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_第1页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_第2页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_第3页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_第4页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概况(一).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指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15个省辖市以上城市 ,其土地面积约为996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536.6万人(2007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东临东海和黄海,江海交汇处,长江黄金水道起点,南北海岸线中段。 2.交通发达 铁路:京沪铁路、宁启铁路、沪杭铁路、沪蓉高速铁路合宁段、甬台温铁路、京沪

2、高速铁路(建设中)、新长铁路、陇海铁路、淮扬镇铁路(建设中)、连盐淮铁路(建设中)、江苏沿海铁路(建设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 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温州永强机场、台州黄岩路桥机场、衢州机场、舟山普陀山朱家尖机场、义乌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无锡硕放国际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盐城南洋机场、苏中机场(建设中)、淮安民用机场(建设中)。 航运: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乍浦港、南京港、南通港、南通洋口港、连云港港、盐城大丰港、 (二).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

3、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4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4724.96万人(2009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 。 2.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 二、珠江三角洲

4、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一)总量指标分析 从近3年两地区的经济业绩来看,长江三角洲发展态势迅猛,而珠江三角洲相对滞后。 2007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8.8%,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0.2%,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2008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955.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7.95% 。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9.1%。200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分别增长11%、12.6%,均超过了全国9.0%的增长速度。 2009年长江三角洲生产总值达到5.97亿元,约占全国21.4%

5、增长约为10.64%,珠三角实现生产总值32105.88亿元,增长9.4%。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00010203040506070809YCX1X2 总量上来看,长江三角洲GDP 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约是珠江三角洲的两倍,但人均GDP却低于珠江三角洲;从发展速度来看,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高于珠江三角洲。(二)产业结构 2009年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规模和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200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

6、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 50.4 44.7。与上一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缩小0.2、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2.4个百分点。 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7.5%和11.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2.4:50.3:47.3调整为2.3:47.8:49.9,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0.1个和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 。 从以上数据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9.9%,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的44.7%,三次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潘遂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建立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国家或

7、区域,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先进。(三)对外贸易三)对外贸易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一直是全国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占全国总值之比超一半以上,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尤其是中国提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浦东全国率先改革开放综合配套试点以来,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长三角外贸进出口业绩赶上并超过了珠三角(广东省)地区;值得提出的是:2008年长三角(两省一市)和珠三角(或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量占全国总值的62.8%,出口的67.6%和进口的56.75%,实现外贸顺差总数达3227.42 亿美元,超过全国总顺差金额2954.7亿美元的272

8、.72亿美元,由此可见,两个三角洲是全国外面进出口的主力军,是国家出口创汇的核心力量。长三角两省一市及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列表比较如下 省市名称外贸进出口金额其中出口进口实现外汇 (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上海市3221.28 +13.84%1693.51527.88 +9.88%165.6217.66%江苏省3922.72380.4 +16.9%1542.3 +3.7%838.1浙江省2111.5 +19.4%1542.9 +20.3%568.6 +17%974.3长三角9255.585616.83638.781978.02(两省一市总量)占全国总量之比36.13%39.32%

9、32.11%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量25616.3 +17.8%14285.5 +17.2%11330.8 +18.5%2954.7广东省6832.6 +7.8%4041 +9.4%,低于全国水平7.8个百分点2791.6 +5.4%,低于全国水平13.1个百分点1249.4占全国总量值之比26.67%28.29%24.64%长三角与珠三角(广东省)16088.189657.86430.363227.42长三角+珠三角占全国总值的比例62.80%67.60%56.75%20012005年双三角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比较年双三角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比较20012005年双

10、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比较年双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比较(四)居民收入(四)居民收入 从上表显示的数据来看,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 2005年双三角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5年两个三角洲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珠三角为17477元,比全国高出66.6%。两个三角洲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其中长三角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珠三角为6331元,是全国的1.9倍。(五)利用外资 2001年全国新批准外资企业24591家,投资总

11、额774.6亿美元,外方认缴外资351.3亿美元,其中广东省分别为4969家,98.98亿美元和51.3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20%、12.8%和14.6%;(按:广东9市的数字不清楚)与此同时,长三角两省一市则明显高于广东省,详见列表如下:省市名称批准外资企业(家)投资总额(亿美元)外方认缴总额(亿美元)上海市3108117.20245.78江苏省3294161.2276.42浙江省199557.6433.41小计8397335.88155.6占全国总量之比34.20%43.40%44.30%再从2008年外资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全国新批准外资企业27514家,实到外资金额924

