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沛北一体化战略 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_第1页
实施沛北一体化战略 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_第2页
实施沛北一体化战略 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_第3页
实施沛北一体化战略 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_第4页
实施沛北一体化战略 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施沛北一体化战略 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探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沛北地区作为江苏煤炭资源较为富集区域、依托煤炭资源起步发展区域、采煤塌陷地不断扩大区域、苏北省际边缘涉矿区域,面临资源逐步枯竭、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生态修复治理、村庄搬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区域共同发展等诸多课题,为更好地推进沛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县委研究室就就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有关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深入探讨。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提

2、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改革开放后到1980年代中后期,是城乡一体化的提出与探索阶段; 二是 1980 年代末期到 1990 年代初期开始对城乡边缘区进行研究; 三是1990 年代中期至今,是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开始建立,研究内容日臻完善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确处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统筹城乡发展、

3、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更加明确的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是党中央站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指明了方

4、向。(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对于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要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享城市化和现代化带来的文明,是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急

5、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共同繁荣。近年来,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发展,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但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乡间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都存在较大差距。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真正建立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城乡

6、关系,才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改善环境,完善功能,吸引高端要素聚集,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大影响。只有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带动区域发展,推进资源要素聚集约开发,实现区域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各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的路径探索与选择。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各地都作了一些积极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天津以“宅基地换房”趟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近年来,天津市利用区位优势,

7、因地制宜,搞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趟出了一条以“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农民居住社区化、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三区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2005年8月,天津市开始对市郊各镇村进行认真调研和讨论,计划通过宅基地换房的办法探索出一条建设小城镇新思路。具体方案是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和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的生态宜居新型小城镇,以“宅基地换房”的方式进行示范小城镇建设,即通过宅基地集中提高集约化程度,利用节约的土地进行商品房开发和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增值收益一部分

8、用于给农民建住房,保障农民按标准置换住房不花钱,一部分用于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还有一部分用于改善和解决小城镇公共服务配套。自2005年以来,天津市先后批准了四批49个小城镇试点以宅基地换房推进示范镇建设,达到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能源和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使农民共享城市生活方式、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效果。苏州以“三集中三置换”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批准苏州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以推行“三集中、三置换”为抓手制定规划方案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所谓“三集中”就是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规划区集中,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

9、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所谓“三置换”: 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置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和城镇社会保障,以分散经营置换规模化经营。苏州在全省率先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立了以居住地为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出台了苏州市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保障和住房,实行换股、换保、换房进城进镇。明确土地置换结余指标,可在本规划区内使用,也可在全市(区)范围内有偿调剂;安置商品房建设规费参照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收取,并相应

10、减免相关费用,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以平衡资金;置换的原农村住宅用地经复垦整理成耕地后,不改变原土地所有权性质,由原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等价交换、差额结算”的置换办法,即土地使用权互不作价,安置商品房以成本价给农民,农民原住宅按市场价评估,确保农民应得权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农民可以置换商品房,也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和全部或部分到工业集中区置换标准厂房等物业用房,方式较为灵活。如昆山千灯镇,全镇已有7500多农户进入新型社区,占农户总数的68.1%;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入股面积超过3万亩,占全镇承包土地面积的90%以上;村村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年度实行按股

11、分红;在社会保障上实现了与城镇居民接轨,全镇4万农村劳动力中参加城保的达到90%以上。嘉兴“两分两换”探寻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2004年1月5日,嘉兴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嘉兴成为全国第一个制订出台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地级市。2008年7月,浙江省正式批准将嘉兴、义乌两市列为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先行地。同年,嘉兴提出了以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两分两换”试点模式,提出了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的目标,嘉兴市设计了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两分两换”试点模式,探索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增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

12、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移生活方式,过程中,嘉兴推出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的“十改联动”,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户口”,农民收入连续八年持续保持增长,成为浙江省内城乡差别最小的地级市。二、沛北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特点沛县北部地区包括沛城、大屯、杨屯、龙固、安国5个镇及新城区、开发区两个区,总面积445平方公里,人口57.4万,辖162个村(居)。(一)沛北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同发展,特别是沛县北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始终坚持把北部地区发展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基础性工程,

13、推进沛县北部地区协同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沛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具备了良好的优势条件。2012年沛北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4亿元,占全县的42.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2亿元,占全县的4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19亿元,占全县的6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亿元,占全县的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大屯镇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被市首批命名为达标中心镇,龙固通过市中心镇创建验收、等待命名,杨屯镇整体搬迁快速推进,安国镇自主创建成效凸显。生态环境彰显特色,沛北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开始起步,环保基础设

14、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沛城镇、大屯镇获国家级生态镇命名,龙固镇、杨屯镇、安国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考核,等待命名。社会建设全面进步,湖区、矿区、接边地区连续10年保持持续稳定,实现“百年恩怨化和谐、微山湖上静悄悄”,被中央综治办称为全国处理边界纠纷的典范,为沛北地区经济长足发展、社会平安和谐夯实了基础。加快沛北一体化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从宏观层面和大环境来看,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并将在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要政策创新,为沛北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家和省继续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将为沛北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

