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土情结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体会“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3. 体味散文的语言艺术,鉴赏文本的意蕴美。【重点难点】1梳理课文结构层次; 2通过赏析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教会学生评点的基础上,学生感知、研习文本,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展开互 动交流。【课时课型】赏析课 1 课时【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魂牵梦萦( yíng)忐忑( tn tè)不安怯( qi è)生生田塍( chéng)悠邈( mi o)崎岖( qí q)三匝( z)蕞( zu ì)
2、尔铩( sh)羽而归谪( zhé)居欷歔( x x)方兴未艾(ài )桑梓( z)屹( yì)立搭讪( shàn)褪( tuì)色发轫( rèn)濠( háo)水翰苑( yuàn)缔( dì)造翘( qiáo)首杀戮( lù)谛( dì)听2解释下列词语 侘傺:失意的样子。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田塍:田埂。 蕞尔:形容小(多指地区) 。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致。忐忑:心神不定。 含辛茹
3、苦:经受艰辛苦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翘首:抬起头来望。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二、作家背景介绍1. 作家介绍 柯灵,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 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党 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散文选集遥夜集 短篇小说集同伴 ,散文集暖流 ,电影文学剧本腐蚀 不夜城。他的散文文字精致 清雅,立意高调极品。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2背景介绍 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 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 柯灵早年辗转各地, 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
4、 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 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三、文本研读1. 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之所以称为“情结” ,是因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退。一个人的出 身地不仅给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 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 而不是另一个人,故 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2. 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请整合第二段内容作答。所谓“童年的烙印” 就是童年时代留给人们的那些最深刻的记忆: 父母亲戚的爱; 家乡的山 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四个方面。3. 作者在第三段
5、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4. 年少离家后有哪些可能的遭遇?结合第四段内容谈谈。 可能的遭遇:有的一无所有而回乡,有的流连在外;有的厌倦闯荡、锐气消尽,有的淡薄名 利、渴慕归隐;有的穷困潦倒,有的春风得意。5. 谈谈引用韦庄、孟浩然、项羽等诗文的作用。 韦庄的“未老先还乡,还乡须断肠”写出了离乡闯荡的人怕归乡的心态;孟浩然的“只应守 寂寞,还掩故园扉”写出不得志后的思乡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灭;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写出闯荡有成者志得意满,意欲
6、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6. 第五节段好像和“乡土情结”关系不大,请你谈谈你的看法。第五节写了战争、 放逐等灾难引发的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 这一段写的表面上看不是乡 土情结, 实质是建立在乡土情结上的, 并且是对乡土情结的超越, 表现了作者对仁人志士高 尚情怀的由衷赞颂。 也就是说作者把仅仅只是表现为对家的思念的乡土情结逐渐把升到爱国 情怀的高度,是乡土情结新的时代内涵。7本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 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具体说明乡土情结
7、不因时间的久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8文中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写游子,有何作用? “失恨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这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四、总结文章思路第一部分( 1):什么是乡土情结。第二部分( 2-6 ):按人的成长的时间顺序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第三部分 (7):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 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课练相关内容, 2课后收集有关写家园之思的名句。3写一段以
8、“思乡”为话题的短文。准备课后交流。六、附:乡土情结古诗文资料1、杂诗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解】 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著花:开花。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 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 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 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 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 【说明】这曲词,是牡丹亭 ?惊梦中杜
