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直线运动_第1页
第一章直线运动_第2页
第一章直线运动_第3页
第一章直线运动_第4页
第一章直线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页共66页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质点、参考系1.命题规律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近几年对直线运动的考查单独命题有所增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加,直线运动是基础运动形式,所以一直是高考热点,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一般以图像问题和运 动学规律的应用为主,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偶尔 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多物体或多过程问题。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考查热点高考越来越注重对运动规律、运动图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考查,在一轮复习中应多加 关注此类问题。第1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双基落实课)点点通(一)质点和参考系1. 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不同于几何

2、“点”, 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2. 参考系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明确 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2)选取原则:原则上可任意选取,习惯上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参考系选择得当,会使 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对于做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 的参考系。小题练通1. (多选)(鲁科教材原题)在下列情况中,人或物可以被视为质点的是()A 研究一名学生从家步行 1 km到学校的运动情况B. 研究一名学生做课间操时的运动情况C 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途中通

3、过一座铁路桥所用的时间D .研究一只铁饼被运动员抛出到55 m外落地前在空中飞行的轨迹解析:选AD 学生本身的大小相对于其行走的1 km路程可忽略,同理,选项 D中铁饼的大小也可忽略,所以选项A中的人和D中的物可视为质点。研究学生做操时的运动情况,需要研究其肢体的动作, 不可视为质点。研究火车过铁路桥所用的时间,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可视为质点。故 A、D正确。2. (2019南昌模拟)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金星凌日”时,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4、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解析:选D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才会出现“金星凌日”,选项A错误;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质点,选项 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3. 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所以此时不能将太阳看辈传统的谋生渔场。如图,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乙船内的

5、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 .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 .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解析:选D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以钓鱼岛为参照物,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则甲、乙两船的速度大小、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故D正确。融会贯通(1)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 判断。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3)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一

6、般 选取同一个参考系。点点通(二)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3.一般情况下,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其路程,只有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 大小才等于路程。小题练通1. (2019遵义检测)关于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位移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B.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C .沿直线运动的质点,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沿曲线运动的质点,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解析:选B 质点做圆周运动一周的位移为零,显然质点是运动的,选项A错误;点只要运动,路程就不会为零,选项B正确;

7、除了单向直线运动外,在其他的运动中,质点的位移大小都小于路程,选项C、D错误。2.(多选)一人晨练,按如图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 R的半圆,DB、CA分别为东西、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他到 D点时(A .路程为2.5 n4nCB.路程为4 nRC .位移为72r,沿东南方向S=nR + 2丐D .位移为R,沿西北方向解析:选AC 根据此人的运动路线特点,可知他到D点时的路程为 =2.5 tR,选项A正确,B错误;位移为x=/2r,沿东南方向,选项 C正确,D错误。3.(多选)湖中0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 0处出发一直向东行驶 4 k

8、m,又向北沿直线行驶3 km,取sin 37 = 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运动的路程为7 kmB.相对于小船,0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C. 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 km处D .相对于湖岸上的另一观察员,小船不可能是静止的解析:选AC 在O处的观察员看来,小船最终离自己的距离为p32+ 42 km = 5 km,3方向为东偏北 0,满足sin 0= _,即卩0= 37运动的路程为 4 km + 3 km = 7 km,A、C正5确;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B错误;若湖岸上的观察员运动速度大小、方向均与小船一样,则小船相对于湖岸上的观

9、察员而言是静止的,D错误。融会贯通位移和路程的比较位移路程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描述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决疋因素由物体的初、末位置决定由物体的运动路径决定矢标性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点点通(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 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xv =;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程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3. 平均速率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一般情况下,物体

10、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其平均速率, 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4. 注意事项(1)平均速度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时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2)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但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小题练通fi锁际运 动路线1.(多选)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 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 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 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8

11、0 km/h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8 km/hC .赛车经过路标 C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150 km/hD 赛车经过路标 C时速度方向为由 A指向B1由平均速度定解析:选BC 由题意知,从 A到B位移为9 km,用时5 min = h,义式可得,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8 km/h,故A错,B对;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 C对;经过C时速度的方向沿 C点所在运动路线的切线指向运动方向,故D错。2 . (2019济南模拟)一质点沿直线 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 0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 (5 + 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 = 6t2

