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 (1)_第1页
劳动争议处理 (1)_第2页
劳动争议处理 (1)_第3页
劳动争议处理 (1)_第4页
劳动争议处理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v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v二、劳动争议调解v三、劳动争议仲裁v四、劳动争议诉讼v五、集体合同争议处理v六、法律责任一、劳动争议处理的概述v(一)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点(一)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点v(二)劳动争议的分类(二)劳动争议的分类v(三)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三)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v(四)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四)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v(五)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五)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v(六)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六)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点v1、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从广义广义上理解,是指因劳动关系而发生的一切争议,包括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

2、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与劳动团体发生的争议,也包括用人单位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发生的争议。从狭义狭义上理解,仅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所发生的纠纷。三人及三人以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实现相同或相近的劳动权利(比如被克扣工资、被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和履行相同或相近的劳动义务(被企业认定违反劳动纪律等)而发生的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第七条第七条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2009)第五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尚未建立

3、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产生的代表依法申请仲裁。第六条 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劳动者可以推举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第七条 代表人参加仲裁的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仲裁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v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v集体劳动争议,狭义上看,仅指劳动者一方在三十人以上的劳动争议。v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规定,职工一方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适用特别程序。v案件特别审理规定:v第三十六条 职工一方在三十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适用本章规定。v第三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集体劳动争

4、议,应当组成特别仲裁庭。v第四十一条 仲裁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先行调解,或者促成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召开协商会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成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书自送达或布告公布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或协商未能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及时裁决。(三)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

5、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四)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四)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v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条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即使、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v(一)着重调解原则着重调解原则 调解即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劝导说服的方式,已发促使双方互相谅解,从而达到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方法。v(二)合法原则合法原则 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合法原则,即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调节、仲裁和诉讼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

6、绳,依法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v(三)公正、及时原则公正、及时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在劳动争议的处理过程中,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能够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v(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建立就是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权利救济,使劳动争议能够公正、合法和及时地得以解决。(五)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五)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v(一)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调解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

7、织。 v(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地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v(三)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机构。我会尚未设立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由各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审理劳动争议案

8、件。其受案范围为: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公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一致后,双方可达成和解协议,但和解协议无必须履行的法律效力,而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2)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3)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二、劳动争议调解v(一)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v(二)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v(三)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v(四)劳动

9、争议调解的效力(一)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v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经当事人申请,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依照有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规定,对劳动争议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促使双方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从而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活动。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是一种最经济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秉承自愿原则,是非强制性的。 (二)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二)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v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v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用人单位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本单位内部设立的机构,是专门处理与本单位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1993年,企业

10、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了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这一点在之后的劳动法中得到进一步肯定。劳动法第80条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具体来说,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v2、基层人民调解组织v基层人民调解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调解中介人主持调解、解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39人组成,设主任1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还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1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推选产生。每三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 v3、乡镇、街道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v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为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区域性调解组织。 (三)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调解程序v申请和受理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但申请调解受时间限制,应当自争议发生之日或者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起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应遵循自愿原则。调解委员会子啊申请调解时,要审查申请人是否合格,被申请人是否明确,是否属于调解组织受理争议的范围,是否有明确的

12、调解请求和事实根据。v调查和调解调解中的调查应以事实为根据,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需要充分听取双方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调解组织也可以建议性的提出调解意见,但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反映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是双方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自愿处分。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并需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如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调解组织也应如实记录,并制作调解意见书,在意见书是上说明情况,调解的期限为15日,如果期满未结束调解的,也视为调解不成。(四)劳动争议调解的效力 三、劳动争议仲裁v(一)劳动争议仲

13、裁的概念v(二)劳动争议仲裁的机构v(三)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v(四)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v(五)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v(六)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v(七)劳动争议仲裁的具体制度(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v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当事人解决的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裁决的活动。(二)劳动争议仲裁的机构v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地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v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安

14、行政区划层层设立。v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代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三方的代表人数相等且总和必须是单数,以便于仲裁委员会在做出决定时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三方原则v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三)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v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是指确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具体而言,是明确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当事人应当向哪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哪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有权受理该项劳动争议。v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15、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隶属关系。(四)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v现行法律规定我国仲裁时效的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一年的一般时效存在例外,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不受一年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五)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v申请与反申请受理开庭前的准备开庭做出裁决制作开庭笔录v其中,做出裁决分为两种,分别为一裁终局和仲裁前置。v1、一裁终局一裁终局是指劳动

16、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庭的裁决后即行终结。一裁终局的案件包括:(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2、仲裁前置仲裁前置是指劳动争议经仲裁裁决并不立即终结,仲裁只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六)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v仲裁庭仲裁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七)劳动争议仲裁的具体制度v(一)回避制度回避包括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回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第

17、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第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第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回避决定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当事人。(二)仲裁申请的撤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v(三)缺席裁决缺席裁决是指一方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仲裁庭就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调查核实,听取意见,并对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的资料进行审查后,即作出仲裁裁决的仲裁活动。(四)先予执行先于执行制度指基于申请的迫切需要,仲裁庭在仲裁裁决

18、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裁决执行的制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适用范围特定,包括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第二,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第三、由人民法院执行;第四、用人单位申请先予执行的,应当提供担保。还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四、劳动争议诉讼v(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v(二)(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二)2、经过调解进入诉讼v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

19、,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v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同一裁决,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继续审理。解释(二)更明确具体更有可操作性,因此应适用此规定。(五)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劳劳 动动 法法五、集体合同争议处理v(一)集体合同的概念v(二)集体合同的处理方式(一)集体

20、合同的概念v集体合同争议是指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其中,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又称为利益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又称为权利争议。集体合同争议具有一般劳动争议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劳动者的集合性;第二、内容的双重保护;第三、法律规则的特定性。(二)集体合同的处理方式v劳动法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利益争议的处理方式2004年的集体合同规定第49条规定:“集体协商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书面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