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常识_第1页
健康心理常识_第2页
健康心理常识_第3页
健康心理常识_第4页
健康心理常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健康心理学简单常识心理学一词来源于 希腊文,意思是关于 灵遨的科学。灵 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 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 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德国 暨二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 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 学的襁褓中分离由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 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 规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 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 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感鱼、知觉、注

2、意、记忆、思维、 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人、三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由适用人类的、 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 产和实践。(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一)马斯洛和米特尔曼(1951 )提由的10条标准: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3.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 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 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 在

3、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二)王登峰张伯源的心理健康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智商在80 分以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标准1. 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例如出现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心理变态的反应。2. 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认识不正确的情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而夸大自己的结果是经常 遭受失败的;另外一个是过低的评价,结果是缺 少前进的动力。3. 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在日常生

4、活中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没有不必要的 紧张和莫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 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 能采取紧急措施。4. 保持统一的人格? 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如果内心和外 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 成双重人格。5. 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同他人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生活中一 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用 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人 格,对他人的过错能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6. 社会化良好? 警察应该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

5、势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法适应社会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7. 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在平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在危急情况下能够临危不惧,果断地做出应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分类1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统计学标准即把心理现象通过统计学处理,区分常态与

6、变态.以近于均值作为正常,偏离均值为变态,偏离越远,变态越重.内省经验标准其一 ,病人的主观体验.其二,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的差异。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行为表现出一贯性。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

7、具体标准1. 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 ;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2. 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3. 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4. 心理

8、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5. 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6. 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7. 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

9、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 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8. 自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 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9. 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10. 环 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几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制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 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