15、遇;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两路两河”工程和黄河故道二次开发的全面实施为沛北一体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沛北地区东临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拥有40公里湖岸线,采煤塌陷区稳沉后水面、湿地将占沛北区域的40%,沛北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城”,富水、亲水、活水将成为魅力沛城最为鲜明的城市特色。附表1 沛北地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2012年)名称指标沛城镇开发区新城区大屯镇安国镇杨屯镇龙固镇合计面积(平方公里)11839.42255.4103.34166445人口(万人)194.14211.28.366.857.4村居数(个)3717726312123162地区生产总值(亿)

16、56.0418.3847.6215.7317.528.13183.4一般预算收入(亿)5.11.74.31.41.582.5416.6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2850122651183811370128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20.880.9111.176.216.046.5951.8固定资产投资(亿)48.1225.927.6718.7828.745.02194.19注:目前新城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不单独统计(二)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沛北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区域,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传统产业层次不高、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失地农民大量增加,这些都给沛北区域发展造成沉重压力。一是面临资源

17、逐步枯竭严峻挑战。沛北是徐沛煤田的主体,煤田面积160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24亿吨,年产优质原煤1300万吨以上。按照现有开采速度,20年后沛北大部分矿井将关闭停产,煤炭资源严重萎缩,煤炭产量急剧下降,矿区经济将失去煤炭产业的支撑和依托。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沛北产业因煤而兴,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主导产业是沛县成为百强县的坚强支撑,但煤炭资源转化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仍停留在煤电铝、煤化工、煤焦化等产业链中,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各产业链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缺乏联系互动,新兴产业发展不够,缺乏旗舰型、龙头型大项目带动。三是生态修复治理、村庄搬迁、失地农民生

18、活保障等问题迫在眉睫。截至目前,煤矿开采给沛县北部地区已带来10万亩土地不同程度塌陷,其中塌陷村庄5千亩。采煤塌陷区涉及龙固、杨屯、大屯、安国等镇55个行政村,已搬迁村庄35个,计9469户42963人。待8对矿井闭坑时,将形成24多万亩也就是160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地、占沛北的36.0%,失地农民达22万人、占沛北的38.3%,仍须搬迁村庄196个、涉及17万人。由于塌陷区土地征用和房屋搬迁补偿标准低,政府和群众难以承受搬迁之重负,失地农民保障难以落实到位。四是区域共同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沛微边界微山湖地区的矛盾纷争持续百年,曾给两县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近1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

19、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湖区、矿区、接边地区持续保持稳定,实现了“百年恩怨化和谐、微山湖上静悄悄”,被中央综治办称为全国处理边界纠纷的典范。但随着沿微山湖地区深度开发和矿区采煤塌陷地的不断增加,各种矛盾问题进一步凸显。突出表现为行政区域交叉造成大量插花地存在,地方建设规划难以落实;道路等基础设施难以对接造成交通不畅,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三)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沛北作为一个共同发展区域,以消除区域壁垒、推进资源整合为目的,通过统一规划布局、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调整等手段,进行统筹谋划、综合研究,推动沛北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生态修复、矿地

20、发展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加快沛北一体化是沛县争创苏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重要切入点和主要抓手。通过扬长避短,集聚各类优势,加快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板块,使这一区域优势更优;通过扬长补短,实施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再造,创造新的发展亮点,变废为宝,使劣势变优,这两个方面的正能量叠加起来,对于沛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影响作用不可低估。二是加快沛北一体化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全市城镇化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重点中心镇创建取得新突破。在新的起点上,重视发展区域性次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一批

21、诸如沛北区、铜北区等特殊小区域的特色城镇群,进而发展成为滨湖新城,对于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必将产生新的动力,对于发挥区域性现代化特大城市功能,在更高水平上构建徐州都市圈城镇群必将产生重要作用。三是加快沛北一体化发展可以对全国同类区域的开发建设提供典型示范。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在矿区产业转型上快人一拍,在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先人一步,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开发利用上高人一招,在探索矿区一体化发展上创造更多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必将对全国范围同类区域的规划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三、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沛北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区域一体化发展

22、规律,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带动和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态宜居化,按照重在统筹、重在集约、重在持续、重在为民的要求,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达到规划统筹、产业共兴、资源共享、矿地共荣、公共服务均等。第一,一体化推进高水平全域规划。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沛北一体化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区域总体规划和各镇区规划修编工作。把城镇规划、村庄规划一体化纳入总体规划,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实行多规融合,建立“一张图”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筹发展。深化规

23、划管理体制改革,区域内各镇、区规划权上收到县,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方案设计,一律由县规划委员会审核批准。积极探索以功能区规划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打破镇区之间的行政壁垒,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文化旅游区和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在完成区域详细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煤矿资源利用和煤矿开采计划,科学制定实施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和村庄搬迁规划,实现沛北区域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全覆盖。第二,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以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公交、宾馆为重点的基础