12、 m/s。该质点在t= 2 s时的速度和t= 2 s到t= 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 12 m/s 39 m/sB. 24 m/s 38 m/sC. 12 m/s 19.5 m/sD. 24 m/s 13 m/s解析:选 B 由 v = 6t2 m/s 得,当 t= 2 s 时,v= 24 m/s;根据 x= (5 + 2t3)m 得,当 t=2 s时,X2= 21 m , t= 3 s时,X3= 59 m,则质点在t= 2 s到t= 3 s时间内的位移 Ax= X3- X2Ax 38,=38 m , v = A = Y m/s= 38 m/s,故 B 对。3.(2019北京西

13、城区模拟)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A. 0.10 m/sB. 100 m/sC. 4.0 m/sD . 0.40 m/s解析:选A 由瞬时速度定义可知,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4.0X 10 - 3t 0.040m/s= 0.10 m/s,选项 A 正确。融会贯通“极限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v =,Ax、At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Ax适用条件: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

14、A内发生的微小位移 Ax时,可由v = At粗略地求瞬时速度。点点通(四)加速度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定义式Axv =AtAv = v v 0A v v 0 a= A =At第6页共66页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由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的方向一致,由 F 的方向决定,而与 v0、v 的方向无关2. 加速度的两个表达式a=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_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F的方向决定。3. 根据a与v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1)

15、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_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小题练通1.(多选)(人教教材改编题)下列运动可能发生的是()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 0B. 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C 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而速度在减小D .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解析:选AB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0,速度不为0;速度变化量大时,速度也会增大,加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即使加速度减小,小与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综上所述,选项A

16、、B、D正确。t/s01234v 1/(m s 1)18.017.517.016.516.01v 2/(m s )9.811.012.213.414.6vi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2.(多选)(2019荆州调研)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 和v2, v 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C .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 汽车的位移在增加v 火一0.5解析:选AD 从表格中可得火车的加速度a火=一 = m/s2=- 0.5 m/s2,AU 1汽车的加速度a汽=汽=节m/s2= 1.2 m/s2,故火车的加速度较小,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t汽

17、正确,B错误;由于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都增加,C错误,第90页共66页D正确。3.(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A .加速度的大小为B.加速度的大小为C .加速度的大小为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v v 0 10 4 解析:选AD 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时,a=tm/s2= 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正确,B错误;若初、末速度

18、方向相反时,a = tv v 0 10 421 m/s =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错误,D正确。融会贯通(1)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无关。(2)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3)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也没有必然联系。归纳迁移-综合提能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高中物理中理想模型法的应用还有自由落体运动、轻绳轻杆轻弹簧、胡克定律、光滑(伽利略斜面实验等 卜匀速圆周运动、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电场线、磁感线、示波器的成像原理、理想变压器、理想气体、绝热、弹簧振子、单摆、点光源、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氢原子能级等等,这些都是人

19、们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定目的,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用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基本特征,而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合理假设。2.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才相等,通常情况下平均速度大小 小于平均速率。3加速度的正负并不能决定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只能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4加速度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受合外力决定,与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量无关。课堂综合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m0mfiAB、ABC、1 S、2 S、3 S、A .物体在A

20、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当m/sC . AB段的平均速度比 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 AC段的平均速度 X 1一 -J5A点的瞬时速度,故 C正确;解析:选 ABC 由 v =-,可得: v AB = 1 m/s= 1 m/s, v Ac=h m/s,故 A、B 正 确;所选取的过程运动时间越短,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过B点时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 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 D错误。2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

21、 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解析:选A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速度增加”,“出现减缓趋势”则 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加速度减小”,故A对。d= 3.0 cm的遮光板,如3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 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1 = 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22、为At2= 0.10 S,遮光板& = 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A. 0.067 m/s2C. 6.7 m/s2解析:选A 遮光板(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 1 =盘=十3 m/s= 0.10 m/s,遮光板(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2= = 003 m/s= 0.30 m/s,故滑块的加速度 at20.10&o.o67 m/s2,选项 A正确。4. 如图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

