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刑法总则课件(改)_第1页
20170228刑法总则课件(改)_第2页
20170228刑法总则课件(改)_第3页
20170228刑法总则课件(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刑法总则课件第一节刑法概述第二节犯罪构成第三节犯罪形态第四节正当防卫第五节共同犯罪第六节罪数形态第七节刑罚*为考试大纲知识点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何种行为是犯罪和应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以有效应对犯罪和积极预防犯罪的法律。根据刑法第 2 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1 )保卫国家安全;(2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3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4)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 (5)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 (6)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 (7)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第一节刑

2、法概述一、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 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平等适用刑法,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第 4 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三)罪刑相适应原则基本含义,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刑法第 5 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

3、应。*二、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空间、什么时间内具有适用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刑法第 6 条【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例题】美国人甲系该国政府职员,以旅游者的身份来我国,后乘坐我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与邻座一名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关于本案以-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4、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下说法正确的是()。A本案的犯罪人是外国人,被害人亦为外国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B 本案中涉案人员甲是外国政府职员,不适用我国刑法C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甲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机正在我国领空则本案适用我国刑法 ,若在他国上空则适用他国法律D 甲伤人行为发生在我国的飞机内,可以适用我国刑法【答案】 D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刑法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有三种情况:一是对中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犯罪,采属人管辖原则。刑法第 7 条【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

5、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例题】张某(我国公务员)在 M 国探望留学的儿子期间,因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由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危险驾驶罪最高刑是拘役,属于刑法第 7 条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的情形,因此,根据刑法的-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规定,我国无管辖权。【答案】错误。二是对外国人在国外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权益的犯罪,采保护管辖原则。刑法第 8 条【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

6、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三是对外国人在国外实施的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采普遍管辖原则。刑法第 9 条【普遍管辖权】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刑法第 10 条【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消极承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 11 条【外交代表刑事管辖豁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7、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例题】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我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我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B 我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从我国进入 E 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 F 国公民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 G 国公民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D 外国人丁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即使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我

8、国刑法【答案】 ABD【例题】下列行为,依法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的是()。A美国公民甲在美国境内准备了作案工具,潜入我国境内准备杀害日本商人乙,在跟踪乙时被抓获B 在我国登记注册、悬挂我国国旗的某轮船航行到某公海领域时,船上 H 国公民丙杀死了 F 国公民丁C我国在新西兰的留学生周某将英国学生乙打成重伤D 我国一架国际航班进入俄罗斯境内时,乘坐该航班的美国人甲因争执将法国人乙打死【答案】 ABCD(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刑法的时间效力所解决原是刑法何时起至何时止具有适用效力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与溯及既往的

9、效力 (溯及力)。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刑法的失效时间主要有两种情况: (1 )由立法机关明文宣布原有法律效力终止或者废止。 (2 )新法律的施行使原有法律自然失效。刑法的溯及力, 是指刑法生效后, 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判决未确定或者未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我国刑法采取了 *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刑法第 12 条 【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

10、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第二节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概述(一)犯罪和犯罪构成的概念刑法第 13 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

11、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二)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要件。二、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即刑法第 13 条规定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权,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权,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等。三、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

12、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一)危害行为-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危害行为,即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是指由行为人意识和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举止。包括作为和不作为。(1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2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二)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和现实危险。(三)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不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从侦查和诉讼证明的角度看,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是犯罪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证明犯罪构成的重要环节。(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四、

13、犯罪主体犯罪主体要件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本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包含人的自然属性(如年龄、性别等)与社会属性(如身份、单位的性质等)的条件,犯罪主体分为两类,即自然人犯罪主体与单位犯罪主体。(一)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一般要件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为人具有这两个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1. 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 周岁-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 14 周岁的人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14、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即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例题】甲( 17 周岁)因犯抢劫罪被判处 6 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甲在就业时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答案】错误【例题】关于未成年人犯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15 岁)

15、在诈骗过程中被发现, 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甲构成抢劫罪B 乙(15 岁)某日深夜潜入一家商场意图窃取财物,但因听到警报声而仓皇逃走。乙构成盗窃罪,但应减轻处罚C丙(15 岁)将某女强奸后迫使其卖淫。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 丁(17 岁,在校学生)多次强行索要其他学生-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随身携带的钱财、学习用品,扰乱了学校的秩序,情节严重。丁构成寻衅滋事罪【答案】D (转化为抢劫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犯 “盗窃、诈骗、抢夺罪)【例题】实施下列行为的人员均为 15 周岁,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 乙非

