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4/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1.gif)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4/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2.gif)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4/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3.gif)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4/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4.gif)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4/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71390d01-dc1e-4c02-a175-ba193e2e465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常见考点专题复习: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一、课本双基回顾: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联系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吗? _; _。 3、写出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4、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一瓶是石灰水,如何进行鉴别?一、课本双基回顾: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联系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吗? 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吸收CO2而变
2、质。 3、写出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一、课本双基回顾: 4、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一瓶是石灰水,如何进行鉴别? 答: 方法一:取两瓶待鉴别的溶液各12ml,分别通入CO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方法二:取两瓶待鉴别的溶液各12ml,分别滴加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二、中考题型汇总 1、如何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思路与方法: 思路一: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
3、的发生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 你能利用压强的原理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能发生反应吗?画出实验图形。简单的设计图形小结: 以上设计的共同点是: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设法消耗CO2,使其中的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反思与质疑: 有同学认为以上的设计方案存在不足之处,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因为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改进和完善 那么,怎样改进和完善你的实验方案,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对比试验
4、拓展与延伸 还有哪些试剂之间的反应也能产生与NaOH溶液和CO2反应相类似的现象? 1、氯化氢气体和水; 2、氨气和水; 3、SO3和NaOH溶液; 4、 CO2和KOH溶液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跨学科综合:思路与方法: 思路二: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从生成物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你能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定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酸: 碱: 盐:从生成物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你能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定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酸:稀盐酸、稀硫酸 碱
5、: Ca(OH)2 溶液、Ba(OH)2溶液 盐: CaCl2 溶液、 BaCl2 溶液、 Ca(NO3)2溶液、 Ba(NO3)2溶液分析与判断: 有人说:用酚酞试液也可以进行鉴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小结: 以上鉴定方法的共同点是: 利用一些物质和Na2CO3反应产生的特殊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总结: 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方法: 1、利用压强原理; 2、通过化学反应鉴定 Na2CO3的存在。练习:2、除杂: 上述三类反应中,哪一类既能证明NaOH溶液已与CO2反应变质,同时又能除去Na2CO3杂质? Na2CO3+Ca(OH)2=CaCO3+2 NaOH 答:取待鉴别的溶液少许
6、,滴加 适量的 Ca(OH)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已变质,同时也除去了杂质。3、证明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 某同学欲证明变质的NaOH溶液中还存在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探究目的探究步骤预计现象除尽Na2CO3(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固体中存在氢氧化钠(2)向(1)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3、证明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 某同学欲证明变质的NaOH溶液中还存在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探究目的探究步骤预计现象除尽Na2CO3(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C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固体中存
7、在氢氧化钠(2)向(1)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4、化学计算: 把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使CO2恰好与NaOH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8.8g,若把溶液蒸干可得到 21.2g无水碳酸钠。求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 解、设生成21.2g碳酸钠需NaOH的质量为x,需 CO2的质量为y 2NaOH+CO2=Na2CO3+H2O 80 44 106 X y 21.2g 80:106=x:21.2g 16g/(88.8g-8.8g)X100 x=16g =20 44:106=y:21.2g 答:略。 y=8.8g三、形成性测试: 1、请你参与“瓶子吞吐
8、无壳蛋”的游戏,如下页左图所示,瓶子里充满某气体,用注射器注入某溶液后,鸡蛋被吞入瓶中;如右图所示把该装置颠倒过来(瓶中反应后的溶液无损失),用注射器又注入另外一种溶液后,瓶子又把鸡蛋吐了出来,请你推测气体及溶液各是什么物质。形成性测试:形成性测试: 2、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检验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则瓶中应装( )溶液;用该装置除去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最好瓶中装( )溶液。形成性测试: 3、如下图装置,(1)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浓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
9、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管溢出。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答出两种组合即可)形成性测试:形成性测试: 4、在化学实验室,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认为可能是NaOH变质了,为此他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怎样检验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从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中,分别取等量溶液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探究。 向A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形成性测试: 向C试管中滴入CaCl2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A试管 ( );B试管( );C试管( )。(2)写出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发生的反应 ( );可能发生的反应(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t-IV-M13-生命科学试剂-MCE-4429
- Frutinone-A-生命科学试剂-MCE-8513
- 2-Carbamimidoylsulfanyl-acet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6335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篮球俱乐部赛事安全预案与责任承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中式餐厅合伙人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游艇码头租赁与船舶租赁税务筹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表格合同管理系统在线培训及售后服务协议
- 施工现场施工防化学事故威胁制度
- 科技创新在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重要性
- 农业生产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方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300道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有解析)
- 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DB37-T3953-2020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 浩顺一卡通软件新版说明书
- 植物检疫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考试卷·创意情境 统编版
-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各地真题)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经理层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