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清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找出文章的线索, 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2) 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培养概括能力。(3)理解本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感知课文,诵读文段。明确课题,合作探究、分析材料,扣题成文。发言交流,完成结题研读法。整体阅读,整体感知,了解作者的思想;抓关键语句,揣摩品味,理清作者感情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
2、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二、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2、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3、教具准备:课文朗读磁带 多媒体课件4、课时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背景 朗诵 线索 第二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一、二大部分,即一到五节) 第三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三、四大部分,即六七节)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
3、的历史,一起去记念刘和珍君(展示课题)。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出示鲁迅肖像,或观察教材右上角的鲁迅肖像。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发学生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联想。 2、关于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 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年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年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3、背景介绍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
4、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
5、制造了种种谣言。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无花的蔷薇,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4、整体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在预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大意,了解刘和珍其人其事。学生口述刘和珍事迹品质精神,她是怎样一个女性?(学生口头回答,小结。)理解并把握课文线索。(向学生提问,要求思考。)明确: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具体地说: 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及要求引起作者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小节) 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小节) &
6、#160; 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6小节) 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小节) 板书: “痛心的回忆”(13小节) “愤怒的控诉”(4.5小节) “深沉的思索”(6小节) “热烈的讴歌”(7小节) 5、作业: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第二课时)1、导入语: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理解鉴赏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2、 理解和把握一二节思想感情诵读一、二两节。重点读第一节第3小节和第二节第1小节。写作思路:写本文的缘起学生“正告”,劝“我”写记念文章。启发学生体会感情:不是年轻的为年老
7、的写纪念,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作为老师前去出席学生的追悼会,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提问思考:鲁迅在这里已把自己的主要感受表达了。读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最强烈的感受?说出你的“第一印象”。 注意体会这里再三表示出一个意思“无话可说”。为什么会“无话可说”? 最终说话了吗? 说了什么? 请学生找出关键语句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的感情受到了强烈刺激,对刘和珍等人的死难表现出极度的悲愤,作者对恶势力毫不留情地发出强
8、烈的诅咒,也可以把这些看作是对社会冷漠现象的抨击。 通过关键词语,了解鲁迅的情感变化: 面对惨象,回忆刘和珍的好学上进,使鲁迅先生难过得 “艰于呼吸”,愤怒得“无话可说”,直至“出离愤怒”。而后发出了战斗的宣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先知先觉者总是承担着社会的痛苦,而庸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自以为幸福,其实真正幸福的是为自己的人格,为实现社会理想而活着的人。明显地可以看出鲁迅情感变化的过程。 作为一位斗士,鲁迅在大是大非前从来都是正气凛然,他看不起庸人,也不会做庸人。要做“猛士”,体现着鲁迅的人生态度。 3、研读第四、第五两节。(注意第三
9、、第四和第五节的关系。) 鲁迅说过,他最感到悲哀的就是可爱的青年的死。 体会第三节中作者对刘和珍的感情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理解提示:第三节写刘和珍的温和微笑,在鲁迅眼里,她是可爱而且可敬的,她也是普通的弱女子,绝对不是“暴徒”。第四、五两节则写刘和珍的遇害和爱国学生所遭受的诬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连在黑暗中洞若观火的鲁迅也没想到,政府竟然会对徒手请愿的学生队伍开枪,虐杀手无寸铁的学生,甚至包括刘和珍这样温和微笑的学生,更没有想到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竟会对刘和珍等进行恶毒的污蔑。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派的无耻行径的无比愤慨。 提问思考第五节详写刘和珍等遇害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10、“没有便死”“于是死掉了”等毫无感情色彩的词语使用有什么深意?如何理解“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 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怎样理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的含义?明确:A、第五节的这段详细叙写,意在表现段政府的凶残,竟对弱女子下如此毒手。刘和珍中弹后没死,士兵竟然又猛击两棍。这些士兵没向侵略者开枪,但是他们为军阀卖命,在人民面前是镇压者,完全丧
