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主课件配套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主课件配套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主课件配套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主课件配套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点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感知和理解世界, 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借物抒情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学会运作“借物”抒情这一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点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感知和理解世界,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

2、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 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古人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 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

3、的春水绵绵不绝。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课文中的借物抒情雪中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 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 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日一文作者借飞蛾和夸父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雷电颂这篇散文诗,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

4、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 形象。海燕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 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 乌云、狂 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组歌借物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 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 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

5、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 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诗人歌颂的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物象联想人情联想要点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抒情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二、借物抒情的思维要点:第一.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如巴金 日第二,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如高尔基 海燕第三,由个别到一般,思考生活,也包括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

6、对人们普遍的情绪和情感的概括。如纪伯伦浪之歌三、借物抒情文章要求一、立意要明确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 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二、描绘要具体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 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局部 特征。三、联想要恰当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 征手法的基础。如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类比点是:质朴,坚强不屈;白杨树和哨兵的类比点

7、是:傲然挺立、坚强不屈;白杨树和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的类比点是:团结一心.力求上进四、过渡要自然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段作为过渡。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要注意:1 .找准托物言志的 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2 .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

8、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3 .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4 . 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四、借物抒情的形象兰花:高洁竹子:虚心有气节红叶:历风霜而愈红五、作文训练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古语说,情动而辞发。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情怀;亭亭的莲花,表达了君子出淤泥不染的情趣;简朴的陋室,宣泄了文人安贫乐道的品质在我们的周围, 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

9、你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提示 :把文题填充完整,如落叶、小草、台阶、跑道要求:1、多留心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 “亮点 ” ,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2、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善于对“物 ”的特征作细致描绘,抓住事物的特征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3、运用细致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摹事物,在富有层次的描写中把感情恰当地融入到事物中,抒发情感。4、有创意地表达,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广泛的人生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范文示例【例文一】苔藓苔藓, 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 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 也没有花儿那

10、样的阵阵清香。 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 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 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长。苔藓是那么微小, 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和叶呢! 这种植物, 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是值得赞扬的。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例文二】青苔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哪怕一颗小小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

11、颜色,开拓出茵茵的 “绿洲 ”?!【例文三】火柴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 可是, 如果没有火柴, 能烹出香甜可口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 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它们牺牲了自己, 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 它们不像蜡烛, 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己; 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心的眼泪,怜惜自己。它们毫不犹豫, “嚓”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

12、说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例文四】珍珠与蚌珍珠以圆润、 光亮为美, 所制的饰品往往得到人们惊羡的目光。 可是, 你们有没有想过蚌,想过拿自己的生命来换一颗珍珠的蚌?其实, 蚌是伟大的, 它一直在用自己的血肉含着一粒沙子,直至孕育出一颗珍珠,它牺牲了自己。而一颗珍珠又可以为我们带来多少惊喜。蚌在付出着,却没有得到什么。大概,这就是它所追求的吧。【例文五】绿叶喜欢上绿叶或许不只因为绿色,更重要的是它那平和而不张扬的个性。默默地,孕育着它的生命 ,一年就是一生,不必有漫长的等待。春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没有惊喜,也不需要关怀。在风雨中 ,顽强地挺过这短暂而美丽的一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顺着风轻轻的飞舞,悠悠地打着旋,转着圈 ,在空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么绿叶对根的情谊想必就是如此吧!银杏古老文明松柏坚强伟大芝兰正气清远百合团结友好紫荆兄弟和睦椿萱父母健康竹子正直虚心红枫革命热诚杨柳枝依依不舍石榴子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