9、丽娘所唱的妙文。杜丽娘于“姹紫嫣红开遍”之 时,看到了“断井颓垣” ,想纵是“良辰美景”,也难抵韶光易逝, 繁华背后的苍凉, 一个“遍” 字,看透了人间! 这牡丹亭的戏文也让大观园里的黛玉暗自神伤。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 亭艳曲警芳心”中,黛玉听到梨香院内女孩子们演习牡丹亭戏文: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 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 字的滋味。”黛玉听到这八个字,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 是“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10、” 。3、洛阳秋风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说明】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 借助于细节描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 不尽”是写人的心理活动, “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 动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4、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寄北:一作“寄内” ,“内”,指妻子。 巴山:泛指巴蜀地区。 【说明】独剪残烛,夜深不寐, 在淅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 而归期无准, 其心境之郁闷、 孤寂,是不难想
11、见的。作者却跨越了这一切去写未来, 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 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 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 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 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 味无穷!5、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数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 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6、旅次朔方 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情
12、的七绝。 前二句写久客并州的感触。 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 十年是一个 很长的时间,所积累起来的乡愁,对一个异乡客居的人来说,是煎熬得够难受的, “归心日 夜忆咸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可是, 命运好象与诗人作对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阳,反而又踏上更遥远的征程。 后二 句接着写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桑乾河离并州二百余里,由此北行, 便是荒寒的朔漠地带,这对诗人来说,无异于是远 去天涯,这思乡之情,变得更为深重了。既是如此,作者为什么不返回故乡,反而要远赴朔 方呢?这原因没有点明,但从诗中的“无端”二字,却颇可玩索。 “无端”就是无缘无故, 没来由之意, 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
13、回事的意思。 果真如此吗?只不过是极其含蓄 地表露出一种求取功名富贵未遂、进退两难、 身不由己的感慨罢了。当时一般读书人, 为了 仕宦, 不得不离开父母妻子, 流寓异乡, 甚至到边远地区去游宦。 诗人也是如此。 十年以前, 他远游并州,只望求得个一官半职,而十年过去了,却依然故我,这对他来讲,心情是很抑 郁难堪的。所以虽然日夜思归,却是有家难归啊!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忍受痛苦,另觅 出路了。所以他远赴朔方,也还是为了功名富贵,这真是事与愿违了。但既以心为形役,就 只得忍受内心日夜被煎熬的思家的痛苦了。诗中“更渡”二字,正包含有事与愿违之意。由于离家日远, 思乡之情也就更为深切, 所以当渡桑乾
14、河北去的时候, 诗人不禁回首南 望,以至于“却把并州作故乡”了。产生这种心情,看来似乎有点微妙,其实也是非常自然 的。过去作者客居并州十年,只忆念故乡咸阳,觉得并州可厌不如归去,因为并州究竟是他 乡,与咸阳相比, 感情自然不及对咸阳深。 但现在离开并州, 远赴朔方, 不仅不能回到咸阳, 而且连并州也不能回了。并州在唐代曾称北都,繁荣一时,后设太原府,是著名的城市,与 荒寒的朔方相比, 近故乡得多, 也好得多了。 况且作者在并州一住十年, 在这长期客居之中, 自然也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在诗人心中,已经成了第二故乡,所以回首南望并州,自然也 就感到亲切而怀念起来, 正象在并州时忆念咸阳的心情一样了
15、。 这种微妙心情, 凡是长期羁 旅异乡的人,想来都有同感。这首诗通过移居来抒写羁旅之思,显得宛转曲折,自然真切,富于情味。施补华岘佣 诗话认为,此诗与李商隐夜雨寄北 一诗都是 “曲折清新,风格相似。 ”挑灯诗话说: “非东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 ”详说甚是。7、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解】 汉江:即汉水,这里指流经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岭外:五岭以南的地 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评析】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人被贬岭外, 家中音讯早已中断,漫漫严冬过去,又经历一个春天。战祸频仍,父母年迈,都使诗人归心 似箭。可
16、是,离家越近,越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怯”、“不敢”,将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 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渡汉江 是宋之问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小诗,它之所以动人,自有其独到的地方。宋 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第二年便逃归洛阳,匿居友人张仲之家里。这首小诗就是他逃归途中所作。广 东罗定县与广西岑溪县接壤,地处偏远的群山之中,西有云开大山,东有大云雾山,古时交 通极为不便,音书难达。诗的开头“岭外音书断” ,就是指诗人贬罗定后,与家人断绝了音 信。可是下句说: “经冬复历春” ,从寒冬到新春这漫长的时日里,未得到家里一点消息,
