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改革研究课研成果公报 曾佑庭 湖南冶金职院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改革研究课研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XJK01BZH012课题类别,一般
2、资助;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负责人:曾佑庭,副教授,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参研人员:陈国友、袁英华、王瑾、邹艳斌、卢新吾、余霄、李仁卿、舒君华、蒋伟、凤跃内容提要: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预期的课题研究任务,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这主要表现在:(1)对高职高专德育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其一,虽然德育面临严重的“外在”挑战,但关键的问题是“内在”的危机;其二,虽然学生“德”的问题甚多,有的还相当严重,但并未形成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三,虽然德育的思想内容是积极健康的,但体制、机制的问题已成为了影响制约、德育实效的关键因素;其四,虽然德育的“首
3、位性”意义得到公认,但大多教育者并未高度重视,更未付诸实际行为。(2)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德育有了新的思路。其一,必须把社会德育因素调动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并产生“共振”作用;其二,必须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体系和特定的价值取向;其三,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动作机制。(3)建构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的新模式。其一,确立了既可分解又可发展的目标体系模式;其二,建立了与宏观、中观、微观目标相对应的德育内容体系新模式;其三,建构了一套适应教学、教育需要的方法体系新模式。(4)改革试点取得了好的成效。其一,试验的成功,使“被试”班级学生在“德”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二,试验有效检验了课题研究的价
4、值性;其三,使我们深化了对德育改革的认识。(5)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取得了系列的成果。其一,出版了大学生成才引论专著;其二,研制了“两课”教学的课件;其三,撰写了25篇论文,其中有省级期刊论文17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为,高职高专德育需要改革,有了科学的改革,德育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德育适用问题,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因为现时德育有不适宜的因素,因为教育特别是德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德育必须与时俱进,并适度超前。当然,我们的
5、研究还存在着局限性,还只是开端性的探索,因此,我们不会因课题的结束而终止研究。探索一条更有效,更实际,更科学的高职高专德育发展的新路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1、总结高职高专德育经验,探寻提高德育实效的新途征,新方法。 2、提高对德育的认识,建树新的德育理念,新的德育思想。 3、理性把握知识经济对高职高专人才“德”的要求,
6、使德育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培养优良德育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4、探索高职高专德育发展规律,构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德育新模式。 (二)理论基础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科学认识德育本质、德育规律及德育与社会的关系。 2、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科学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3、贯彻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深化认识的思想。即从学生思
7、想实际出发,按照学生“德”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客观要求来探索德育模式;通过实践来检验模式和深化认识。 4、贯彻“德育需要与时俱进和适度超前”的思想。从总体说,德育作为社会意识的教育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但它具有能动性。这就是说,德育需要本质地认识社会的主流存在与发展,使教育与之相适。在此基础上,教育还须体现能动,即通过理性思维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而形成合规律的适度超前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和发展知识经济的思想品德。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其步骤
8、(一)目标 1、探索影响德育实效的原因。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其实效的因素自然复杂多样,只有找准产生问题的原因,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我们就是在系统而深入的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许多我们不曾想到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有关因素,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但主要的还是学校德育本身在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德育的“失误”、“失效”还会持续下去。 2、探索出提高德育实效的新途径 通过研究与教改实验的尝试,我们首先在思
9、想上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要提高高职高专德育实效必须扬弃传统德育观念及德育模式,改进、改革德育内容、方法及其体制,使之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体系;合理的目标结构;相适的教育内容;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通过教改的实践,深化和发展了这些认识,得出了一个在目标上由“学会做人”到“做有理想、有理智的人”到“做自觉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新模式;在方法上从“他律教育”发展到“他律结合自律教育”到最终实现“能动自律教育”的新模式;在教育渠道上由单向的学校教育扩展到多向的(家庭、社会、学校)结合教育再发展到多维的立体教育(包括内在、外在“硬环境”、“软环境”的教育,其中的网络教育就是一个新的必须予
10、以高度重视的新渠道)。 3、思构知识经济条件下德育的新模式 知识经济实质上就是以人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因此,“如何使用头脑”和“头脑使用得如何”是决定资源效应的关键所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德育是实现这个事业的前提与先导。他不但决定“如何使用头脑”也制约“头脑使用得如何”。所以,德育就需针对这个要求实施相应的教育。这个教育必须体现为:发展创新素质,发展知识道德素质,发展世界公民意识,发展“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备的思想政治觉悟。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11、; (二)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制订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 2、开展调查研究和教改实点。 3、进行综合分析与理性论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法 1、研究我国高职高专德育的现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把握德育的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奠定基础。 2、研究高职高专德育所面临的挑战。
