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_第1页
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_第2页
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_第3页
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_第4页
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优选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29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17,江苏卷,7T2016,北京卷,3T2016,江苏卷,12T2015,安徽卷,5T2015,全国卷,32T大都是直接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或者是与生产实践及热点问题相联系,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指导实践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或利用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分值:29分 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进化学说1内容:_用进废退_和_获得性遗传_是生物不断进化

2、的主要原因。2意义:否定了_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_,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答案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_生物进化_的原因,以及生物的_多样性_和适应性,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界。3局限性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_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_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全部基因_。(3)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_等位基因数_的比率。2可遗传的变异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_不定向的_不利变异被_淘汰_,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定向改变_生物朝一

3、定方向缓慢进化。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可育后代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自由交流_的现象叫做隔离,包括两种类型:_地理隔离_和生殖隔离。(3)作用:_隔离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生殖隔离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四、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_生物与无机环境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相互选择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相互影响_。(3)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等高等。代谢: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结

4、构:原核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受精。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_基因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_生态系统_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2)突变即基因突变的简称。(×)(3)变异的方向由环境决定。(×)(4)形态、结构一致的两生物一定为同种生物。(×)(5)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2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D)自然选择学说不

5、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多样性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原因ABCD3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C如果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称为共同进化,A项错误;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所以不能称为一个新物种,B项错误

6、;当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时,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即该种群不一定发生进化,C项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项正确。与进化有关的易混概念辨析(1)突变与基因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选择,例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农药使用之前,农药仅起到选择作用。(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也不是说只有一个方向。如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就向无翅和翅异常发达两个方向进化。(4)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较小幅度的基因频率改变不会产生生殖隔离,如打一次农药后,存活下来的具有一定抗药性的害虫与

7、不抗药的害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5)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物种形成一般先经过地理隔离再产生生殖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是个例外(直接形成生殖隔离)。 一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异同点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点研究层次个体分子进化单位个体种群进化材料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进化原因自然选择(个体)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物种形成有利变异积累隔离(基因不

8、能交流)共同点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1)种群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生殖隔离的出现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项目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选择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人类选择结果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对人类不一定有利满足人类各种需求速度慢快(2)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表现型的生物体。选择的实质是控制某特定表现型的基因。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

9、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例1 (2014·江苏卷)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孕妇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突变在前选择在后,故A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宿主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中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

10、,故B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而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疫苗无关,故D项错误。 二物种形成及与进化的比较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种群物种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2物种形成过程(1)物种

11、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2)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渐变式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骤变式无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多见于植物)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蔗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二者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

12、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例2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C)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其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解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2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共同进化的判断(1)两种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种间互助或种间斗争(

13、如捕食、寄生、竞争)关系。(2)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着环境,环境影响着生物。只要符合上述其中之一,就属于共同进化。例3 (北京卷)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B)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项,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长舌蝠为该

14、植物的唯一传粉者,故长筒花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无法繁衍后代;C项,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由于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例1 (2014·广东卷)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扣分A考生没有理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混淆生物的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4B考生混淆生物进化和

15、新物种的形成两个概念4D考生错误地接受了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4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项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故C项正确;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因为吸食花蜜而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规范答题 C(4分)1如图1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图2中A、B、C、D所

16、示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B)解析亚种是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生物性状有所不同的两个种群,但两个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故在两个种群内的个体再次相遇时,由于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会重新形成一个种群,即B项曲线所表示的内容。 考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1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100%,即A×100%a×100%(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计算公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即AAA1/2Aaaaa1/2Aa3遗传平衡定律(1)同时满足以下5

17、个条件,种群即达到遗传平衡。种群非常大(种群越小,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越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2)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在符合以上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保持着基因平衡的。1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

18、,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C)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2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40%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

19、aa的基因型频率为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2×0.80.32;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若A的基因频率为0.4,则a的基因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 一自交与随机交配条件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

20、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3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来推测出基因型频率。自交的种群,如豌豆等不能利用基因频率求出基因型频率。例1 (经典高考题)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下列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B)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21、%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因该果蝇种群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遗传平衡定律公式算出v0.2,V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vv有0.04×20 000800,Vv有2×0.2×0.8×20 0006 400,VV有0.8×0.8×20 00012 800。引入后,基因频率v(800×26 400)/(40 000×2)0.1,V10.10.9,故A项正确,B项错误。因Vv、vv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率降低50%,C、D项正确

