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书》教学设计_第1页
《河渠书》教学设计_第2页
《河渠书》教学设计_第3页
《河渠书》教学设计_第4页
《河渠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渠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书”的体例,能知道如何来阅读“书”类文章。2、通过阅读,能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想象。了解河渠书对后世的地理、水利乃至中华文明的影响。自主阅读导引“书”是史记中很有特色的体例,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史记中共有书8篇。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其中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从禹治水开始,延续到汉元封二年(

2、公元前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共13段,25事。其中防洪6事、航运3事、灌溉11事、航运兼灌溉5事,所叙河流有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淄水、漳水等。它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阅历过的江淮河济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概念:“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河渠书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文言现象梳理一词多义:陆行载车,水行载舟: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同为逆河,入于勃海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1、文言实词:载:乘任,任随、随逆,相向迎

3、受,九河同受一大河之水,将其导入海艾(y1),治理。施,延续,延伸辟沫水之害辟:避秦以为然,卒使就渠就:修,造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人徒:普通人与罪徒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中原地区应天:与天意相应,相符合回:回环曲折蓄通灾道通导厮通斯,分开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古今异义害中国也尤甚。中国:及孟津、雒洒,至于大邳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至河三百余里,径。漕从山东西水颓以绝商颜通假字然河苗衍溢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乃厮二渠以引其河而韩闻秦之好兴

4、事,欲罢之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2、文言虚词今:如果绝:渡水拟:比登:丰收悼:怜惜至于:到了异时:往常径:道直少曲折山东,嵋山以东的地区颓:水向下流罢通疲,疲惫,又活用为使动。并通傍,依靠,沿着乃厮二渠以引其河以:来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以:因此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于:在便于砥柱之漕于:比汤问其事,因言因:因此诚得水,可令亩十石诚:如果3、词类活用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富,使富裕东南注银野,通于淮、泗。东南,向东南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漕:漕运,动词。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肥:使动,使肥沃令齐人水工徐伯表。表:以表测量地势高下,确定水流走向。名作动漕从山东西西:

5、西行,名作动则田者不能偿种田:种田下御史大夫张汤下:名作动,(天子)交给(下属)从斜下下渭。下:流入4、重要文言句式:然河菌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唯把治理河苗作为当务之急。穿二江成都之中省略,穿二江(于)成都之中。瓠子决兮将奈何?奈何:把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倒装句,谓语“甚哉”倒装了。难句翻译现场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参考译文:禹认为黄河上游地势告,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使顺利通过,多次泛滥冲毁堤坝,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翻译指导:本句要落实这样几点:“河”是黄河;“所从来者”,“从来”是水从上游来;“厮”

6、是分开的意思;“以”表示目的,翻译成“来”。“弓I”是疏引,疏导。另外,课本的译文没有把“于是”翻译出来,应该翻译为:这个时候。2、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及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参考译文: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工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不能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令水利工匠郑国作间谍游说秦国,要它凿穿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沿着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翻译指导:本句的翻译要注意几个实词:“罢”:这里是通假成“疲”,同时又活用成使动;“并”也是通假,翻译为“依靠,沿着”;还要落实“兴事”“间”“东

7、”。另外,要注意译文的前后连贯。3、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参考译文:天子从万里沙祠祷神以后,回来时亲临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璧到河中祭河神,命群臣及随从人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翻译指导:本句的翻译要点是:文言词语:“用事”“临”“已”(通“以”);句式:“用事”后省略“于”等。译文中“于是”也要补出来。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参考译文:水的为利为害太大了!翻译指导:本句翻译注意全句的倒装,翻译的时候要把谓语放在正常的位置上,同时,要注意“为利害”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就可以了。疑难追踪探究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河渠书?在司马

8、迁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当时对中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黄河水灾。司马迁一方面考察了大禹治水的事迹,自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上姑苏,望五湖;东II洛洒、大邳,迎河,行淮、泗、济、瀑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认真调查与总结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与经验;一方面亲自参加了治理黄河的伟大工程,跟随汉武帝“负薪塞宣房”,堵住了危害黄河下游地区二十多年的瓠子(河南濮阳县西南)大决口。由此发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感慨,“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目的在于歌颂人类战胜水害、兴修水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如何处理“人与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鲜明地表达了

9、他对自然灾害的态度。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也明确表明他写河渠书,是因为西汉初年所兴修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实际上是大禹治水业绩的延续与发展。他说:“唯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房,决渎通沟。作河渠书第七。”2、司马迁为什么刻意记载西汉初期兴修水利的政绩?正是因为“水之为利害也”,既有“利”也有“害”,人类只要尊重客观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作到兴水利而辟水害。所以司马迁刻意记载了西汉初期兴修水利、利国利民的一些主要政绩,如,修建渭河漕渠,建设河东渠田,始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修建临晋灌溉工程等。至于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则“不可胜言”,说也说不完。视野纵深拓展河渠书赞(唐)司马贞水之利

10、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涮,随山浚川。爰泪后世,非无圣贤。鸿沟既划,龙骨斯穿。填闷攸垦,黎蒸有年。宣房在咏,梁楚获全。【注释】爰(yuGn圆):何处,哪里。鸿沟:古运河名。楚汉相争时,以鸿沟为界,东面是楚,西面是汉。今作界限分明。本句当指鸿沟自荥阳北引黄河,东经中牟、开封,折而向南,经通许、太康,至淮阳入颍水,联接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荷等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平原上水道交通网。龙骨:俗称“龙筋”,指船底中线通连首尾的主要纵材。穿:透。闷(6厄):阻塞。攸(yOu由):语助词,无实义。黎蒸:指黎民,众民。宣房:古宫殿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参考课下注释,依靠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文本的内容。

11、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专门记水道昉自史记河渠书,此例一开,不但正史地方志将水道列为专节,还出现了如水经注那样的专门巨

12、著,蔚成了古代地理书的一个大类,这意义实在非同小可。河渠书的内容特征,首先是它不是对现有河渠做静态描述,如像水经注那样,分别记述某水系有某支流,发源某处、流经某地、沿途有何地形、地物、掌故,入于某川、某河、某海等等,而是主要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一般地,这项活动有三部分内容: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河渠书给我们写了哪些河流的治理过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它。二、整体感知文本1、文本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治水工程?大禹治水西门豹兴水利郑国渠的开凿元光年间瓠子决口田勖及望气用数者以为天意郑大农开凿漕渠益肥关中之地河东守番系议绕砥柱开漕运河移徙,渠不利御使张汤议通褒斜道

13、以漕水湍多石,不能漕庄熊黑议穿洛溉卤地水颓挖井渠,未得其饶天子使人塞瓠子决口,下淇园竹为犍天子作歌塞瓠子建宫,复禹旧迹,梁、楚复宁无水灾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2、掌握文言词语第二教材一填空简答1、2、3三、探讨1、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其中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司马迁对治水工程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请结合译文理解本文这一内容。2、文本写作特点鲜明的对比详略得当,结构完整3、如何理解司马迁的独到见解四、重点语段练习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其后四十有余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银野,通于淮、泗。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候田蚊为丞相,其奉邑食郁。郁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郁无水蓄,邑收多。蚊言于上日:"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日:"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