23、为vC .帆船朝南偏东 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 迄vD .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 返vv和朝正北方向的速度 v ,解析:选D 以帆板为参照物,帆船具有朝正东方向的速度两速度的合速度大小为 込,方向朝北偏东45故选项D正确。5. 某质点在直线上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为一抛物线的一部分,这条 抛物线关于t= to对称,如图所示。点(to,o)为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正确A .该质点在03to的时间内运动方向保持不变的是()B.在to时刻,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 .在03to的时间内,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质点在oto、to2to、2to3to三个相等的时间段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

24、为1 : 1 :解析:选C 位移一时间图像斜率的正、 负表示运动方向,由题图可知,图线的斜率在 oto时间段内为负,to时刻为o, to时刻以后为正,故在 oto时间段内,质点运动的方向 与位移方向相反,to时刻以后,质点运动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因为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故可知在 o3to的时间内该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选项A错误,C正确;由于质点的位移 一时间图像为一抛物线的一部分,对比X= vot+ 2at2可知质点的加速度保持不变,在to时刻,质点的加速度不为零,但在to时刻,图线的斜率为零,即速度为零,结合图像的特点可得,X= k(tto)2,在t= o时刻Xo= kto2,

25、在t=to时刻Xi=o,在t= 2to时刻X2= k(2to to)2= kto2,在 t= 3to 时刻 X3= k(3to to)2= 4kto2,所以质点在 0to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xio|= |X1 Xo|= kto2;在to2to时间内的位移大小X21= |X2 Xi|= kto2,在2to3to时间内 的位移大小X32 = |X3 X2|= 3kto2,故质点在oto、to2to、2to3to三个相等的时间段内通过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1 : 3,选项B、D错误。课时跟踪检测1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写下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

26、,不知云与我俱东”。请问诗句中的“云与我俱东”所对应的参考系是()A .两岸B.船C .云D .诗人解析:选A 由题意知船是向东运动, 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所选择的参考系是地面或地面上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不动的物体,所以A正确。2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的是(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B.加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不变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解析:选B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在增大,

27、选项A能发生;若有加速度,则速度一定发生改变,选项B不可能发生;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当加速度最大时,速度可能取最小值,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最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选项C能发生;若物体做平抛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时刻变化,选项 D能发生。3.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 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 2, A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同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Av的方向相同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Av的方向相反解析:选C 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Av= v2- v

28、 1,由题图可知,Av的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Av的方向相同,与v 1的方向相反,所以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故只有选项C正确。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4. (2019杭州七县检测)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A. 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 10 m/sB. 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一30 m/s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D .火箭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解析:选B 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0 m/s,加速度a1=器 m/s2= 10

29、 m/s2,2.5 s一 3022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一108 km/h = 30 m/s,加速度32=2 m/s2= 12 m/s2,汽车的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选项B正确。v 1,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 上山的平均速度大小为下山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2,假设爬山路线为直线,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V1 + V 2 V1+ V 2A.解析:V1 V 2Vl+ V 2选D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2 V1 V20,V1 + V 2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Ax = 0,平路程为山2s 2s2v 1V 2均速度V =普=At= 0;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

30、的比值,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平均速率为 = 一 =,所以D项正确。t1+ t2 空 + V1 + V 2V1 V 26. (2019杭州模拟)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解析:选B由 汽可知,即使血很大,但不知道A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A错误;物体做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B正确;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

31、度很大,C错误;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D错误。7.(多选)(2019南平模拟)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 定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定都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解析:选AC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对;若物体在某段时

32、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但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定为零,B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 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错。8 (多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行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 动的平均速率。小李坐汽车到武汉旅行时,汽车行驶在汉宜高速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A .路牌上的B.路牌上的120 km表示的是路程40 km表示的是位移C .小李乘

33、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96 km/hD .小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240 km/h解析:选AC 路牌上的120 km ”和40 km ”表示的都是路程;由路牌信息可知,观察到左边路牌在先,所以汽车行程为(120 40)km = 80 km,从手表指示值可知,用时50 min ,小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v = s= 80km = 96 km/h,选项A、C正确。t l0h9.(多选)如图所示,物体以 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直线运动,经过 度大小变为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4

34、m/s2,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选BC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o= 5 m/s。若2 s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m/s2=- 1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Av v v 03 5v= 3 m/s,贝y a =云=飞面向下,选项A错误,B正确;Av若2 s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v = 3 m/s,则aAtm/s2=-4 m/s2,2即加速度大小为4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选项C正确,D错误。10.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由点

