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第1页
重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第2页
重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第3页
重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第4页
重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表1: 预警分级与响应分级条件响应预警分级与响应级级预警是指生物制品接种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未达到级预警时发出的预警,目的在于使整个预警系统保持正常运转,并在运转过程中,不断提高该系统的功能,保证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后,系统处理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的高效性与有效性。级预警发生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级级应急预案: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各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初步掌握不良反应诊断、处理,特别是能掌握短时内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的急救和处置。组建、完善各级现场处理专家组,保证随时处于待命状

2、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服务单位均有必要的急救物资、车辆的保证。各接种服务实施单位或个人开展接种不良反应常规监测工作,对接种时可能发生的接种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发生的轻微、中度一般反应进行现场处理,并密切观察发展趋势。级级预警是指影响范围发生达到按照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影响尚局限在局部,未达到级预警时发出的,需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出应急反应的一种预警,具体来说就是预防接种(或服药)出现群体性不良反应或接种事故:即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

3、其他情况需要认定为级的;级预警发生后,由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级应急预案,组织疫情控制工作并报告当地政府批准启动级响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组进行个案调查及相应处理,控制疫情的扩散;医院组织力量救治病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向市人民政府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和疫情处理情况。级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出现1例及以上人员死亡;或其他情况需要认定为级的。级预警发生后,由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适时启动级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理。事件发生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

4、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成立领导小组、专业技术小组,组织实施疫情控制工作;市本级和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组进行个案调查和应急处理,控制疫情的蔓延;医院组织力量救治病人,动员本地所有医疗机构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做好物资、资金等给予疫情发生地紧急支持。级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波及市辖区范围内多个县(市)区,出现大量人员死亡,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或其他情况需要认定为级的。级预警发生后,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省卫生行政部门,请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适时启动级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理。市人民政府在国务院、

5、*省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响应根据不良反应的控制情况,专家组提出结束响应的申请,由原确定启动预警的部门决定结束预警响应。应急响应结束,各级卫生部门要做好有关总结工作,各县(市)区于结束响应7日内将书面总结报市卫生局。应急处置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管理的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引起的死亡、群体性反应、严重接种事故或连续多例类似症状副反应病例,也包括发生卫生工作者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一切死亡、住院或其他

6、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罕见病例,以及各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辖区内报告的副反应分析后,发现有地域或症状集中分布的副反应后,也需要按照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置涉及面比较广,需要参与的机构也比较多,主要有: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接种不良反应现场处置的组织协调工作,必要时参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接种单位:提供接种时的相关情况以及相关资料,保护接种现场免受破坏。疾控机构:严重的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常需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参加,主要完成对副反应的调查工作。医疗机构:对发生副反应的受种者进行紧急救治。卫生监督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个

7、人进行监督执法。疫苗生产厂家:提供生物制品的相关资料,公安部门:维持现场秩序,有必要对死亡的受种者进行尸检,提供技术支持。民政部门: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相关费用,按照事件的性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补偿。人员构成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上述各部门相关人员参与现场处置。疾控机构主要由计划免疫专业人员参加,同时,各级疫苗接种副反应鉴定小组应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参与现场的处置。信息报告在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严重接种事故后或者连续2例以上类似症状的副反应,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接种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报告

8、: 1 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城镇在1小时内、农村在2小时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经初步调查核实后,于2小时内向市级疾控机构报告。市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于2小时内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3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核实报告后,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各级职责乡级及预防接种服务单位接种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现有近期因接种疫苗出现症状儿童就诊时,首先应确定是否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并确定是否需要报告和进一步采取措施。如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进行初步调查,将调查

9、结果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机构报告。县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机构在接到下一级的调查报告后,根据情况组织调查组对调查结果进行核实。及时发现、报告和调查辖区内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确属预防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每例(起)必须由县级疾控机构做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对诊断不明或有争议的不良反应,应及时经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事故诊断鉴定小组确诊,必要时请上级单位会诊和申请鉴定。调查结束后,由县级疾控机构填写调查表,调查和处理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地级疾控机构。市级协助对下级疑难、特殊不良反应的调查,出现预防接种后的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或严重事故,或出现多个同种病例时,

10、市级疾控机构应立即派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市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事故诊断鉴定小组,负责对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确认。每年对辖区内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预防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必须由鉴定委员会确认,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出具相关的诊断证明。现场调查一般调查1接种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发现可能是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后,应进行初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下一级的调查报告后,根据情况组织调查组对调查结果进行核实。3。发现预防接种后的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或严重事故,地级和省