16、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重伤C丙贩卖海洛因 8000 克D 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答案】 ABCD【例题】甲( 15 周岁)在与他人共同实施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中,对被拐卖的幼女实施了奸淫行为。对甲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C不适用死刑D 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答案】 ABCD【例题】下列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 15 周岁,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使用暴力造成一人重伤。甲不构成犯罪B 乙,15 周岁,与 13 周岁的低年级女生 A 谈恋爱,两人多次自愿发生性关系, A 因怀孕中途退学。乙构成强奸罪- 完

17、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C丙,15 周岁,在盗窃过程中被发现,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死亡。丙构成抢劫罪D 丁,17 周岁,恃强凌弱,多次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钱财、学习用品,对于没带钱的同学动辄打骂威胁,致使多名学生不敢正常到校学习,扰乱学校秩序,情节严重。丁构成寻衅滋事罪【答案】 BD【例题】关于刑法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B 对于被判处拘役、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不满 18 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C只有犯罪的时候不满16 周岁的人,入伍、就业时才免除受过刑事处罚的报告义务

18、D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 AD2.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 由政府强制医疗。-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

19、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 特殊身份。特殊身份不是自然人犯罪主体的一般要件,只是某些犯罪的自然人主体必须具备的要件,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实行犯而言,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则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二)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并且刑法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刑法第 31 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例题】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

20、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答案】正确。-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例题】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答案】正确【例题】某汽车维修企业,明知是盗窃的汽车而予以修改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罚,同时对单位判处罚金。【答案】正确五、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心理

21、态度。(一)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1.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是认定间接故意的必要条件。(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相对于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

22、1.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三)犯罪主观要件的其他问题1. 无罪过事件。刑法第 16 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包括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两种情形。2 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动机,是指激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犯罪动机是产生直接故意的源泉,它的性质、强弱直接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是决定

23、社会危害性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量刑具有重要意义。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对直接故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某些特定犯罪中,犯罪目的是构成要件之一,或者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第三节犯罪形态-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一、犯罪形态概述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到完成犯罪的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按犯罪停止下来时是否完成为标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犯罪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形态;二是犯罪未完成形态,即犯罪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二、 *

24、犯罪预备(一)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情形。四个特征:一是主观上是为了犯罪,二是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三是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四是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二)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刑法第 22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例题】以下属于犯罪预备的是()。A甲为了实施盗窃,购买了螺丝刀、小刀B 乙为了杀死仇人,打探仇人的行动轨迹C丙为了实施绑架,尾随作案目标D 丁在网上发帖,声称要杀死情敌【答案】 ABC三、 *犯罪未遂(一)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刑法第 23 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 完

25、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特征:一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二是犯罪未得逞,三是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二)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刑法第 23 条第 2 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例题】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乙的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 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的腹部,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故意杀人

26、罪(未遂)B 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C构成故意伤害罪(既遂)D 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能犯)【答案】 A【例题】李某与王某共谋盗窃汽车,李某将盗车所需的钥匙交给王某。但李某后来向王某表明放弃犯罪之意,让王某归还钥匙。王某对李某说“你等几分钟,我用你的钥匙配制一把后再还给你” ,之后李某要回了自己原来提供的钥匙。事后王某利用自己配制的钥匙盗窃了汽车(价值 6 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中止-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B 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预备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D 李某与王某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共犯【答案】 D四、 *犯罪

27、中止(一)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征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特征:一是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二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三是客观上有中止行为。(二)中止犯的刑事责任刑法第 24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例题】甲趁黑夜持刀抢劫乙价值 3000 多元的手机,次日听家人说

28、邻居被抢劫手机,遂将手机归还乙,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从犯罪构成的观点来看,甲的行为( )。A属于犯罪未遂B 属于犯罪中止-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C属于犯罪既遂D 可以不认为是犯罪【答案】 C【例题】下列成立犯罪中止的是() 。A. 甲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一名幼童,幼童终日啼哭,甲见其可怜,遂将其悄悄送回家中B. 甲欲对乙女实施强奸, 乙女从包中拿出一万元对甲说“大哥,放了我就把钱给你” ,甲拿到钱放弃强奸C. 甲失业在家,一日准备出去抢劫,出门时遇到一辆警车开过,甲认为不是好兆头,遂放弃犯罪,准备改日行动D. 甲想杀害乙便持刀在乙家门前等, 结果乙那天恰巧

