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_第1页
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_第2页
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_第3页
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_第4页
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旺镇桃花小学 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究成果摘 要: 所 谓 信息化教学,就是把信息技术 与学科 课 程的教与学融为 一体,就是计 算机与各学科课 程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一、如何“整合”,贯通“人本”教育二、把握“课改”理念、走出 “整合”误区三、让活动化、信息化教学共同腾飞四、让研究活动与信息技术课 “齐步走”五、让研究性活动和艺术节碰撞出火花六、让信息技术支撑研究原理七、探索课程与多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整合( 1) “阅读 活 动戏剧 化 ”“ 美化 ”语 文 阅读 教学( 2)研究嫁接科幻画 展 现 美 术课 的 艺术 魅力( 3)网络 “插足 ”课题 活 动 绽 放

2、“信息化教学”的 鲜 花信息技 术 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 ,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 行 实践与反思、探索与 总结。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 研究 探究 网 络 化 活 动 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 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就是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合到教学活动

3、中去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达到“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 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 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

4、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意味着存在一种与传统的教育环境发生作用的活跃倾向,它的性质决定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有人说得好:“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面

5、临正在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以此推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的变革。如何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个话题现在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的普遍关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应综合考虑该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环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合适的应用方式与教学方式、以及这些构成性的要素和环节所包括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

6、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及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又是一个过程性的系统,教师在动态中把握好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互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强化教学设计环节中的可预见性和生成性,并运用“学教并重 ”的设计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

7、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一、如何 “整合”,贯通“人本”教育1、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 “机械电灌 ”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整合不等于简单的相加,更不是取代,而是与学科有机的融合,并服务于课程,为更好地进行教和学。其出发点是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2、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来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通过有效的教学

8、策略,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使潜在的优势转变为教学实效,认真分析当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可能会出现的潜在的不利影响,作出甄别和选择,真正做到为生所需、为教所用。3、倡导信息技术应用与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实现多层次的课程目标,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对立;更不能因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和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坚决杜绝“全盘信息化”。4、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的结合。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和放映机等较为传统的教育技术,甚至黑板、粉笔、挂图和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纵深发展的价值,不能因为现代

9、信息技术的应用就盲目淘汰或闲置原有教学技术。5、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上要尽可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留下不同的学习空间,并应尽快超越不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用信息技术“满堂电灌 ”的应用阶段。6、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中的社会活动,强调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 ”与 “人际交往 ”的共存和互补。不能因为过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而忽视教学的社会特性。7、凸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为知识呈现、师生通讯、交流、测评、以及情景展示的教学工具,要特别关注其教学设计

10、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融入于教学结构之中;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协商学习和通讯交流、讨论、知识构建、创作实践、自我评测、学习反馈、认知的学习工具,必须根据学习环境和目标,以及预期结果,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作为呈现给学生真实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工具,要让学生真正在其中体验,主动、积极建构自己学习经验,并通过网络通讯功能以及虚拟功能等方面体现和营造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8、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学习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实效,建交起集信息技术的效应评价、课堂效果评价、师生发展性评价、教学管理评价为一体的整合评价体系。既保障本领域学科教学目标的,以及学生达到有关学科标准在

1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规定目标的实现,又能引导学生以学科教学或跨学科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作为载体,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研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及合作、创新精神和其他综合能力。二、把握 “课改” 理念、走出 “整合”误区1有了多媒体或者网络等硬件就为“整合 ”。很多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建起了校园网络和网络教室,可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使用这些设备的只有少数教师,有些校园网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能仅理解为“先进设备 ”,其灵魂在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在于高水平的人才。只有利用信

12、息技术为载体、组织好教育信息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只有以辨证唯物论为指导、用现代教育理念驾御、用高技术建设“教育资源库”,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才能发挥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改革的作用。2用了多媒体课件或者网络资源就是“整合 ”。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延续,多媒体教学或大部分网络教学课仅侧重于媒体的辅助作用,即考虑强化和促进某一个知识点的教与学,仍以讲授型为主,并没有改变教学的模式。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3必用多媒体课件或者网络资源才是“整合 ”。应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优势并非绝对,要择善而用之。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