11、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参与调查处理。4调查内容包括:1)接种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出厂日期、有效期,疫苗来源、领苗日期疫苗储运条件,疫苗的感观性状;2)接种时间和地点;3)接种器械的消毒和接种操作情况;4)接种的部位、途径、针次和剂量;5)接种者专业技术素质情况;6)发病时间、人数,发病者的基本情况和疫苗接种史,既往健康史;7)发病的症状、体征与诊治情况;8)其它情况。5调查结束后,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调查表和年度报表,调查和处理的结果要形成书面材料,逐级上报。群体性癔病的现场处理进行一般调查并确定为群体性癔病后,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 “做出坚决保证,尽快消除疑虑”的防治原则,采取以

12、下措施:1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平时要做好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应讲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使受种者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出现反应后思想紧张和恐惧。应尽量避免在温课迎考、精神过于紧张时进行免疫接种。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的晕针,避免在空气不畅通场所和饥饿、疲劳进行接种。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2排除干扰,疏散病人:一旦发生群发性癔症,应及时疏散病人,不宜集中处理,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3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如脑电图CT,核磁等检查,无需补液者而输液。4疏导为主,暗示治疗:正面疏导,消除恐慌心理,稳定情绪,防止顾虑,辅以药物治疗,不可用兴奋剂,应用小剂量镇

13、静剂,采用暗示疗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5仔细观察,处理适度:群体反应人员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偶合症,并及时报告家长及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特别要防止少数人利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聚众闹事,不但贻误病情,而且会危害下一代身心健康。死亡事件及严重接种事故除进行一般调查外,尚需注意以下几点:1尽快平息事态,避免社会的骚乱;2现场处置尽可能多部门、多专业联合参与;3对接种疫苗使用的所有器具、消毒液以及同批次疫苗及时进行封存,以备检测;4如有死亡病例,应尽可能征得家长得同意,对尸体进行解剖,以利于尽快查出真正得死亡原因。评估对严重接种副反应处置的评估主要包括应急准备、信息报告和

14、现场处置等三方面的评估。1.对应急准备的评估。主要包括预案准备、人员准备、物资准备等的评估。2.对信息报告的评估。对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3.对现场处置的评估。4.对生物制品接种工作的评估。处置报告行政报告行政报告是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报现场调查处理的书面报告形式。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调查时间、地点、人员、事故调查简要经过、事件原因、性质、波及范围、善后处理措施以及今后工作建议。报告应该简明扼要。业务报告业务报告是从专业角度完成的详细总结报告,用于对上级疾控机构的上报、对相关机构的反馈以及资料存档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调查时间、地点、人员,事件调查处理经过,

15、发病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分析,事件原因分析、性质、波及范围、善后处理措施以及今后工作建议等。重大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本预案所指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是使用合格预防性生物制品在实施规范接种后所发生的概率极低的,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等造成损害的,与事件相关的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大多数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属一般反应(正常反应),而且多数是轻微的,不会造成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疫苗质量、使用方法和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有关;由于对禁忌证掌握不当,往往会使反应加重,造成严重后果。疫苗接种后,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或者偶合其它疾病,也是不良反应的一种类型,但易与异常反

16、应混淆。对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处理不当,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规范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现场处置是非常有必要的。1、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置(见表1)1.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1.2人员构成2预警分级与响应(见表1)2.1预警分级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在开展生物制品接种工作时,根据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进程及特点,将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预警分为四级:级预警、级预警、级预警和级预警。2.2应急响应:2.3 结束响应3 信息报告(见表1)4 各级职责(见表1)5现场调查(见表1)5.1一般调查 5.2群体性癔病的现场处理5.3死亡事件及严重接种事故6评估7 处置报告附件1 生

17、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防治概况附件2 常见生物制品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诊治原则 附件2-1 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个案调查表附件2-2 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汇总报表(通用)附件3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方案 附3-1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病例附3-2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表附3-3 预防接种反应登记表附3-4 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一览统计报表附件1 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防治概况(一)防治现状1国际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行政部门与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同倡导下,美国于1990年成立了疫苗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VAERS),专门收集在美国注册的任何疫苗经营后发生可疑副反应事件报告。在19912001