29、没回家,甲只好回去,半路被抓获【答案】 B【例题】下列行为成立犯罪中止的是()。A甲放火之后,喊了一声“救火啊” ,随后立即离开了现场,大火被群众扑灭B 乙对仇人王某猛砍 10 刀后离开现场。1 小时后,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后王某因伤势过重死亡C丙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将一块巨石搬上铁轨,在火车即将到来之前,因被铁路工人发现而及时将石头搬开D 丁一直想杀害胡某,某日向胡某的食物里投放-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了毒药,胡某食用之后痛苦万分,丁见状顿生悔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将被害人送往医院,

30、在医生的救治下,胡某没有死亡,但终生残疾【答案】 D【例题】甲有外遇,欲杀其妻乙。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乙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甲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 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答案】 B【例题】关于犯罪形态的论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一笔 500 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但后来黄某又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单位属于犯罪未遂,黄某属于犯罪中止B 乙抢夺邹某现金20 万元,后发现全部是假币。乙构成抢夺罪既遂C丙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后,

31、惧怕承担刑事责任,又将婴儿送回原处。丙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D 丁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均未打中,胡某受惊心脏病突发死亡。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答案】 ABCD第四节 正当行为一、正当行为概述是指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而实际上不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又称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等。包括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二、 *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的构成一

32、防卫起因是不法侵害。二防卫对象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三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态度。四防卫时间必须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才能实行。五防卫限度与不法侵害的强度、不法侵害的缓急、不法侵害的权益相适应。(三)*防卫过当的处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四)特殊正当防卫-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的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

33、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例题】甲无端遭到仇人乙的砍杀,情急之下捡起一根铁棒击中乙头部,致乙头破血流倒地。关于对甲行为的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假如乙因被甲击打头部死亡,则甲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 假如甲发现乙未死,进而将其抛入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假如乙未死,甲以为其已经死亡,抛尸河中,致其实际被溺死,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 假如乙已经死亡,甲以为其未死,为灭口而将其抛入河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答案】 ACD三、 *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

34、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一)紧急避险的构成一避险起因只有存在着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 才能实行。-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二避险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三避险意图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四避险时间是正在发生的危险迫在眉睫。五避险可行性,只有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才允许实行。刑法第 21 条第 3 款,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能以紧急避险为由临阵脱逃,玩忽职守。六避

35、险限度。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当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二)*避险过当的处罚刑法第 21 条第 2 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例题】张某在郊外游玩时,遇到正在山上砍柴的妇女陈某。见陈某孤身一人,张某淫心大起,将陈某强奸。事毕,张某起身穿衣,陈某乘机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将张某砸得倒在地上,然后急忙穿上衣服跑回家中。事后鉴定张某受重伤。陈某打伤张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 防卫过当C事后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 A【例题】曾某无故遭到黄某等人的拦截、殴打,并被黄某用水果刀刺伤。曾某急忙夺路而逃,此时,黄某等人大声叫喊: “抓强盗 !”路

36、人叶某不明真相,-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上前抓住曾某。 曾某一时难以挣脱, 不得已打伤叶某,得以脱身。事后查明,曾某被黄某刺成重伤,曾某对叶某造成轻伤害。下列关于曾某行为的认定错误的是(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 属于假想防卫,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D 属于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答案】 ABD第五节 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概述(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刑法第 25 条第 1 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特点:一是共同犯罪的主客观统一性。要求 2 人以上既有共同故意,又有共同行为,而且二者之间具有统一关系

37、。二是共同犯罪的整体性。二是 2 人以上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形成的一个整体,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三是共同犯罪类型、共同犯罪人的差异性。各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主观恶性不同,需要区别对待。(二)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一必须为 2 人以上。二必须有共同故意。三必须有共同行为。二、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了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刑法第 26 条第 1 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 97 条规定,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

38、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第 26 条第 2 款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刑法第 26 条第 3 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刑法第 26 条第 4 款规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刑法第 27 条第 1 款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从犯也应对自己参与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 27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是被胁迫参加犯罪

39、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其中的情节,主要是指被胁迫的程度,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成立教唆犯罪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二是必须有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如果教唆行为引起了被教唆人的犯罪故意,被教唆人进而实施了被教

40、唆的犯罪行为,则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教唆犯实施了教唆行为,但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与被教唆人不成立共犯,但教唆犯仍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三是必须有教唆故意,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刑法第 29 条规定,处罚教唆犯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则按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是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三是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例题】甲教唆乙杀邻居丙。某日,乙按甲的授意,到丙家中

