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防宊措施_第1页
区域综合防宊措施_第2页
区域综合防宊措施_第3页
区域综合防宊措施_第4页
区域综合防宊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枝特区落别乡造纸房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编制;防突队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矿长:二0一一年三月十六日六枝特区落别乡造矿区域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安全技术措施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条的规定:“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为切实贯彻“先抽后釆、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方针,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测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体系,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各项规定,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区域综合防突安全技术措施。一、区域突出危

2、险性预测1、由于是新水平开拓,没有预测区域的煤层实测瓦斯参数,因此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及邻近区域的资料进行。2、开拓后区域预测主要是依据区域内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及邻近区域的资料进行。3、对己掌握煤层宊出危险性区城分布规律并有可靠抽采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资质的鉴定单位进行。4、区域预测一般釆取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区域预测方法进行。 (1)、煤层瓦斯风化带为无突出危险区域 (2)、根据已开釆区域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的规侓和对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地质分析的方法划分

3、出突出危险区域。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以上20米(埋深)及以下为突出危险区。(3)、如果没有或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也可以根据煤层瓦斯含量进行预测(见下表)表1 根椐煤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瓦斯压力PMPa瓦斯含量w(m3.t-1)区域类别0.748无突出危险区除上述情况外的其它情况突出危险区5、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二、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1、对于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应采取先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但由于本矿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不能准确的确定区内各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从而不能准确的确定区内那层煤为保护层,因此,暂按从上往下的开采顺序开

4、采,即先开采C1煤层,再依次从上往下开采其它煤层。由于本矿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因此在开拓开采过程中不排除突出的可能性,因此在开拓开采时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采取本煤层预抽瓦斯的消突方法进行消突。石门揭煤超前钻孔预抽解突:即在石门距离煤层5m时在工作面打超前预抽钻孔预抽,排放钻孔布置在石门周界外8m的煤层内,排放钻孔直径为75mm,钻孔间距根据实测的有效排放半径确定,目前,矿井无实测有效排放半径数据,孔底间距按2m考虑;掘进工作面采用本煤层超前钻孔预抽解突:即根据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突出危险性程度的不同,可选择迎头长钻孔预抽放、超前钻孔排放等措施,先抽后掘进行消突;采煤工作面在运

5、输顺槽施工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孔间距15m,孔深为工作面长度的70%90%。2、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开采保护层后,必须经消突评价且评价为无突出危险后方可视为无突出危险区进行采掘作业,在未受到保护的区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该矿井首采煤层开采时必须进行瓦斯抽放以消除突出危险。本矿井设计首采煤层开采前采取预抽煤层瓦斯的方法消除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煤层经解放层开采或抽放后,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指标可用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煤层瓦斯压力(p),其判断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应根据矿井的实测资料确定,如无实测资料时,可参

6、考表7、表8所列数据划分,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其临界值时可划为突出煤层。必须再进行消突措施。3、选择保护层应遵循下列原则:(1)优先选择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作为保护层,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应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保护层。(2)应优先选择上保护层;选择下保护层开采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4、选择保护层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首先选择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以作为保护层时,应根据安全、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综合比较分析,选优选定;(2)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应选择突出危险程度小的煤层作保护层,但在此保护层中进行采掘工作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3

7、)选择保护层时,应优先选择上保护层,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选择下保护层,但在开采下保护层时,不得破坏保护层的开采条件。5、被保护范围的划定方法及有关参数,应根据对矿井实际考察结果确定。正在开采的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必须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法线距离的2倍,并不得小于30m。6、保护层的开采厚度等于或小于0.5m,上保护层与突出煤层间距大于50m或下保护层与突出煤层间距大于80m时,必须对保护层的效果进行检验。矿井首次开采保护层时,必须进行保护效果及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并不断积累、补充和完善资料,以便得出保护效果及保护范围的参数。7、开采下保护层时,上部被保

8、护层不被破坏的最小层间距离应根据矿井开采实测资料确定;如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用下式确定:当a60°时HK M cosa当a60°时HK M sin(a/2)式中:H允许采用的最小层间距,m;M保护层的开采厚度,m;a煤层倾角,度;K顶板管理系数,冒落法管理顶板时,K采用10,充填法管理顶板时,K采用6。8、划定保护层有效作用范围的有关参数,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对暂无实测资料的矿井,可参照下述条文执行:(1)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有效垂距,可参用表445和下式确定表445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有效垂距煤层类别最大有效垂距(m)上保护层下保护层急倾斜煤层6080缓倾斜和倾斜煤层