12、亿美元,当年广东全省分别为6999家,191.7亿美元,占全国总量之比分别为25.4%和20.75%,比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5.4个百分点和6.15个百分点,广东取得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长三角两省一市, 则取得批准外资企业9842家,实到外资452.7亿美元,占全国总量之比高达35.8%和48.99%,与2001年相比仅增长了1.6个百分点和4.69个百分点,净增幅度明显比珠三角低。但从整个三角洲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来看,长三角则明显好于珠三角 。 (一)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发展以设立深圳、汕头、珠海三个经济特区作为先试先行实验基地,而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则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后方阵地。随着浦东

13、新区开发开放,尤其中央宣布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后,利用外资探索试验领先全国一步。这次中央发布珠三角发展纲要,又提出深化改革试验区,广东省最近又向中央提出了“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大有重振旗鼓,领先全国之势。 (二)珠三角地区,整个产业结构制造业的比重更大一点,尤其以出口外向型企业比例居全国最高。长三角尤以上海为中心的钢铁、汽车制造、石化、航空航天、造船、重型装备等重工业比重较大,技术力量雄厚。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也比珠三角要高一些,其中上海的金融、证券、贸易、航运、物流等更具优势。三、三、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 (三)整个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水平,长三角比珠三角要强

14、一些。长三角高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聚集优势更加突出。 (四)珠三角地区,文件里特别注重的是它怎么深化与香港和澳门的合作,而这样一个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是长三角所没有的。但长三角围绕上海建立国际大都市,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面向东北亚、东南亚及全世界。 (五)在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方面,长三角是两省一市,“16+1”个城市分布在两省一市,它推进一体化就相对麻烦一点。而珠三角就是广东省的九个市,所以中央要求珠三角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要走得更快一点。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由于两个三角洲各自的特殊性,中央文件给了它们不同的发展任务和不同的定位。 (六)在从长三角和珠三角生产总值

15、(GDP)、利用外资、出口创汇等三大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珠三角有的优势逐步被长三角的高速发展替代,长三角发展潜力更加突出。两个地区在全国经济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 。 总体是:长三角强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而珠三角更加强调背靠港、澳、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存在的问题(一)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两个三角洲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各地级市行政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的畸形竞争。各个城市从追求自身发展目标出发,极易滋长地方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从而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渐离散,导致各个城市均以行政区域为界,相互封闭,各自发展

16、建立“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而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往往是优先重点建设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目前,上海在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地位更加明显,而珠三角也应该尽快确立广州、深圳的龙头地位,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两个三角洲应进一步整合区域内的各类资源,发挥政府宏观指导的作用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更好地利用政策、利用价值规律,逐步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 对于珠三角地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辐射作用不明显、各地区划地为营的散状竞争不利于整体产业的升级。珠三角地区必须尽快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尽快成为拥有自我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能独立进行产业结构战

17、略性调整,并尽快培育优势配套产业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才能真正提升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对于长三角地区,由于长期受条块分割的影响,各地之间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同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抑制了整体联动效应的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产业整合的方向,应该根据各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形成垂直与水平一体化。有关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地工业化进程具有显著的不同梯次结构。对于处在不同梯次的地区,可以通过垂直分工来加强产业联系;而对于处在同一梯次的地区,则可通过地区之间互补型的水平分工来加强产业联系(二)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建议(二)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建议

18、 1、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强区域内合作。 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加速发展,使各国经济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既加剧了竞争又深化了合作,这对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和外经贸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动,长三角内部的经济分工协作更加紧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以其较强的经济实力,优良的投资环境,确立了“龙头”地位。目前,除了在上海有近200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还有很多现代物流中心、销售中心、国际贸易性公司。这些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19、把上海作为“中心店”或“总部”,而目光投向 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在那里建立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与分支机构,并将其作为未来的投资重地。长三角的其它城市都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政策,支持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城市间的资产重组,打破壁垒,通过组织城市间的联合与协作,使长三角大商贸格局基本形成,生产要素流动更趋合理。 以香港为中心、珠江三角洲为腹地的港澳粤“大珠三角”已成为亚洲地区发展比较成熟、经济活跃和协作程度较高的经济区,中国加入WTO和港澳回归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再一次崛起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大珠江三角洲经济融合势在必行。同时,“泛珠三角”理念的提出也为该区域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两个三角洲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也会受到冲击,所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已经迫在眉睫。长三角是中国及国际(东亚经济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第二产业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支柱。长三角应继续充分发展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地配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从长远趋势看,长三角如果要在世界市场上站稳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向高科技发展的方针,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