18、期间,超过了19亿人次疫苗的净疫苗下发量,共接受了128717例报告。27种常规报告疫苗种类的报告率为11.4例/10万疫苗净疫苗下发量。在所有成人年龄组中,妇女发生副反应事件的报告在VAERS报告中绝对优势,但儿童没有性别差异。最常见报告副反应事件是发热,占所有副反应事件报告的25.8%,紧随其后,接种位点过敏反应为15.8%,皮疹(非特异)占11.0%,接种位点水肿为10.8%,血管肿胀为10.8%;所有报告中,严重副反应事件占14.2%,其中包括死亡、威胁生命的副反应、住院治疗或长期住院治疗、永久性残疾。2国内及*省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生物制品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对生物制品接种副反应的报告

19、多见于各类期刊杂志。省内发生的严重副反应事件偶有详细报告。现有的资料显示,我省的严重生物制品接种副反应主要有:接种疫苗后引起的死亡、群体性反应、严重接种事故或多例类似症状副反应病例。(三)发生原因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物制品自身因素(生物学特性、制造工艺、附加剂等)、生物制品使用中的因素(接种对象的选择、接种场所及接种时间的安排、疫苗接种前后的宣传、接种者注射操作等)、受种者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机体素质)。(四)临床特征与治疗生物制品接种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其他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反应(1)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接种后体温(腋下)37,分为

20、轻度37.137.5,中度37.638.5,重度38.6。部分人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毒性反应,一般持续12天。个别人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2)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或伴疼痛);皮内接种卡介苗,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观红肿,以后化脓或溃疡,35周结痂,均属一般反应。少数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614d可出现散在皮疹。接种含吸附制剂的疫苗,其吸附剂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异常反应常见的异常反应主要有:无菌性脓肿、惊厥、超敏反应、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脊灰疫苗相关病例、接种卡介苗后罕见的反应(主要有播散

21、性卡介苗感染,卡介苗骨炎或骨髓炎)。3其他不良事件局部化脓性感染、全身性化脓感染、晕厥、癔症性发作、群发性癔症、卡介苗接种事故等。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详见附件1(常见生物制品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诊治原则)。(五)防治措施国家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技术文件,有效的减少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主要的防治措施有:1严格疫苗研究、制备、检定、运输、保存等环节的规范操作,避免因生物制品自身因素(生物学特性、制造工艺、附加剂等)引起接种后的不良反应。2严格选择接种对象,安排合适的接种场所及接种时间,疫苗接种前后要进行相应的宣传,避免生物制品在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同时要严禁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地开展大

22、规模的预防接种活动,预防群体性反应(如群发性癔症)的发生。3在接种前要对受种者的免疫功能情况及既往的病史进行细致的询问,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严格对接种对象进行再次筛查,避免由于受种者的遗传因素和个体因素而发生不良反应。4做好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疫苗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要求对发生的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报告。建立监测系统可以:发现新的、不寻常的或罕见的疫苗副反应事件;监测已知副反应事件数量的变化;发现患者对特定类型副反应事件的危险因素;随着副反应事件数量或种类的增加,确定疫苗批量的安全性;评估最新许可经营疫苗的安全性。及时的分析监测资料对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避免一些副反应的大范围发生有

23、非常重要的作用。附件2常见生物制品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诊治原则1 一般反应1.1 全身反应1.1.1临床表现(1)发热反应:接种后体温(腋下)37,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重度38.6。 (2)部分对象接种灭活疫苗后56h或24h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d,很少有3d者。但个别在注射含类毒素的疫苗时,发热可能提前,往往在24h即有感觉,612h达高峰,持续12d;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对象注射麻疹疫苗后61d天会出现短暂的发热,但消失很快。 (3)除体温上升外,部分人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毒性反应,一般持续12d。 (4)个别人

24、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d者。1.1.2治疗 (1)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2)全身反应严重的可作对症处理。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成人0.5g,儿童1015mgkg,每日3次。恶心、呕吐给予维生素B6;腹痛者服颠茄片;腹泻可服吸附与收敛药矽炭银或次碳酸铋,每日23次。 (3)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1.2 局部反应1.2.1临床表现 (1)注射局部红肿浸润,分为弱反应纵横平均直径2.5cm,中反应2.55.0

25、cm,强反应5.1cm。凡有局部淋巴管结炎的均视为重反应。(2)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h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h逐步消退。如有些疫苗含有微量防腐剂,则其红晕面积偏大。虽出现较早,但大多24h左右消退。(3)某些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出现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皮内接种卡介苗,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观红肿,以后化脓或溃疡,35周结痂,均属一般反应。少数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614d可出现散在皮疹。(4)接种含吸附制剂的疫苗,其吸附剂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1.2.2治