12、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德育带来了严重挑战。诸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和平演变的加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生活方式给青少年造成消极影响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我们必须批判一切消极的因素,吸收一切有益的文明;必须理性把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冲突,建树新的德育理念,建构新的德育体系、体制。 3、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职高专人才“德”的素质要求。这就是说,我们的德育必须有新的目标定位。它既要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又要不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使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有自觉能动的社会主义“德”的素质。为此,我们着重
13、研究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和德育规范;研究了如何实行改进、改革,使德育富有成效的问题。 4、研究国外可借鉴的德育经验。从整体上说,国外德育在体制、机制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譬如说,教育的开放性、实用性、互动性及社会的参与性等等,它能有效地促进人的价值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研究认为,在不影响社会主义德育性质的前提下应当大胆吸收其体制与机制上的有益因素,提高我们的德育效能。 5、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模式。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规律地把握未来社会
14、存在及其对人才“德”的要求,根据社会要求及人的思想发展规律研究并建构科学的德育模式。因此,我们着重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了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新德育”问题;研究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德育体系、体制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注意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综合运用。概括地说,主要是如下几种。 1、调查研究法。即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现实”,通过“现实”的发展把握未来。因此,我们开展了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所以,我们形成了对
15、“现实”与“现实发展”的一些理性认识。 2、试点实验法。根据调查研究,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改革德育的实施方案,并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中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试点。通过两年多实验,取得了“验证方案”、“发展认识”的成效。 3、类比研究法。即“同性教育”与“差别教育”的对比研究。这种研究既能反映出高职高专的德育特色,也能发现差距。因此,我们明确了高职高专德育所必须扬弃,所必须借鉴的东西。 4、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就是把调查、试验及其它途径获取的各种信息按类别进行
16、清理,按一定逻辑进行归纳,然后逐一进行论证分析,目的在于探索“问题”的原因,“成功”的经验,“改革”所要遵循的规律、所要协调处理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对高中高专德育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高职高专德育问题有了一个认识的飞跃,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条方面。 1、德育面临严重的“外在”挑战,但主要危机在“内在”因素。 我们的德
17、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它要教育培养学生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社会主义的道德觉悟,有为社会主义自觉奉献的精神。但是,社会的现实却存在着与之相矛盾的价值取向;存在着非社会主义的教育因素。譬如说,“泛市场化”价值观念的普遍存在与严重影响,使社会中许多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极端利己主义者。而他们的言行又在社会中产生精神污染,影响青年学生。再譬如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外来文化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给青年学生带来了难以抵挡的诱惑,使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由“崇洋媚外”发展到追求“自由化”、“西化”,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的作用,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反面。但是,我们不
18、能因此认为,这是德育“失效”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德育内在的危机。尽管我们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德育的体制与机制,德育的思想与理念,德育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德育者的素质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育脱离实际,而形成枯燥、空泛的说教。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有84.7%的学生对“两课”教学不感兴趣,原因不是因为内容不科学,学生不需要,而是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教育方式不科学,教与学的关系不协调,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了学术论证、政治宣传与学科教学;把思想能力的培养当成了思想的灌注;把道德品质的建树当成了道德知识的传授。更何况“两课”的评价标准是对应“应试”教育的知识考试。所以,教师
19、与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在思想的效果,而在知识的把握。这样的教学,自然不会产生思想的建树,更谈不上培养思想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不是我们教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合理、不科学,更不是资本主义思想比社会主义思想更正确。德育问题说到底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是“内在”因素的危机。 2、学生“德”的问题严重,但并非定型了的“三观”思想(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从我们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