17、岂 能不挂怀?这似乎有为自己北逃作辩解之意。 第三句反说:“近乡情更怯” ,既是渡汉江,又 是近乡,这个地方必是襄阳无疑了。 襄阳是唐代东西两京通向江南、岭南必经的要道。 过襄 阳向北即是河南境。 正所谓,“便下襄阳向洛阳” 。洛阳南郊有宋之问的陆浑山庄, 洛阳已经 指日可达,诗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近乡”的感觉。经历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接近家乡 了,本该万分激动,一个“怯”字,完美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态、情态与形态。他怯生生 的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 担心自己会听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 同时因自己被贬谪又逃 归的特殊身份,更使他心情复杂,不敢见乡人。本诗影响深远。李商隐无题诗也抒发过相同的
18、心情: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这些诗句, 都把欲听、盼听而又怕听和欲见、急见而又怕见的微妙心情表现得很出色。宋之问此诗,情真、语真、意真,故能打动读者。8、长干行(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注解】( 1)长干行:一作“长干曲” ,属乐府建筑材料曲歌辞 ,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生活的。 ( 2)君:你,指男方。 (3)妾:女子自称。横塘:堤名。三 国时吴国,沿秦淮河南筑堤至长江口,称为横塘。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 4)借问:请问别人。(5)或恐:也许,表示猜测的意思。【评析】从文字上看写得极为朴实平白,并不深奥,但情感真挚,清新自然。此诗用
19、白描的 方式塑造了一位船家女大胆、热情和聪慧的形象。9、长干曲 (其二 )崔颢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 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诗文】我家临着九江水,来往在九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 【注解】九江:指长江下游一段。【评析】这是一首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长干行(其一 )”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诚恳,一句“生小不相识”表面是惋惜没能青梅竹马, 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 现,流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诗与“长干行 (其一 )”都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浪漫热烈,朴素健康,称得上上乘之 作。长干曲属乐府杂曲歌辞 ,由长江沿岸建康(今南京市)的一处街坊长干里而得名, 多
20、表现这一带妇女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崔颢的长干曲共有四首,对古辞既有模仿, 又有发展。这里选的是其中第一、第二两首。诗篇描写舟行途中男女问答,风格极似民歌。我国民歌历来有男女唱和的传统,形式生动活泼,早在先秦古籍诗经里面,就有了 像郑风 ?东门之墠这样的男女对歌, 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 ?吴声歌曲 ,也保存了许 多民间男女互相赠答的歌辞。 崔颢这两首诗深受民歌影响, 用的也是男女对唱的形式。 第一 首是女子的问辞。航行在长江中的女子停船向对方发问: “君家何处住?”接着自我介绍: “妾住在横塘。 ”也是女主人公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言语,因此就产生了“或恐是同乡” 的想法。 第二首是男子的答辞。
21、“家临九江水” 回答了 “君家何处住” 的询问。“来去九江侧” 表明自己也长年往来江上,两人情况相同。 “同是长干人”则证实了女子“或恐是同乡”的 猜想。 两人都生长在长干里一带,但因幼时就离家外出, 所以虽然是同乡却并不相识。 两诗 通过对唱形式, 记叙了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的友好相处。 男女唱和的诗篇形式活泼生动, 易 于充分表达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 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这两首诗采用 白描手法,格调清新自然,不刻意藻饰,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不加无谓的妆饰映衬,也不 用多余的背景烘托, 而是以质朴的口语、 简练的文笔、对唱的形式,来勾勒男女主人公的形 象,表现他们互认乡亲的
22、“真意” 。第一首诗描写女主人公在向对方发出问话之后, 不等答复就自诉 “妾住在横塘” ,于是, 这位女子天真纯朴的神态就在问辞中生动地表现出来。 第二首诗男主人公在欣然表示我俩本 是同乡的答辞之后,发出“生小不相识”的惋惜,以突出他们今日相逢的可贵,从而使他在 旅途中喜遇同乡女子的感情心态,也自然地得以展现。诗篇全用白描手法, 无丝毫雕琢痕迹,格调清新自然,如一泓清水。清代诗论家沈德潜 在说诗晬语中,称之为“五言绝句”中的“绝调” 。诗篇虽用语简明而浅近,含意却完备而深远。如在女子产生“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前, 并未写她听到对方的声音, 这里省略了女子闻乡音的情节, 意思却是完备的。 而女子因
23、闻乡 音就停舟相问,也反映了她此时此地的处境和心境。她往来江上,漂泊孤零,处境凄凉,内 心寂寞,此刻忽闻乡音,不觉欣慰万分,不顾对方是位素不相识的男子,脱口发问。因此诗 的语言虽然浅近,蕴含的意思却很深远, 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女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对此,清 代学者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称赞说: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 '一势' 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 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 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可谓深得其中三味。10、游子吟
24、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注释】寸草心:小草。茎中抽出的嫩芽。 三春晖: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即 阴历正月、二月、三月。晖,阳光。【评析】 苏轼读孟郊诗 云:“诗从肺腑出, 出辄愁肺腑。 ”这一首, 真是从肺腑中流出的。 写的是最普通的慈母缝衣场景, 选的是最常见的阳光照耀小草的比喻, 用的是朴实无华、 通 俗如画的语言, 歌颂的是人人都感受过的母爱, 但由于这是从一个渴望报答母爱于万一的好 儿子的肺腑中流出,所以感人肺腑。11、菩萨蛮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