35、(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S,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 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m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解析:选D 画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机器人的运动 轨迹是折线,故 A错误;图线有交点,说明机器人两次通过同一点,故B错误;整个过程的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2,2),故位移大小为2迄 m,故C错误;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 向相反,与x轴成45角故D正确

36、。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重点突破课)考点一基本规律及应用该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部分内容与其他知 识交汇点较多、试题情景取材常涉及生活实际,考生由于建模能力的欠缺,解题常常找不 到突破口而受阻。1.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反。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 v 0+ at。(2)位移公式:1 2 x= v0t+ 2at。22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v - v0-= 2ax。3.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都是矢量式,

37、使用时要规定正方向。而直线运动中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 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当v0= 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考法细研考法1基本公式的应用例1(2019南昌调研)出租车载客后,从高速公路入口处驶入高速公路,并从10时10分55秒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s时,速度计显示速度为 54 km/h。求:(1)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2)出租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计显示速度为 108 km/h时,出租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应为多少米?(车启动时,计

38、价器里程表示数为零)解析(1)由题意可知经过10 s时,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为v 1 = 54 km/h = 15 m/s,由速度公式得a=十=15 m/s2 = 1.5 m/s2由位移公式得1 2 1 2X1 = qatp = 2 X 1.5X 10 m = 75 m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是75 m。当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为v2= 108 km/h = 30 m/s时,由 v22= 2aX2 得 X2=普=黑 m = 300 m设这时出租车从开始运动已经经历的时间为t2,根据速度公式得t2 = - = 7 s= 20 Sa 1.5这时出租车时间表应显示10时11分15秒。出租车从此时开始做匀速

39、运动,匀速运动 时间t3 = 80 S,通过位移X3= v2t3= 30X 80 m = 2 400 m所以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应显示X= X2+ X3= (300 + 2 400)m = 2 700 m。答案(1)75 m (2)2 700 m规律方法解答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画过程判断运选公式解方程示意图动性质止万冋列方程并讨论考法2多过程运动问题例2甲、乙两质点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个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3倍;在接下来与第一1段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3倍,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 1

40、。3求甲、乙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解析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设甲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3a,此过程中甲的位移 X甲1= 1at2,末速度v甲=at,乙的位移X乙1 = 2x 3at2= at2,末速度v乙=3at,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甲的加速度大小为3a,乙的加速度大小为a,此过程中甲的位移x甲2= at t+3at2 = at2,1272乙的位移 x 乙 2= 3at t + qat = qat ,甲、乙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等于总位移大小)分别为2x 甲=x 甲 1 + x 甲 2= 3at ,x 乙=x 乙 i + x 乙 2= 5at ,X

41、 甲 3at23则总路程之比二=齐5。答案3 : 5规律方法求解多过程运动问题的方法(1)根据题意画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示意图,直观呈现物体的运动过程。明确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找出题目给定的已知量、待求量以及中间量。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同时列出物体各阶段间的关 联方程,联立求解。注意:物体前一阶段的末速度是后一阶段的初速度,即速度是联系各阶段运动的桥梁。傑训冲关t,位移大小为1. 一质点以初速度 Vo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2at2,末速度为V,则V : V 0为()C. 5: 3解析:选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12a 丄2V0t+ 2

42、at = 2at,可得3atv 0 =2,根据5atV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有V= V卄at=号,故=5,选项C正确。2V 0 3ai的匀加2.质点由A点从静止出发沿直线 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B间距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 B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D.a1a2a1+ a2)Va1a2为s则质点从A到B所用时间t为()c2s(ai)a1a2解析:选2 2 v vB 设行程的第一部分的末速度为v,则由题意可知;一+t = s,解得v =2ai 2022ai a2s 工;而ai+ a20+ vv + 0 vs= 2 ti + 2 t2 = 2t,解得

43、 t=2sai + 02 七厂,所以B正确。3.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降落在平直跑道上,其减速过程可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航天飞机以水平速度v 0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i,运动一段时间后速度减为 v ;随后在无减速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运动直至停下,已知两个匀减速滑行过程的总时间为t。求:(1)第二个匀减速运动阶段航天飞机减速的加速度大小a2;航天飞机着陆后运动的总路程解析:(1)第一个匀减速阶段航天飞机运动的时间v v 0 v 0 v ti F第二个匀减速阶段航天飞机运动的时间t2= t ti,v 0 v 解得t2=t甘由 0 = v a2