13、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 ”而不是 “代替 ”,更不可由此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即不顾学生主体感应效果而广涉课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整堂课无论什么内容都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成了 “空白板 ”,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 ”,整个课堂变成了“放电影 ”,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也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这是一种错误。并不是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条件的,不顾教学和学生需要的用会恰得其反,背离教学主题

14、。相反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的朴素的教学方法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在教学中生搬课件、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久而久之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三、让活动化、信息化教学共同腾飞鉴于以上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尝试进行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以“教学活动化”的模式,不断“网罗 ”课程的网络信息,搭建研究性学习的校园网平台,让课程“网事教无忧,无网学不胜”。我们尝试 “探究活动化”的教学模式,在知识建构的同时,让“活动 ”搭建信息互动的网络操作平台。所谓 “活动化 ”,是以教学多元化整合为思想基础架构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努力让问题、假设、理论、检验和信息整合活动

15、构建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它强调活动方式体现问题意识的可操作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传授讲解,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为教学素材,以提问、假设的探究实践为前提,以学科信息化整合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例如:在 “剪纸 ”制作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上网搜索与之有关的信息,以有关理论支撑“剪纸 ”的结构原理及搭建原理。同时,请教了剪纸专业老师,结合美学基本原理,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学习“剪纸”的操作步骤,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既学习了信息技术,又对研究对象有了“多维 ”的信息化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竞赛意识和科学意识。与此同时,利用校园网站上的探究活动、 学生作品等栏目,构建“

16、信息活动 ”中有关 “问题、假设、理论、检验”的整个 “学习链条 ”,使探究活动的问题、内容、形式和过程,都展现在网站栏目里,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全程参与,从而进行知识的构建或再建。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技术优势和校园网站的资源优势,我们在课题教学时,充分使用实物投影仪、大屏幕、视频资料等软硬件资源,同时整合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播放,音频解说相结合,教师操作,学生参与相结合。比如“风筝制作 ”的教学,我们把风筝制作的不同过程和方法(包括成果与失败)做成简单的课件,供学生练习时参考。在教学时,用投影播放课件,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做法是科学合理的?哪一种做法是不能成功的(做成后飞不起来)?练习后,把实验飞

17、行的视频资料与操作练习相结合,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在进行探究活动中,借助网络手段,辅助教学过程,理解制作原理,使多媒体与校园网资源相整合,活动化“ ”与 “信息化 ”双翼齐飞,使“活动 ”搭建信息的平台,信息 “ ”展翅于研究的天空。四、让研究活动与信息技术课 “齐步走”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的。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操作、指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率和完成率较低,教学难度大、效率低。采用 “研究性学习与信息化整合齐步走 ”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协调信息老师参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网上查找资料、学习制作等活动过程。例如,在

18、美术课“创作艺术 ”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课“搜索和处理信息”等有关内容,由信息老师指导“网罗 ”信息,处理信息。了解创作艺术的不同方式及其美妙的作品。学生在搜索素材和实际操作中,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方法,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同学把冬瓜、土豆雕刻成“人面镂空灯”;把西瓜、苹果雕刻成卡通头饰吊灯。从课堂制作来看,学生“研究作品 ”的完成率约73%,参与率100%。非网络化教学学生作品完成率大约45%,参与率大约71%,一部分同学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显得 “束手无策 ”。与信息技术课的整合,不仅挖掘了网络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展示了学生的创作成果,所以,教学效果