20、,高职高专学生的问题更严重。第一,在思想政治上缺乏远大理想。在我们所调查的3000多学生中,只有58.6%的人有明确的理想,而其中只有不到8%的人立志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其他则或为成名,或为发财。他们的政治信仰大多迷茫,少数人甚至缺乏,我们调查统计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有12.9%,而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的分别达到25.8%、36.4%;而没有政治信仰的就有10.7%。第二在思想道德上,最突出的问题是集体主义淡薄,为个人着想的多,为社会考虑的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并严重缺乏劳动意识,缺失艰苦奋斗精神。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有23%的“主要是为自己活着”,有37%的“完
21、全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他们赞同“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20%),认为“金钱”是万能的(30.4%),人生是短暂的(58%),所以不少学生追求的是自由与快乐、金钱与享乐。第三,在心理素质上欠佳的现象严重。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下列几种情形:一是“独生子女性”心理问题,如任性、娇气、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等。二是“学生性”心理问题,如,富有理想也富有幻想,充满自信也心存悲怨,希望成就也恐惧竞争(特别是恐惧社会竞争)等等。三是“成长性”心理问题。如“逆反性”心理问题,“情绪化”心理问题,“自我张扬性”心理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就会发展成心理疾病。事实上,高职高专学校大多不甚重视这种纠正
22、性教育,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少数的已发展成了心理疾病。尽管学生“德”的问题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但这足可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当然,我们也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德”的问题只是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一,使高职高专学生形成“问题思想”的外在因素不是反映社会本质、体现社会主流意识的东西,而是非本质、非主流意识的一些不良影响,它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能被社会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譬如说:“极端个人主义”、“金钱万能论”,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人信奉,但真要付诸实践结果只会到处碰壁。所以,它最终会随着学生认识与社会实践的发展被否定,因此不会成为学生理
23、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二,使高职高专学生形成“问题思想”的内在原因是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还未达到理性、自觉的程度。他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缺乏理性的批判能力;他们对社会有所感触,但他们所感知的多是些社会的现象,没有真正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没有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理性,却常以情感代替理性,以理想图解现实。所以造成不实际的思想认知。当然,这决不是说,学生的“问题思想”都是非理性的,因为他们有着局限性的实践,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又要重视“问题思想”的转变。 (二)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德育有了新的思路 通
24、过调查研究与教改试验,我们对高职高专德育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德育的新思路: 1、把社会的德育因素调动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并产生“共振”。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所当然要把德育摆在首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但这个培养不是光学校教育就能实现的,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因为这个教育是一个建树学生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教育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且是一致取向的“共振”性作用。因此,它必须形成一个与学生思想成长发展相联系的教育“环接”体系。如下图所示: 然而这个体系的
25、功能必须是教育合力的“共振”。如下图示: 怎样调动各教育因素积极性?怎样使之成为合力产生“共振”? 我们认为:第一,要把学生思想表现作为升学的一个首要因素。因为德育理当成为教育的首要因素;因为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德育质量的这个首要前提,无疑难以实现培养社会主义者的目标。因而,如邓小平所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放在首位”。第二,要把德育的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第三,要把对学校德育的支持,配作为地方有关党政领导人政绩考核的一个标准。当然,学校是学生德育主体,它应主动将学校
26、教育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并使三者衔接起来。也就是说,从小学、中学到高职高专的教育都应和学生家长保持德育上的沟通,和社会的教育相协调,形成学生思想信息传递网络,并使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创造德育的环境,提供德育的条件,给学生以彼此配合的“立体性”教育。 我们认为,缺失德育的这种合力,教育是难以产生“建树”意义的。 2、高职高专要确立相应的理念体系和特定的价值取向。 我们认为,高职高专教育是有别于本科的职业性、技术性的教育。它应有相应的理念体系,价值取向。
27、; 在德育理念上,近些年虽然有所探索,也有新的认识,但并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理念体系,更未付诸于实践。因而在高职高专德育中仍然如故地坚持以书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社会价值为唯一取向的理念。我们认为,这是高职高专德育未能得到加强和改进的一个思想根源。 高职高专德育应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为主旨的理念体系。 “以人为本”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是社会的,而不是自然的,孤立的个体;要实现人的充分、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满足。高职高专德育要