44、t2,解得 O2= 一0一。0lt v0+ v(2) 第一个匀减速阶段航天飞机的位移大小2 2 2 2 v v 0 v 0 v X1= 2ai = 2ai第二个匀减速阶段航天飞机的位移大小0-v2v2XQ2a? 202,v (ait v0 + v )解得X2 =2ai所以航天飞机着陆后运动的总路程2v ait vv o+ v 02aiX= Xi + X2=I。, 22ai答案:(1)a1vva1t vv 0+ v0a1t V0+ v考点二重要推论及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关公式和推论较多,学生对这些公式掌握的不熟练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强化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的训练是防止失分的有效方法。1. 重要

45、推论 t v 0+ v v = v=。2 2(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2)位移差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之差相等,即 ZX = aT2, xm xn= (m n) aT2。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1)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vn= 1 : 2 : 3 :n。(2)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I : xn : xrn:Xn = 1 : 3 : 5 :(2n 1)。(3) 从静止开始连

46、续通过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 : t2 : t3 :tn= 1 :(承1):(羽羽):苗Vn 1)。3.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选择方法解读基本公式法基本公式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关系式,它们联立起来几乎 可以解决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平均速度法(1) 定义式v =詐用于任何性质的运动t v 0 + v(2) v = v 2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差公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位移差公式求解比例法初速度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以考虑用比例法快速解答图像法应用v -t图像,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尤其是 用图

47、像进行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得出答案A典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Xac,物体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3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 3xac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4解法一: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物体从B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B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V02= 2axACv B2 v 02= 2aXAB3XAB = 4XACv 0解得vB=又 v B= v 0 atv B = atBC解得fee = to解法二:平均速度法v AC = 2 2

48、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又 v02= 2axAC, vb2= 2axBC, Xbc= XAC由以上三式解得v B= v0可知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物体到B点时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 有 tBC= to解法三: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其逆过程为由静止开始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设物体从 到e所用的时间为tBC ,由运动学公式得1 2 1 2XBC= 2atBc , XAC = 2a(t + tBc),又 XBC = XAe由以上三式解得tBC= to解法四: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物体运动的逆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线

49、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i :2 :3 :Xn= 1 3 : :- - :(2n- 1),因为XBC XAB= XAC聲严=1 3,而物体通过AB段的时间为t,所以通过BC段的时间tBC44=to解法五:图像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画出v -t图像,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2/口 AOC CO r SAOC 4 得=石尹,且=匚,$ BDC CDSBDC 10D = t,0C= t+ tec,所以4=(t+ tBC 2 如C2 ,解得 tBC = to答案规律方法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两个技巧(1)把减速到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反向的

50、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列方程将非常简便,如果可以进一步利用比例关系解题则更简单。若已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通常要考虑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傑训冲关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第9 s内的位移比第 5 s内的位移多4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 9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a= 1 m/s , V9= 9 m/s, X9= 40.5 m2B.a= 1 m/s , V9= 9 m/s, X9= 45 m2a= 1 m/s , V9= 9.5 m/s, X9= 45 m2a= 0.8 m/s , V9= 7.7 m/s, X9=

51、 36.9 m解析:选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质点的加速度a=M2=S m/s2= 1 m/s2,4 04X 1v9= v0+ at= 9.5 m/s, X9= 2(v0+ v9)t= 45 m,选项 C 正确。2.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 三点,已知 AB= 6 m, BC= 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 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A. 2 m/s,3 m/s,4 m/sB. 2 m/s,4 m/s,6 m/sC. 3 m/s,4 m/s,5 m/sD. 3 m/s,5 m/s,7 m/s解析:选B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AB + BC度,故B点的速度等于 A到C过程的平均速度,vB=一一 = 4 m/s,又因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Ax= at2,则由Ax = BC AB= at2,解得a = 1 m/s2,再由速度 公式v = vo + at,解得vA = 2 m/s, v = 6 m/s,故选项 B正确。3. (多选)(20佃雅安模拟)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1由左向右垂直进入三个相同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 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