣传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一类的古

6、代圣贤,荆轲、伍子胥一类的忠臣义士等。(5)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一类仙人和表现天上世界的仙禽、神兽等。(6)在天人感应论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祥瑞图等。(7)天象类如日月星宿、云气和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汉代壁画汉代壁画 西汉中期汉昭帝、宣帝时期(前86前49)的卜千秋墓室壁画,是又一处高水平的汉画实物,是现存最早的汉墓壁画。根据墓室砖上有编号和砖缝间的排接痕迹来分析,画是在室外完成的。壁画分布在墓门内上额、后壁和墓顶。内容分三部分: (1)天空、始祖;(2)吉祥、驱邪;(3)升仙;汉代卜千秋墓室壁画汉代卜千秋墓室壁画对线描的出色运用,是该墓壁画的一大特

7、色。作者通过运笔的疾徐、顿挫、虚实、转折等变化,巧妙地使线条疏密、长短、方圆等不同韵律恰当搭配,造成流动感。汉代卜千秋墓室壁画汉代卜千秋墓室壁画该墓壁画使用的颜色只有朱砂、淡赭、浅紫和石绿四种,以朱砂为基调,热烈而奔放。 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之朱雀 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之伏曦女娲 汉代卜千秋墓室壁画汉代卜千秋墓室壁画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打虎亭汉墓壁画局部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市西南6公里的新密市。东西两墓并列,距今已有1800多年。西墓庞大,用砖石筑成,分七室,总长25.16米,宽17.8米,中室高4.88米。墓底铺煤,厚0.5米。墓内画像、石刻丰富,雕刻风格独特。 东墓规模略小,壁画多是模拟墓

8、主生前的庄园生活,有收租、坐厨、迎宾、宴饮、舞乐和百戏、相扑、车马出行、侍女图等。 汉代打虎亭汉墓壁画汉代打虎亭汉墓壁画宴饮百戏图 这是一幅长7.3米,高0.7米的巨幅壁画。画面的上边绘彩色帐幔,其下绘百戏图。画的西部绘红地黑色幄幕,其前绘有大案,案面绘朱色杯盘。案帝国坐二人,身着长衣,似为墓主人宴饮图像。幄幕两侧各绘四个衣着不同的侍者,案前绘有跪、立的人像。画面上下两边各绘一排贵族人物,他们身穿各种不同色彩的袍服,跽坐于席上,宴饮作乐,观看百戏。图中绘有跳丸、盘舞等多姿献技的百戏图像。宴饮百戏图,画面宽广,构图严谨,线条苍劲有力,色彩富丽,人物众多,并熟练地运用了平涂着色的技法,这在我国美术

9、史上是不多见的。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以及匠人们的高超技艺。打虎亭汉墓壁画汉代打虎亭汉墓壁画汉代打虎亭汉墓壁画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乐舞百戏图车马出行图 东汉墓室壁画 陕西省定边县出土二二 秦汉帛画秦汉帛画 秦汉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汉代的帛画。帛画,按照古代丧仪,应称之为“铭旌。据研究,帛画起源于战国中期的楚国,消失于东汉。 汉代的丝织业较为发达,帛画艺术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重孝道、行厚葬风气的兴盛,作为殉葬品的汉代帛画更显得精致和讲究,其内容题材广泛,由于帛画不易保存,这些作品早已失传,今天所能见到的是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及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几幅帛画。 帛画帛

10、画 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字型“非衣”,系轪(dai)侯利仓之妻盖棺的祈求死者灵魂升天的祥物。“T”形帛画形帛画 T形帛画,全长205厘米,描绘人生及美好的理想。自上而下分成三个部分:天上、人间、阴间。 上段绘天界,面积最为宽大。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女娲,周围有金乌载日,奔月嫦娥,升空巨龙,二鹤对舞,扶桑、神仙、怪兽等。 中部为人间,相接部分为天阙,阙下有值班的司阍,两扇门阙上各立一神豹。在接近“天厥”的华盖下面,一年老的妇人拄杖而行,即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前后有男女侍从。 画面最下部为阴间,画一怪人土伯,赤裸着身体头顶大地、脚踩地鳌、龟、枭等灵物,竭尽全力托举着现实世界

11、。 这幅帛画构图采取绕中轴线左右对称法,对色彩的运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线条细劲匀净。表现出汉代人异常丰富的想象力。 三三 秦汉画像石秦汉画像石/砖砖画像石画像石/砖砖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遗存丰富,它是秦汉艺术,尤其是汉代艺术代表性的艺术品类,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美术实物资料。画像石,是在石块上雕刻画像而成;画像砖,是在泥坯上模印画像后烧成的砖块。匠师以刀代笔,再见用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因而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一种兼具绘画、雕刻或浮雕包括建筑等表现形式的艺术,比起绘制在粉壁上的壁画保存得更长久。 目前发现的画像石年代较早的是西汉晚期,大多属于东汉时期。汉画像石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广

12、泛,由于画像石主要是为墓葬和祠堂祭祀性场所做装饰用的,所以其画面内容也多围绕墓主人的生平、财富、社会活动以及为其服务的生产活动、神仙、鬼神、信仰等。 在艺术创造上,画像石、砖强调的是神,强调大体大貌,讲究寻常之外,这表现出汉代美术家出色的艺术才能。形象造型是其关注的首要出发点。 汉代的画像石刻,还善于妥善地表现并处理大场面,大图景。有的壁面、雕塑很大,而且错综复杂,经过画师的巧妙安排,显得有条不紊,主题明确。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人物多取侧面,不善于正面的刻画。在透视处理方面,也还没有一定的法度,不能表现纵深的远近关系。 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画像石东汉 186136cm“满”是汉代画像石的一个特