24、设施建设。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联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充分考虑与徐济高速、日菏高速衔接,规划建设区域环城高速路,完善“三横六纵”交通路网体系。在湖西航道一期整治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二期整治工程,充分发挥京杭运河湖西航道黄金水道的作用,逐步打通大沙河与京杭运河的航道,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水道。建立市政基础设施区域共建共享的项目建设和管理机制,对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进行联网建设。第三,一体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增强转型发展内生动力和持续发展后劲。一是坚持创

25、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高端发展。以创新驱动为重点,筹建铝产业研究院、国家级铝产品检测中心,对煤炭和钢铁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推进工业集中化、合理化发展,优化调整工业布局,摆脱低电价依赖,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培育机械制造、电子、环境保护、通讯和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科技繁荣经济。二是坚持龙头带动,打造骨干企业梯队。深入实施“5516”工程,更大力度推进盈德能源化工、碳纤维新材料、永泰电力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上海能源2台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苏美达太阳能发电、国电联合风力发电等一批旗舰型、龙头型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打造一批骨干企业梯队。加快

26、完善配套临港产业园,加快推进龙固千万吨码头、龙城国际文化广场等重点工程进度,夯实徐济之间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基础。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以“大汉之源、滨湖亲水”为核心品牌,整合沛北汉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展示沛县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加快推进千岛湿地、中华汉乐城、国际生态旅游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组建1家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形成品牌规模优势,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坚持外向带动,全力以赴抓招商。针对大项目不多的实际,依托沛北煤炭资源和富水亲水优势,深入实施“四招四引”战略,突出招大引强主攻方向,加快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依托沛北采煤塌陷地资源优势,加强与协合风电投资有限公司、江苏苏美

27、达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建设太阳能光伏光电产业基地,打造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以重大项目规划建设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第四,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再造,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按照全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构建生态沛城、沿微山湖百里生态旅游走廊、沿大沙河百里绿色农业走廊“一城两廊”生态体系,突出“清、净、绿”三个重点,通过引湖入城打通城乡水系保持水清,通过完善垃圾收运体系保持城乡环境干净,通过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和造林绿化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着力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

28、态保护三道防线,增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将尾水导流工程和黄河故道二次开发工程与采煤塌陷地治理相结合,与安国湖湿地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着力解决全县尾水导流与资源再利用问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推动沛北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深化美好城乡建设,进一步完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构建集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优

29、美的社会体系。第五,一体化推进矿地融合发展。加强矿地沟通合作交流,鼓励支持煤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沛北一体化发展,实现矿地共同繁荣。加强督促协调,切实避免煤矿无序开采、过度开采,以煤矿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带动和促进沛北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探索“矿业农庄”模式,把开发矿区与解决矿业与农业、矿山与农村、矿工与农民、企业与社区的矛盾紧密结合起来,把矿山企业利益、矿业发展与农村、农民利益及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村庄集中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改变农村交通居住条件,解放地下煤炭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矿山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形成矿地“利益共同体”。 第六,一体化培育新型市民。坚持以人的城镇

30、化为核心, “硬件”、“软件”一起抓,着力转变新进城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明。探索推广整村搬迁模式,推进龙固居住向杨屯集中,安国居住向大屯集中,有序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向社区集中,让农民一步进入城镇。建立全域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全面放开区域内人口落户限制。深入推进“好人沛县”建设,让好人榜样走近群众,让好人标准贴近群众,让好人精神激励群众,让好人文化引领群众,让好人价值回归群众,使好人沛县建设成为激发和凝聚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开展“讲科学、讲卫生、讲文明”活动,广泛宣传市民守则,让进城入镇农民适应城镇生活、适应城镇管理,与城镇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农

31、民向市民的转变。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劳动保护等教育培训,为进城入镇农民提供法律维权、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创业就业、计划生育等社会服务,增强进城入镇农民谋生能力、保障长期就业。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沛北一体化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面广,影响因素多,必须在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作文章,大力推进产权、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创新;必须把沛北一体化作为县级战略迅速启动实施,并争取上升为市际战略。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的确权颁证工作,探索建立沛北城乡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和信息共

32、享制度。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加快集体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和流转速度。出台促进农村产权流转的政策文件,搭建自主处置农村产权的交易平台,为农民进城入镇后自主流转或处置农村产权创造条件。稳妥推进“双置换”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建立进城入镇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或退出机制。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实现农民进城镇进企业转移就业和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换。对置换出来的宅基地建设空间进行优化配置,土地收益优先用于小城镇住房建设和置换农民拆迁补助;置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评估后的收益,用于参加社会保险或入股分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收储转化工作,建立沛北土地收储中心,建立土地批、供、用、管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积极做好工矿废弃地置换、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指标调整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