9、50100下保护层最大有效距离:S下S'下12上保护层最大有效距离:S上S'上12式中:S'下、S'上下保护层和上保护层的理论有效间距,m。它与工作面长度a和开采深度H有关,可参照表446取值,当a0.3H时,则取a0.3H,但a不得大于250m;1保护层开采影响系数;当MM0时,1M/M0当MM0时,11M保护层的开采厚度,m;M0开采保护层的最小有效厚度,m。可按图443确定;2层间硬岩(砂岩、石灰岩)含量系数,以表示硬岩在层间岩石中所占有的百分比;50%时,21(0.4×/100)50%时,21表446S'下、S'上与开采深度(H

10、)、工作面长度(a)的关系开采深度H(m)S'下(m)S'上(m)工作面长度a(m)工作面长度a(m)5075100125150175200250507510012515020025030070100125148172190205220566776838790924005885112134155170182194405058667174765005075100120142154164174293949566266686004567901091261381461552434435055596180033547390103117127135212936414549501000274

11、157718810011412218253236414445120024375063809210411316233032374041(2)正在开采的保护层工作面,必须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层间垂距的两倍,并不得小于30m。(3)对停采的保护层工作面,停采时间超过3个月、且卸压比较充分,该采煤工作面的始采线、采止线及所留煤柱对被保护层沿走向的保护范围可暂按卸压角56°60°划定,如图442a所示。(4)保护层沿倾斜的保护范围,按卸压角划定,如图442b所示,卸压角的大小应采用矿井的实测数据。如无实测数据时,参照表447中的数据确定。在沿

12、倾斜的保护范围中,未被保护的范围在采掘过程中必须采取“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5)矿井首次开采保护时,必须进行保护层保护效果及范围的实际考察,并不断积累、补充完善资料,以便尽快得出确定本矿保护层的效作用范围的参数。图443确定保护层最小有效开采厚度M0曲线图图442a保护层工作面始采线、采止线和煤柱的影响范围图中 3=80°图442b沿倾斜保护范围 图中 =42°,3=80°,4=70°图442c沿走向保护范围表447保护层沿倾斜的卸压角煤层倾角(°)卸压角(°)1234080807575107783757520738775753

13、0699077704065908070507090807060729080707072908072807390787590758075809、被保护范围的划定方法及有关参数,应根据对矿井实际考察的结果确定。鉴于本矿井暂无实测资料,可参照煤安字【1995】30号文第三章第48条执行,正在开采的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必须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法线距离的2倍,并不得小于30m。10、开采突出厚煤层时,可利用上分层或上区段开采后形成的卸压作用保护下分层或下阶段,但应依据对上分层或上区段卸压范围的考察结果确定其保护范围,必须将下分层或下区段的采掘工作面布置在保护范

14、围内。11、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特殊情况需留煤(岩)柱时,必须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平面图上。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上,应标出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12、开采保护层时,应同时抽放被保护层的瓦斯。开采近距离保护层时,必须采取措施严防被保护层初期卸压的瓦斯突然涌入保护层采掘工作面和误穿突出煤层。三.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当采用开采保护层作为区域防突措施实施后,效果检验主要是采用残佘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顶底板位移量及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根据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最大残余瓦斯含量对保护区

15、域的保护效果进行判断,若检验结果为无突出危险,则保护效果为有效;否则为无效。2、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为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在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检验期间还应当观察、记录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生的喷孔、顶钻及其它突出预兆。采用预抽煤层瓦斯的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有效性指标应根据矿井实测数据资料确定。目前,该矿无实测数据,结合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等参数,要求矿井煤层瓦斯抽出率大于30%,煤层瓦斯

16、含量降到8m3/t以下或将煤层瓦斯压力降到0.7MPa(表压)以下。当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的直接测定进行检验时,若任何一个检验测试点指标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了有突出危险的临界值而判定为预抽效果无效时,则此检验测试点周围半径100米内的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即为防突危险区。3、在石门揭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应当按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进行,且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应立即进行连续2次以上的区域验证,工作面每推进1050米至少进行2次的区域验证。4、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当区域验证为无

17、突出危险时,应当釆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釆掘作业。但若为采掘工作面在该区域首次进行区域验证时。采掘工作面还应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离。四、安全防护措施1、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2、 采取震动爆破措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必须编制专门设计。爆破参数,爆破器材及起爆要求,爆破地点,反向风门位置,避灾路线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等,必须在设计中明确规定。(2)震动爆破工作面,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畅通的回风系统,爆破时回风系统内必须切断电源,严禁人员作业和通过