26、疗(1)一般局反应不需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就可恢复正常。但反应较重的需做处理。(2)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min可助消肿,减少疼痛。但是接种BCG后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日23次,连续12d即可。2 常见的异常反应2.1 无菌性脓肿2.1.1临床表现(1)注射局部有较大红晕、浸润,13周于注射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局部肿胀、疼痛。(2)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的可自原注射针孔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3)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严重者破溃排脓,创

27、口和创面长期不能愈合,有时表面虽然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形成脓腔,数月至年余不能收口,轻者经数月可自行吸收。2.1.2治疗(1)轻者用毛巾湿热敷以促进吸收,每日35次,每次20min左右。(2)无菌性脓肿未破溃前切忌切开排脓,以防久不愈合,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3)如脓肿已破溃,或发生潜行型脓肿而空腔,则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4)有继发感染时,应加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新霉素或磺胺药的局部应用。(5)用3,6硼酸溶液冲洗伤口,外敷10鱼肝油软膏。2.2 惊厥2.1.1临床表现(1)一般在接种2周内发生。(2)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

28、、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3)预防接种引起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min者。多数儿童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90以上儿童可伴有发热,60左右的儿童体温超过39。(4)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5)惊厥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痫、癔症发作等疾病鉴别。2.2.2治疗(1)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2)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67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1h后可重复使用;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

29、岁每次12ml,灌肠。2.3 超敏反应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超敏反应最常见,它是受同一种抗原(致敏原)再次刺激后出现的一种免疫病理反应,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多样化,轻则一过即愈,重则救治不当可危及生命。2.3.1过敏性休克(1)临床表现:出现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一般在输入抗原(致敏原)后数分钟至1h内发病,出现胸闷、气急、面色潮红、皮肤发痒,全身出现皮疹,甚至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紫绀,面色转为苍白, 四肢冰冷,脉搏细而弱,血压下降,呈昏迷状,如急救不当可致死亡。(2)治疗 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立

30、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 000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重复注射,或作静脉注射同时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550mg。 用肾上腺素后1530min,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并补充血容量;儿童再可用阿托品每次0.03mgkg,或654-2每次0.31mgkg稀释于510ml 10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注,必要时每隔1530min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为阻止组胺释放,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每300500mg,儿童每48mgkg,稀释于5%10葡萄糖液静滴。如经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时,成人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1.0mg

31、加于5葡萄糖盐水200300ml作静脉滴注(要严格注意不能注入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浓度及滴入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213kPa(90l00mmHg)。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渐减量,于10h左右停药。儿童用量酌减。发生呼吸衰竭,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或肌内注射洛贝林(山梗菜碱)30mg或尼可刹米250mg,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跳停止立即心室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儿童l0cm局部表现红肿热痛,痛觉明显红、肿,热,痛觉不明显,而搔痒明显,皮肤紧而有光泽浸润为主,消退缓慢处置局部热敷可加速缓解服抗组胺类药效果显著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如糖皮质类固醇药口

32、服和外用2.4 多发性神经炎2.4.1临床表现(1)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2周发病,通常开始为足部和小腿部肌肉无力和刺痛性感觉异常,在几日时间内逐渐累及躯干、臂部和头颈肌肉。表现为对称性的迅速上行性多发性神经炎,即四肢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感觉、运动和营养功能障碍。起病最初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的疼痛、麻木,肢端皮肤可有痛觉过敏现象,轻触亦有疼痛,并伴有蚁走感和刺痛等异常感觉。常有自限倾向。(2)典型感觉障碍的分布呈对称性手套和袜子感,感觉一般不消失,但病区有明显的压痛及运动障碍,首先是肌力减退,以手、足部为明显,严重的可影响四肢关节的肌力,有手足部肌肉萎缩,但很少有上下肢肌肉萎缩的,引起全身性弛缓性瘫痪的也

33、不多见。 (3)常见并发症是肋间肌和膈肌麻痹,导致呼吸麻痹、吞咽困难和无力排除支气管中分泌物。脑脊液检查蛋白质增高。 (4)一般起病后23周病情稳定,并开始逐步恢复。本病预后较好,大部分病人完全或几乎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少数可有复发。2.4.2治疗(1)大部分病人应用激素治疗有效。严重病例应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100300mg,儿童48mg(kgd)加在10葡萄糖液250500ml,每日静脉滴注。病情轻者可给予泼尼松(强的松),成人20100mgd,儿童每次1.02mg(kgd)口服,每日34次,一般均在数日内见效,疗程2周左右。病情好转可减量服至1个月左右停药。 (2)如有呼吸困难,关键在于维