28、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是靠一句口号式的言语,而须体现在教育的全部活动之中。即每一个德育环节都体现和反映以人为本的具体性。我们认为,首先在教育思想上,必须把学生当作教与学关系中的平等主体;必须以培养有利于自我健康发展的能动思想力。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必须破除禁锢思想的条条框框,突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必须贯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与社会责任感。当然,也不可忽视健康心理的培养。再其次,在教育方法上,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服从学生发展需要的体制;实现学生参与思维的多方式、多渠道的机制;实现普适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运
29、作方法。这些无疑需要统一在“以人为本”的主旨之下,形成“以理性发展为准绳”、以“素质培养为内容”,以“实现学生内化教育为方法”的德育理念体系。 (三)建构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的新模式。 经过长期德育探索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初步建构了一个新的德育模式,经过我院小范围的适用,确有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确立目标体系模式。如下图:德育的宏观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与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观目标是宏观的分解,我们所确立的中
30、观目标是:建树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化职业责任意识;宏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培育理性的科学思维;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微观目标是中观目标的的具体化,因而它又细分为许多具体的内容。如建树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我们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思想基础来确立培养目标的。没有加入共青团的使他成为要求入团积极分子,再发展为共青团员。有积极上进心,又要求加入党组织的,通过教育培养发展为共产党员。当然,除通过上述个别性教育外,我们还开展诸如马列理论学习、研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来实现建树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的目标。如下图所示:这个目标体系的特点是:克服了宏观目标上的空泛性。它能
31、使教育者明确每个具体教育的价值取向。它能针对不同思想层次确定相应的教育起点与发展的目标方向。它能使整个德育环环相扣。2、教育内容体系模式如下图:要求:在教育内容上,凡学校内的教育都须有具体目标、具体计划、具体大纲,并有教师组织实施。每种教育都必须或有学生参与的互动性,或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每项教育都需有针对性,即适应学生思想实际;有灵活性,即依据学生思想发展状况来调整。每项教育都需有相应的评估机制。 通过我们的试验,它是行之有效的,克服了以往教育的盲目性,“千篇一律性”和“不完善性”。 3、教育方法体
32、系模式 教育方法是落实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以往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主要不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上的问题,而是教育体制、机制(主要表现为德育方法)上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如下方法模式。 (1)课程教育方法模式 总体地说,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基本构成、思想状况后,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的方法。所以说,具体学生班级就有具体的方法模式。我们在总结各种方法的基础上得出了一种带普遍性的方法模式。如下图:它的要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33、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协调性与合作性。注重思想能力的培养。通过试点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 (2)教育性活动的方法模式德育必须辅之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育性活动。但是,要使活动收到教育的效果确实需要好的方法,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下图所示的方法模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也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对教育活动方法的把握,一要看活动的内容,不同内容就该有不同形式相对应,不可千篇一律。因此,上图特意标明的是“原则”和“要求”,而不是具体的形式。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组织、参与活动,参与评价。也就是要让学
34、生在参与中得到感染、引发思考、形成认识。三是师生的互动性。教师不但要参与活动,而且要起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四)改革试点实验所取得的成效 我们的试验是在调查研究与建立德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是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外办班点社科系的一个新生班级旅游管理0321班中进行的。试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使我们深化了对德育工作认识。 (1)德育需要从培养学生“做人”做起
35、。过去,我们注重了“崇高”的大道理,结果收效甚微。这次试点就是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以怎样做人为基本要求,使教育变得实实在在,使学生感受真切,因而学生认同,欢迎教育,自然,德育也收到较好的成效。 (2)德育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通过试点,我们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即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问题,要使他们亮出思想,与他们分析思想,并从理论与实践上证明它的对与错。当然,这个“实践”是“广义”的,它包括社会上的许多例证。只要我们的说服教育工作有理有据,学生就能心服口服。 (3)转变学生思想的教育首先
36、必须转变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教师就不能搞“居高临下”的“单边主义”。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依据的单纯贯输式教育。德育要坚持与时俱进,教育者的思想就不能陈旧。创新思维、创新理论也需应用于德育。 (4)要使学生思想有建树就需使德育互动、能动起来。这是被我们的试点试验所证实了的一个真理。过去的“两课”教学,学生没有兴趣,原因是教育者没有使教育生动、形象起来;没有让学生参与教育,成为教育主体的思想动机。所以,大多学生只是为课程成绩学。我们在试验中转换了思维,为树立他们的思想观念而教。让学生提出观点,讨论观点,老师再
37、在此基础上引导讨论,引导更深刻的思维,结果常常使学生“议论纷纷”。但是,他们的收获就在互动、能动中得到实现。 (5)不要单纯惩戒学生犯错误,而是要鼓励学生总结经验教训。道理就在于:“惩戒”的结果往往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成为制约学生“活跃行为”的桎梏。只要学生不严重违纪违法,都需把生活中的问题与错误看成是前进的跌倒。鼓励“爬”起来,不要怕“跌倒”就是德育的基本要求。 2、使实验班的学生成为了全院的佼佼者。 总结试验班的变化情况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1) 很团结