18、。在其进风侧的巷道中,必须设置2道坚固的反向风门。与回风系统相联的风门、密闭、风桥等通风设施必须坚固可靠,防止突出后的瓦斯涌入其他区域。(3)震动爆破必须由矿技术负责人统一指挥,并有矿山救护队在指定地点值班,爆破30min后矿山救护队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应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采取恢复送电、通风、排除瓦斯等具体措施。(4)震动爆破必须采用铜脚线的毫秒雷管,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严禁跳段使用。电雷管使用前必须进行导通试验。电雷管的联接必须使通过每一电雷管的电流达到其引爆电流的2倍。爆破母线必须采用专用电缆,并尽可能减少接头,有条件的可采用遥控发爆器。(5)应采用挡栏设施降低震动爆破诱发

19、突出的强度。(6)震动爆破应一次全断面揭穿或揭开煤层。如果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包括掘进煤层和进入底(顶)板2m范围内),必须按震动爆破的安全要求进行爆破作业。采取金属骨架措施揭穿煤层后,严禁拆除或回收骨架。揭穿或揭开煤层后,在石门附近30m范围内掘进煤巷时,必须加强支护。3、 在突出矿井的突出危险区,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反向风门距工作面的距离,应根据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和预计的突出强度确定。4、 石门揭煤采用远距离爆破时,必须制定包括爆破地点,避灾路线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等的专门措施。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远距离爆破,爆破地点必须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

20、之外的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避难硐室内,爆破地点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在措施中明确规定。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爆破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但不得小于30min。对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必须制定石门揭煤的专项措施,准确掌握工作面距煤层的法线距离,严格按要求组织施工。未形成系统的建设矿井,石门揭煤放炮必须在地面实施。已经形成系统的建设矿井和生产矿井,石门揭煤放炮作业可以在反向防突风门后的避难硐室中实施,严重突出矿井也应在地面实施;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的巷道,特别是距突出煤层法线距离小于20米的掘进巷道,必须采取消突措施并采取严格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和地质构造,防止瓦斯异常涌

21、出或误穿突出煤层。5、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或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面回风系统中有人作业的地点,也应设置压风自救系统。6、 突出的煤必须及时清理,以防自燃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清理突出的煤时,必须制定防煤尘、片帮、冒顶以及瓦斯超限、出现火源、再次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7、压风自救系统(1)系统组成系统组成:地面固定式压风机,压风主管路,压风分管,压风自救硐室,压风卸压阀,呼吸面罩。(2)设备选择:根据前面压风机选择,地面固定式压风机型号:EM-55型风冷式螺杆压缩机(配带电机及电控)2台,1台工作,1台备用,总供风

22、量10.3m3/min,排气压力0.7MPa,配套电机:功率55kW,电压380V。压风主管路,煤矿用焊缝铁管作压风管DN100,PN=0.8Mpa。压风分管,煤矿用焊缝铁管作压风管DN75,PN=0.8Mpa。压风自救硐室,掘进工作面每隔100m设置一个自救硐室,避灾硐室高1.8m,宽2.5m,深2.5m,呈梯形布置。硐室采用工字钢棚支护,硐室必须设计向外开防突门。压风卸压阀,每组6个卸压阀,每个卸压阀配呼吸面罩一个。每个压风自救硐室必须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3)所供的总风量:设计压风自救系统安设10组,每组6个卸压阀,每个卸压阀(避灾时吸风量)风量0.1m3/min,即压风自救系统计算风

23、量如下:Q=1.1×1.15×1.05925×(10×6×0.1)=8.04 m3/minF、防突机构本矿按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和管理,必须成立防突机构(和瓦斯抽放机构为同一机构),防突机构的具体组成如下:1、成立防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等副矿长;成员:由矿上经培训有防突常识的职工组成,成员不得少于10人;2)防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负责全矿井与防突工作有关的安全隐患检查,组织采取防突措施。(2)工作组成员负责参与监督落实本单位辖区内防突措施。(3)组长、副组长负责对防突措施进行指挥、

24、协调、组织处理。3)防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工作组成员必须每天深入井下、深入现场检查落实防突措施的实施情况。(2)每采取一次防突措施后,必须向组长汇报情况。(3)临时存在急需处理的防突隐患由组长或副组长召集相关成员讨论方案经组长同意后立即组织实施。(4)根据采掘工作面的防突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定期召集工作组成员分析总结防突措施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制定下一步采取的防突措施。4)防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织(1)防突管理汇报程序: 防突管理工作组人员人员发现有突出隐患,要立即向向矿调度汇报; 防突工作人员每次采取防突措施后必须执行现场标定、防突排版、预测预报表相符,并报总工程师签字; 通风调度每次采取防突措施后必须汇报矿调度; 瓦检员及安检人员必须现场严格监督落实防突措施,发现有突出预兆或突出危险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立即将工作面及其回风系统停电、撤人、设置栅栏、设示警标等,并立即汇报矿调度,矿调度立即汇报防突工作组组长。(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