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4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保护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公同家园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4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4. 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教学策略教师可先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进而提出:人口增 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为什么?教师总结,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 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在进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教学时,教师应指出,人类经常忘记自己是生态系 统中

2、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然而,随着人类的种群数量增加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不断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任何其他动物。教材中列举了 “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 并用图 6-2 来表示这种关系。 在教 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之间的关系,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用概念图 来 逻辑推理某一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比较清晰地表示出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其 他逻辑关系),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学生讨论教材中 图 6-2 后,结合“资料搜集与分析”一一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 境带来哪些影响, 选取实例, 让学生尝试运用概念图阐释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 意: (

3、1)在搜集资料前要拟定主题(或感兴趣的问题),主题的确定应该具体,以小见大;(2)从揭示人口增长(因)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果),分析因果间的逻辑关系,而不仅仅停 留在一般性的描述上;( 3)尽可能探求表面上未直接关联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例如, 人口增长与农药使用之间的关系;( 4)根 据实际情况,充分拓展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案或对策。四、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提示: 1. 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 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 间。2.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

4、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 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3. 实际情况 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 而不能说整 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 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 口达到 60 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 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 75 亿至 500 亿)。(二)资料分析提示:1. 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 形成了巨 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2.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

5、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 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 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 口增长的情况。(三)资料搜集与分析提示:( 1)如果学生生活在农村,还可以到本乡镇和本县的计划生育、农业、环保、档 案等部门进行采访和调查。如果学生生活在城市,还可以通过本市的城市规划部门或通过互 联网等进行采访和调查。这些途径都可以快捷地获取可靠的信息。2)有关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主要包括:咨询时要说“您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要先请长辈坐下,自己再坐下;要细心倾听、认真记录、对方说话时不

6、要随便插 话,有不清楚的问题应以虚心的态度请教;咨询后应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如果资料繁杂,可以先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科学分类。如果有些资料相互矛盾, 则应仔细分析它们的来源是否可靠、记录是否准确,必要时需要进行核对甚至重新收集这些 资料。( 4)应选取那 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图或表格。图具有 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有三种形式:圆饼图适用于体现各相关数据在一个总数据中各自所占 的 比例;直方图适用于对各相关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曲线图适用于体现某一情况在变化过 程中,相关数据依次的动态变化情况。表格则便于了解相关的具体数据。( 5)可以先进行分工,然后各

7、自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工后,应当先检查是否 有遗漏或重复的项目,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四)想像空间提示:将会因学生过多和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会因学生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 心理健康。(五)练习基础题1.D。2. 提示:“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都不算多,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爷爷活着的时 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 却依然匮乏”。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 重的负担。拓展题提示:1. 近 5 年来“世

8、界环境日”的主题分别是: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1999 年);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00 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1 年);“让地球充满 生机” (2002年);“水20 亿生命之所系”(2003 年)。这些主题都与生态环境(影响 人类与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 件的总和)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它们都与人口 增长有关。2. 解决这类问 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 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 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

9、究和 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五、参考资料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 1)人口增长 速度快。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加之一度对人口再生产规律认识不清,使人口出生率高速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除3 年自然 灾害时期外,一直保持在 20%。以上,由此导致人口总量的猛增。1949 年到 1973 年净增 3.5 亿, 1974年中国人口超过 9 亿。自 20 世纪 70 年代政府 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出 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

10、降幅度很大,分别从 1949 年的 36.00%和 16.00%下降到 1999 年的 15.23%和 8.77%。但总的看来,解放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比较高的。(2)人口增长 规模大。 1949 年我国人口已达到 5.416 7 亿,新中国人口的发展就是在 这个相当庞大的基数上开始的。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人口增加的绝对量、增长规模必 然很大。从 1949 年到2000 年的 51 年间,共计增加 7.536 6 亿人口,致使全国人口高达 12.953 3 亿。因此,即使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每年还要净增加1 279 万人。今后 30 年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加,预计到 203

11、0 年中国人口达到最高峰 16 亿,人口数量实现 零增长。3)人口老龄 化速度快。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使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例下降,成年和老年人口相对增多。1964 年到 2000 年,014 岁人口比例从 40.7%下降到 22.89%,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从 3.6%上升到 6.96%。因此,我国人口 老龄化来势很猛。据联合国统 计, 19502000 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为 176%,而中国为 217%。 据美国有关统计显示,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 7%上升到 14%需要的时间是:法 国为 115 年、 瑞典为 85 年、美国为 66 年、英国为 4

12、5 年,而中国只需要 25 年。( 4)城镇人口 比重增大。人口的城乡结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 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1949 年我国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6%,而且主要分 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人口逐 年增加。200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36.09%,比 1949 年增加了 25.4 个百分点。但我国城市 化的水平还比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5%, 1996 年)。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 耕地上的农作物占

13、 88%, 草原和牧区占 10%,海洋占 2%。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 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 加。目前, 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1.37X109 hm2,人均约 0.26 hm2。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 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 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 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 2)对水资源的压力虽然水是可再生 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 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

14、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 污 水也相应增加, 而人均水资源减少。 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 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 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 人均年可用水量 1 000 2 000 m3的国家被列为水 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 100 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 40 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3)对能源的压力能源为人类生产 生活所必需。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 年的 100 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 20 世 纪 6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 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许多地区树木 被砍光,植物秸秆被烧光,甚至牲畜粪便也用做燃料。据联合 国粮农组织估算,在亚洲、非洲等地,每年作燃料烧掉的粪便大约有4X108t,使农田肥力减退。 全球目前以矿物燃料利用为主, 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 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 CO2, 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发展。(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