38、也很活跃它的“团结”是因为教育教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因而绝大多数同学能站在集体角度来思考问题。都有一个为班集体做贡献争荣誉的观念。它的“活跃”是因为教育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激发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表现的欲望,并使他们产生了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精神生活并从中得到锻炼的内在要求。所以,试验班不仅能积极自主地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并逐渐成为了学院活跃学生生活的中坚力量。 (2)成绩优异、思想上进 因为教育使学生重拾了自信,并逐渐形成了自我发展的理想。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发奋学习。因而
39、该班的学业总评成绩总是名列全院前茅。并大多取得了导游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在思想政治上,他们有了一定的理性觉悟,有了要求上进的追求,有90%以上的同学积极靠拢党组织、75%的学生成了要求入党积极分子,10%的学生(6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3)争得了荣誉,发展了素质。 试验班在校两年半时间所获得的个人及班集体荣誉甚多,该班先后多次被评为院“学习先进班级”、“学雷锋先进班级”、“学雷锋先进团支部”、“三文明班级”、“院文明班级标兵”、“院十佳学生干部”、“国家级二等奖学金”、“湖南省政府一、二等
40、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试点注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及其道德品质素质的发展。 (4)突出了“特色”,实现了就业 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需要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才能实现。我们的试点,就是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奠定在良好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及职业心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了职业的理想信念。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特色的能力培养转化为了特色的素质发展。正因为如此,该班学生的就业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到2005年12月底,即离学生毕业还
41、有半年多时间,全部学生已被苏州、深圳、长沙等五星级大酒店争相索要,并都先行给付了到单位实习的工资。 3、深化了我们的认识 (1)在德育理念问题上。我们研究认为,必须转变德育理念,但是,一要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人为本与服务社会”;“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与以能力为本”的关系。二是必须结构一个反映以人为本主旨的理念体系。三是落实德育理念需要有相关的、系统的运作机制。实验充分证明上述观点是正确合理的,只有科学地把握,正确地应用于实践,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充分发展,德育才
42、能成为“发展”的精神动能。(2)在德育模式问题上。我们研究认为需要结构一个从教育学生“做人”发展到“成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层次结构体系,需要结构一个由感性推向理性的内容体系。同时也需要有一个相适的以教学互动为要求的方法体系。正是这样一种“模式”运用于改革的试验,才使试点获得了相应的成功。 (五)德育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设立了七个子课题,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子课题的结题工作,到2005年12月止共有论文25篇。现列示如下。
43、; 浅谈高职高专德育方式的四个转变职教论坛 2005年11月,(曾佑庭); 德育理念转变中的几个关系问题南通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曾佑庭); 关于德育创新的理念问题教育探索与学术研究,2005年(曾佑庭); 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高专德育价值取向的思考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曾佑庭); 论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曾佑庭);
4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中国高校学术研究 2005年第2期,(曾佑庭)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和德育理念调适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陈国友); 多媒体课件辅助政治理论教学需把握三个基本点(陈国友); 知识经济和高校德育的与时俱进(陈国友);高校“两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的几点思考文苑教育与教学 2005年11月,(陈国友);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特点与教育改革初探中华创新教育 2005年11月,(陈国友);国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袁英华);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新内涵(袁英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与价值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王瑾);对外开放条件下高职高专德育教育改革(王瑾);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创造人才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卢新吾);人格本位教育是高等教育面向新世纪的理性定位吉林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腹膜透析家庭培训
- 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 给员工培训沟通技巧
- 支气管镜镜后护理
- 新活动策划方案
- 岗前培训小组展示汇报
- 1.2选择题(二)原卷版
-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演练方案
- 艾滋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数字化影视制作流程策划书
- 《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电源适配器方案
- 人民银行征信报告样板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
-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课件
- 辽宁省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 投资管理的项目投资和项目管理
- 2024年度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述职报告课件
- 危重症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 2024年度医院介入放射科述职报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