41、,伺机作案,乙觅得机会正欲杀丙,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B 乙属于犯罪预备-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C乙属于犯罪中止D 乙没有杀害丙,所以甲属于教唆未遂【答案】 AC【例题】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 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B 甲、乙共同约定实施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C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 但是还在犹豫之中,乙见

42、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D 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答案】 B【例题】下列帮助、教唆行为中,能独立构成犯罪,不按所教唆行为的共犯处理的是()。A协助组织他人卖淫B 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C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D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答案】 ABCD-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例题】甲(男)、乙(男)通谋共同盗窃,乙在外面望风,甲入室行窃,甲入室后不慎将地上脸盆踢翻,将丙(女)惊醒,甲遂停止盗窃,

43、强奸了丙,事后与乙逃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人构成盗窃罪和强奸罪的共同犯罪B 甲构成强奸罪,乙构成盗窃罪C甲构成强奸罪,乙无罪D 甲构成盗窃罪(未遂) 、强奸罪,应数罪并罚;乙构成盗窃罪(未遂)【答案】 D【例题】丁某教唆 15 周岁的肖某抢夺低年级同学的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丁某构成抢夺罪既遂B 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D 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答案】 AC第六节罪数形态一、罪数形态概述罪数形态,又称罪数,是指一个人所犯之罪的数量。行为人的行为究竟是构成一罪还是成立数罪,是

44、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有利于准确定罪、量刑。二、实质的一罪(一)继续犯也称持续犯,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非法拘禁罪是典型的继续犯。对于继续犯,不论其持续时间长短,均应以一罪论处。(二)想象竞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一行为数罪,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开一枪而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一个开枪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对于想象竞合犯,应以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的一个重罪论处,而不以数罪论处。(三)结果加重犯亦称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

45、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基本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如故意伤害致死。由于刑法对结果加重犯规定了加重的法定刑,故对结果加重犯只能认定为一罪。三、法定的一罪(一)结合犯是指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结合成为另一独立的新罪的情况。对于结合犯,以所结合的新罪论处,即以一罪论-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处,而不能以数罪论处。(二)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包含数个同类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与营业犯。具有常习性的行为人反复多次实施某类行为的,称为常习犯;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业务反复实施的,称为职业犯;以营利为目的反复实施

46、一定犯罪的,称为营业犯。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常习犯。四、处断的一罪(一)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对连续犯应以一罪论处,追诉期限应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吸收犯是指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 例如,行为人盗窃枪支后,私藏在家里,私藏枪支的行为被盗窃枪支的行为吸收,仅成立盗窃枪支罪。由于吸收犯的前后行为之间存在必经阶段与当然结果的关系,故只能以一罪论处。(三)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前者如以伪造公文的方法(手段行为)骗取公

47、私财物(目的行为) ;后者如盗窃财物(原因行为)后,为了销赃而伪造印章-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结果行为)。目前,我国刑法理论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还没有形成一致认识。一般来说,在刑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对牵连犯实行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第七节刑罚一、刑罚的基本概念(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罚,是指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刑法规定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利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特征:一是本质上的严厉性。刑罚可以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的政治权利、财产权利和人身自由,甚至可以剥夺犯罪嫌疑人的生命。二是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刑罚处罚的对象只能是实施了犯罪

48、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三是根据的法定性。不仅犯罪需由刑法事先作出明文规定,而且刑罚也必须由刑法明载于法条中。四是适用主体的单一性。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二)刑罚的目的创制、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1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分子重新犯罪。特殊预防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 (1)改造。通过采取强制劳动的方法,促使犯罪分子改掉好逸恶劳的恶习,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2)剥夺犯罪条件。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无期徒刑、-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有期徒刑和拘役,将犯罪分子关押在特定的场所,在一定时期内剥夺其再犯罪

49、的条件。 (3)剥夺生命。对极少数罪大不断恶极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使其完全失去再犯罪的可能。2 一般预防。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其对象不是犯罪分子。二、刑罚的种类(一)*主刑是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刑罚方法。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一个罪行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不能同时适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刑,也不能在附加刑独立适用时再适用主刑。1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管制的期限为 3 个月以上 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 3 年。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 )未经执行机关批

50、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 )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 )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5 )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另外,还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违反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 - 可编辑 - 专业资料 -2 拘役。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短期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的期限为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 1 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每月可以回家探亲 1-2 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3 有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