19、大为提高,教学三维目标得以完美实现。五、让研究性活动和艺术节碰撞出火花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渗透美育的教学理念,使研究性学习过程,充满艺术知识和美育熏陶。在进行校园树种调查的教学时,我们结合校园艺术节的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树木,采集树叶标本,调查土质,拍摄树木照片,最后,设计树种介绍牌,学生在运用摄影手段进行树种调查的同时,通过网络搜索与信息整合,对校园树木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地了解。为了生动直观地展现学生作品,我们采用教室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分析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树种及画面的色彩、构图、用光和角度等特点,在展现校园20 多种树木的同时,把摄影技术和“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 “信息化整合”。同

20、时,将树木摄影作品结合校园艺术节活动,上挂至校园网,使课程与信息化活动碰撞出 “艺术的火花”。六、让信息技术支撑研究原理为了搞好课程的“信息化 ”教学,我们在“操作课 ”教学时,经常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便启发思路,演示说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例如:在教学搭建 “剪纸 ”时,教师很难用语言说明搭建步骤和原理,如果用电脑制作搭建,则一目了然,利用幻灯片说明原理。七、探索课程与多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整合( 1) “阅读 活 动戏剧 化 ”“ 美化 ”语 文 阅读 教学探究 “阅读活动戏剧化”是以 “课本剧 ”为主的 “活动式自主教学”模式。它强调活动方式体现问题意识和表演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模

21、式下的传授讲解,以学生 “自主创意 ”或 “自主选题 ”为教学素材,以质疑、假设的探究实践为前提,以学科信息化整合为基础,以“自主教学活动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对皇帝的新装里各种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心理难以把握,并对大臣和市民的心理和行为,提出了许多质疑和假设,于是我们就以皇帝的新装为阅读蓝本,自编课本剧,让学生变阅读为表演,把故事细节和人物神态表演出来。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上网搜索与之有关的图片、剧照和视频信息,并以此支撑“戏剧情节 ”。同时,请教了音乐、美术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在诸多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用计算机设计“道具 ”和 “布景 ”的二维模型草图,模拟戏

22、剧场景,制作了动画片断。这样,使学生在阅读活动的同时,又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思想,激发了想象力,实现了对文本的再创造。同时,学生的创编与表演,又实现了角色再现与情感的体验。另外,学生既学习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又对阅读教材有了“美育 ”的收获。( 2)研究嫁接科幻画 展 现 美 术课 的 艺术 魅力课程的信息化整合,强调教学方式体现问题意识和活动化原则,以“自主选题 ”为教学素材,以“发现、假设”为探究前提,以信息化探究整合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教学结合科幻画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幻画绘画比赛,我们非常关注学生的参赛作品,并从中提取课程的教学资源,以

23、便课程与美术活动相整合。例如:科幻画兔子灯,就给我们教学的灵感,使研究性学习得以获取素材,深入拓展。此画以小动物的形象,表现出灯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利用这些卡通式、拟人化的科幻画,我们把童话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添加画面内容并分析讲评,使科幻画作品得以修改或再创作。同时,把绘画辅导拓展为:“发现问题 讨论议题 质疑探究 自主选题 确定课题 互动交流 ”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实现由“画题 ”嫁接到 “课题 ”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确立了许多环保“专题 ”,如,六年级学生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等课题。这些研究“专题 ”受到大家的欢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同学参加了专题研究的实施过

24、程。( 3)网络 “插足 ”课题 活 动 绽 放 “信息化教学”的 鲜 花信息化教学整合的策略,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探究活动 ”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科教学内容与课程“学习项目 ”的相关性,充分体验到 “网络化自主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与收获。在 “信息化 ”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让网络“插足 ”于学生自主“课题学习 ”和 “教 师调控”,使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有一个大家都热爱的 角色”参与其中,充分发 挥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而发挥互联网资源与校园网站平台的互补作用。这样, 使 像题式”的学习,有了互动与展示的平台,使教者 网事无忧”,学者 无网不 胜”。例如:在进行 果蔬雕塑”教学活动中,我们先播放有关雕塑的录像资料和 网络视频作品展示,再说明有关知识,提出创作要求,然后,布置学生上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