2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或已知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例1 (2015·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

23、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扣分(1)混淆随机交配与自交的区别2(2)未能掌握个体致死情况下的基因频率计算2解析 (1)因为该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0.5,所以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如果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aa的基因型频率也是0.25,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所以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且A和a的基因频率仍然都是0.5。(2)由于该种群初始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理

24、论上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应含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但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最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从而导致子代中无基因型为AA的个体存在。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为2:1,即Aa和aa的概率分别是2/3和1/3,所以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1/3和2/3。如果不考虑基因纯合致死,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产生的子二代中AA1/3×1/31/9,Aa(1/3×2/3)×24/9,aa2/3×2/34/9,所以AA:Aa:aa1:4:4。由于AA个体致死,所以Aa和aa的个体数量比应为1:1。

25、规范答题 (每空1分)(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1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3条,其中雄金鱼21条,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C)A1/8B1/6C1/11D1/14解析F1金鱼共63条,雄金鱼21条,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雌金鱼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AY,F1金鱼自由交配,F2为3/8XAXA、3/8XAY、1/8XAXa、1/8XaY(致死)

26、,故成活个体3/7XAXA、3/7XAY、1/7XAXa中,a的基因频率为1/11。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

27、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项正确。2(2016·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解析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

28、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3(2015·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

29、基因型频率是(C)A75%B50%C42%D21%解析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两种群A、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270%,a基因频率(20%40%)÷230%。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选C项。课时达标第29讲1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 较高的石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C

30、)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2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病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C)A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B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C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3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克隆羊多利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D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解析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不育的三倍体无子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属

31、于不同的物种,A项正确;克隆羊多利与普通绵羊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错误;骡不育,不能称为新物种,C项错误;桦尺蠖的基因频率改变,说明桦尺蠖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D项错误。4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下列与血吸虫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它会产生定向变异来适应环境B它与北方血吸虫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C它会因环境改变发生定向进化D漫长的地理隔离可能使其演化成新物种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5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A)A2%、10%B4%、10%C2%、20%

32、D4%、20%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平方,即4%,但雌雄性别比例为1:1,则XbXb的频率为4%×1/22%;由于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染色体,则雄果蝇的X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20%,但雌雄性别比为1:1,则XbY的频率为20%×1/210%。6人类有23对染色体,黑猩猩有24对染色体。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在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上独立的演化道路。下列关于人类与黑猩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完全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B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可能在约500600万年前出现生殖隔离C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

33、先一定是因地理隔离而导致的生殖隔离D当代的人类与自己祖先相比,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解析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题干信息“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在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向独立的演化道路”,推测二者可能在500600万年前产生生殖隔离;从题干信息无法推测黑猩猩祖先与人类祖先的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导致的;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在进化的过程中,当代的人类与自己祖先相比种群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7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绿色开花植物丝兰,除了丝兰蛾再没有其他传粉者。在授粉期间,雌蛾进入丝兰花朵中,用产卵器切割子房壁并将卵产于其内,每

34、产下一粒卵,雌蛾都会爬到雌蕊顶部在柱头上洒下一点花粉,又从花药上刮下一些花粉补充到所携带的花粉球上。如此产下115粒卵后,再飞向另一朵花继续产卵。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无法推断出(B)A丝兰花的结构特点和丝兰蛾的生活习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B丝兰蛾幼虫寄生在丝兰子房中导致丝兰种子无法形成C丝兰种群数量与丝兰蛾种群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同的波动趋势D丝兰与丝兰蛾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C)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35、性三个层次9生物在发生进化时(B)A总是适应环境的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10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D)基因型rrRrRR对灭鼠灵的抗性敏感抗性抗性对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基因型为RR的个体数量增加,rr的个体数量减少C抗性个体RRRr11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由于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不同基因型的褐鼠的生存能力是rrRrRR,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后不同基因型的褐鼠的生存能力是rrRRRr,因此生活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且使用灭鼠灵的环境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11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