11、失了人性。由此延及其他,面对这样的虐杀,政府还振振有辞,还有文人要为之辩护,还有国人平心静气的麻木,鲁迅当然愤怒至极,“无话可说”!这部分详写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鲁迅笔下三位女生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从容赴难的场景,表现了革命女性英勇无畏的气概,想一想北洋军阀政府从政客到军人个个畏外敌如虎,而柔弱的女生在死亡降临时无畏地救助同学,在那令人绝望的黑暗年代,这种伟大的人性不啻道耀眼的闪电,激动着正直的人心。第五节对刘和珍等人作出了高度评价。 B、鲁迅在这里表现的,还是那种痛惜“可爱的青年的死”的感情。在这两部分中,主要感情还有“愤怒”,对段政府的愤怒!对流言家的愤怒!对整个社会的状况,也表现出强烈
12、的情绪(“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C、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污蔑.这两个 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 声息的缘由了 .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即举行革命;一种是灭亡,即民众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民族衰亡,但作者重在强调爆发. D、这一节有一个重要的反衬。在赞颂三位女子在弹雨中从容救助后,转而“赞扬”“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这里的“八国联军”指的是日本纠合的帝国主义国家军队,这两句是互文)。如果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挑起事端,就不会有三一八惨案。而几十位学生的性命,在军阀政府和
13、帝国主义侵略者眼中是不足道的。这一反衬突出了中国女子的勇毅,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的无耻。4、作业:找一找其他文化名人关于三一八惨案的文章,加强对本文的理解。(第三课时)1、研读第六节第七节,理解鉴赏关键语句,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朗读,理解第六节。提问本节哪些句子表达作者的感情,哪些突出作者的深思? 鲁迅先生对反动政府、对反动文人的种种劣行是什么态度?对中间状态的庸人是什么态度?如何理解“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有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明确:学生口答鲁迅极度憎恶。哀其不觉醒,鲁迅厌恶那种麻木冷漠的精神状态。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
14、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牺牲巨大才换来了社会的一点进步,而请愿何能推动历史的进步呢?可见作者是否定徒手请愿的斗争方式的 。提示:最令鲁迅感到痛苦的,是“可爱的青年的死”。鲁迅热爱青年,正因为如此,他不愿意他们无谓地死去。鲁迅痛惜刘和珍的死,但是认为她的死意义有限,因为没有达到目的,以此启迪青年注意变换斗争方式。这一部分总结教训,谈意义。有两句话要引起注意。“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第六节要体会鲁迅对反动势力的态度。 三一八死难惨重,四十多位青年的死给鲁迅造成了极大的悲痛,但是他的思考冷静深刻,显示出他作
15、为一位成熟的思想家的特质。他颂扬刘和珍等烈士的英勇壮烈,却并不意味着同意她们的斗争方式。鲁迅看透了反动政权的性质不是靠请愿就能改变甚至推翻的,他深刻认识到反动势力的强大和国民的不觉醒。他以“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一段话告诫民众,要变换斗争方式。至于用什么方式,他没有直说。其时在中国南方,武装铲除军阀的意识已经很强。三一八以后,段政府通缉的50人名单中有鲁迅,这与他的“反政府宣传”是有密切关系的。 2、朗读,理解把握第七节提问:第七节讲了哪三点“意外”? 重点却落在哪一句? 提示:重点落在“中国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上,鲁迅甚至认为“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而对请愿本身,他的评价很有限。这里需要说清一个问题,他有很强的辨析形势的能力,对反动派的本质看得一清二楚,他早就不相信这个政府,虽然他还没想到政府会杀学生。鲁迅不赞同请愿的方式,可是当得知学生遭受屠杀后,他立刻不顾个人安危,坚定地站在学生一边,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理智与情感。19世纪70年代末,巴黎工人准备起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条件不成熟,不主张行动,可是当公社起义后,他们立刻坚定地站在起义者一边,因为这是立场问题。鲁迅在三一八问题上的做法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计算题
- 广东省中山市202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荆州学院《非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D》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科学基础B(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理】第九章压强 固体压强 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 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兽医寄生虫病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标志与符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粉体科学与工程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微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内审检查表完整版本
- 初二数学几何试题(含答案)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综合实践》示范课教学设计
- 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正式版)QC∕T 1206.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通 用要求
- 《煤矿地质工作细则》矿安﹝2024﹞192号
- 消防控制室值班服务人员培训方案
- 《贵州旅游介绍》课件2
- 2024年中职单招(护理)专业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无人机应用平台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