34、持呼吸,最理想的方法是用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度过2周左右,大多可恢复正常。 (3)肢体疼痛对症治疗,应用止痛剂。 (4)应用葡萄糖、维生素C等静脉滴注支持疗法。2.5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5.1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表现急速,短者数小时至89h即发生高热、呕吐、腹泻,有时在躯干部见有皮疹,随后即发生急性败血症的症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昏迷、抽搐、脉搏细弱、呼吸困难,四肢厥冷,进入休克状态。此时如不及时抢救,短者78h,长者不过23d可因衰竭死亡。如果病人死后作病理解剖,常见有胸腺肥大、淋巴组织增生、肾上腺萎缩、内脏器官、脑组织淤血和滤泡增生,并见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浸等病变。2

35、.5.2治疗原则 (1)抗休克维持血压,如酌情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美芬丁胺(恢压敏)、多巴胺、血管紧张素等血管活性药物。 (2)提高机体抗毒、抗过敏的应激能力,一般用氢化可的松治疗。(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4)如发热、惊厥用退热和镇静药物,必要时采用人工冬眠疗法。 (5)严重呼吸困难用中枢兴奋药。 (6)减轻脑水肿,促进毒性物质排泄。2.6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率极低,且往往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之儿童。2.6.1临床表现 (1)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d内发热,640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 麻痹后未

36、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2)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 与服脊灰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d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后660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灰的临床诊断。 麻痹后未再服脊灰活疫苗,粪便中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如有血清学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别相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2.6.2治疗 使用维生素营养神经,手术矫治、麻痹肢体功能锻炼。2.7接种卡介苗后罕见的反应 主要有播散性卡介苗感

37、染,卡介苗骨炎或骨髓炎,其治疗原则为抗结核治疗,全身支持疗法。3 预防接种后的其他不良事件3.1 局部化脓性感染3.1.1临床表现 常因接种时或疫苗污染,或接种后局部感染引起。 (1)局部脓肿: 一般以浅部脓肿较为多见,在注射局部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脓肿浸润边缘不清楚,有明显压痛。脓肿局限后,轻压有波动感。 深部脓肿极为少见,可能发生在局部感染后因治疗不及时而延伸至深部,有局部疼痛和压痛,全身症状和患肢的运动障碍比较明显。 有时局部可触及清楚的肿块,在肿块的表面可能出现水肿。 病人有全身疲乏、食欲减退,头痛、体温升高,有时有寒颤等症状。 (2)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一般在局部感染后,化脓

38、性细菌沿淋巴管移行引起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以注射侧肢最为多见,病灶上部的皮肤出现红线条,轻触较硬而疼痛,同时伴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 局部淋巴结炎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出现多处淋巴管炎,常伴有同侧淋巴结肿大,以注射侧腋下淋巴结和颈淋巴结为多见。局部红、肿、痛、热,有显著压痛,严重者常化脓而穿破皮肤,形成溃疡。 (3)蜂窝织炎: 常由局部化脓病灶(A组和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扩散而引起,多沿淋巴管和血流传播导致。以充血、白细胞浸润和水肿而无细胞坏死和化脓为其特征。最常见的部位为皮肤和皮下组织,但亦可累及较深部位。 注射侧的上肢或颈部蜂窝组织炎症,局部红、肿、痛、热。色红,常有表皮浸润而形似桔皮

39、,但不像丹毒那样鲜明,边缘不甚明显,有时会有发生组织的坏死和溃烂。 可伴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头痛和发热等症状。3.1.2治疗 (1)炎症初起时,局部可行热敷。用热毛巾或4硼酸液或5硫酸镁液作湿热敷。每日35次,每次1520min。 (2)外敷鱼石脂软膏、消炎止痛膏。 (3)淋巴管炎沿红线外涂3碘酊,也可用梅花针沿红线叩打出血,每天1次,或在红线部位选几处,用三棱针放血1次。 (4)脓肿形成后,可用注射器反复抽脓,并注入青霉素于局部脓腔(青霉素需做过敏试验)。每日或隔日1次,至痊愈为止。如全身症状明显,则应切开排脓。 (5)脓肿切开或自溃后,局部创面可用生理盐水、0.010.02呋喃西林溶液、