13、点,主要表现在构图满。汉代画像石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浑厚、质朴的本土精神,对于汉画风格,鲁迅先生曾评价道:“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此幅画像为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画像石,共分五层:第一层为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西王母作蓬发戴胜状,画面右方有玉兔捣药场面。第二层,自右至左刻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zhun x) 、帝喾(k) 、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自右起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等孝子故事。第四层,自右起刻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此壁画像内容,称得上是经史故事的集大成。延家岔汉

14、墓墓前室西壁延家岔汉墓墓前室西壁陕北绥德陕北绥德卷曲的流云纹和在卷草纹空白处填各种鸟兽纹,看似很满,却给人空间开阔、透气的感觉,没有挤压感。这块东汉时期的空心画像砖,代表了汉代河南地区的画像砖特色。 最值得一提的是“斜索戏车”这块反映汉代高超杂技艺术的模制高浮雕画像砖。画面是一场戏车履索的综合表演:这块画像砖表现汉代杂技百戏的精彩场面。在画面中心的战车上,一人头朝下双脚倒钩住车中竖立的高杆,双臂平伸,掌中各有一圆球,球上又各站一人。球上二人一人双手叉腰下蹲,显得悠然自得;另一人则“金鸡独立”,以高超的技巧来保持平衡。后边两车之间拉起一根绳索,绳索分别掌握在立于前车车与和半蹲在后车高杆之上的二人

15、手中,倾斜成45度。后车驭手紧勒马缰,控制车速,以便绳索保持绷紧的状态。令人惊叹的是,在这呈45度斜线的绳索上,一人正踩索正向上递步,其两臂自然上翘,以保持身体平衡。这样精彩的杂技场面,被这幅2000年前的画像砖,生动地记录下来。为后人研究汉代的杂技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履索难度远远超过现代的走钢丝技艺,堪称汉代杂技之精粹。该画像砖送京展出后,令众多的现代杂技艺术家和考古学家惊叹不已。河南新野杂技百戏画像砖河南新野杂技百戏画像砖河南新野月神画像砖, 东汉,宽32厘米,残长62厘米,河南省博物院收藏。这块画像砖上的图案是一只长着人头的大鸟,人头上盘着高髻,颈部生出向前卷曲的长长羽毛,鸟身上可看出双

16、翅和尾羽毛。鸟身内有一内凹的圆形,中有一只蟾蜍和一株桂树,这是在表现传说中的月亮。鸟周围有二星闪烁。这只神鸟,是伴随着西王母的月神。月神画像砖采取东汉流行的模印技术印制,图纹浮雕效果强烈,遗憾右轮廓已残。 东汉晚期作品,长458厘米、高40厘米、厚5.2厘米。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弋射场面:荷池岸边枯树下,两人张弓仰射,天空雁鹜惊飞。其中一位射者仰身向后,右肘着地,作用力拉弓状,射者身后都有绑线架。那雁鹜惊飞的紧张,猎人沉着的神态,特别是猎手富有弹力的丰满肌肉和引弓待发所蓄积的力度,充满着紧张、力量和韵律感,体现出一种气势。弋射场面以“天远鸟征”的画法来填充空间,远近对象的比例大小不一样,填塞

17、的附加物已逐渐被淘汰,这样加强了空白的空间效果,表明当时的四川工匠处理空间结构的能力较前人有了进展。远处的树木稀疏的枝叶和水中的莲蓬都暗示了秋天的景色,与下层的收获场景相关联。下层是收割场所:两人持镰割稻,三人在后拾稻捆束,一人送食,手提篮,肩挑稻束,生动地再现了蜀地收获季节的繁忙景象。整个画面上下虽然是两种活动,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洋溢着亲切的生活情趣,犹如一幅耐人寻味的抒情风俗小品。 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四川汉代画像砖四川汉代画像砖四川汉代画像砖四川汉代画像砖四川

18、汉代画像砖四川汉代画像砖四川汉代画像砖四川汉代画像砖楼阁人物车骑 画像石山东嘉祥石刻第二节 先秦的书法艺术 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约前14至前至前11世纪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风格美等。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改变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 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 这些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

19、象形性,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这一时期的书法这一时期的书法 ,主要有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东西周的金文、石鼓文、周代,主要有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东西周的金文、石鼓文、周代的帛书和简册。的帛书和简册。(二)金文(二)金文毛公鼎简介: 西周散氏盘西周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其“浇铸浇铸”感很强,表现了浓感很强,表现了浓重的重的“金味金味”,因此在碑学体,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0、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盂鼎鼎毛公鼎毛公鼎,结字并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惟取纵势,其尚横者惟散氏盘散氏盘而已。而已。”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传为清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大盂鼎又称盂鼎,之所以冠以大是为了区别于小盂鼎。这两个鼎同出,但小盂鼎原器已失,仅存铭文拓本。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

21、。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三)石鼓文(三)石鼓文二、秦汉书法二、秦汉书法(一)小篆(一)小篆 李斯李斯 (?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李斯李斯 篆书作品篆书作品峄山刻石

22、峄山刻石 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但与琅邪、泰山相较,仍不免有优孟衣冠之诮,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但秦代的遗本已然很少,即使如此亦不能轻易舍去不用,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确与琅邪等异趣。其特点是用笔匀净挺瘦,提笔疾过,圆融峻整,其笔法又如玉筋、钗骨,所以秦篆又称“玉筋篆”。 (二)秦隶(二)秦隶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三)汉隶(三)汉隶 张迁碑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