25、乡,还乡须断肠。【评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当地女子的美丽容貌。 赞美依恋江南为本词主 旨。游子每每思乡, 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 何故?关键在 “未老” 两字。 青春年少游兴正浓, 离开如此迷人之地,岂不是要愁肠寸断?依恋江南胜过故乡之情,一语道尽。其潜台词是: 希望老年能回乡,但“中原沸乱” ,实在是有家难归啊!12、留别王维 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 (1)寂寂:指处境落寞 ,毫无希望 .竟何待:还等待什么呢 .(2)朝朝:天天.(3)欲寻芳草:指 回去隐居 .(4)惜:可惜,即舍不得的
26、意思。 故人:指王维。 违:分离 .(5)当路 :指居重要地位的人, 即当权者。假:宽假,这里指援引的意思 .(6)知音 :知心朋友 ,这里指王维 .(7)寂寞 :指寂寞清贫 的生活 .(8)掩:关上 .【评析】这首诗是孟浩然离开长安, 留别王维而作的。在这即将离开帝京长安,向友人告别 的时候,心情自是抑郁和忧伤的。全诗语言明净,情致深婉,直抒胸臆,自然真挚。13、归园田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释】 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 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
27、林、鱼思故渊,借喻 自己怀恋旧居。 【说明】归园田居共五首。这一首诗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 绊在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趣。 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田园景物, 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农村 的真实面貌,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这种形象化的心境,正是他对污浊朝市、险恶环 境的批判,是他对“尘网” 、“樊笼”厌恶的表现。本诗语淡味浓,如话家常,毫无斧凿痕迹,却把落第后的凄苦、辛酸、失望、怨忿的心 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14、项羽在焚烧秦都咸阳后一心想东归,说道: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项羽本纪 )项羽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 道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 司马迁也写
28、了许多人 衣锦还乡的场面,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传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苏秦富贵 还乡,笑视兄弟妻嫂前恭后踞的变化,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苏秦列传 )刘邦当了天 子之后回到故乡, 慷慨悲壮高唱 大风歌,坦露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高祖本纪 )15、顾炎武的名句“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汉代大将霍去病, 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一些胜利后, 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 要为他建造华 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慨然道: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他毅然拒绝。在匈奴骚扰,边陲时有 兵祸之秋, 身为大将的霍去病, 胸中只装着国家的安危, 而把一己的安富尊荣视如敝屣。这
29、种先国后家,先忧后乐的精神, 在霍去病之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 断发扬光大。16、南园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 南园 :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 .其南园 组诗十三首 ,写当地景物和杂感 ,此为第五 首.关山五十州 :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凌烟阁 :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 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品评】 前两句用反问语气: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 问而不答,留一悬念。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投笔从戎,谋求 以“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 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 也表现得很强烈。 在那山河破碎, 战乱频仍的岁月里, 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 。17、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户外场地租用协议模板
- 文献检索考试题目之一
- 2024年物流配送服务协议汇编
- 2024年项目融资协议范本
- 2024届安徽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数学试题
- 2024年度房地产经纪服务协议模板
- 2024专业储藏室转让协议格式
- 2024专业房产买卖协议法律认证文件
- 2024年会计人员劳务协议样本
- 城市便捷汽车租赁协议模板2024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知识清单)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控制及规章制度
- 山东省临沂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限公司2024年应届毕业生招聘(第一批)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铁路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共13张)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某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