40、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口。较深创口应用凡士林纱布条引流。 (6)口服磺胺嘧啶(SD):成人每次1.0g,每日2次,同时口服等量碳酸氢钠。儿童按0.10.2g(kgd),分次服;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儿童按磺胺甲唑(SMZ)每次25mgkg计算,均每日2次,连服35d。 (7)青霉素成人80万160万Ud,儿童按3万5万U(kgd),分2次肌内注射。3.2 全身性化脓感染3.2.1 临床表现 (1)毒血症:高热、头痛、头晕、胃纳差、脉细小而快,可有黄疸和贫血等症状。 (2)败血症:寒战、高热,一般稽留热在40左右,多汗、皮下瘀点、鼻出血、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小便检查有蛋白质、管型

41、、红细胞或白细胞。严重者有昏迷。 (3)脓毒血症:和败血症大致相同,但寒战较多,体温弛张热,极为严重者体内脏器和皮下组织可发生转移性脓肿。3.2.2治疗 (1)应早期、足量先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一般可先选青霉素钠静滴,剂量应加倍。以后可根据情况更换抗生素。 (2)早期彻底处理局部感染病灶,切开引流,保持通畅。 (3)必要时补液,严重贫血可酌情输血及其它支持疗法。3.3 晕厥3.3.1临床表现(1)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小学生,婴幼儿较少见。 (2)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3)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有心慌、虚弱感,胃部不适或者轻度

42、恶心、手足麻木等,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稍重者面色苍白、恶心,伴呕吐、出冷汗、四肢厥冷。严重者面色更显苍白、瞳孔缩小、呼吸缓慢、收缩压降低、舒张压无变化或略低,脉搏缓慢、心动徐缓,肌肉松弛,并失去知觉。数十秒钟至数分钟即可复清醒,一般可完全恢复或有12d头晕无力。 (4)晕厥易误诊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虽表现有头晕、眼花、恶心、无力、出冷汗,但血压明显下降,脉搏细微而快速,并有胸闷、心悸,喉头阻塞感、呼吸困难等呼吸道阻塞症状。过敏性休克早期意识清楚或仅表现迟钝,但稍后有水肿和皮疹发生。表2 晕厥与过敏性休克晕厥过敏性休克发病原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临床各系统表现皮 肤苍白、出汗

43、、冰冷,湿粘潮红,发痒、皮疹、眼面浮肿呼 吸正常至深呼吸因气道阻塞而发生有声的呼吸心血管心动过缓,一过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低血压胃肠道恶心呕吐腹部痛性痉挛神 经一过性意识丧失意识丧失,平卧无应答处置静卧、保温、输氧肾上腺素为首选急救药 3.3.2 治疗 (1)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部放低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2)轻者可给予热开水或热糖水喝,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3)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成人0.51.0ml,10岁以下儿童0.30.5ml,幼儿酌情减量,必要时经0.51d可重复使用。并酌情给予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药,如安钠咖

44、每次0.250.5g,小儿按每次612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肌内注射尼可刹米0.25g,13岁每次125mg,47岁每次175mg。 (4)经过处置后,在35min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疗单位抢救治疗。3.4 癔症性发作3.4.1临床表现:见表3表3 癔症主要临床表现反应类型主要临床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头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肢冷、阵发性腹痛运动障碍阵发性抽搐、下肢活动不便,四肢强直等感觉障碍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视觉障碍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精神障碍翻滚、嚎叫、哭闹其它嗜睡(阵发性)3.4.2治疗 (1)一般不需治疗,如果病人在丧失知觉时可用棉球蘸少许氨水置

45、于鼻前,促其苏醒。(2)苏醒后可酌情给予镇静剂。以口服三溴合剂为好,每次l0ml氯丙嗪(冬眼灵)25mg;地西泮(安定)成人每次2.55mg,儿童每次0.10.3mgkg;或氯丙嗪成人每次2550 mg,儿童每次1mgkg肌注。 (3)暗示治疗收效最佳,如电针刺或其它性质的电刺激药物暗示疗法亦可。 (4)尽可能在门诊治疗,尽快予以治愈。 (5)对顽固性发作而家属又不合作者可试收精神病房治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5 群发性癔症3.5.1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 (1)发病的急骤性:由明显的精神诱发;大多起病急骤;可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临床经过。 (2)暗示性强: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看到某种事物“触景生情”,并可相互影响,诱发症状。 (3)发作短暂: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运动障碍520min,精神、感觉障碍1030min,植物神经系统紊乱1h或更长,并间歇发作。 (4)反复发作:,在流行平熄前,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几次的表现可以完全一样,如演员表演一样。发作次数210次不等,少数发作次数更多。 (5)无阳性体征(主观症状与客观症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